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五条具体道路之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推行的主要政策。本文旨在浅析小城镇的发展意义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意见。以冷水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关键字:城镇化;小城镇发展;冷水镇建设;
Abstract: as one of the "five concrete road great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ad of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rational layout, saving land, perfect function, small to big band principle,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ig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and small town, is a major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ggestions. With cold water town as an example of empirical research, scientific planning, rational layout, constru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economic prosperity, beautiful environment,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Key words: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construction of cold water town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其作用
1.1我国城镇化现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镇化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乡二元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到2013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到2030年可能会突破70%,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图1 1978年以来主要年份中国城镇化情况
1.2小城镇的五大功能
作为城乡网络关系中的重要节点,纽带作用是小城镇首先的功能,一是面向农村的经济辐射作用,第二是商品流通中的中转站,三是医疗、文、卫、科教等社会公共服务的网络节点。其次,小城镇与大中城市存在着明显的分工与协作,体现在生产成本、环境容量、自然禀赋上。再次,小城镇具有示范作用,向农民展示了城市文明、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商品,同时,小城镇还是患病症的农民接受医疗救治的场所。另外,小城镇点多面广,小城镇点多面广, 一般都是县或乡政府的所在地, 各类行业基本齐全, 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可以吸纳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后,在大量农民涌进大中城市, 给大中城市带来过重负担、许多大城市规模过于庞大人口已达饱和的状态下,剩余劳动者唯一的出路是向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小城镇转移。
2.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小城镇建设中的误区、对策
2.1.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
2.1.1大力发展农村集镇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带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此引发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镇,造成现有城镇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发展农村集镇来安置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直行之有效的方法。
2.1.2严格大控制城市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大城市发展速度增快而来的弊端不容忽视,诸如城市用地不足、基础设施匮乏、居民住宅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持续恶化等。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实质就是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增长、合理调整城市用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并大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1.3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据国内外经验,中等城市的综合经济效益优于小城镇,但没有大城市的规模过大人口过多带来的各种弊端。
2.1.4 积极发展小城镇
积极发展小城镇将加速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它不仅能保证我国城镇的均衡发展,也将有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距,积极发展小城镇要尽可能加大对小城镇的重点项目投入、积极扶持当地已有的具有发展条件的企业、大力发展交通和通讯设施,加强其与大城市和农村的联系。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外吸引力。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和科教文卫设施,创造条件逐步减小与大中城市的差距。
2.2小城镇发展存在的误区
2.2.1小城镇概念界定的模糊
当前许多人误把行政建制镇的“镇域”当做小城镇发展的主体,其实不然,所谓建设小城镇,应该是建设“镇区”既一个建制镇的中心地域,若把镇域和镇区混为一谈,那么所有撤乡建镇的地方,行政建制上都是镇了,会造成全部都成了建设中心,若此一来反倒没有了建设中心。
2.2.2一乡一镇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城镇至少集中到五万人时,才能在建设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和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第三产业时,节约资源和成本获取规模效益和集中效益,另外,一县之内的各乡镇的地理和交通条件不等,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乡镇之间有时差距很大,并不是每个乡镇都适合发展成新型城镇,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思路,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主张“数乡一镇”。
2.2.3千镇一面,缺乏整体规划
在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驱使下,一些城镇追路发展,将城镇内部的工业、商业、住宅沿道路分布。在建筑风格上,许多地方缺乏特色,沿街的两层或多层建筑以及“火柴盒式”的居民与住宅成了小城镇的建筑风貌。虽然具有短期经济效益,不过不利于小城镇完整形态的形成与合理的布局,同样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2.2.4建设资金短缺导致“以地生财”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城镇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虽然小城鎮的投融资体制逐渐变得多元化,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 作为各地小城镇主要的集资手段,“以地生财”法实际上与保护耕地的国策相矛盾。在实际中,各个小城镇都尽可能多出让一些土地,或者变相把农用土地非农化。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
2.3推进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2.3.1精心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
自然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整体或局部的不同带来个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在规划与建设中注意保留各地特有的自然风貌。另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人文特色也是千姿百态,历史文化也都充满地方特色,实践中,要求我们认真调查研究、继承创新。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小城镇。
2.3.2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避免一哄而起,选择中心城镇重点发展。除县城外,还应在一般建制镇中选择有较好经济发展潜力,交通便达的小城镇作为中心镇,重点发展,扩大其规模,完善其功能,增强其辐射能力,以带动周边小城镇发展。
2.3.3建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新机制
完善和规范城镇土地批租制度,建立健全城镇土地出让金用途分解机制。利用贷款筹资,在对还贷能力和项目回收期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申请低息或免息贷款。引进资金,依托本地特色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建设。
3、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实证研究
3.1冷水镇SWOT分析
3.1.1优势分析
冷水镇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百里民居长廊和土家生态民俗旅游线的重要特色景区和导入口,区位独特。并且生态优势突出,绿化率已高达75%以上,是石柱著名的山歌之乡;此外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巴盐古道横穿全镇,都亭山上留有巴曼子将军墓。冷水镇目前有黄连、莼菜、烤烟、马铃薯等优势产业,旅游业和畜牧业正在兴起。
3.1.2劣势分析
城镇规模较小,经济欠发达,人口集聚不足,目前全镇人口六千余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乡镇企业多为小型加工厂,无法留住人才。
3.1.3机遇分析
冷水镇已经定义为未来的特色旅游名镇,列为石柱县十二五重点开发景区,正全力开发特色边贸业和生态养生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土家风情小镇、渝鄂边陲明珠。未来规划建设冷水温泉度假区项目总投资8亿元,是以开发温泉旅游为主,同时配套会议、休闲、康体、疗养、游乐、餐饮、购物等功能的高端度假旅游区。
3.1.4威胁分析
周边城镇的同质化,相似旅游产品竞争。北有古时“巴州之西界”之称的西沱古镇和避暑胜地黄水镇。
3.2冷水镇建设发展模式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和对上位规划的解析,笔者将冷水镇的发展模式定义为生态旅游型。这一形态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型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绿色”小城镇,“绿色”的含义不仅是视觉上生态的绿色,也是感官上的、清凉的绿色。突出自身特色,将绿色农业、纳凉胜地和土家民俗小镇三大特点结合。
3.3冷水镇建设具体实施建议
3.3.1完善综合配套设施,打造品牌旅游小城镇
完善家庭式服务体系的农业旅游,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保证食宿、卫生安全,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保留民族特色,与周边城镇联手打造土家特色小城镇,形成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同时突出自身特色。作为避暑之地之余,观绿色莼菜基地、享土家特色风情。一方面借助周边已成规模的城镇吸引游客,一方面塑造自身的形象。
3.3.2制定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
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来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龙头企业,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改造传统模式,由初级农产品外销逐渐发展为加工型农产品外销,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发展各类中介组织“订单农业”等方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逐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发展冷水镇,要靠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在生产与市场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以利于形成新的农村人口集聚地。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3.3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开展面向农村的高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带头人培养与孵化工程。积极展开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做到农村人才按需培训。另外,现代化农村的建设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先进农业技术生产带头人,先进创业致富带头人,同时也是先进文化带头人。政府应建立多种平台,包括公共平台、素质平台和技术平台,以期培养有文化有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合作教育,如产学研结合、政产结合、校校结合等。大力开展示范教育、专题教育、特色教育、跟踪教育等。
3.3.4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城镇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首先,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以旅游业为主题开通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旅游业投融资体系。其次,明确政府职能和投资方向,集中财力投资道路、公共场所照明以及环境治理等基础公共设施,同时广泛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将当地村民纳入城镇建设的轨道中,不仅可以获取资金,也能培育其主人翁精神。再次,提高招商引资的软实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浅谈小城镇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2)
[2] 仇保兴.小城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城乡建设. 2006,(01)
[3] 陳文晖,露静.区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 李红艳.城镇化率[J].数据.2011,(06)
[5] 晏群.如何界定小城镇的概念与范围[J].小城镇建设.2002,(02)
[6] 李大华.重庆小城镇发展现状与对策[J].决策导刊.2004,(05)
[7] 王蒲.促进中国城镇化的政策建议[J].小城镇建设.2001,(09)
关键字:城镇化;小城镇发展;冷水镇建设;
Abstract: as one of the "five concrete road great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ad of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rational layout, saving land, perfect function, small to big band principle,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ig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and small town, is a major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ggestions. With cold water town as an example of empirical research, scientific planning, rational layout, constru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economic prosperity, beautiful environment,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Key words: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construction of cold water town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其作用
1.1我国城镇化现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镇化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乡二元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到2013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到2030年可能会突破70%,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图1 1978年以来主要年份中国城镇化情况
1.2小城镇的五大功能
作为城乡网络关系中的重要节点,纽带作用是小城镇首先的功能,一是面向农村的经济辐射作用,第二是商品流通中的中转站,三是医疗、文、卫、科教等社会公共服务的网络节点。其次,小城镇与大中城市存在着明显的分工与协作,体现在生产成本、环境容量、自然禀赋上。再次,小城镇具有示范作用,向农民展示了城市文明、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商品,同时,小城镇还是患病症的农民接受医疗救治的场所。另外,小城镇点多面广,小城镇点多面广, 一般都是县或乡政府的所在地, 各类行业基本齐全, 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可以吸纳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后,在大量农民涌进大中城市, 给大中城市带来过重负担、许多大城市规模过于庞大人口已达饱和的状态下,剩余劳动者唯一的出路是向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小城镇转移。
2.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小城镇建设中的误区、对策
2.1.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
2.1.1大力发展农村集镇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带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此引发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镇,造成现有城镇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发展农村集镇来安置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直行之有效的方法。
2.1.2严格大控制城市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大城市发展速度增快而来的弊端不容忽视,诸如城市用地不足、基础设施匮乏、居民住宅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持续恶化等。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实质就是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增长、合理调整城市用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并大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1.3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据国内外经验,中等城市的综合经济效益优于小城镇,但没有大城市的规模过大人口过多带来的各种弊端。
2.1.4 积极发展小城镇
积极发展小城镇将加速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它不仅能保证我国城镇的均衡发展,也将有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距,积极发展小城镇要尽可能加大对小城镇的重点项目投入、积极扶持当地已有的具有发展条件的企业、大力发展交通和通讯设施,加强其与大城市和农村的联系。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外吸引力。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和科教文卫设施,创造条件逐步减小与大中城市的差距。
2.2小城镇发展存在的误区
2.2.1小城镇概念界定的模糊
当前许多人误把行政建制镇的“镇域”当做小城镇发展的主体,其实不然,所谓建设小城镇,应该是建设“镇区”既一个建制镇的中心地域,若把镇域和镇区混为一谈,那么所有撤乡建镇的地方,行政建制上都是镇了,会造成全部都成了建设中心,若此一来反倒没有了建设中心。
2.2.2一乡一镇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城镇至少集中到五万人时,才能在建设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和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第三产业时,节约资源和成本获取规模效益和集中效益,另外,一县之内的各乡镇的地理和交通条件不等,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乡镇之间有时差距很大,并不是每个乡镇都适合发展成新型城镇,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思路,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主张“数乡一镇”。
2.2.3千镇一面,缺乏整体规划
在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驱使下,一些城镇追路发展,将城镇内部的工业、商业、住宅沿道路分布。在建筑风格上,许多地方缺乏特色,沿街的两层或多层建筑以及“火柴盒式”的居民与住宅成了小城镇的建筑风貌。虽然具有短期经济效益,不过不利于小城镇完整形态的形成与合理的布局,同样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2.2.4建设资金短缺导致“以地生财”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城镇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虽然小城鎮的投融资体制逐渐变得多元化,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 作为各地小城镇主要的集资手段,“以地生财”法实际上与保护耕地的国策相矛盾。在实际中,各个小城镇都尽可能多出让一些土地,或者变相把农用土地非农化。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
2.3推进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2.3.1精心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
自然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整体或局部的不同带来个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在规划与建设中注意保留各地特有的自然风貌。另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人文特色也是千姿百态,历史文化也都充满地方特色,实践中,要求我们认真调查研究、继承创新。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小城镇。
2.3.2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避免一哄而起,选择中心城镇重点发展。除县城外,还应在一般建制镇中选择有较好经济发展潜力,交通便达的小城镇作为中心镇,重点发展,扩大其规模,完善其功能,增强其辐射能力,以带动周边小城镇发展。
2.3.3建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新机制
完善和规范城镇土地批租制度,建立健全城镇土地出让金用途分解机制。利用贷款筹资,在对还贷能力和项目回收期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申请低息或免息贷款。引进资金,依托本地特色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建设。
3、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实证研究
3.1冷水镇SWOT分析
3.1.1优势分析
冷水镇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百里民居长廊和土家生态民俗旅游线的重要特色景区和导入口,区位独特。并且生态优势突出,绿化率已高达75%以上,是石柱著名的山歌之乡;此外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巴盐古道横穿全镇,都亭山上留有巴曼子将军墓。冷水镇目前有黄连、莼菜、烤烟、马铃薯等优势产业,旅游业和畜牧业正在兴起。
3.1.2劣势分析
城镇规模较小,经济欠发达,人口集聚不足,目前全镇人口六千余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乡镇企业多为小型加工厂,无法留住人才。
3.1.3机遇分析
冷水镇已经定义为未来的特色旅游名镇,列为石柱县十二五重点开发景区,正全力开发特色边贸业和生态养生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土家风情小镇、渝鄂边陲明珠。未来规划建设冷水温泉度假区项目总投资8亿元,是以开发温泉旅游为主,同时配套会议、休闲、康体、疗养、游乐、餐饮、购物等功能的高端度假旅游区。
3.1.4威胁分析
周边城镇的同质化,相似旅游产品竞争。北有古时“巴州之西界”之称的西沱古镇和避暑胜地黄水镇。
3.2冷水镇建设发展模式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和对上位规划的解析,笔者将冷水镇的发展模式定义为生态旅游型。这一形态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型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绿色”小城镇,“绿色”的含义不仅是视觉上生态的绿色,也是感官上的、清凉的绿色。突出自身特色,将绿色农业、纳凉胜地和土家民俗小镇三大特点结合。
3.3冷水镇建设具体实施建议
3.3.1完善综合配套设施,打造品牌旅游小城镇
完善家庭式服务体系的农业旅游,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保证食宿、卫生安全,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保留民族特色,与周边城镇联手打造土家特色小城镇,形成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同时突出自身特色。作为避暑之地之余,观绿色莼菜基地、享土家特色风情。一方面借助周边已成规模的城镇吸引游客,一方面塑造自身的形象。
3.3.2制定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
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来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龙头企业,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改造传统模式,由初级农产品外销逐渐发展为加工型农产品外销,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发展各类中介组织“订单农业”等方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逐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发展冷水镇,要靠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在生产与市场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以利于形成新的农村人口集聚地。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3.3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开展面向农村的高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带头人培养与孵化工程。积极展开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做到农村人才按需培训。另外,现代化农村的建设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先进农业技术生产带头人,先进创业致富带头人,同时也是先进文化带头人。政府应建立多种平台,包括公共平台、素质平台和技术平台,以期培养有文化有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合作教育,如产学研结合、政产结合、校校结合等。大力开展示范教育、专题教育、特色教育、跟踪教育等。
3.3.4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城镇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首先,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以旅游业为主题开通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旅游业投融资体系。其次,明确政府职能和投资方向,集中财力投资道路、公共场所照明以及环境治理等基础公共设施,同时广泛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将当地村民纳入城镇建设的轨道中,不仅可以获取资金,也能培育其主人翁精神。再次,提高招商引资的软实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浅谈小城镇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2)
[2] 仇保兴.小城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城乡建设. 2006,(01)
[3] 陳文晖,露静.区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 李红艳.城镇化率[J].数据.2011,(06)
[5] 晏群.如何界定小城镇的概念与范围[J].小城镇建设.2002,(02)
[6] 李大华.重庆小城镇发展现状与对策[J].决策导刊.2004,(05)
[7] 王蒲.促进中国城镇化的政策建议[J].小城镇建设.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