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微半导体)公司为全球第二大微处理器芯片供应商,1969年创立,总部设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AMD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和企业用户提供卓越的解决方案,推动开放式的创新和行业发展。2004年AMD公司在华独资公司AMD(中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如今,掌管AMD(中国)有限公司的是一位优秀中国本土女总裁郭可尊。
2002年,郭可尊上任AMD(中国)时,面对10倍强的对手,很多人认为AMD在中国机会渺茫。然而6年来,凭借着坚韧的“冲”的精神,郭可尊带领AMD中国,从边缘到主流,从“一穷二白”到令对手坐卧不安。如今的AMD大中华区,已经不断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世界版图上屹立为AMD全球市场的榜样。
扎根IT行业20多年,郭可尊从一位科学家转身成为女CEO,攀登上IT行业的职业巅峰。她以其深厚的行业积淀、执著的职业追求,成就了一段传奇。
心系IT见证成长
中关村AMD大中华区总部,大玻璃窗透射的温暖阳光洒落在郭可尊的办公桌前。和这片阳光一样温暖的是她的问候和热情。
这位AMD大中华区的掌门人就自己20多年的IT业经历娓娓道来,她告诉记者,“每个人都有梦想,而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科学家。”
和那个年代许多科技人员一样,她曾留学美国并在美国并行计算机公司研发中心担任资深研究员。
1992年,郭可尊回到北京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不久就被任命为中国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的副主任。

隨后,“技术派”的郭可尊加盟摩托罗拉,并出任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院长、半导体部数字基因实验室主任。
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肩负着全球平台的众多研发项目,在此期间,郭可尊在这个跨国平台上用全球视角帮助摩托罗拉的业务发展,不仅直接推动摩托罗拉在中国区的科研发展,而且帮助摩托罗拉在中国实现大幅增长。
回顾这段做“技术”的岁月,郭可尊充满了感激。殷实的技术背景和对中国IT行业的深刻理解不仅仅使她更有信心去掌管AMD中国,更使得她在IT行业里比他人更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从而能够站在跨国企业的巨人肩膀上,帮助中国IT行业的发展。
“技术背景出身的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更深刻,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且能比较准确地看到未来。”郭可尊接受采访时说。
这段历程成为了郭可尊的宝贵财富。就在她通过深厚的行业积淀,练就内敛务实的行事风格,成就对行业用户需求的洞察之时,一份新的聘书伴随着崭新的挑战和机遇,摆在郭可尊面前。
这份聘书来自AMD,邀请她出任AMD中国区负责人。郭可尊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多年来扎根IT研发,从科研机构到企业,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过,在2002年时,AMD在中国还可谓“—穷二白”,要从头创立AMD中国,还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AMD中国区总裁可谓任重道远。
成功来自勇手挑战的个性
郭可尊严谨低调,华丽而内敛。在中国的IT成功企业家中,女性是其中的绝对少数,但郭可尊无疑是个特例。她不仅已经是AMD全球持续发展最倚重的女人,同时也是国内IT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这样一个学者出身的总裁,被媒体评价为“让英特尔如坐针毡的强势女人”。长袖善舞,在她的“指挥”下,AMD在中国市场愈发壮大。
歌德曾经说过“性格即命运”,郭可尊的成功之匙,来自她勇于挑战的个性。
2002年10月,AMD新上任的全球CEO外籍人士鲁毅智同郭可尊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鲁毅智对郭可尊说:“我知道你很想为中国的IT产业做一点事情,难道你希望AMD在中国的最高决策人,是一个外国人吗?不,这应该是你的机会。”
这一席话在郭可尊内心中产生了很大震动。“这些话对我触动很深,我始终忘记不了这些话。”郭可尊现在回忆到,一个外国人都清楚,要改变中国IT产业的格局,只能依靠中国自己的努力,而自己恰好面临着一个可以推动中国IT产业发展的机会。
面对AMD这个全球化的舞台,郭可尊最终下了决心:“我知道前方有很多的困难,但我应该去尝试,应该去超越自己,接受这个挑战。”
不久之后,郭可尊就出现在AMD的办公室,走马上任AMD大中华区负责人。从此开启了其中国IT业最成功女性CEO生涯的新篇章。
而就在郭可尊接手AMD中国业务时,几乎没有人看好AMD,以至于有媒体认为AMD在中国要“穿过英特尔的黑暗森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着人生困境和艰巨的工作,她犹豫过,彷徨过,但勇于向前的个性让她最终勇敢地接受了。“我应该去尝试、去挑战一下自己。”继续前行,她选择去超越自己。
在自己的赛场上直面客户,她选择了坚韧不懈,因为她相信,她会有收获。她不断带回的第一手客户信息,更让她相信,总有一天客户会被打动,因为她的出发点是“合作共赢”。
在郭可尊的统领下,AMD总部也慢慢接受了中国的“和”文化,向中国转让当时美国政府允许出口的规格最高的低功耗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这些被外界评为极具前瞻性的大手笔,靠的是郭可尊历经并参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IT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把每天的工作都当成一堂精彩的MBA课
曾几何时,外企都存在着“透明的天花板”,中国区总裁的位置大多被外籍人才占据。而郭可尊以一位女性的、本土人才的榜样给业界一个视角,证明着本土人才所独有的远见、智慧和力量,是这个市场不可或缺的。
郭可尊擅长管理,但她没有专门学过管理,她的本领都来自于自己打工时的上司。“我的管理与领导经验都是向每一位管理过我的老板学习与积累的。因为这些直接的管理过程在我身上实施,我最了解它的结果与作用。在我成为管理者之后,我积累并发展我在自己老板身上学习到的管理模式,使我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感受到在上一堂堂生动的MBA课程。”
郭可尊的第一位老板是一个细心的犹太人,精明并善于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他经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让我给他讲自己设计的思路,每次他说,你还没有讲完整,你应当再去想。”
她还碰到一位有非常强硬领导力的老板,是他的帮助,让她从一个中层管理者成长为一名高级管理者。他尤其善于发现与培养女性高管,美国多位著名女CEO当年都是出师于他门下。
他相信郭可尊会成为未来公司的重要领导人,为此把她推荐到CEO报告年会上为大会作一个报告,同时也把她推荐给公司最高的领导层。郭可尊最初精心准备的报告却被他斥为一堆事实的罗列,他说我们要的是看到一位来自中国的领导者,她需要告诉公司的最高层们及全球员工,她有能力带领公司在中国取得成功,要让所有的人相信她是一个坚强 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职员。
郭可尊站在人生第一次最高级别的报告讲台上,报告取得了极大成功。“因为这次经历,总部高管记住了郭可尊的名字,记住了一位来自中国的、非常具有冲劲的女性,这次成功让我第一次经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骄傲与价值,是我从一个管理者转向领导者迈出的第一步。”
郭可尊用她在AMD的事实论证,本土人才正在崛起,这个群体更加了解本土市场,更加贴切地理解本地客户的需求。在AMD内部的管理团队中,一群本土管理团队正逐渐撑起公司的大梁。
女性要敢于超越自己
在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时,郭可尊说,要勤奋、要坚持、要敢于挑战和超越自己。“有一些领域确实是男性的世界,但女性只要敢于挑战,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郭可尊觉得,自己与成千上万中国女性一样,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就是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在约束性教育模式下長大,女性往往会有很重的依赖心理,而碰到困难挫折时总以为自己运气不好,或埋怨他人没有善待自己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郭可尊到国外求学,在一个实验室打工,做计算机管理员。这个实验室的主任是一位非常热情而善谈的美国人,当他答应给郭可尊这份工作时,她犹虫n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和她共事的是一位来自德国的留学生,由于两人同时从事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德国留学生显然把她当做了竞争对手,不告之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时需要一把钥匙才能启动,以至郭可尊在第一次维护系统时发生了无法重新启动系统的事故,造成了全校计算机停机12小时的记录。她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无地自容的挫折和一位铁面无私的老板。
那时,郭可尊开始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建立在有一位面带微笑的老板,而是如何拥有承担这份工作的知识与能力。
正是从一次次的经验教训中,郭可尊跨越了无论是女性或是理念上和文化上的弱点,在竞争环境下生存、成长起来,并在后来更大的风浪中经受了考验,积累了更多独特的竞争优势去担任更高的领导职务,为更大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10多年前,当郭可尊在计算所碰到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时,曾深深为这位女性副院长的风采所折服,“我欣赏她,希望未来能成为像她那样的杰出女性。”现在,她的确做到了。以东方女性的坚韧和睿智,加上西方女性的果敢和创新,郭可尊超越了自己,并赢得了业界的尊敬和侧目。
2002年,郭可尊上任AMD(中国)时,面对10倍强的对手,很多人认为AMD在中国机会渺茫。然而6年来,凭借着坚韧的“冲”的精神,郭可尊带领AMD中国,从边缘到主流,从“一穷二白”到令对手坐卧不安。如今的AMD大中华区,已经不断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世界版图上屹立为AMD全球市场的榜样。
扎根IT行业20多年,郭可尊从一位科学家转身成为女CEO,攀登上IT行业的职业巅峰。她以其深厚的行业积淀、执著的职业追求,成就了一段传奇。
心系IT见证成长
中关村AMD大中华区总部,大玻璃窗透射的温暖阳光洒落在郭可尊的办公桌前。和这片阳光一样温暖的是她的问候和热情。
这位AMD大中华区的掌门人就自己20多年的IT业经历娓娓道来,她告诉记者,“每个人都有梦想,而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科学家。”
和那个年代许多科技人员一样,她曾留学美国并在美国并行计算机公司研发中心担任资深研究员。
1992年,郭可尊回到北京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不久就被任命为中国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的副主任。

隨后,“技术派”的郭可尊加盟摩托罗拉,并出任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院长、半导体部数字基因实验室主任。
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肩负着全球平台的众多研发项目,在此期间,郭可尊在这个跨国平台上用全球视角帮助摩托罗拉的业务发展,不仅直接推动摩托罗拉在中国区的科研发展,而且帮助摩托罗拉在中国实现大幅增长。
回顾这段做“技术”的岁月,郭可尊充满了感激。殷实的技术背景和对中国IT行业的深刻理解不仅仅使她更有信心去掌管AMD中国,更使得她在IT行业里比他人更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从而能够站在跨国企业的巨人肩膀上,帮助中国IT行业的发展。
“技术背景出身的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更深刻,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且能比较准确地看到未来。”郭可尊接受采访时说。
这段历程成为了郭可尊的宝贵财富。就在她通过深厚的行业积淀,练就内敛务实的行事风格,成就对行业用户需求的洞察之时,一份新的聘书伴随着崭新的挑战和机遇,摆在郭可尊面前。
这份聘书来自AMD,邀请她出任AMD中国区负责人。郭可尊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多年来扎根IT研发,从科研机构到企业,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过,在2002年时,AMD在中国还可谓“—穷二白”,要从头创立AMD中国,还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AMD中国区总裁可谓任重道远。
成功来自勇手挑战的个性
郭可尊严谨低调,华丽而内敛。在中国的IT成功企业家中,女性是其中的绝对少数,但郭可尊无疑是个特例。她不仅已经是AMD全球持续发展最倚重的女人,同时也是国内IT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这样一个学者出身的总裁,被媒体评价为“让英特尔如坐针毡的强势女人”。长袖善舞,在她的“指挥”下,AMD在中国市场愈发壮大。
歌德曾经说过“性格即命运”,郭可尊的成功之匙,来自她勇于挑战的个性。
2002年10月,AMD新上任的全球CEO外籍人士鲁毅智同郭可尊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鲁毅智对郭可尊说:“我知道你很想为中国的IT产业做一点事情,难道你希望AMD在中国的最高决策人,是一个外国人吗?不,这应该是你的机会。”
这一席话在郭可尊内心中产生了很大震动。“这些话对我触动很深,我始终忘记不了这些话。”郭可尊现在回忆到,一个外国人都清楚,要改变中国IT产业的格局,只能依靠中国自己的努力,而自己恰好面临着一个可以推动中国IT产业发展的机会。
面对AMD这个全球化的舞台,郭可尊最终下了决心:“我知道前方有很多的困难,但我应该去尝试,应该去超越自己,接受这个挑战。”
不久之后,郭可尊就出现在AMD的办公室,走马上任AMD大中华区负责人。从此开启了其中国IT业最成功女性CEO生涯的新篇章。
而就在郭可尊接手AMD中国业务时,几乎没有人看好AMD,以至于有媒体认为AMD在中国要“穿过英特尔的黑暗森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着人生困境和艰巨的工作,她犹豫过,彷徨过,但勇于向前的个性让她最终勇敢地接受了。“我应该去尝试、去挑战一下自己。”继续前行,她选择去超越自己。
在自己的赛场上直面客户,她选择了坚韧不懈,因为她相信,她会有收获。她不断带回的第一手客户信息,更让她相信,总有一天客户会被打动,因为她的出发点是“合作共赢”。
在郭可尊的统领下,AMD总部也慢慢接受了中国的“和”文化,向中国转让当时美国政府允许出口的规格最高的低功耗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这些被外界评为极具前瞻性的大手笔,靠的是郭可尊历经并参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IT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把每天的工作都当成一堂精彩的MBA课
曾几何时,外企都存在着“透明的天花板”,中国区总裁的位置大多被外籍人才占据。而郭可尊以一位女性的、本土人才的榜样给业界一个视角,证明着本土人才所独有的远见、智慧和力量,是这个市场不可或缺的。
郭可尊擅长管理,但她没有专门学过管理,她的本领都来自于自己打工时的上司。“我的管理与领导经验都是向每一位管理过我的老板学习与积累的。因为这些直接的管理过程在我身上实施,我最了解它的结果与作用。在我成为管理者之后,我积累并发展我在自己老板身上学习到的管理模式,使我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感受到在上一堂堂生动的MBA课程。”
郭可尊的第一位老板是一个细心的犹太人,精明并善于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他经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让我给他讲自己设计的思路,每次他说,你还没有讲完整,你应当再去想。”
她还碰到一位有非常强硬领导力的老板,是他的帮助,让她从一个中层管理者成长为一名高级管理者。他尤其善于发现与培养女性高管,美国多位著名女CEO当年都是出师于他门下。
他相信郭可尊会成为未来公司的重要领导人,为此把她推荐到CEO报告年会上为大会作一个报告,同时也把她推荐给公司最高的领导层。郭可尊最初精心准备的报告却被他斥为一堆事实的罗列,他说我们要的是看到一位来自中国的领导者,她需要告诉公司的最高层们及全球员工,她有能力带领公司在中国取得成功,要让所有的人相信她是一个坚强 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职员。
郭可尊站在人生第一次最高级别的报告讲台上,报告取得了极大成功。“因为这次经历,总部高管记住了郭可尊的名字,记住了一位来自中国的、非常具有冲劲的女性,这次成功让我第一次经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骄傲与价值,是我从一个管理者转向领导者迈出的第一步。”
郭可尊用她在AMD的事实论证,本土人才正在崛起,这个群体更加了解本土市场,更加贴切地理解本地客户的需求。在AMD内部的管理团队中,一群本土管理团队正逐渐撑起公司的大梁。
女性要敢于超越自己
在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时,郭可尊说,要勤奋、要坚持、要敢于挑战和超越自己。“有一些领域确实是男性的世界,但女性只要敢于挑战,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郭可尊觉得,自己与成千上万中国女性一样,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就是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在约束性教育模式下長大,女性往往会有很重的依赖心理,而碰到困难挫折时总以为自己运气不好,或埋怨他人没有善待自己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郭可尊到国外求学,在一个实验室打工,做计算机管理员。这个实验室的主任是一位非常热情而善谈的美国人,当他答应给郭可尊这份工作时,她犹虫n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和她共事的是一位来自德国的留学生,由于两人同时从事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德国留学生显然把她当做了竞争对手,不告之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时需要一把钥匙才能启动,以至郭可尊在第一次维护系统时发生了无法重新启动系统的事故,造成了全校计算机停机12小时的记录。她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无地自容的挫折和一位铁面无私的老板。
那时,郭可尊开始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建立在有一位面带微笑的老板,而是如何拥有承担这份工作的知识与能力。
正是从一次次的经验教训中,郭可尊跨越了无论是女性或是理念上和文化上的弱点,在竞争环境下生存、成长起来,并在后来更大的风浪中经受了考验,积累了更多独特的竞争优势去担任更高的领导职务,为更大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10多年前,当郭可尊在计算所碰到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时,曾深深为这位女性副院长的风采所折服,“我欣赏她,希望未来能成为像她那样的杰出女性。”现在,她的确做到了。以东方女性的坚韧和睿智,加上西方女性的果敢和创新,郭可尊超越了自己,并赢得了业界的尊敬和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