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的业务范围日趋广泛和复杂。这为权力的寻租行为提供了土壤,为抑制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维护高校正常的经济秩序,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政府加大了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表现形式和成因进行分析,对于防范审计风险,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后表达责任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表达与事实真相或经济责任不相符合的审计评价和结论,造成有关方面损失的可能性。在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决定。但对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尤其是高校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因素是影响审计风险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系统固有的一种风险,是针对系统本身而言,无论是否有内控,都无法控制,只能评估其高低。控制风险是指存在内部控制,系统出现了重大错报漏报但内部控制没有起到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此风险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而言。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均与高校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有关。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来自审计对象,在高校内部经济经济责任中,审计对象主要是高校财务、校办产业、基建、后勤管理部门和院、系、所的主要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上述人员在任期间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业绩与问题,分清对存在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固有风险与以下因素有关,如高校领导干部的诚信和能力、遭受的压力,重要岗位人员的异常变动情况,高校的规模和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存在容易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时,将加大固有风险。
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来自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带来的风险。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有效履行经济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效。具体表现为:一是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过分集中,部分高校存在领带干部个人独断专行的现象,用于决定重大事项的联席会议也仅仅是走过场;二是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机制未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权力的制约力不足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由此会给审计带来相应的风险;三是管理控制体系中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导致了管理目标的偏离。
(二)检查风险
审计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对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后,未能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或发现其违纪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检查风险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影响审计结果的质量。高质量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懂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懂管理、投资、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带来的风险。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步骤,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的工具。目前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尚没有规范的审计程序和系统的方法指导,审计人员未能按照严格的审计程序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工作。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正确进行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高校内部领导上任前组织上没有明确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具体的经济责任和工作目标,大多数领导干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经济责任不能进行量化的评价,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独立性产生的风险
审计工作的灵魂关键在于审计的独立性,只有真正的独立,才使审计工作发挥其监督,管理,并提供决策的职能。但由于体制原因,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存在很大程度的缺失。高校审计部门是高校内部的职能部门,同时接受学校党委及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审计工作也是由学校领导分派,审计部门的经费来源及人员待遇往往受到学校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审计的独立性。另外,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当发生部门利益与小集团利益的冲突,或审计人员与发生问题的部门和人员存在利益关系时,往往放弃追查和披露,独立性更无从谈起。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国家层面
应加强法规建设,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对教育系统(包括高校)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都以指导意见的形式颁布,其法律效力非常有限,且不具有强制性,操作性也较差。因此,亟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制定切合工作需要可操作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在相关法规制度中明确审计内容、责任划分、统一评价标准、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的开展,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应积极对外宣传审计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使社会各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审计工作,消除人们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误解。
(二)高校层面
明确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高校领导层应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的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为学校的发展服务的经济监督手段,是高校有序运行的保证,从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并自觉接受监督,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领导干部监督体制,将领导干部的晋升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挂钩,加大执法力度,防止权力的滥用或领导干部的不作为,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风险。
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在人、财、物上的给予足够的支持,实现审计机构和人员“形式上的独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和激励机制,使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实现其“实质上的独立”。
(三)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层面
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应该严格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规范从接受审计委托、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法、实施就地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整个流程的操作程序,从而避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降低审计风险。
在人员设置方面,优化审计人员结构,除配备财务、审计方面的人员外,还应当配备工程、管理、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人才。重视审计人员知识的更新,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审计人员对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学习,使其能够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审计环境、审计内容的变化。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独立性风险及其成因,并分别从国家层面、高校层面以及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层面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这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开展过程中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季东.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11).
[2]童燕军,胡艳.影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层原因[J].会计之友,2013(13).
[3]武岩.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J].对外经贸,2014(08).
[4]孙殿辉.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模型研究[J].北方经济,2011(20).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后表达责任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表达与事实真相或经济责任不相符合的审计评价和结论,造成有关方面损失的可能性。在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决定。但对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尤其是高校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因素是影响审计风险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系统固有的一种风险,是针对系统本身而言,无论是否有内控,都无法控制,只能评估其高低。控制风险是指存在内部控制,系统出现了重大错报漏报但内部控制没有起到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此风险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而言。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均与高校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有关。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来自审计对象,在高校内部经济经济责任中,审计对象主要是高校财务、校办产业、基建、后勤管理部门和院、系、所的主要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上述人员在任期间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业绩与问题,分清对存在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固有风险与以下因素有关,如高校领导干部的诚信和能力、遭受的压力,重要岗位人员的异常变动情况,高校的规模和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存在容易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时,将加大固有风险。
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来自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带来的风险。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有效履行经济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效。具体表现为:一是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过分集中,部分高校存在领带干部个人独断专行的现象,用于决定重大事项的联席会议也仅仅是走过场;二是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机制未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权力的制约力不足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由此会给审计带来相应的风险;三是管理控制体系中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导致了管理目标的偏离。
(二)检查风险
审计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对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后,未能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或发现其违纪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检查风险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影响审计结果的质量。高质量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懂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懂管理、投资、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带来的风险。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步骤,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的工具。目前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尚没有规范的审计程序和系统的方法指导,审计人员未能按照严格的审计程序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工作。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正确进行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高校内部领导上任前组织上没有明确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具体的经济责任和工作目标,大多数领导干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经济责任不能进行量化的评价,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独立性产生的风险
审计工作的灵魂关键在于审计的独立性,只有真正的独立,才使审计工作发挥其监督,管理,并提供决策的职能。但由于体制原因,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存在很大程度的缺失。高校审计部门是高校内部的职能部门,同时接受学校党委及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审计工作也是由学校领导分派,审计部门的经费来源及人员待遇往往受到学校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审计的独立性。另外,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当发生部门利益与小集团利益的冲突,或审计人员与发生问题的部门和人员存在利益关系时,往往放弃追查和披露,独立性更无从谈起。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国家层面
应加强法规建设,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对教育系统(包括高校)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都以指导意见的形式颁布,其法律效力非常有限,且不具有强制性,操作性也较差。因此,亟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制定切合工作需要可操作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在相关法规制度中明确审计内容、责任划分、统一评价标准、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的开展,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应积极对外宣传审计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使社会各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审计工作,消除人们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误解。
(二)高校层面
明确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高校领导层应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的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为学校的发展服务的经济监督手段,是高校有序运行的保证,从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并自觉接受监督,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领导干部监督体制,将领导干部的晋升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挂钩,加大执法力度,防止权力的滥用或领导干部的不作为,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风险。
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在人、财、物上的给予足够的支持,实现审计机构和人员“形式上的独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和激励机制,使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实现其“实质上的独立”。
(三)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层面
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应该严格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规范从接受审计委托、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法、实施就地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整个流程的操作程序,从而避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降低审计风险。
在人员设置方面,优化审计人员结构,除配备财务、审计方面的人员外,还应当配备工程、管理、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人才。重视审计人员知识的更新,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审计人员对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学习,使其能够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审计环境、审计内容的变化。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独立性风险及其成因,并分别从国家层面、高校层面以及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层面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这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开展过程中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季东.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11).
[2]童燕军,胡艳.影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层原因[J].会计之友,2013(13).
[3]武岩.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J].对外经贸,2014(08).
[4]孙殿辉.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模型研究[J].北方经济,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