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措施,更是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帮扶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为此,重庆市万州区近年来大抓特抓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工作并抓出了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区各类公益性岗位在岗就业总人数达4981人,其中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在岗就业人数达4554人,占在岗就业总人数的91.4%;全区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达5377人,累计发放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3780万元,充分发挥了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的托底作用。
积极开发合理确定岗位数量
根据本地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困难就业人员特别是农村建卡贫困人员的就业需求,人社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金总量结余、工作重点、就业困难人员数量等情况,按年确定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和类型等,并在就业补助资金中专项安排其岗位补贴支出计划,以确保安置农村建卡贫困人员上岗就业。
分解任务确保托底就业到位
年初区里统筹分解下达全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的目标任务,明确行文要求各地优先保证建卡贫困人员公益性岗位就业;同时开展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公益性岗位就业需求的全面清查,对凡有公益性岗位就业需求的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销号制度,镇乡社保所的同志、扶贫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人员作为销号的第一责任人,分别为其提供一对一的对接帮扶,以确保每个有公益性岗位就业需求的锁定人员,服务到位,就业到位,销号到位。
部门联动统筹就业扶贫岗位
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定期开展信息共享,汇聚各类岗位合力,助力脱贫攻坚。每年初人社部门均牵头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万州区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统筹协调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度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经验,布置当年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工作,商定当年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目标,齐心协力一同推进。现人社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500个,林业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210个,交通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730个,扶贫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335个,水利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480个,城管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400个,形成了多部门齐抓扶贫领域公益性岗位开发、协同贫困人员就业脱贫的良好局面。
结合实际开发特色扶贫岗位
为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服务当地公益事业和助农脱贫两大职能,万州区一直坚持围绕本地中心工作和各部门职能职责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现已开发适合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的各种特色扶贫岗位4655个。其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保洁保绿员”岗位1320个;促进稳岗就业的“就业社保协管员”岗位400个;援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临时性防疫员”岗位180个;保护青山绿水的“护林员”岗位1210个;畅通乡村道路的“村道管护员”岗位730个;维护农村饮水安全的“饮水管道管护员”岗位230个;照顾农民工留守老人和小孩的“爱心看护员”岗位100个;助力河长制的“河道管护员”岗位350个;壮大扶贫队伍的“扶贫信息员”岗位135个······这些特色岗位既促进了当地公益事业的发展,又助推了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脱贫。
依法依规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均依规建立了劳动关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均实施劳务派遣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与当地便民便利服务队或村居签订劳务协议,若上岗人员自己交纳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可按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以岗治岗确保领钱人在岗就业
公益性岗位的工作岗位因多在室外而不便管理,加之镇乡社保所因人少事多而无专人管理,致使公益性岗位的日常监管工作难以准确到位。为此,万州区试行了“以岗治岗”的管理方式来强化其监管工作,即:在现有公益性岗位中增设一个“公益性岗位协管员”岗位,并按当地公益性岗位在岗就业人员20—50人设置1名非全日制协管员、50人以上设置1名全日制协管员的标准进行配置,由其专门负责考核管理本辖区公益性岗位在岗就业人员,不定期开展在岗就业情况抽查,确保每人每周至少被抽中1—2次,并建立包括被抽查人基本情况、在岗情况、抽查日期和时点、联系电话、被抽查人和抽查人签字等内容的抽查监督台帐,同时拍摄带有抽查日期的现场照片,以印证在岗就业人员的就业现状,也便于监督公益性岗位协管员抽查的真实性。同时还试行了利用巡河APP跟踪监督巡河员的日常出勤,督促规范履职,确保上岗人员按时出勤、按量完成任务。
按月核查确保领钱人合理合规
为确保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始终符合上级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的条件,万州区建立了“八无状态”按月审查制度。即:每月发放工资前,各地均组织开展无不符合上岗身份的人员、无上岗身份退出的人员、无冒名顶替的人员、无持有营业执照的人员、无其他单位“四险一金”参保记录的人员、无其他单位就业的人员、无20万元以上投资入股的人员、无上班时间不足的人员“八无状态”人员的审查,对其具有“八无状态”的人员予以辞退,不得发放岗位补贴,以确保上岗人员合规享受政府岗位补贴。
过渡安置实行动态进出机制
公益性岗位是援助就业的过渡性岗位,对其招用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除首次上岗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就业至退休外,其余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时间为3年。但对3年期满后仍然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業的农村建卡贫困人员,也可“再一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重新安置就业,其“再一次”安置期满后,则必须退出公益性岗位,并鼓励在岗人员提前通过其他途径就业而退出。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出台了《万州区公益性岗位考核管理办法》,对岗位管理的组织实施、管理主体、抽查考核、抽查方式、请销假办法、岗位奖惩措施等作出了规范,并指导各街道镇乡规范建立了岗前公示、人员台帐管理、学习签到、工作记录、定期在岗抽查、岗位设置申报等十大具体管理规定或制度。
实施监督强化工作目标考核
将各地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纳入全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强化监督。各街道、镇乡社保所按月核查在岗就业情况,按季上报任务完成情况;区里不定时实地或电话抽查其在岗情况,定期通报其日常管理和目标考核情况,并将其督查和通报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进行考核。
积极开发合理确定岗位数量
根据本地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困难就业人员特别是农村建卡贫困人员的就业需求,人社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金总量结余、工作重点、就业困难人员数量等情况,按年确定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和类型等,并在就业补助资金中专项安排其岗位补贴支出计划,以确保安置农村建卡贫困人员上岗就业。
分解任务确保托底就业到位
年初区里统筹分解下达全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的目标任务,明确行文要求各地优先保证建卡贫困人员公益性岗位就业;同时开展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公益性岗位就业需求的全面清查,对凡有公益性岗位就业需求的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销号制度,镇乡社保所的同志、扶贫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人员作为销号的第一责任人,分别为其提供一对一的对接帮扶,以确保每个有公益性岗位就业需求的锁定人员,服务到位,就业到位,销号到位。
部门联动统筹就业扶贫岗位
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定期开展信息共享,汇聚各类岗位合力,助力脱贫攻坚。每年初人社部门均牵头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万州区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统筹协调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度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经验,布置当年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工作,商定当年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目标,齐心协力一同推进。现人社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500个,林业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210个,交通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730个,扶贫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335个,水利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480个,城管部门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400个,形成了多部门齐抓扶贫领域公益性岗位开发、协同贫困人员就业脱贫的良好局面。
结合实际开发特色扶贫岗位
为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服务当地公益事业和助农脱贫两大职能,万州区一直坚持围绕本地中心工作和各部门职能职责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现已开发适合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的各种特色扶贫岗位4655个。其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保洁保绿员”岗位1320个;促进稳岗就业的“就业社保协管员”岗位400个;援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临时性防疫员”岗位180个;保护青山绿水的“护林员”岗位1210个;畅通乡村道路的“村道管护员”岗位730个;维护农村饮水安全的“饮水管道管护员”岗位230个;照顾农民工留守老人和小孩的“爱心看护员”岗位100个;助力河长制的“河道管护员”岗位350个;壮大扶贫队伍的“扶贫信息员”岗位135个······这些特色岗位既促进了当地公益事业的发展,又助推了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脱贫。
依法依规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均依规建立了劳动关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均实施劳务派遣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与当地便民便利服务队或村居签订劳务协议,若上岗人员自己交纳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可按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以岗治岗确保领钱人在岗就业
公益性岗位的工作岗位因多在室外而不便管理,加之镇乡社保所因人少事多而无专人管理,致使公益性岗位的日常监管工作难以准确到位。为此,万州区试行了“以岗治岗”的管理方式来强化其监管工作,即:在现有公益性岗位中增设一个“公益性岗位协管员”岗位,并按当地公益性岗位在岗就业人员20—50人设置1名非全日制协管员、50人以上设置1名全日制协管员的标准进行配置,由其专门负责考核管理本辖区公益性岗位在岗就业人员,不定期开展在岗就业情况抽查,确保每人每周至少被抽中1—2次,并建立包括被抽查人基本情况、在岗情况、抽查日期和时点、联系电话、被抽查人和抽查人签字等内容的抽查监督台帐,同时拍摄带有抽查日期的现场照片,以印证在岗就业人员的就业现状,也便于监督公益性岗位协管员抽查的真实性。同时还试行了利用巡河APP跟踪监督巡河员的日常出勤,督促规范履职,确保上岗人员按时出勤、按量完成任务。
按月核查确保领钱人合理合规
为确保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始终符合上级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的条件,万州区建立了“八无状态”按月审查制度。即:每月发放工资前,各地均组织开展无不符合上岗身份的人员、无上岗身份退出的人员、无冒名顶替的人员、无持有营业执照的人员、无其他单位“四险一金”参保记录的人员、无其他单位就业的人员、无20万元以上投资入股的人员、无上班时间不足的人员“八无状态”人员的审查,对其具有“八无状态”的人员予以辞退,不得发放岗位补贴,以确保上岗人员合规享受政府岗位补贴。
过渡安置实行动态进出机制
公益性岗位是援助就业的过渡性岗位,对其招用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除首次上岗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就业至退休外,其余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时间为3年。但对3年期满后仍然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業的农村建卡贫困人员,也可“再一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重新安置就业,其“再一次”安置期满后,则必须退出公益性岗位,并鼓励在岗人员提前通过其他途径就业而退出。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出台了《万州区公益性岗位考核管理办法》,对岗位管理的组织实施、管理主体、抽查考核、抽查方式、请销假办法、岗位奖惩措施等作出了规范,并指导各街道镇乡规范建立了岗前公示、人员台帐管理、学习签到、工作记录、定期在岗抽查、岗位设置申报等十大具体管理规定或制度。
实施监督强化工作目标考核
将各地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就业纳入全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强化监督。各街道、镇乡社保所按月核查在岗就业情况,按季上报任务完成情况;区里不定时实地或电话抽查其在岗情况,定期通报其日常管理和目标考核情况,并将其督查和通报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