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素,让我们越来越聪明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fl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科学家近来发现,人脑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有很大的关系。在体液酸碱性允许的范围之内,酸性时智商低,碱性时智商高。科学家们对42名年龄在6至13岁的男孩进行观察时发现,大脑中的体液ph值大于7者比小于7的智商高一倍。这是医学家第一次把人的智商与大脑体液ph值联系起来的重大发现,科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之为智力水平的“化学标记”。
  由于体液的酸碱性是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的,因而科学家提出:只要改善饮食结构多吃碱性食品,就能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大家都知道食品按其元素成分,可分为碱性、中性和酸性三大类。含钾、钠、钙、镁等元素的食品为碱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制品、海带、碱性饮料等。含磷、氯、硫、碘等元素的食品为酸性食品,如肉类、油脂、酒类等。不过,具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以橘子为例,它含有较丰富的钾,所以不是酸性食品,而是碱性食品。所以说,多食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智力。
  几年前,有关媒体曾报道过美国一位名叫葛雷格利·史密斯的13岁神童即将大学毕业,他打算在18岁前完成4个博士学位。和别人不一样的一点是,他是个素食主义者。他和家人都认为:食素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又能提高一定的智力水平。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儿童智力测验,发现凡是智力较高的一些儿童,他们大都来自素食家庭。另据英国科学家在对8170人的饮食调查中同时发现,经常食用肉类食品会导致智商下降,特别是在儿童生长时期,这个现象会更加明显。
  而多食素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而且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好处。我们都知道,荤食者一般胆固醇都很高,含量平均为180毫克。而素食者一般都低,平均含量只有158毫克。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在对荤食者和素食者作了大量比较后得出结论:每日食素的人,其中风的风险要比经常食肉者降低22%。另外因荤食者身体大多偏弱酸性,所以身体极易疲劳、爱睡觉、没精神、心神也不易安定。
  科学家研究证实,粗粮和蔬菜中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纤维质。维生素不但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而且还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而纤维质不但有助于控制消化过程中对脂肪的吸收,另外还有助于排便。因为在我们的肠道内寄生着大量有害菌群和毒素,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次著名的猴子吃肉实验。他们将200只相当于人类年龄20岁的猴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猴子每日三餐都有肉食,而乙组的猴子全部食素。10年后发现:吃肉的猴子中有51只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剩余的49只也普遍患有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而乙组食素的猴子只死了12只,其余的猴子身体轻盈、皮毛光亮、很少生病。
  科学家另外发现,素食还有意想不到的美容作用。这是因为蔬菜中的碱性物质和维生素有调节血液汗腺代谢的功能,并可加强皮肤的营养。另外植物中的亚油酸是理想的皮肤美容剂,而植物脂肪和维生素E又可保持皮肤光润及预防皮肤干燥。
  食素对人类来说确实是大有好处,不论是对自己的健康,还是对生物环境的保护都是如此。据有关最新资料表明,目前英国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主义者”;而美国也有十分之一的人,已加入到素食队伍。爱因斯坦曾说:“没有什么能像推广素食那样有益人类的健康并增加对地球生命的生存机会……我认为素食所产生性情上的改变和净化,对人类都有相当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对人类是很吉祥的。”
其他文献
在容纳100多号人的大教室里,技安员赵亮正在给新入公司的员工讲违章操作不安全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这是公司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
偷懒是一种正常行为,“偷懒”的办法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指用一种简单的办法代替要做的事。有人嫌系鞋带麻烦,就想了个“偷懒”的办法:在鞋口处缝上松紧带或装上拉链,这样就省去了系鞋带的麻烦,走路也方便。不系鞋带是偷懒行为,用“偷懒”的办法做成“懒人鞋”就是创造性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偷懒”的办法就是比原来的更简单省事的办法。拿钢笔来说,沃特曼发明的钢笔开始靠转动才能拧上笔帽,人们懒得拧,就想了个“偷懒
从街上望去,美国芝加哥市政厅是一幢普通的新古典主义大楼,但若从空中俯视,楼顶的绿色花园让它与众不同。
最近,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古生物学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尼日尔境内,发掘出了一种身体构造非常奇特的恐龙。这种恐龙的骨骼非常轻盈,而且多为空心,嘴中布满了数百颗牙齿。尤其让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种恐龙的嘴就像是一部威力强大的吸尘器,可以非常轻松地将草料吸入口中。  新发现的恐龙被称为“尼日尔达奎龙”,简称“尼日尔龙”,它们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这种恐龙的体长可达到10米,几乎是现代大象的两倍。它们生活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