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的中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培育一名优秀工匠必须“匠于心”、 “精于工”、“品于行”,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工匠培养基地的中职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任务。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关键词:思政视域 工匠精神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336
  【正文】中职学校背负着培育专业人才的重担。在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在中央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更加体现了国家对工匠精神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什么要让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中呢?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技轻文”的思想,特别是孩子们正处在16-21岁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期,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种价值观念激荡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他们,有积极正向的心理倾向,也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在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期不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被各种歪风邪气侵袭,这将会直接影响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后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但在中职思政教学中,对于工匠精神的教育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教师对工匠精神融入方法思考不够,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欠缺兴趣,还有很多的学校教学为了就业率和升学率,不重视对学生在职业道德上的培养。面对诸多问题,中职教育教学要做出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研究的课题,认真规划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达到“立德树人”目的。本文通过思政课程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关的的问题和策略。
  一、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做为一个“制造大国”,探索内涵发展之路,提升经济总体实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德国、日本等世界制造业强国,无不高度重视产品的价值、注重创新的进取、卓越品质的追求。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求具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学校要通过德育途径,发挥好思政课堂的教育教学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职业能力为办学指导。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技能,更包括职业态度和道德品质。“工匠精神”正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核心职业态度,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在就业市场中必然更有竞争力,在就业大军中能够脱颖而出。这一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和造就需要学校从学生职业生涯中去规划,从日常教学过程入手,长期培养和引导,学生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渗透无疑是有力手段。
  学校只有了解社会需求,顺应企业生产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加大思政教学改革力度,在学生的生涯规划中渗透“工匠精神”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二、在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除了重视人才的技能素质以外,更加重视人才的个人品质和职业素养,企业真正需求的是德才兼备的现代化新型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存在过于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重视学生的就业率而忽略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职学生自身,在文化理论课上的学习能力不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视,没有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更别说去关心工匠精神对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如何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如何采取有效的思政教学策略让学生潜移默化得到教育,实现“德艺双馨”这一目标?正是中职思政课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三、推动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3.1提高教师和学校的重视,改变学生的就业思想
  因为时代科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个专业方面上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所以中职学校的教育也就更为重要。工匠精神的融入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分认识,要想促进工匠精神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结合,首先所有的中职学校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把怎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放在首位。学校要把弘扬工匠精神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各个实践活动开始融入工匠精神。同时教师也要认真教学,不能只是进行表面的教学,思政课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要把工匠精神的教学落实到实践中,其次就是教师和学校要改变学生的就业思想,要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好打算。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中,引导学生从一入校就开始规划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提高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
  3.2将一些著名人物的工匠精神引入课堂,促进两者融合
  工匠精神蕴含着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内涵。让学生学会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等,教师要改革创新教学教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引入一些中国历史著名的工匠人物,让学生在课堂观看一些历史视频学习人物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程思政过程中要以工匠成长为根本,加强中職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学校要加强政行企校联合办学,去推动职业学校产教研融合发展,帮助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去引领学生去注重自己未来的就业,让学生了解跟随时代的脚步,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可以举办一系列的活动,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师就带领学生观看中国人物事迹,比如胡双钱的采访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发展中无私奉献的人民精神。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看法,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堂,学习有用的知识,去逐步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认识工匠精神对以后的就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推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中,通过思政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引导“工匠精神”在学生思想中的内化,并且外化于行,解决“和谁接轨、接什么轨”的问题。思政教师通过对课堂活动的设计,打造“工匠精神”培育的主阵地。同时通过思政课教师参与学校各种活动的设计,实现思政课课上课下联动、课内课外有机配合,去推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实现在思政课程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学校的思政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路也.课程思政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158-159.
  [2]孙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的路径[J].智慧中国,2020(05):52-53.
  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中职德育课堂融入“红匠精神”教学策略研究》(JAT191873)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之一
  福建省三明职业中专 365000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时代,会经常在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的身影。在教育中引用信息技术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教学效果。初中时期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繁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的发展所需,很难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正好可以完善以前的教育,促使数学教育事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而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促进独立创业思想的培
期刊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主动做出有利于他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本文就针对如何在小学班级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亲社会行为教育进行探究。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小学,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323  引言:孩子在学校中,生活中与其他个体,群体不断地接触就会逐渐社会化,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生活态度,举止行为等。从孩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已经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如何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才能使学生的负担得到减轻,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是现阶段小学数学老师需要重点去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中的小学数学分层布置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人员带来一
期刊
摘要:微笑教育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来讲十分重要,微笑能够传递一定的正能量,不但能够让幼儿变得更加积极,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让幼儿从小养成乐观的心态。教师应该用微笑去对待每一个幼儿,用爱去关心他们,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本文首先针对微笑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微笑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用微笑指导幼儿行为、用微笑面对幼儿错误以及用微笑教育幼儿乐观。旨在能够通
期刊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从进入学校时教师就开始教学生的一项能力,写作无论对于语文还是数学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的阶段,写作能力代表着学生的单词掌握能力和短语的熟练程度,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取得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英语写作 指导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且还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发展迅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3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325  1前言  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人才培养环节改革的主要抓手。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在教学中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向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中药鉴定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
期刊
摘要:新课改将劳动与技术教育从原有的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一个指定领域,并赋予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要照顾学生自身的好奇心,更要以高效的合作学习为目标,提升学生们的能力和兴趣。劳动与技术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劳逸结合,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小学生充分掌握劳动与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小学生 劳动与技术 有效的合作学习探究  中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愈加的追求,音乐就是一个人们随时接触和听到的艺术文化。电子琴就是音乐与艺术的结晶,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愈加的广泛和使用。课外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利用课外教学与电子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从小就对音乐充满兴趣,感受音乐的魅力,为中国的音乐教学做出贡献,提高教学质量,将是目前我们所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阶段 电子琴 课外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