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名老中医孟如教授辨治SLE的经验特色,传承孟如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整理分析孟如教授诊治的133例SLE患者病历资料,辨证分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风湿热痹4个证型治疗。结果共显效81例(60.90%),有效38例(28.57%),好转14例(10.5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89.47%;其中气阴两虚证和风湿热痹证有效率较高,分别为90.48%和91.30%。结论孟如教授辨治SLE经验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名医经验;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孟如
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01-03
孟如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云南省名中医。其行医50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擅长诊治疑难病症,尤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获得了明显疗效。现将孟如教授2007—2010年期间治疗133例SLE患者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跟师随诊收集而来,为孟如教授2007—2010年期间治疗的SLE临床病例,共133例。其中女性125例,男性8例;年龄9-70岁不等,<20岁15例,20-40岁85例,>40岁33例;初诊者2例,病程1月-33年不等,<3月者8例,3月-2 a者65例,3年-10 a者45例,>10 a者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1],原口服强的松片5-60 mg qd或羟氯喹0.1 tid治疗维持。
1.2临床表现及分型根据孟如教授诊疗经验[2],结合临床病例分型:
1.2.1热毒炽盛以颜面皮肤红斑为主症,并见发热,口渴欲饮,手指或耳部冻疮样皮损,血尿或镜下血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燥,脉数。
1.2.2肝肾阴虚以腰痛为主症,并见耳鸣脱发,膝软无力,足跟痛,关节酸楚,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或细数。
1.2.3气阴两虚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并见咽干口燥,神疲肢软、烦闷汗出、头晕眼花,舌红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或结代。
1.2.4风湿热痹以四肢关节疼痛为主症,并见肌肉酸楚不适,或伴低热,咽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或细数。
1.3治疗方法
1.3.1 辨证论治①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地黄汤加味。药用水牛角(代替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知母、玄参、连翘、白茅根、甘草。兼皮肤痒疹者,加桑叶、黄芩、荆芥等;兼心烦少寐、盗汗者,加黄柏、青蒿、制鳖甲;②肝肾阴虚: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药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兼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者,加知母、焦黄柏、制龟板等;脱发甚者加制首乌、当归、黑芝麻等;③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黄芪生脉二至丸加味,药用黄芪、太子参(或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川芎、生龙骨、生牡蛎、炙甘草。兼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茯苓、知母、夜交藤等;④风湿热痹:祛风除湿、清热通络,九味羌活汤合蠲痹汤加减。药用羌活、防风、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细辛、当归尾、赤芍、姜黄、苍术、甘草。兼关节肿胀者,加木防己、黄柏、薏苡仁等。疗程 以2月为1个疗程。
2治疗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2.2治疗结果133例SLE患者服中药1个疗程后,4个证型共显效81例(60.90%),有效38例(28.57%),好转14例(10.5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89.47%。其中,气阴两虚证和风湿热痹证有效率较高,分别为90.48%和91.30%。(见表1)
4典型病例
李某,女,30岁,教师,2009年9月17日初诊。主诉反复心悸气短,失眠多梦1年。患者诉1年前妊娠5月时因“胎死腹中,全身浮肿,高血压,尿蛋白+3”入住昆明某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为SLE,予引产,激素治疗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1月后,浮肿消退,血压正常,尿蛋白转阴,病情好转出院。但1年来常感心悸气短,失眠多梦,1月前因感冒后再次出现蛋白尿。来诊诉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脱发,烘热多汗,目干涩畏光,月经紊乱,纳可,大便正常,小便有泡沫。察见面颧发红,唇干红,舌红少津有裂纹,苔薄白,脉细,化验尿常规示尿蛋白+2,口服强的松片20 mg/日。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肝肾不足,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拟方:黄芪生脉二至丸合酸枣仁汤加味:黄芪30 g,北沙参2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酸枣仁30 g,知母10 g,茯神25 g,川芎1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甘草3 g,生脉散合知柏地黄丸加味:北沙参2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知母12 g,焦黄柏12 g,生地黄15 g,山茱萸15 g,山药30 g,茯苓30 g,泽泻30 g,牡丹皮12 g。嘱方交替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1月。2009年11月17日复诊时,患者诉服药后心悸明显减轻,睡眠转安,精神好转,偶有气短,时感烘热出汗,仍有脱发,眼睛干涩畏光,近感腰酸痛,双侧手指关节胀痛,纳眠、二便正常,舌脉同前,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已减服强的松片为12.5 mg/日。续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兼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拟方:黄芪生脉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味:黄芪15 g,北沙参25 g,麦冬15 g,生地15 g,五味子10 g,山药30 g,山茱萸15 g,茯苓30 g,泽泻30 g,牡丹皮10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蠲痹汤合九味羌活汤加减:黄芪15 g,羌活12 g,防风12 g,当归尾15 g,赤芍15 g,姜黄15 g,白芷12 g,川芎12 g,苍术15 g,生地15 g,黄芩12 g,甘草3 g。煎服法同前,续服2月。 5讨论
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并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本病累及男女之比为1:7-9,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幼儿或老人亦可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和错综复杂,常以红斑皮疹、发热、关节疼痛,以及肾脏等多个器官、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1]本病病程缠绵,迁延反复,属难治性疾病。
孟如教授对SLE等自身免疫病的诊治主张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即以阴阳气血失调为本,热毒炽盛为标。[2]根据SLE的临床表现及病机特点,辨证分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风湿热痹4个常见证型进行治疗,临床获得满意疗效。孟老认为,在SLE的病变过程中,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热毒炽盛、肝肾阴虚、气阴两虚3个证型会不断地转化。SLE急性发作期多见热毒炽盛证表现,当病情逐渐好转时,因热毒之邪伤阴,真阴受灼,故见肝肾阴虚证表现;且因热毒之邪既能伤阴又可耗气,故又可见气阴两虚证表现。[4]由于病情的复杂多变,易于反复,故临床往往表现为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患者既可有热毒炽盛证的表现、又兼有阴虚内热的表现,这种本虚标实证在孟老诊治的SLE病例中较为常见。临床当审证求因,急则治标,或标本兼治,方可获得良效。
孟老在辨治SLE中,擅用经方,妙合古方,用药精当,灵活多变。尤以经验方“黄芪生脉二至丸”为主的临床运用较具特色。该方为古方“生脉散”与“二至丸”加味组合而来,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为君;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为臣,与太子参合为“生脉散”,益气养阴;女贞子、旱莲草合为“二至丸”,滋肝肾、益阴血为佐,以增强生脉散的养阴之力;全方精妙配伍,共凑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功效。
孟如教授独特的临床辨治经验及用药特色,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539-2548.
[2]詹文涛,孟如.难治病中医证治精华[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10:37-42.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111-115.
[4]林丽,曹惠芬.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思辨特点[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0):1-4.
关键词:名医经验;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孟如
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01-03
孟如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云南省名中医。其行医50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擅长诊治疑难病症,尤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获得了明显疗效。现将孟如教授2007—2010年期间治疗133例SLE患者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跟师随诊收集而来,为孟如教授2007—2010年期间治疗的SLE临床病例,共133例。其中女性125例,男性8例;年龄9-70岁不等,<20岁15例,20-40岁85例,>40岁33例;初诊者2例,病程1月-33年不等,<3月者8例,3月-2 a者65例,3年-10 a者45例,>10 a者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1],原口服强的松片5-60 mg qd或羟氯喹0.1 tid治疗维持。
1.2临床表现及分型根据孟如教授诊疗经验[2],结合临床病例分型:
1.2.1热毒炽盛以颜面皮肤红斑为主症,并见发热,口渴欲饮,手指或耳部冻疮样皮损,血尿或镜下血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燥,脉数。
1.2.2肝肾阴虚以腰痛为主症,并见耳鸣脱发,膝软无力,足跟痛,关节酸楚,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或细数。
1.2.3气阴两虚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并见咽干口燥,神疲肢软、烦闷汗出、头晕眼花,舌红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或结代。
1.2.4风湿热痹以四肢关节疼痛为主症,并见肌肉酸楚不适,或伴低热,咽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或细数。
1.3治疗方法
1.3.1 辨证论治①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地黄汤加味。药用水牛角(代替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知母、玄参、连翘、白茅根、甘草。兼皮肤痒疹者,加桑叶、黄芩、荆芥等;兼心烦少寐、盗汗者,加黄柏、青蒿、制鳖甲;②肝肾阴虚: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药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兼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者,加知母、焦黄柏、制龟板等;脱发甚者加制首乌、当归、黑芝麻等;③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黄芪生脉二至丸加味,药用黄芪、太子参(或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川芎、生龙骨、生牡蛎、炙甘草。兼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茯苓、知母、夜交藤等;④风湿热痹:祛风除湿、清热通络,九味羌活汤合蠲痹汤加减。药用羌活、防风、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细辛、当归尾、赤芍、姜黄、苍术、甘草。兼关节肿胀者,加木防己、黄柏、薏苡仁等。疗程 以2月为1个疗程。
2治疗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2.2治疗结果133例SLE患者服中药1个疗程后,4个证型共显效81例(60.90%),有效38例(28.57%),好转14例(10.5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89.47%。其中,气阴两虚证和风湿热痹证有效率较高,分别为90.48%和91.30%。(见表1)
4典型病例
李某,女,30岁,教师,2009年9月17日初诊。主诉反复心悸气短,失眠多梦1年。患者诉1年前妊娠5月时因“胎死腹中,全身浮肿,高血压,尿蛋白+3”入住昆明某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为SLE,予引产,激素治疗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1月后,浮肿消退,血压正常,尿蛋白转阴,病情好转出院。但1年来常感心悸气短,失眠多梦,1月前因感冒后再次出现蛋白尿。来诊诉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脱发,烘热多汗,目干涩畏光,月经紊乱,纳可,大便正常,小便有泡沫。察见面颧发红,唇干红,舌红少津有裂纹,苔薄白,脉细,化验尿常规示尿蛋白+2,口服强的松片20 mg/日。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肝肾不足,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拟方:黄芪生脉二至丸合酸枣仁汤加味:黄芪30 g,北沙参2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酸枣仁30 g,知母10 g,茯神25 g,川芎1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甘草3 g,生脉散合知柏地黄丸加味:北沙参2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知母12 g,焦黄柏12 g,生地黄15 g,山茱萸15 g,山药30 g,茯苓30 g,泽泻30 g,牡丹皮12 g。嘱方交替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1月。2009年11月17日复诊时,患者诉服药后心悸明显减轻,睡眠转安,精神好转,偶有气短,时感烘热出汗,仍有脱发,眼睛干涩畏光,近感腰酸痛,双侧手指关节胀痛,纳眠、二便正常,舌脉同前,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已减服强的松片为12.5 mg/日。续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兼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拟方:黄芪生脉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味:黄芪15 g,北沙参25 g,麦冬15 g,生地15 g,五味子10 g,山药30 g,山茱萸15 g,茯苓30 g,泽泻30 g,牡丹皮10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蠲痹汤合九味羌活汤加减:黄芪15 g,羌活12 g,防风12 g,当归尾15 g,赤芍15 g,姜黄15 g,白芷12 g,川芎12 g,苍术15 g,生地15 g,黄芩12 g,甘草3 g。煎服法同前,续服2月。 5讨论
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并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本病累及男女之比为1:7-9,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幼儿或老人亦可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和错综复杂,常以红斑皮疹、发热、关节疼痛,以及肾脏等多个器官、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1]本病病程缠绵,迁延反复,属难治性疾病。
孟如教授对SLE等自身免疫病的诊治主张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即以阴阳气血失调为本,热毒炽盛为标。[2]根据SLE的临床表现及病机特点,辨证分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风湿热痹4个常见证型进行治疗,临床获得满意疗效。孟老认为,在SLE的病变过程中,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热毒炽盛、肝肾阴虚、气阴两虚3个证型会不断地转化。SLE急性发作期多见热毒炽盛证表现,当病情逐渐好转时,因热毒之邪伤阴,真阴受灼,故见肝肾阴虚证表现;且因热毒之邪既能伤阴又可耗气,故又可见气阴两虚证表现。[4]由于病情的复杂多变,易于反复,故临床往往表现为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患者既可有热毒炽盛证的表现、又兼有阴虚内热的表现,这种本虚标实证在孟老诊治的SLE病例中较为常见。临床当审证求因,急则治标,或标本兼治,方可获得良效。
孟老在辨治SLE中,擅用经方,妙合古方,用药精当,灵活多变。尤以经验方“黄芪生脉二至丸”为主的临床运用较具特色。该方为古方“生脉散”与“二至丸”加味组合而来,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为君;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为臣,与太子参合为“生脉散”,益气养阴;女贞子、旱莲草合为“二至丸”,滋肝肾、益阴血为佐,以增强生脉散的养阴之力;全方精妙配伍,共凑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功效。
孟如教授独特的临床辨治经验及用药特色,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539-2548.
[2]詹文涛,孟如.难治病中医证治精华[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10:37-42.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111-115.
[4]林丽,曹惠芬.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思辨特点[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