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现代化历程研究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r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世界发展形势上看,现代化这一历史潮流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老挝的现代化进程,近年来却在建国以来的不长时间内得到了较好的推进。这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来看,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现代化发展的悖论。因此,对老挝的现代化历程加以梳理,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总结出重要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挝 现代化 历程
  老挝虽弱小、贫困且负债累累,但却能取得不俗的经济现代化成就[1]。总体来说,从老挝建国至今,其现代化历程大致经历了起步期、战略调整期与加速期三个阶段。
  一、起步期(1975-1979):计划经济模式
  老挝这一落后的小弱国家,在近代史上饱受殖民统治之苦。作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自1890年起就长期处在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又将老挝控制于股掌之中。二战结束后,法国又重返老挝,再度将老挝占领。直至1954年召开了日内瓦会议,在日内瓦会议精神及支持下,老挝才得以摆脱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主权。因而,按照现代化得以实施的约束条件,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应该是老挝现代化发展的起点。然而,由于美国的干预,老挝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与自由。因此,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的1975年12月2日之后,老挝现代化发展才算真正起步。而1954年至1975年间的这段时间,应该是老挝现代化的萌芽期。
  老挝的现代化策略在建国初期主要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中心。这些策略在恢复战争创伤、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肯定。但是,由于这些策略大多带有苏联社会主义计划模式并脱离了老挝具体的社会实际,这一时期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趋于滞缓。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老挝现代化策略具体来说就是主要包括农业合作化、工业国有化及商业统购统销等。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建国后的老挝国内全面开展起来。一方面,以农林业作为发展工业基础的方针被老挝政府提出,进而采取了一系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恢复农田、科学种田和种双季水稻等措施。另一方面,政府强化经济现代化规划,发展营建农业合作社。《在全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决议》于1978年5月获得了老挝部长级会议的通过,《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暂时规定》也于次月得以颁布,10月还建立了“老挝中央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导委员会”。农业合作化运动随后在老挝全国范围内热火朝天地展开。截至当年年底,1400多个农业合作社在老挝建立。 老挝在建国初期展开的农业合作化为其现代化进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由于缺乏资金及未能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其流于理想化。
  工业国有化运动同时也在老挝积极展开。将原来由皇室、外侨、外国和老挝私人经营的作坊、工厂、林场、矿场和其他企业统统收归国有,并由政府委派的干部对这企业进行管理。虽然老挝的这一工业国有化运动为其积聚了不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但它使大部分由原政府职员、侨民和本国资产者经营的工厂、作坊和其他企业纷纷倒闭、停业或破产,厂家、侨民、资产者和技术人员大部分携资外逃[2]。全国仅剩下由政府统一经营的295家各类工厂和作坊,而这些工厂和作坊由于缺乏资金、原料和技术人员,大部分不能正常运转。
  而在商业上,老挝在建国初期极力推行了“打击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贸易”、“统购统销”和“禁止农民在市场上出售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等政策,并“禁止私商收购、贩运和销售农副产品和其他商品”。在推广公私合营的同时,禁止其进口和出口商品。这些政策造成了商业倒闭、商品奇缺和市场萧条等不良后果。在1977年,5720家小商贩被迫转入农业生产。而在1978年,又有4300户城镇居民被迫弃商务农。
  在建国初期,老挝在农业、工业及商业上的这些措施有效地使老挝积聚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力量。但由于这些措施带有浓重的苏联社会主义计划建设模式,老挝在现代化建设的起步期明显偏于脱离客观实际而使现代化进程趋于滞缓并使现代化建设走入了一个盲目而混乱的时期。在这样的局面下,经过反思,老挝政府积极将现代化建设带入战略调整期。
  二、战略调整期(1980-2000):渐进式转型
  与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用相似,老挝在现代化起步期的种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但由于这些政策脱离了老挝当时的社会实际状况,忽视了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些措施导致了工厂主、私商乃至农民大量外逃。更严重的是,在这一计划模式下,原有商业秩序被打乱,新的商业秩序一时建立不起来,加上关闭边境口岸,断绝商品来源,造成了市场萧条,商品匮乏,物价飞涨。面对这一混乱的国内商业状况,1979年11月,老挝政府召开了二届七中全会,对老挝现代化起步期的建设工作开始进行反思,并纠正过去的一些不当作法。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老挝政府做出了基本的调整,相应放缓了农业合作社的大建设进程。《关于整顿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若干问题的紧急指示》于1980年6月被老挝政府颁布,这一紧急指示决定对农业合作化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整顿,强调其发展要“放慢进度,逐步进行由低到高,由小到大,边发展边整顿”,原定的全国农业合作化在1980年基本实现的计划,同时也被推迟到1985年完成。老挝政府1982年起,更积极地调整了生产资料的归属,将土地、果园、耕牛、等生产资料交给农户承包,作为大幅度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得到基本调整后,老挝政府开始着手就工业管理体制进行初步改革。老挝人民革命党在1984年8月召开了三届六中全会,在此次全会上,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方针与政策被老挝政府讨论并提出。会议通过了“把经濟管理机制与生产经营机制分开,把生产经营权下放到企业,实行企业核算,自负盈亏”的新管理体制,并将这一体制在8个工矿企业中试行。这年的11月,老挝政府还正式颁布了《关于国营企业管理的暂行条例》,新管理体制开始在全国推广实施。这一条例规定,“要使企业利润动机合法化”,“提高企业的地位,加强企业的责任感”。同时,“企业利润可以按比例留成并可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再投资”,“企业可以直接与外国进行贸易和其他经营合作活动”。在这一调整之下,老挝工业化建设开始小有成就。以数量而论,老挝的工厂总数由1980年的200家激增至1985年的近300家。随着中央的放权,老挝的工业产量呈现出倍数增长趋势[3]。   而商业发展上,老挝政府逐步对商业政策进行了调整与改革,逐步废止了“国家垄断贸易”、“统购统销”和“禁止农民在市场上出售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等政策,重新开放了自由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取消了对商品流通的各种限制和各省市县之间的商品税收壁垒,价格双轨制、商品流通的各种中间环节与各种关卡都被废除,商品购销网络与流通渠道逐步扩大。整体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将老挝半自然经济逐步引导到了商品经济之上,而为老挝的革新开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86年,基于战略初步调整的成果,老挝政府在四大会议上提出了经济改革的具体设想和要求,制定和完善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开始实施全面的经济现代化改革。老挝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这一阶段在于实现土地、企业私有化,发展市场经济。1989年,老挝政府在经济领域的现代化中逐步引入了新的发展机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996-200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任务和奋斗目标,也于1996年3月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六大会议得以制定,进一步指明了老挝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转型方向。而老挝的现代化建设也正是这一转型完成的基础上,取得了重大成效。
  在工业现代化战略调整上,基于战略调整初期对工业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老挝政府认真审视和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而就工业体制建设及工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调整与部署。一方面,大力完善工业基础设施,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资,为老挝工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大量资金以避免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钱荒”。据1988年至1995年间的相关数据显示,外国对老挝的协议投资额累计达55.74亿美元,其中水电开发等基础工业投资占76.5%[4]。应该说,这些具体措施使老挝现代化发展呈现出渐进式转型。
  而在商业现代化发展上,老挝政府基于前期的改革成果,进一步改革和调整了商业政策,将大部分原先由国家经营的商业公司、商場、商业和其他商业性设施出售、租赁或承包给私人经营,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的发展。基于这一渐进式的调整工作,老挝商业现代化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总体而言,老挝在1980-2000年间的现代化战略调整,使老挝社会发展模式实现了由计划向市场的渐进式“华丽”转型。一方面,更为扎实的自我现代化发展基础被老挝政府奠定。另一方面,老挝于此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更加坚定了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并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而正基于此,在国际国内相对稳定的背景与世界信息革命的推演下,老挝的现代化进程开始步入加速期而趋于生态化发展。
  三、加速期(2001至今):生态现代化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基于战略调整期现代化发展的经验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契机,面对世界现代化的新进展,老挝现代化发展开始走上了加速阶段,质量问题成为现代化发展的考量重点。换言之,摆在老挝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是如何解决现代化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悖论。值得肯定的是,老挝在1980-2000年间的现代化发展成就为其在2001年制定的《老挝2020年实现工业化、建成次区域大通道战略规划草案》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001年,基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后续影响,老挝政府制定了20年(2001-2020年)发展战略,积极就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这一战略中,老挝政府指出:“应实施产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地区特点,建立和完善农林业、工业和服务相配套的产业结构。”就一定意义而言,这一方针有效地解决了老挝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平衡。目前,在老挝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农业、工业与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32%与38%[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相同层次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老挝的现代化水平靠前。
  自2006年老挝八大会议以来,老挝政府贯彻执行了八大决议和“六五计划”,保持了社会和政治稳定,经受住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国际市场矿产价格波动等经济上的考验,保持了较快的持续增长。据老挝官方统计,2009-2010年度,老挝GDP达59.67亿美元,增长7.9%,超出计划0.4个百分点。人均国民收入达1030美元,较上年增长14.6%。吸引国内外投资16.41亿美元,超出计划64%[6]。
  显然,基于生态现代化发展的考量,老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步入了加速期,并取得了重大发展亮点。具体地,老挝逐步建立了本国金融资本市场,并进一步开放了银行保险业务。与此同时,老挝加快了北部山区工业的发展,推进了“1、3、3、3”发展计划,并发展了经济特区建设。之所以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强化金融资本市场的建立健全,主要基于老挝政府认为金融市场未发行企业债券等金融产品,必然会使增加企业成本而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随着外商投资需求增长,老挝政府进一步开放了本国银行、保险业务。就工业现代化形势而言,为提高老挝北部人民生活水平,在这一时期,老挝将工业作为产业发展支柱,并进一步将老挝北部工业发展计划规划为2008-2015年近期规划及2015-2020年长远规划。
  总体来说,自21世纪以来,在生态现代化发展战略之下,老挝步入了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阶段。然而,就2020年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内容而言,改造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及发展商品经济仍然是十分繁重的任务。
  注释:
  [1] Kelly Bird, Hal Hill., “Tiny, Poor, Land-locked, Indebted, but Growing: Lessons for Late Reforming Transition Economies from Laos”,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8, No.2, 2010, pp.117-143.
  [2]老挝人民日报[N]. 1983年11月15日
  [3]参阅,马树洪. 当代老挝经济[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0. 第36页
  [4]参阅,老挝历史大事件汇编(1976-2006).万象.2011.第36页
  [5] 相关数据参阅老挝统计中心相关资料,http://www.nsc.gov.la/
  [6]数据来源:老挝“七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P.15
  参考文献:
  [1]马树洪. 当代老挝经济[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小元, 李锷. 老挝社会文化与投资环境[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3]老挝“七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万象.老挝国家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玥(1985—)女,云南华坪县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2012级世界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南亚政治与经济。
其他文献
摘要:工会一直以职工“娘家人”的身份扮演亲人的角色,职工之家是“娘家人”为职工诠释家涵义的重要举措,城市大中型企业都以各种方式建成并使用职工之家,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工作增添暖意。然而,基层由于多种原因并未健全体制,在推进职工之家建设中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基层职工之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职工之家创建有心无意  当职工之家建设之风吹至基层,各地开始着手建设,从计划到实施再到落实,硬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 2004年年初,北京歌舞团著名作曲家王西麟在《人民音乐》杂志第一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长达万言的评论文章,文章内容由于对以郭文景、陈其钢、谭盾、等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第五代”作曲家缺乏历史责任感、只关注风花雪月提出批评,从而引来音乐界较大的反响,与此同时郭文景对此进行了强烈的回应反驳,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论战进行陈述分析,文章以音乐功能为
期刊
摘要:本论文主要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展开研究,重点剖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石构景观的审美取向对于现代石构景观设计的借鉴作用。从研究的哲学角度分析,中国石构艺术设计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遵循透过现象来看本质的哲学原则。中国石景设计由传统抽象构成向现代多元艺术构成发生转变。传统为造园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基础,以展现自然美、人工美、技术美。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石构景观:审美取向  中国古典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妇女解放指明了其方向,运用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手段研究妇女的解放问题,从其本质与规律入手,本文首先描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形成进行简要描述,然后进一步分析妇女解放的主要内容,最后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当代审视,本文对当代妇女解放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  前 言:  最早提出“妇女解放”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空想社会主
期刊
【摘要】 梵藏佛经的翻译是藏区盛兴佛教的重要因素。对于藏民族的传统文化来讲,佛教则占有重要地位。佛经翻译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翻译的理论也有完整的规则。本人将翻译史与翻译理论分为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关键词】 梵藏语 翻译 历史 理论  第一、梵藏佛经翻译史  据有关史料显示梵译藏的翻译活动始于唐初,终于民国,认为期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论述。  一、 唐朝时期(公元7世纪至9世纪)  唐
期刊
摘要: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名共和国的伟大开国功臣,他引导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青年是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主力军,社会的进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新一代的青年来继承。当代青年生活着物质生活水平极大丰富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意识形态水平和思想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冲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毛泽东对于西方文化的制度和观念进行高效提纯和加工,得出的宝贵经验对当代青年积极扬弃
期刊
摘要:发展羌族特色景观旅游,应该大禹文化、羌族民居艺术文化、羌族民俗艺术文化、羌族歌舞艺术文化、羌族歌舞艺术文化、“地震遗址”特色景观等等融入羌族特色景观旅游建设研究中来。  关键字: 特色景观 旅游发展 北川 羌族  特色景观语旅游语境下研究羌族文化,应该深入探索羌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产物和精神文化元素,以求达到为原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 ,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从全知视角、内视角的叙事角度进行了分析 ,以揭示其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度和突出主题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效果。  关键词:艾米丽;全知视角;内视角  一、引言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具有哥特式神秘、恐怖意味的故事:艾米丽小姐出身于没落的南方贵族之家,由于父亲的专
期刊
摘 要:整体性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提出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用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拒斥为整体而整体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开放性,实践性要求我们坚持整体性原则,从动态生成过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固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
期刊
欧洲古典油画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中期,在写实性、科学性等方面都达到了顶峰,绘画技巧发展也臻于完美,然后又经历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等艺术潮流,油画最终转向了当代艺术,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成长的过程。虽然油画从欧洲传到中国已经去了几百年,但是作为一个艺术种类,也就是说有本土艺术家去创作油画作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西方美学思想的指引下,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