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实证分析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进一步考察异质性发现,养老保险的健康效应因城乡以及是否空巢而存在较大差异,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大于城镇老年人,对非空巢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大于空巢老年人。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和参保率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同时,应尽早推出长期照护险种,以加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针对性,从而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老年人健康 健康服务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我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8亿。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健康保障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将全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同时逐步降低缴费费率,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提速,养老保险的覆盖率逐年提高。那么,作为一个重要的保障制度,现行的养老保险是否促进了老年人口的健康,助推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基于CLHLS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早在20世纪70年代,Grossman(1972)就提出了健康需求模型,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养老保险作为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通过对特定的养老保险政策入手,研究其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绝大部分研究都发现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有正向影响。而国内学者较多探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部分学者认为新农保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补助强度不大的外部干预政策难以在短期内对老年人的福利产生影响。
有关中国养老保险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新农保,较少涉及其他养老保险,且研究主体缺乏细分,缺少不同特点群组之间的差异深入探讨。鉴于此,本文基于最新的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在研究养老保险健康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养老保险健康效应对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以期为建设和完善相关制度、科学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参考。
二、数据、变量说明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全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中2014年的截面数据开展研究。该调查数据涵盖了全国22个省份631个县级行政区的65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数据包含了老年人的个体特征、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量化指标,为研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接受问卷调查的共有7192位老年人,對健康状况、参保情况、协变量以及其他的信息缺失或异常的数据样本进行剔除和修正后,得到有效样本共4286个,其中参保组1261个,对照组3025个。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
本研究的主要解释变量为是否参加养老保险(Insurance),该变量为哑变量。根据问卷中“是否参加养老保险”问题地回答,将回答“是”的赋值为1,其他回答赋值为0。整理后的数据显示,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数为1261,占比29.4%,未参加保险的老年人数为3025,占比70.6%。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选取三类指标来综合衡量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第一类指标是居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包含六项活动,如果老年人全部都能独立完成则表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好,将其变量值赋值为1,若有其中任意一项及以上不能独立完成,则将其赋值为0。第二类指标是器具性自理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主要包括十项活动,这十项如果老年人全部能独立完成则说明器具性自理能力完好,则将其赋值为1;如有其中任意一项及以上不能独立完成,则将其变量值赋值为0。第三类指标是认知能力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该表共二十四个问题,总共三十分,分数越高表明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越好。得分在24分及以上定义为“认知能力完好”,将其赋值为1,得分低于24分的定义为“认知能力受损”,则将其赋值为0。根据Grossman的理论模型,影响健康水平的因素较多,为了准确的估计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应尽可能全面地把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考虑进来。表1为选取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参保组和未参保组。
(三)模型构建
由于老年人参保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干扰,探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净效应,本文使用倾向值得分匹配的方法来估计,以期有效解决内生性问题。
在进行匹配之前,用logit模型为每位老年人的参保倾向性进行打分,以便完成参保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匹配。也就是每个老年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在样本特征为X的情况下,第i个老年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具体形式如式(1):
其中,H1i和H0i分别表示参保和未参保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由于在H1i和H0i中不能同时选择二者,只能选其一,因此采用倾向性匹配的方法,消除参保组与未参保组的选择性偏误,得出平均处理效应(ATT)。
三、实证分析
(一)总体样本的估计
根据倾向性匹配的方法,建立Logit回归模型,计算出每位老年人的倾向得分值,即老年人的参保概率,倾向性得分后,根据得分对参保与控制组进行匹配。完成样本匹配后,消除了样本间的内生性问题,进而对养老保险的健康平均处理效应进行估计,即分析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来看,估算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值都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表明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具体来说,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完好的概率平均提升了4%左右,器具性自理能力(IADL)完好的概率平均提升了6%左右,认知能力(MMSE)完好的概率平均提升了4%左右。 (二)异质性分析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相适应,城镇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保险政策等不尽相同。除此之外,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我国空巢老年人也逐渐增多,而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也存在差异性。那么,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不同群体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是否有差异?因此,本文通过城乡以及是否空巢进行分组,使用最近邻匹配估计了养老保险对不同分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对样本的分组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样本下,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
根据表3,第一,农村群体健康水平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相对于城镇群体而言,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三个健康水平指标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均为正,而仅对城镇老年人的器具性自理能力(IADL)有显著影响,其他两个指标并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收入较城镇老年人的收入低,养老保险带来的养老金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城镇老年人所导致的,说明参加养老保险能通过提高收入促进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第二,相较于空巢老年人,养老保险对非空巢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大。总体上,非空巢老年人的平均处理效应(ATT)远大于空巢老年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与子女同住意味着老年人产生健康服务需求时具有更好的服务供给或可及性,证实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可以改善健康水平。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截面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解决样本的内生性问题,探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效应,通过研究发现:
参保能够使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完好的概率显著提高,在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显著;第二,通过对全样本进行分组考察,发现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而对城镇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作用不及农村的显著。城镇老年人的收入高于农村老年人,证实社会养老保险能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促进和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是否空巢分组中,养老保险对非空巢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比空巢老年人更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非空巢老年人较空巢老年人更能够获得充分、及时的照料服务,其健康服务供给的可及性优于空巢老年人,因而能更充分發挥养老保险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推行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重点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通过养老保险提升健康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广大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实际覆盖率要远低于城镇。因此,应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第二,深入推进包括健康服务在内的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健康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可及性,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相较于非空巢老年人,空巢老年人一旦产生健康服务需求,更容易面临家庭、社会供给不足的风险,因此既要通过预防和医养结合保持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延长健康预期寿命;也要社会通过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对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可及性,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第三,尽早推出长期照护险,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和供给效率。长期照护险是专门针对健康服务的险种,对于有健康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而言,不仅针对性更强,而且效率更高,因而能更好地满足其健康服务需求。因此条件成熟时,应尽早推出长期照护险,在提高健康服务供给效率的同时,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艳玫,刘子锋,李贤德等.2015——202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老年人口预测[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05).
[2]Grossman Michael.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Journal of Politics,1972(02).
[3]Galiani S,Gertler P,Bando R.Non-contributory pensions[J].Labour Economics,2016(38).
[4]郑晓冬,方向明.养老保险与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J].财经研究,2018(09).
[5]解垩.“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及福利的影响[J].财经研究,2015(08).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老年照料劳动力需求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BRK019)阶段性成果〕
〔朱雅丽、李慧(通讯作者)、赵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老年人健康 健康服务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我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8亿。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健康保障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将全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同时逐步降低缴费费率,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提速,养老保险的覆盖率逐年提高。那么,作为一个重要的保障制度,现行的养老保险是否促进了老年人口的健康,助推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基于CLHLS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早在20世纪70年代,Grossman(1972)就提出了健康需求模型,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养老保险作为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通过对特定的养老保险政策入手,研究其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绝大部分研究都发现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有正向影响。而国内学者较多探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部分学者认为新农保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补助强度不大的外部干预政策难以在短期内对老年人的福利产生影响。
有关中国养老保险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新农保,较少涉及其他养老保险,且研究主体缺乏细分,缺少不同特点群组之间的差异深入探讨。鉴于此,本文基于最新的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在研究养老保险健康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养老保险健康效应对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以期为建设和完善相关制度、科学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参考。
二、数据、变量说明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全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中2014年的截面数据开展研究。该调查数据涵盖了全国22个省份631个县级行政区的65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数据包含了老年人的个体特征、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量化指标,为研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接受问卷调查的共有7192位老年人,對健康状况、参保情况、协变量以及其他的信息缺失或异常的数据样本进行剔除和修正后,得到有效样本共4286个,其中参保组1261个,对照组3025个。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
本研究的主要解释变量为是否参加养老保险(Insurance),该变量为哑变量。根据问卷中“是否参加养老保险”问题地回答,将回答“是”的赋值为1,其他回答赋值为0。整理后的数据显示,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数为1261,占比29.4%,未参加保险的老年人数为3025,占比70.6%。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选取三类指标来综合衡量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第一类指标是居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包含六项活动,如果老年人全部都能独立完成则表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好,将其变量值赋值为1,若有其中任意一项及以上不能独立完成,则将其赋值为0。第二类指标是器具性自理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主要包括十项活动,这十项如果老年人全部能独立完成则说明器具性自理能力完好,则将其赋值为1;如有其中任意一项及以上不能独立完成,则将其变量值赋值为0。第三类指标是认知能力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该表共二十四个问题,总共三十分,分数越高表明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越好。得分在24分及以上定义为“认知能力完好”,将其赋值为1,得分低于24分的定义为“认知能力受损”,则将其赋值为0。根据Grossman的理论模型,影响健康水平的因素较多,为了准确的估计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应尽可能全面地把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考虑进来。表1为选取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参保组和未参保组。
(三)模型构建
由于老年人参保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干扰,探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净效应,本文使用倾向值得分匹配的方法来估计,以期有效解决内生性问题。
在进行匹配之前,用logit模型为每位老年人的参保倾向性进行打分,以便完成参保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匹配。也就是每个老年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在样本特征为X的情况下,第i个老年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具体形式如式(1):
其中,H1i和H0i分别表示参保和未参保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由于在H1i和H0i中不能同时选择二者,只能选其一,因此采用倾向性匹配的方法,消除参保组与未参保组的选择性偏误,得出平均处理效应(ATT)。
三、实证分析
(一)总体样本的估计
根据倾向性匹配的方法,建立Logit回归模型,计算出每位老年人的倾向得分值,即老年人的参保概率,倾向性得分后,根据得分对参保与控制组进行匹配。完成样本匹配后,消除了样本间的内生性问题,进而对养老保险的健康平均处理效应进行估计,即分析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来看,估算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值都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表明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具体来说,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完好的概率平均提升了4%左右,器具性自理能力(IADL)完好的概率平均提升了6%左右,认知能力(MMSE)完好的概率平均提升了4%左右。 (二)异质性分析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相适应,城镇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保险政策等不尽相同。除此之外,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我国空巢老年人也逐渐增多,而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也存在差异性。那么,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不同群体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是否有差异?因此,本文通过城乡以及是否空巢进行分组,使用最近邻匹配估计了养老保险对不同分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对样本的分组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样本下,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
根据表3,第一,农村群体健康水平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相对于城镇群体而言,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三个健康水平指标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均为正,而仅对城镇老年人的器具性自理能力(IADL)有显著影响,其他两个指标并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收入较城镇老年人的收入低,养老保险带来的养老金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城镇老年人所导致的,说明参加养老保险能通过提高收入促进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第二,相较于空巢老年人,养老保险对非空巢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大。总体上,非空巢老年人的平均处理效应(ATT)远大于空巢老年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与子女同住意味着老年人产生健康服务需求时具有更好的服务供给或可及性,证实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可以改善健康水平。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截面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解决样本的内生性问题,探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效应,通过研究发现:
参保能够使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完好的概率显著提高,在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显著;第二,通过对全样本进行分组考察,发现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而对城镇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作用不及农村的显著。城镇老年人的收入高于农村老年人,证实社会养老保险能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促进和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是否空巢分组中,养老保险对非空巢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比空巢老年人更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非空巢老年人较空巢老年人更能够获得充分、及时的照料服务,其健康服务供给的可及性优于空巢老年人,因而能更充分發挥养老保险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推行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重点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通过养老保险提升健康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广大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实际覆盖率要远低于城镇。因此,应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第二,深入推进包括健康服务在内的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健康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可及性,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相较于非空巢老年人,空巢老年人一旦产生健康服务需求,更容易面临家庭、社会供给不足的风险,因此既要通过预防和医养结合保持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延长健康预期寿命;也要社会通过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对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可及性,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第三,尽早推出长期照护险,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和供给效率。长期照护险是专门针对健康服务的险种,对于有健康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而言,不仅针对性更强,而且效率更高,因而能更好地满足其健康服务需求。因此条件成熟时,应尽早推出长期照护险,在提高健康服务供给效率的同时,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艳玫,刘子锋,李贤德等.2015——202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老年人口预测[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05).
[2]Grossman Michael.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Journal of Politics,1972(02).
[3]Galiani S,Gertler P,Bando R.Non-contributory pensions[J].Labour Economics,2016(38).
[4]郑晓冬,方向明.养老保险与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J].财经研究,2018(09).
[5]解垩.“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及福利的影响[J].财经研究,2015(08).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老年照料劳动力需求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BRK019)阶段性成果〕
〔朱雅丽、李慧(通讯作者)、赵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