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叔孙通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叔孙通是秦汉之际的一个特殊人物。论学识,他没有多少出色的见解;论功绩,逃不出鲁迅讽刺的“帮闲”行列;论人品,后世儒家对他多有微词。然而,他却成为汉代倡导儒术的第一人,值得管理者仔细品味。
  作为一个儒者,叔孙通的学术应该有很好的基础,否则也不会被征召为博士。在秦朝儒学不是主流,叔孙通很清楚自己不过是朝廷的一种装饰,所以,他大概属于那种小心翼翼讨好上级的太平官员。陈胜吴广起事,秦二世为此询问博士和儒生,有人说是造反,有人说是盗贼,唯有叔孙通揣摩上意,赞颂秦王朝的英明伟大,“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史记 · 刘敬叔孙通列传》,下同)断言陈胜之流不过是鼠窃狗盗,地方很快就会抓捕平定,不足忧虑。结果,直言说下面造反的被关进监狱,批评地方盗贼蜂起的被罢免官职,只有叔孙通领到奖赏。其他人都抱怨叔孙通阿谀奉承,他却坦言不如此难逃虎口。看到秦官难做,他逃回老家,先归项梁,后归刘邦,阴差阳错,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
  叔孙通在追随刘邦以后,依然改不了揣摩上意、奉迎讨好的习气。看见刘邦讨厌儒生,就脱下儒袍,换上楚装,以顺应刘邦的楚人习惯。至刘邦登基,叔孙通看到了机会。当初竖起反秦大旗时,项羽那儿还有旧贵族的做派,刘邦这里全是下层人物。当了皇帝的刘邦,面对的是大呼小叫、喝酒打架、举止粗野、不知礼仪的旧日属下。叔孙通乘机向刘邦谈起儒学的功用,“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不过,他并不讲儒家思想,而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礼仪来打动刘邦,召来鲁地几十名儒生,加上原来跟随他的弟子,采用古法和秦制混合,编制出一套朝见仪式,演练一番,突出皇帝的威严和臣下的恭顺。看到大臣们振恐肃静,没有人再敢喧哗失礼,刘邦为之大喜,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平心而论,叔孙通这种演礼,顶多是儒学之皮毛,距运用儒学治国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是,皇帝吃这一套,叔孙通也由此当上九卿之首的太常。
  正是叔孙通这种墙头草表现,使真正的儒士很瞧不起他。当叔孙通征召儒生演礼时,有人批评他“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礼乐要积德百年才可有所兴作,叔孙通这种投上所好的举措实际上是在玷污儒学。叔孙通也不生气,仅仅是把批评他的人称为不知时变的鄙儒而已。笑骂由你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但是,就这样一个随风倒的人物,却真正做出了对汉代政治影响深远的大事。当初刘邦立太子时,对稳定局势的考虑重于对太子人选的考虑。西汉稳定下来后,刘邦对太子多有不满,认为太子懦弱,没有继承他的雄风豪气,喜欢赵王如意,一心想更换太子。这时,叔孙通任太子太傅,得知刘邦换太子的打算,叔孙通坐不住了,他以十分激烈的言辞进谏,历数太子废立引发动荡的典故,并指出秦朝之亡就在于没有早定扶苏而让赵高诈立胡亥的阴谋得逞。声称:“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摆出一副以死相争的架势。刘邦只好让步,说自己不过是戏言。叔孙通却一点情面都不留,再度抨击说:“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正是叔孙通的抗争,加上留侯张良给太子谋划,保住了刘盈的太子地位。这件事,是叔孙通一生最辉煌的业绩。仅凭这么一件事情,在帝制时代的背景下,就足以载入史册。
  叔孙通不过是个常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俗人,斤斤计较,趋利避害,有时甚至可以说缺乏操守,为了保全自己而说谎,不惜放弃原则而变通。不过,他并非恶人,史书并无他为了自己利益坑害别人的记载,他的所作所为,充其量是为了自保而已。即便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却能在太子废立问题上当仁不让,令人眼界大开。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管理,可以使叔孙通这样的俗人变成英雄?又是什么样的管理,会把具有这种英雄潜质的人变成唯唯诺诺察言观色的狗熊?
  对管理者而言,总希望自己的手下个个都出类拔萃。但是,杰出人物属于稀缺资源。正因其稀缺,所以弥足珍贵。从统计概率而言,任何组织人员,都存在着二八分布,即出众的少数和庸众的多数。上级偏爱优秀员工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然而,好的管理可以使常人出彩,可以让弱者变强,可以令黯淡的生活燃起绚丽的光芒,可以把平庸的事务转化为卓越的成果,而差的管理恰恰相反。作为一个领导人,需要把秦朝博士叔孙通,转变为辅佐西汉太子的直言极谏者,而不是把太子太傅叔孙通,打回到秦二世时的阿谀奉承者。如果仅仅要求叔孙通们放弃自身利益算计,大义当前不计私利,为了公司做到无私奉献,对大多数常人而言,不过是说说而已的空话。如果要求下属要不怕坐牢杀头而直言抗争,那就更有可能把多数具有直言抗争潜质的人也吓回去。出头的椽子先烂,是因为它受到的风吹雨淋更多。
  人才的分布总是参差不齐的。当鹤立鸡群时,再笨拙的管理者,也懂得赞许和重用鸡群中的鹤。而聪明的管理者,是发现并培育能够长得接近鹤的鸡。当多数鸡都能够达到鹤的高度时,你的组织里就会产生出更高的鹤。也许,叔孙通之所以能够为太子拼死抗争,是因为太子的废立关系到他的饭碗;也许,叔孙通之所以言辞激烈,是因为他知道在刘邦手下实际不会掉脑袋。管理者要根据组织人员的实际状况,营造出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如果组织的氛围是指鹿为马,那么叔孙通们只会一路沉沦下去。从这一意义上说,如何管理使用叔孙通们,比如何管理使用萧何张良韩信更具有普遍意义。
其他文献
当决策问题涉及到多方互动时,决策者需要对其他相关决策者的意图与行为进行正确的预测,有时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决策者有时以为自己是超人,而其他各方相对低能,结果就会在无意中导致盲目冒进;人际互动可能引发即时的情绪反应,并导致令人事后追悔的决策;等等。涉及多方博弈时,以下就是人们易陷的几类困局。  市场有限:慎扩张过度  在创业投资决策中,通常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提出构想的企业家往往表现得比较乐观,而项
期刊
刘高倬于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4年至1999年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99年至2006年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2006年由于年龄原因,退出领导岗位,改任科技委主任。自2004年起,任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自2009年3月起,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外部董事;自2010年3月起,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年5月,接受《管理学家》杂志执行
期刊
海尔的企业文化伴随海尔的每一步发展已融入到每个人的骨髓中。尤其是在六西格玛管理如此严谨的方法论中更清楚,也更能显示出企业文化的力量。如果说六西格玛的力量是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为企业提高利润,帮助企业持续发展的话,那么海尔企业文化和质量文化的力量就是使六西格玛管理决策得以有效地实行。  海尔历来重视质量工作,“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的观念,始终贯穿海尔的各个发展阶段,可以说,没有质量
期刊
与诸多其他管理方法相比,六西格玛的优势在于,有一套成熟且逻辑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可复制性非常强,而且路径非常清晰,易于学习和传播,是领导可以优先考虑的抓手  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已经推进十多年了,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能够逐渐得到中国企业的认可并得以广泛应用,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中航工业集团是国内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较早的企业,从集团层面正式推动,可以追溯到2002年。时任中航一集
期刊
大数据业已成为管理界的时尚元素。然而,在大数据的盛宴中,谷歌、脸书的成功案例却如同鱼翅、鲍鱼一般难以进入寻常企业,大部分国内企业对大数据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何在技术、预算、人才的多重制约下,揭开大数据的神秘面纱,应用现有资源做好大数据管理是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其理念在信息时代以前就有成功应用,只不过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现在实现起来更加容易。事实上,美
期刊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最难突破之处在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实现“中国创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让“中国制造”本身能够做得更优。六西格玛管理能够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帮助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对改善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很重要  六西格玛是什么  西格玛(σ)是统计学用语,在统计中表示“标准差”,是用来表征一组数据或过程输出结果的离散
期刊
职场漫画《呆伯特》和电视剧《办公室》的风靡,充分说明了办公室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管理不善。大多数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有应对思维狭隘、刚愎自用或事必躬亲的老板的直接经验,并且我们已经见识到了他们能给工作带来多少破坏。  如果你想促使员工感到振奋以完成高质量工作,你需要确保你以及你手下的其他经理们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这道理听起来很明显,但是评估经理们的工作质量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这项工作涉及那么多不同的方面。
期刊
“世俗”,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提到世俗,就算目不识丁,大家也顷刻心领神会。当你想问题、办事情以及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喜欢从众、按照与别人一样的套路进行,那么你就世俗了。  其实,世俗是人类生活秩序的来源之一,所谓约定俗成,入国问俗,入乡随俗;世俗也是低成本生活的一种选择,如阿时趋俗,安于故俗,从俗就简。人们的生活自然会受世俗影响,即习俗移性;当然也以自己的行为不断为世俗的发展做出贡
期刊
GE不是六西格玛的发明者,但却是做得最有声有色的一个,被商界奉为成功样板,六西格玛也因GE的成功而声名大振,为何GE能将六西格玛发挥到极致?  GE在几个方面是比较著名的:一是人才培养,全球500强企业的CEO里有三分之一曾经在GE工作过;二是文化建设,企业比较难以形成的是核心文化,GE的每个员工却都能意识到,并且认同六西格玛这一核心文化。如果问六西格玛给GE带来了什么?可以说,一是竞争优势,GE
期刊
资耀华(1900-1996)本名资朝琮,字璧如,我国金融界耆宿。17岁留学日本,26岁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院。1928年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直至1950年,历任调查部主任、天津分行经理、华北管辖行总负责人,是上海联合征信所创办者之一。文中资先生回顾了解放前上海联合征信所创办时的缘由及其经营情况。  在1931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调查部已办得有相当成绩,对银行业务帮助很大。其他几个大银行也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