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摘要: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产生之日开始,关于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安全问题等新闻报道就接连不断,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是至关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因此,研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贵州山区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研究思路逐步深入。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留守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并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改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隔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32-01
家庭教育的内涵较为复杂,兼有显性与隐性两方面。通过文献参考,本次研究将家庭教育分为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品质教导、社会化教导和情感交流与支持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问题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从而造成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产生家庭教育问题。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对31户留守家庭的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发现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育主体的经济地位与文化水平影响教育方式。经济地位的影响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十分显著。隔代教育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较差,祖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维持家庭经济生活上,努力做到让孩子吃饱穿暖,难以兼顾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情感等方面。同时,教育主体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家庭教育方式。该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留守儿童的妈妈很多都是没有上过学,在隔代教育中,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也都偏低。对留守儿童来讲,家长在学习方面几乎无法给予他们任何帮助,但是有74.5%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是需要家长进行学业辅导的。文化水平低也会导致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有65%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表示,当犯错之后,家长通常会进行打骂。
(二)习惯品质、社会化等重要方面的家庭教育严重欠缺。在调研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不讲卫生、人际关系较差等问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需要在忙于繁重农活的情况下照顾多个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祖辈更是存在身体状况较差、力不从心的情况,对留守儿童的习惯品质、社会化等方面的教育关注不够。以人际关系为例,有将近半数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对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不满意,而在所有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中,仅有6.45%的留守儿童表示家长会经常在就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进行指导。
(三)家庭教育缺乏情感与精神方面的关注。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予成员情感方面的支持,这种支持是由亲密感带来的,它对于个体人格与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外出打工,距离上的疏远必定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关系,他们通常重视物质上的给予而忽视孩子情感上的需要。而祖辈通常农活忙、身体差,而且与孙代之间的代沟也成为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障碍。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超过90%的调查对象表示几乎不会跟家长诉说自己的心事。缺少亲情的抚慰与关怀,长期将心事压抑于心中会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产生多种不良影响,比如:性格内向、孤僻自闭,自卑,逆反等等。笔者总结了近些年来关于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媒体报道,发现孤僻自闭、自卑逆反是这些儿童的共同特点,关于这些不良性格的形成,家庭教育缺少情感支持和精神方面的关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重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体系的策略
随着中国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必然趋势,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会长期存在。构建一个良好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体系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这需要来自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第一、完成父母的角色定位。父母扮演的角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父母双方也要明确自己要对孩子进行必要影响。电话沟通必不可少,父母还可以通过在孩子或者生日期间购买礼物等多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礼物的选择要注意有陪伴性,比如玩偶可以陪伴留守儿童睡觉,儿童也可以向玩偶诉说自己的心里话。父母还应定期与孩子的监护人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或者思想动向。
第二、监护人的正确选择。儿童的学习具有模仿性,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举足轻重,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监护人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年龄、身体状态、文化水平、品行等等因素。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部分是祖辈,亲情关联让父母将孩子交给祖辈最为放心,但是祖辈身体差、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应该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第三、注重家庭教育方法与全面性。监护人应学习科学地家庭教育方法,不能简单行事,以打骂为管教方式,也不能过分溺爱,放任自流。监护人可以相互交流有效的教育经验,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二)学校方面。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鉴于目前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心理以及精神层面关注较少的情况,学校应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活动室,给全体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单独进行心理疏导。
第二、组建留守儿童朋辈支持小组。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共同的烦恼和困惑,相同的经历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相容和共鸣。在小组活动中,分享快乐,分担烦恼,共同的活动可以使他们产生对于集体的归属管,削减孤独,感受来自同伴的慰藉与支持。同时,教师对小组活动有计划的指导和干预,也能帮助留守儿童有效的成长、改变。
参考文献:
[1]谢妮,申健强,陈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叶敬忠.留守的童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孙俊三等.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5]段成容,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
[6]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作者簡介:张亚婷(199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方向:儿童社会工作。
摘要: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产生之日开始,关于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安全问题等新闻报道就接连不断,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是至关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因此,研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贵州山区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研究思路逐步深入。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留守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并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改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隔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32-01
家庭教育的内涵较为复杂,兼有显性与隐性两方面。通过文献参考,本次研究将家庭教育分为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品质教导、社会化教导和情感交流与支持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问题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从而造成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产生家庭教育问题。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对31户留守家庭的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发现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育主体的经济地位与文化水平影响教育方式。经济地位的影响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十分显著。隔代教育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较差,祖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维持家庭经济生活上,努力做到让孩子吃饱穿暖,难以兼顾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情感等方面。同时,教育主体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家庭教育方式。该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留守儿童的妈妈很多都是没有上过学,在隔代教育中,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也都偏低。对留守儿童来讲,家长在学习方面几乎无法给予他们任何帮助,但是有74.5%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是需要家长进行学业辅导的。文化水平低也会导致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有65%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表示,当犯错之后,家长通常会进行打骂。
(二)习惯品质、社会化等重要方面的家庭教育严重欠缺。在调研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不讲卫生、人际关系较差等问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需要在忙于繁重农活的情况下照顾多个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祖辈更是存在身体状况较差、力不从心的情况,对留守儿童的习惯品质、社会化等方面的教育关注不够。以人际关系为例,有将近半数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对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不满意,而在所有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中,仅有6.45%的留守儿童表示家长会经常在就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进行指导。
(三)家庭教育缺乏情感与精神方面的关注。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予成员情感方面的支持,这种支持是由亲密感带来的,它对于个体人格与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外出打工,距离上的疏远必定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关系,他们通常重视物质上的给予而忽视孩子情感上的需要。而祖辈通常农活忙、身体差,而且与孙代之间的代沟也成为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障碍。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超过90%的调查对象表示几乎不会跟家长诉说自己的心事。缺少亲情的抚慰与关怀,长期将心事压抑于心中会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产生多种不良影响,比如:性格内向、孤僻自闭,自卑,逆反等等。笔者总结了近些年来关于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媒体报道,发现孤僻自闭、自卑逆反是这些儿童的共同特点,关于这些不良性格的形成,家庭教育缺少情感支持和精神方面的关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重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体系的策略
随着中国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必然趋势,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会长期存在。构建一个良好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体系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这需要来自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第一、完成父母的角色定位。父母扮演的角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父母双方也要明确自己要对孩子进行必要影响。电话沟通必不可少,父母还可以通过在孩子或者生日期间购买礼物等多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礼物的选择要注意有陪伴性,比如玩偶可以陪伴留守儿童睡觉,儿童也可以向玩偶诉说自己的心里话。父母还应定期与孩子的监护人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或者思想动向。
第二、监护人的正确选择。儿童的学习具有模仿性,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举足轻重,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监护人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年龄、身体状态、文化水平、品行等等因素。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部分是祖辈,亲情关联让父母将孩子交给祖辈最为放心,但是祖辈身体差、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应该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第三、注重家庭教育方法与全面性。监护人应学习科学地家庭教育方法,不能简单行事,以打骂为管教方式,也不能过分溺爱,放任自流。监护人可以相互交流有效的教育经验,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二)学校方面。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鉴于目前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心理以及精神层面关注较少的情况,学校应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活动室,给全体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单独进行心理疏导。
第二、组建留守儿童朋辈支持小组。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共同的烦恼和困惑,相同的经历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相容和共鸣。在小组活动中,分享快乐,分担烦恼,共同的活动可以使他们产生对于集体的归属管,削减孤独,感受来自同伴的慰藉与支持。同时,教师对小组活动有计划的指导和干预,也能帮助留守儿童有效的成长、改变。
参考文献:
[1]谢妮,申健强,陈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叶敬忠.留守的童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孙俊三等.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5]段成容,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
[6]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作者簡介:张亚婷(199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方向:儿童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