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2 X”试验设计,于2016年在牟定县共和镇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2 X”试验。结果表明,成穗率常规区少于优化区、多于增锌区;穗实粒数常规区高于优化区、低于增锌区;产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增锌区>优化区>常规区;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水稻;测土配方;“2 X”试验;云南牟定;共和镇;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31-01
水稻“2 X”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不同条件下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1-3]。试验结果将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优化施肥技术提供参考,最终形成新的测土配方施肥(集成优化施肥)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水稻“2 X”试验安排在牟定县共和镇牟尼村委会习大河村河田一农户田块上,北纬25°18′44.1″,东经101°31′30.5″,海拔1 777 m,年平均温度17.4 ℃,常年降雨量达800 mm,无霜期297 d,前作为蚕豆,产量2 700 kg/hm2,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亚类,紫冲湖积性水稻土土属,浅黄砂泥田土种,土壤质地砂壤,结构粒状,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耕作层厚度25 cm,试验田面积1 353.34 m2,试验安排在试验田块中央进行。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金沙江牌尿素(含纯N 46%),普钙(含P2O5 16%),硫酸钾(含K2O 50%),硫酸锌。供试水稻品种:楚粳28号。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2 X”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即常规施肥区、优化施肥区和补充施用锌肥区,每个处理面积均为200 m2(20 m×10 m),施肥量及方法按《牟定县2016年大春作物测土配方施肥“2 X”田间试验方案》执行。即常规施肥区施纯N、P2O5、K2O分别为270、120、90 kg/hm2;优化施肥区施纯N、P2O5、K2O分别为270、90、90 kg/hm2;补充施用锌肥区施纯N、P2O5、K2O、ZnSO4分别为270、90、90、30 kg/hm2,对应码值代入并按供试肥料养分含量换算即得各处理小区施肥量(表1)。肥效试验小区用薄膜包裹稻草埋深压实筑埂,防止渗漏,埂宽20 cm,埂高出田面15~20 cm,四周留保护行2 m以上,每个小区有相对独立的排灌系统,单排单灌,禁止串排串灌[4-6]。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4月11日进行旱育秧,育秧期间防飞虱、叶稻瘟各2次,育秧秧龄44 d。5月16日落实试验田,同日取基础土样1个,5月21日拖拉机翻耕碎垡,5月22日放水泡田,拖拉机整田,5月23日按试验规划设计要求划小区筑埂,小区长方形,长20 m、宽10 m,用薄膜包裹稻草筑埂,不渗水,埂高出田面15~20 cm,每个小区有独立的排灌系统,单排单灌,禁止串排串灌。埂筑好后按试验方案施用中层肥,即氮肥总量的70%和全部的磷肥、钾肥按小区实物量称量后混合拌匀撒施到小区中;5月24日按既定的株、行距拉线号点移栽,移栽秧龄44 d,秧龄适中,秧苗大小整齐一致,当天移栽完毕。以当地最佳栽插规格及合理密度进行,移栽方式实行拉线单行条栽,行向与小区宽平行,行向东西向,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移栽株行距为18 cm×26 cm,每小区栽78行,每行栽55丛,每丛栽3株苗。每个小区(200 m2)栽植4 290丛,共12 870株。
在施肥上,6月6日每小区施用尿素8.211 kg作为分蘖肥,7月10日每小区施用尿素1.173 kg作为孕穗肥。在中耕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6月1日用扑草净颗粒进行化学除草1次,7月5日用富士一号、敌杀死防治叶稻瘟、稻飞虱1次,7月17日挑治叶稻瘟、防治稻曲病1次,7月25日防治水稻螟虫兼治飞虱、粘虫、稻曲病等1次,在水稻整個生长过程中,除自然降雨外,还用抽水机抽水提灌5次。
本试验于5月16日采用“S”形8点取基础土样,10月15日称各处理区生物产量和取各处理区土样。试验于10月5日成熟,10月11日收获,全生育期178 d。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各生育期进行观察记载。试验移栽时数苗定基本苗,分蘖末期调查最高茎蘖数,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收获前取室内考种样进行考种,试验于10 月11日收获,田间实收实打计入小区实收产量,换算得出单位面积产量,并称取生物产量。根据目前稻谷和化肥的市场价格,进行效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处理水稻的生育期见表2。可以看出,优化区与增锌区全生育期保持一致,均为177 d,较常规区晚3 d。
从表3可以看出,水稻最高茎蘖数常规区较优化区少47.1万株/hm2、较增锌区少60万株/hm2;有效穗数常规区较优化区少47.25万穗/hm2、较增锌区少15.15万穗/hm2;成穗率常规区较优化区少0.28个百分点、较增锌区多9.66个百分点;穗实粒数常规区较优化区高11.15粒、较增锌区低11.28粒;株高常规区较优化区低6.27 cm、较增锌区低2.47 cm;穗长常规区较优化区长0.68 cm、较增锌区短0.22 cm;千粒重常规区较优化区低0.84 g、较增锌区低0.14 g。产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增锌区>优化区>常规区。从表4可以看出,净收入常规区较优化区低2 437.5元/hm2、较增锌区低3 546.25元/hm2;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常规区较优化区低6.27 cm、较增锌区低2.47 cm;穗长常规区较优化区长0.68 cm、较增锌区短0.22 cm;千粒重常规区较优化区低0.84 g、较增锌区低0.14 g;成穗率常规区较优化区少0.28个百分点、较增锌区多9.66个百分点;穗实粒数常规区较优化区高11.15粒、较增锌区低11.28粒;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4 参考文献
[1] 邓绍安.合山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16-17.
[2] 文建平.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3(1):52-54.
[3] 王良波,杨彩霞.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5):50-52.
[4] 鄢一笑,张杨珠.湖南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增刊1):86-88.
[5] 魏玉光,赵丽琴.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探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2):37-39.
[6] 李畅炎,李锋,温玉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J].广西农学报,2007(1):6-8.
关键词 水稻;测土配方;“2 X”试验;云南牟定;共和镇;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31-01
水稻“2 X”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不同条件下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1-3]。试验结果将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优化施肥技术提供参考,最终形成新的测土配方施肥(集成优化施肥)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水稻“2 X”试验安排在牟定县共和镇牟尼村委会习大河村河田一农户田块上,北纬25°18′44.1″,东经101°31′30.5″,海拔1 777 m,年平均温度17.4 ℃,常年降雨量达800 mm,无霜期297 d,前作为蚕豆,产量2 700 kg/hm2,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亚类,紫冲湖积性水稻土土属,浅黄砂泥田土种,土壤质地砂壤,结构粒状,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耕作层厚度25 cm,试验田面积1 353.34 m2,试验安排在试验田块中央进行。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金沙江牌尿素(含纯N 46%),普钙(含P2O5 16%),硫酸钾(含K2O 50%),硫酸锌。供试水稻品种:楚粳28号。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2 X”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即常规施肥区、优化施肥区和补充施用锌肥区,每个处理面积均为200 m2(20 m×10 m),施肥量及方法按《牟定县2016年大春作物测土配方施肥“2 X”田间试验方案》执行。即常规施肥区施纯N、P2O5、K2O分别为270、120、90 kg/hm2;优化施肥区施纯N、P2O5、K2O分别为270、90、90 kg/hm2;补充施用锌肥区施纯N、P2O5、K2O、ZnSO4分别为270、90、90、30 kg/hm2,对应码值代入并按供试肥料养分含量换算即得各处理小区施肥量(表1)。肥效试验小区用薄膜包裹稻草埋深压实筑埂,防止渗漏,埂宽20 cm,埂高出田面15~20 cm,四周留保护行2 m以上,每个小区有相对独立的排灌系统,单排单灌,禁止串排串灌[4-6]。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4月11日进行旱育秧,育秧期间防飞虱、叶稻瘟各2次,育秧秧龄44 d。5月16日落实试验田,同日取基础土样1个,5月21日拖拉机翻耕碎垡,5月22日放水泡田,拖拉机整田,5月23日按试验规划设计要求划小区筑埂,小区长方形,长20 m、宽10 m,用薄膜包裹稻草筑埂,不渗水,埂高出田面15~20 cm,每个小区有独立的排灌系统,单排单灌,禁止串排串灌。埂筑好后按试验方案施用中层肥,即氮肥总量的70%和全部的磷肥、钾肥按小区实物量称量后混合拌匀撒施到小区中;5月24日按既定的株、行距拉线号点移栽,移栽秧龄44 d,秧龄适中,秧苗大小整齐一致,当天移栽完毕。以当地最佳栽插规格及合理密度进行,移栽方式实行拉线单行条栽,行向与小区宽平行,行向东西向,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移栽株行距为18 cm×26 cm,每小区栽78行,每行栽55丛,每丛栽3株苗。每个小区(200 m2)栽植4 290丛,共12 870株。
在施肥上,6月6日每小区施用尿素8.211 kg作为分蘖肥,7月10日每小区施用尿素1.173 kg作为孕穗肥。在中耕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6月1日用扑草净颗粒进行化学除草1次,7月5日用富士一号、敌杀死防治叶稻瘟、稻飞虱1次,7月17日挑治叶稻瘟、防治稻曲病1次,7月25日防治水稻螟虫兼治飞虱、粘虫、稻曲病等1次,在水稻整個生长过程中,除自然降雨外,还用抽水机抽水提灌5次。
本试验于5月16日采用“S”形8点取基础土样,10月15日称各处理区生物产量和取各处理区土样。试验于10月5日成熟,10月11日收获,全生育期178 d。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各生育期进行观察记载。试验移栽时数苗定基本苗,分蘖末期调查最高茎蘖数,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收获前取室内考种样进行考种,试验于10 月11日收获,田间实收实打计入小区实收产量,换算得出单位面积产量,并称取生物产量。根据目前稻谷和化肥的市场价格,进行效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处理水稻的生育期见表2。可以看出,优化区与增锌区全生育期保持一致,均为177 d,较常规区晚3 d。
从表3可以看出,水稻最高茎蘖数常规区较优化区少47.1万株/hm2、较增锌区少60万株/hm2;有效穗数常规区较优化区少47.25万穗/hm2、较增锌区少15.15万穗/hm2;成穗率常规区较优化区少0.28个百分点、较增锌区多9.66个百分点;穗实粒数常规区较优化区高11.15粒、较增锌区低11.28粒;株高常规区较优化区低6.27 cm、较增锌区低2.47 cm;穗长常规区较优化区长0.68 cm、较增锌区短0.22 cm;千粒重常规区较优化区低0.84 g、较增锌区低0.14 g。产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增锌区>优化区>常规区。从表4可以看出,净收入常规区较优化区低2 437.5元/hm2、较增锌区低3 546.25元/hm2;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常规区较优化区低6.27 cm、较增锌区低2.47 cm;穗长常规区较优化区长0.68 cm、较增锌区短0.22 cm;千粒重常规区较优化区低0.84 g、较增锌区低0.14 g;成穗率常规区较优化区少0.28个百分点、较增锌区多9.66个百分点;穗实粒数常规区较优化区高11.15粒、较增锌区低11.28粒;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4 参考文献
[1] 邓绍安.合山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16-17.
[2] 文建平.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3(1):52-54.
[3] 王良波,杨彩霞.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5):50-52.
[4] 鄢一笑,张杨珠.湖南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增刊1):86-88.
[5] 魏玉光,赵丽琴.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探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2):37-39.
[6] 李畅炎,李锋,温玉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J].广西农学报,200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