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公共人角色互构研究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0216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存模式更强调教师角色的公共人身份,要求教师在具体叙事、行动情境及活动场域中超越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遵循公共生活的准则,体现公共人的实践特征,建构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在内的一体化的话语意识和实践意识。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公共产品,那就必须让这个公共产品在合作中对每个人产生无偏狭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公共行动意义的阐释是基于公共目的的意向性行动而展开的意义认知,无论他们的公共活动带有怎样的情境反思和问题意识,都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特定社会历史背景。高校思想政
其他文献
为探究中国居民杠杆率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整体关系和在不同杠杆率水平下的异质性特点,在对居民杠杆率与居民消费的理论关联与传递机理进行了相关探讨之后,结合CFPS提供的微观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过短暂几年的探索,开始对全国的不可移动文物实行“文物保护单位”式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绝非空穴来风,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有着多种的背景与基础,这
青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是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肩负着建设强大国家、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如何
如何长效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点问题。旅游减贫可以成为减少相对贫困的一个抓手。基于135篇关于企业参与旅游减贫新闻的扎根分析发现:企业参与旅游减贫的目的
文旅融合是一片富潜力、待开拓的蓝海。文化牵手旅游,将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合作增值。特色鲜明、品质较高的“旅游+文化”产品是旅游业发展转型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