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语文作业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布置作业只是关注“双基”训练,忽略了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层性,学生完全是机械地完成,效果不好。如何使小学语文作业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一.循循善诱,因生施作,突出层次性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我们必须在布置作业时要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
  (一)作业量分层。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学习的能力、扎实程度以及知识构建的状况对其作业量进行不同的增减。对于自学能力强、智力和自控能力好、知识掌握和内化快的学生,作业可以自己安排,给足其自学的时空;对于能力好、动脑灵活的但学习不扎实、调皮捣蛋的孩子,一定要安排足量的强制性作业;对于学习基础差、要求进步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让出时空,由教师或家长对其进行基础性知识辅导等等。
  (二)作业难易度分层。任何作业的设计都必须是拾级而上,从学生的基础做起。但必须添加具有一定思维价值和课外延伸的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个体和群体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需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结合学生学习的客观状态,设计系列的作业,如基础题、提高题、发展与创新题,给学生自我追求进步的平台和时空。
  二.内容丰富,突出时代性和开放性
  教师在作业的布置和设计时要克服随意性,不要总是布置“第几页第几题”。这样的作业内容呆板、僵化,不贴近学生的生活,更不能吸引学生参与。因此,作业设计要尽量触及学生的生活领域和关心的话题,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1、课前预习性作业。这类作业,教师可制定预习提供,让学生围绕提纲查阅字词典扫清读书的障碍,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感知作者恪守的写作思想,最后能够自由畅读课文。这种作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认真专研的品质和对事物的前瞻性。
  2、课后拓展性作业。课文学完了,不代表本课的学习的结束。事实上课后做一些延展性的阅读、对一些问题作深层次的探究,特别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样更能启迪学生去思考,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培养了学生做事和学习的“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
  3、积累性和练笔性作业。知识就像城堡一样,靠的是一块砖一片瓦的累积,语文的学习也需要积累。如,为了丰裕学生的古诗文的存储量,提升学生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可让他们收集并背记各类古诗文,像描写“可爱的物、美丽的景、浓烈的情、励志爱国、勤劳节俭”的诗句。在学生进行多种积累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实战”,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等,让学生写出所见、所思、所感,写出自己的真实心境;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仿写和续写课文、升华课文故事等,写出自己的情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隐私。教师要及时评价,对于写得好的,可以作为范文提供给其他学生学习,也可以推荐到有关刊物发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也将其他进行融合的凝合剂。所以可结合语文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的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了《云雀的心愿》后,我让学生自己去做简单的社会调查:就从我们农村的现实,看我们的生存环境,你有什么发现?我们该怎么做?结果我发现:许多孩子通过走访、上网查阅资料,并运用数学计算来说明,同时写出了简单的小结报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们能很好的把语文与其他的学科整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值得高兴。
  三.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单调、僵化,无外乎抄抄、写写、背背,读写的内容死板且量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作业疲劳,最终导致他们提及作业就厌恶、害怕。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会使他们的各种能力逐步衰竭。因此,我们针对此结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独具匠心地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务实求真的处理好学与练、练与思的关系,多形式多渠道的将学生作业的听、说、读、写、演、画交织在一起,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驱力,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稳步健康地发展。特别是要加强活动性作业,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遇,让他们在活动中求知、发展、提升,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收获的乐趣。如可采取演说交际类作业、采集编创类作业、考察探究类作业、生活实践类作业。
  唐正明,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其他文献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的纽带。阅读教学应“披文入情”,让读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心灵历程,情感洗涤,思想升华。  一.自读自悟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重积淀,强调的是“吟诗诵文”;重感悟,强调的是“熟读精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
一、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艺术魅力的展现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识字教学也越受到语文教学的广泛关注,但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小学生的机械识字毫无规律和方法可循,长此以往,教师也只能在识字教学的路途中浮浮沉沉,这对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有百害而无一利。当前小学生的识字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教师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现在的语文教师很
很高兴能和潆萱、雪莹同学讨论文学话题。作为晨溪文学社社长和《晨溪》主编,你们对文学思考的深刻和对文学现状的忧虑与理性分析令周老师欣慰。  首先想到的是我曾有过的文学梦,我的追梦历程。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文革中期,许多中外经典名著都被打成封建阶级或资产阶级的“大毒草”,不仅市面上找不到,书香之家也绝不敢收藏,上缴或抄家所获的“大毒草”往往被集中销毁,付之一炬;老舍、沈从文等著名作家多惨遭不测,所有的
裘德的脸上爬满螃蟹。他生前的身份,是镇里的律师。眼下,他的脸上爬满螃蟹。那些家伙的钳子把新郎官的眼睛挡住了,看起来挺骇人。警官示意验尸官把人抬走。众人让出一条路。有人说,头天夜里,在芝麻街的小酒馆门口看见过裘德,喝醉了,靠着窗玻璃吐得厉害。另一个声音说,不对,我最后一次看见他,是在婚礼现场,他妻子弹琴,他满脸通红地和每一位客人碰杯,仰脖子喝。  助手把竹筐捧到警官面前,螃蟹的钳子从筐缝里伸出来,嚣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将镜像与自我认知结合起来,他认为,凭借自己在水中或其他诸如镜子的反射物中得到的映像,人可以确立自我的形象,把自我与他者区别开来,然后才能产生自恋或自弃等对于自我的态度。弗洛伊德之后,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通过对婴儿自我意识确立过程的研究,指出镜像的意义在于人类的主体认证,“在镜像阶段,一种认同作用机制被设定在主体身上,而这种认同作用机制将因此而影响他的每个视知觉活动
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它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显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审美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适当渗入一定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美德情操,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有裨益。那么如何把审美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能够沐浴在美的语文
怎样培养概括能力呢?阅读文章或段落时,要同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起来,了解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摸清篇章文段的指向性,看看作者让段落和篇章指向哪个点,这个点就是文段的段意或篇章的主题。  先举一个段落的例子: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
多数教师在谈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时,多系指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与教师的情感因素,而少有专门谈及学生的情感因素。我以为,这是对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忽视。首先,这种忽视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能够得到充分解放。教师在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过程中,忽视了今天的时代背景对学生学习过往名篇时的不同的情感体验,过于强调课文作者的情感、立场、动机以及文章主旨。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
多元性材料内涵丰富,立意角度颇多,学生经常断章取义,无法全面审题、深刻论证。抓住核心内涵,整合材料的其他内涵,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辨习惯,避免学生审题立意时“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能帮助学生深层思辨、厚实论证,使议论有力有价值。  一.整合的依据——多元内涵,多元立意  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是根据顾城的《忧天》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从考场出来的学生没有一个同学说自己的审题是绝对正确的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起步作文是在一、二年级看图写话基础上进行的,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怎样搞好起步作文教学,让他们关注生活,乐于表达呢?  一、丰富的语言资料库是起步作文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开展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