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科《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培养优秀的社会“舆论工程师”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sor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拥有基本的传播和公共关系素养.作为治国理政人才的培养主阵地,公共行政学科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落实“三人育人”格局和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公共管理者的必然要求.课程性质特点、时代现实需求和专业学情分析是其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必须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缘由,从而实现价值引领、现实需求回应和专业人才素养提升.本课程思政实践贯彻“案例+研究+实践”整体性学习模式,旨在培养优秀的社会“舆论工程师”,重视舆论,洞察民意,善用对话,与良善同行,共筑社会信任共同体.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等发展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公共关系学需要将目光聚焦于城乡发展领域,并强化基于发展视角的公共关系学专业建设.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公共关系学专业“向何处去”的忧思;其次从时间轴和空间轴的角度分析了公共关系学的解构特点;最后分析了基于发展视角的专业建设内涵和方向等.
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我国大学生党员中还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敏锐性不强、宗旨意识不强、党员先进性有待增强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