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阳光幸福成长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52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在生活化美术活动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融入更多的游戏化、生活化的元素,从而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抒发内心世界的美。
  一、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每个幼儿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每天都与周围环境发生着互动,来源于生活的直接经验是幼儿成长的最好教材。《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善于挖掘,把生活中的兴趣点纳入到幼儿的学习范畴中来,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化经验。
  “探索的好奇与欲望是游戏之心脏。”换句话说,幼儿美术活动之源是探索的好奇和“人的本质力量”。 好奇心和心理满足是兴趣的原动力,也是兴趣形成的基础。幼儿对各种类型工具材料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和保护,会使幼儿美术活动积极、愉悦地延续下去,发展为有益的直接兴趣。当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时,让他们随时随地即兴发挥,无拘无束的绘画环境,使他们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鞋子是孩子从学走之日,鞋子就和孩子共生活同“成长”;随季节的更换,运动鞋、拖鞋、凉鞋、皮鞋、布鞋、雨鞋等不同质地、不同款式和不同作用的鞋子也随之出现在每个孩子的生活中。结合了小班幼儿对印染的兴趣,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漂亮的鞋子”,就以“鞋子”为题,巧妙地设计成活动并引进幼儿的学习和游戏之中,接着结合“母亲节”引导幼儿为妈妈设计一双漂亮的鞋子,活动中,幼儿用报纸团、棉签、印章设计出了一双双漂亮的鞋子送给了妈妈,既得到生活中情感的升华,也获得对生活中鞋子色彩的美的感受。由于选材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得幼儿对活动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们在欣赏作品时发出的那种赞叹声,使得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生活给了孩子丰富而感性的经验,而游戏又使幼儿已有经验的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不断深化。在这样一个教育、生活、游戏反复结合的过程中,幼儿的经验不断提升且日渐丰富。
  二、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更有助于幼儿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
  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艺术活动就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生活化美术教育在这方面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更为明显,从幼儿的大胆表现程度来看,生活化美术教育的课程多为体验式。幼儿接触的事物多了,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情感更加丰富了,自信心更强了。幼儿敢于表现自己,把情感表露出来。种种生活体验与情感,在孩子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生活化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与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画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画。评价的标准也自然不再是与范例相像的程度,因此幼儿的创作空间更自由,对艺术的表达更自然更自信,那些模仿能力较差的幼儿完全可以自行创作,而不必为临摹得不像而减少自信,在这样宽松的学习创作氛围中,幼儿更乐于表现自我,也更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学习的成就感不是来自同伴中间互相比较后的胜利和外在的肯定,成就感是来自问题解决过程中认识需要的满足、能力的自我肯定,活动意义的理解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协作中产生的归属感。生活化美术教育便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尊重每个个体,在宽松的环境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反映强烈,充满自信,大胆表现生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铸就了一个个“我能行”的小画家,可以说生活化美术教育是引导幼儿自我表现完美切入点。
  三、生活化美术教育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生活的自主性
  生活化美术教育由于其生活性、综合性和引导性的本质特点使教育活动以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能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熟练地利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原有经验的价值和趣味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重新建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
  而主体性是指在自觉活动中体现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途径。主体性教育是从主体出发,为促进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在生活化美术中,促成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追求的重要目标。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帮助者、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和欣赏者,幼儿体验学习,自主发展成为可能。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中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活动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新知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充满了自然、快乐和谐。如:一位幼儿在画雨天的景象时,同时画了雨天和红红的太阳,我问他画的是雨天还是晴天,那幼儿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作为教师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诱导幼儿自发表现,发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绘画兴趣,实现自我发展。
  教育要融入生活之中,生活不仅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归属。孩子像花和草一样,他们的发育也依照永久不变的规律,孩子需要自由,需要自然发展。让我们的美术教育根植欲于生活这块沃土之中吧,让孩子去注意、观察、把握住物象特征,去创造,让我们的孩子翱翔于五彩缤纷的艺术殿堂!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怡邻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7月2日 晴  我的小表弟今年五岁了,他睡觉的样子可好玩了。  那天晚上,他爸爸、妈妈要出差,就把他送到我们家和我睡。他早早睡着了,我仔细观察他:他一动不动,安静地睡着,双眼紧闭,眯成一条线,小小的鼻子,嘴巴红嘟嘟的,就像一个睡宝宝,真可爱。  我有些团了,也和弟弟躺在心爱的小床上睡着了。可是到三更半夜的时候,原来他一会儿蹬一下被子,真不老实,我被弟弟弄醒了。费了好大劲才睡着。  “丁零零……”闹
我的家乡德阳是座美丽的城市,但它也有一些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焚烧垃圾污染了空气,水质也比较“硬”,含钙较多,长期饮用会增加得结石病的概率。我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发明一种环
如果我们将眼球聚焦南美大陆,就会在2012年的年度文学戏台上,看到一场四世同堂的演出:爆炸的一代、爆炸后一代、牺牲的一代和麦孔多一代。他们的出场,并非“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是
教育资源的丰富化以及全球化,正改变着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创新型、自主性、个性化、方便快捷的“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的短小精悍、多样的视频内容与小学课时较短和小学生注意力差等特征相符合,所以,微课程教学应用于小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微课程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微课程可以让学生更自由、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开发数学微课
Hartup(1989)论述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与他人之间形成的两种关系时指出,同伴是指幼儿的那些与自己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人。交往,亦称沟通,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黄希庭,2004)。而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互相影响的过程(张岩,刘文2001),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当今孩子的交往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过度的呵护与溺爱,让很多孩子做事往往以自我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基础工具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创新素养。小学阶段的考试与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动态发展的非选拔性、非淘汰性的综合素质测评,所以学科测评要以学生的最优发展、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单一手段,而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能、方法、态度等方面的进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