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列为内容标准,其主要目的是将学习重心从过去强调学生单一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它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基于这一点,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提出初浅的设想,有待商榷。
【关键词】实效性 小组合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JYKT1742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88-02
一、小组合作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这三种学习方式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尊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心,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由于初中生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產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也可以由学生群体认定,或是由学生自发认定(同等生合作时适用)。这个核心人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要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三、小组合作的具体内容
没有反馈,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长久地进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地给予反馈。展现优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进行合作的信心和兴趣;纠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为做到“赏罚”分明,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合作的反馈:
1.随时调控,反馈合作过程。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各组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合作因势利导,调控合作的进行。对在合作中出现问题的小组应该及时加以指导和帮助,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教师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注重激励,反馈合作成果。在小组合作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学生合作的成果是学生合作情况的最好反映。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更有助于学生合作动力的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我常以开展合作成果展示的方式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即: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成果进行书面的总结,以展示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合作成果,以提高合作的兴趣。另外,我还将合作学习的评价和班级的“合作星”评比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四、小组合作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3.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小组合作的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2.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实验的研究,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我们要通过研究,真正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我校特色的、高效的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新模式,既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又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要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实效性 小组合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JYKT1742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88-02
一、小组合作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这三种学习方式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尊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心,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由于初中生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產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也可以由学生群体认定,或是由学生自发认定(同等生合作时适用)。这个核心人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要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三、小组合作的具体内容
没有反馈,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长久地进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地给予反馈。展现优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进行合作的信心和兴趣;纠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为做到“赏罚”分明,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合作的反馈:
1.随时调控,反馈合作过程。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各组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合作因势利导,调控合作的进行。对在合作中出现问题的小组应该及时加以指导和帮助,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教师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注重激励,反馈合作成果。在小组合作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学生合作的成果是学生合作情况的最好反映。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更有助于学生合作动力的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我常以开展合作成果展示的方式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即: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成果进行书面的总结,以展示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合作成果,以提高合作的兴趣。另外,我还将合作学习的评价和班级的“合作星”评比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四、小组合作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3.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小组合作的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2.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实验的研究,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我们要通过研究,真正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我校特色的、高效的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新模式,既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又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要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