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除皱术15例报告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阴市一院整形科 江苏 淮阴223300)
  面部除皱术不仅能使衰老的面容恢复青春活力,还能解除因遗传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皮肤衰老的中年人心理上的压力和烦忧。目前是中老年人欢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美容手术。我们自1994年以来,施行面部不同部位除皱术1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8岁;行额部除皱术3例,额颞部除皱术8例,颊颈部除皱术4例。3例单纯额部局限性皱纹年纪较轻无明显眉弓下垂及SMAS松弛,只作部分额肌切除,展平额纹,另外12例均作SMAS分离、上提、固定,经术后半年至四年随访8例,切口疤痕不明显,效果满意。
  
  2 手术方法以额颞部除皱为例
  2.1 术前准备 术前3天,每日用肥皂水洗净头面部后在1:5000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10分钟,每日一次。术前1天以切口为中心剃发2cm~3cm,并把切口两则头发分束扎成多个小辫,用龙胆紫画出切口线,以2%碘酊固定。
  2.2 麻醉 切口应用0.5%利多卡因,术区应用0.25%利多卡因,均加1:1000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
  2.3 切口 按设计好的冠状切口线,切开头皮,刀的方向应略向前倾斜,与毛囊平行,头皮切开的深度额部达颅骨膜上疏松组织,颞侧达颞浅筋膜层,头皮出血可用头皮夹止血。为了减少出血,切口线可分段切开。
  2.4 分离 额部沿骨膜与帽状腱膜之间进行锐、钝性分离,中央部分离达鼻根,两侧达眶上缘,向下向前分离达颧弓部。
  2.5 肌肉及SMAS的处理 额颞部皮瓣分离完毕,向下翻转,暴露皱眉肌和降眉肌,用电刀将两肌肉作部分切除,以消除鼻根部纵行和横行皱纹。为增加皮瓣的活动度,在皮瓣肌筋膜蒂上端侧方横行切开1cm~2cm,于眶上缘上3cm宽一条肌肉。应避免损伤眶上神经血管束。在眶外侧1cm~2cm处将轮匝肌外侧缘游离出来,舒展平坦,作适当角度的头向、 尾向和侧向提紧缝合固定。在相当于鬓角处将颞浅筋膜作弧形切开,用钝头剪刀将颧弓以上的SMAS掀起,并将耳屏前SMAS的附着点纤维切断,将其从腮腺表面分离旋转于耳上,向外上方拉紧缝合固定在颞浅筋膜上。
  2.6 缝合术后处理 将额颞部皮瓣向上提紧,于皮瓣中点纵行切开至后缘的交叉点缝合固定一针,将多余的头皮分段切除,与皮下和皮肤两层缝合,术后用纱布垫覆盖,加压包扎48小时后可暴露创口,手术当日可用镇痛剂,术后即应用抗生素3天~5天,一般术后72小时肿块逐日消退,术后10天~20天拆线。
  
  3 讨论
  3.1 皮肤老化通常以30岁开始出现,随年龄逐渐增长而趋明显,但老化速度有明显的个体差
  异。并受到遗传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此15例手术中,有3例年纪较轻,额纹很深,经作额部发际内切口,骨膜上分离,横断切除部分额肌,效果良好。有些受术者如果额部皱纹并不多,但眉弓下垂明显,上睑皮肤松弛,悬垂于睑缘,前方遮盖睫毛,外眦部鱼尾纹较多,眉间纵行皱纹及鼻根部水平皱纹也较多,这种情况单纯作眼睑整形很难矫正,选用额颞部除皱方法,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面颊部皮肤松弛下垂,鼻唇沟加深明显,颌颈角消失,应当选用耳屏前及耳后乳突发际缘切口,以上情况均需作SMAS分离固定。
  3.2 手术分离的范围和平面,对除皱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有些人皮下脂肪减少明显,皮肤老化松弛而缺乏弹性,而皮下肌肉系统与骨膜松弛并不明显者,我们认为并不需要作复杂的骨膜下除皱,只采用简单的帽状腱膜与骨膜间分离,颞区在颞浅筋膜上分离,颊部在浅筋膜层分离。额颞部除皱,中间分离到鼻根,两侧分离至眉弓即可,颊颈部除皱,耳前切口向内分离至鼻唇沟,颈部一般分离不超过颈中线。
  3.3 额颞部除皱关键在于颞颊部的提升,以及额颞部皱纹的舒平,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SMAS和面部支持韧带的松弛及面部组织因重力及表情肌的活跃运动所致,因此采用皮下和SMAS双重分离,将帽状腱膜和SMAS瓣均匀地向后上方牵拉固定,不仅能有效地整复松弛问题,而且能使术后效果持久,减少了皮肤张力,减轻切口瘢痕。
  3.4 在作发际内冠状切口时,刀的方向应略为向前倾斜,与毛囊平行,这样可减少对毛囊的损伤,避免术后发生明显的无发区。术中分离时应注意分离层次,在切口边缘行锐性分离后,即改用钝性分离,因面神经各支最初走行于腮腺深浅叶之间,至腮腺前缘即在较薄的SMAS深层走行,在分离SMAS瓣时特别要注意层次和范围,颞部向前分离至额肌相当眉梢外1.5cm,以免损伤额支,颊部不应超出腮腺前缘和鼻唇沟以免损伤面神经颊支和颧支,在SMAS瓣下缘,应在耳轮脚平面上1cm斜向下前剪开,避免损伤面神经。
  
  [参考文献]
  1 宋儒耀主编.美容整形外科学.北京出版社,1990
  2 候在恩,秦宏智,郑志伟等.改进的额颞部除皱术.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2;3(3)122
  3 高景恒.除皱术的发展.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0;1:37
  4 王晓君,陈宗基.SMAS与面部支持韧带在除皱术中的意义.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4;10:304
  
  收稿日期 2000-05-10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李 谆 查元坤 高 岚 张耀坤 周黎安 徐俊飞  (解放军第451医院美容整形科 西安710054)  [摘 要] 目的:探讨磨削术治疗痤疮及其瘢痕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1981年以来收治的2400例磨削术治疗痤疮瘢痕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效1440例(60%),有效936例(39%),无效24例(1%)。 结论:磨削术是治疗痤疮及其瘢痕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痤疮 痤疮瘢痕 磨削
期刊
(山东省立医院美容整形外科 山东 济南250021)  薛文君,男,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山东省立医院美容整形科主治医师,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一部。[摘 要] 目的:研究激光治疗酒渣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倍频Nd:YAG(VPW532nm)激光治疗酒渣鼻。 结果:此方法治疗酒渣鼻治愈率80%。 结论:倍频Nd:YAG(VPW532nm)激光是治疗酒渣鼻的有效
期刊
陈菊萍 张如根 周海霞 梁尚清  (1.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江苏 扬州225001 2.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星源激光中心 扬州225000)  陈菊萍 1967年生,江苏省南通人,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讲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星源激光中心皮肤科主治医师。[摘 要] 目的:观察脉冲激光去除皮肤文饰的效果和特殊性,探讨不同部位皮肤文饰对治疗的反应。方法:采用Q开关Nd:YAG(波长为
期刊
唐殿成 侯健 王洪 王琪 王德宇 王文松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辽宁 大连 116031)  唐殿成 男 1966年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1997年被选为大连市跨世纪拔尖人才,送美国培训。1998年在BUNS杂志发表论文一篇。现为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大连烧伤整形医院)整形科主治医师。已发表论文多篇。[摘 要] 目的:探讨烧伤后色素脱失的理想治疗方法。 方法:利用微晶磨
期刊
郭 健 张林宏 卫志强 张 强 王三喜 李红川  (宝鸡市人民医院 陕西宝鸡 721000)  郭健,男,1952年生,1980年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1988~1989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显微外科进修。现任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创伤中心主任,已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摘 要] 目的:寻找一种可以根治腋臭、且创伤小、操作方便、外观及肩关节功能不受影响的方法。 方法:采用自制的直径2.5mm的
期刊
王少华 王燕华 吕建萍 王维精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山东 潍坊26104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福音,解除了病痛。几年来,广大学者不断深入研究,扩张方法日渐增多,手术不断完善,但优缺点也各不相同。我们自1993年以来将几种方法有机的结合,综合应用于9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33岁。其
期刊
刘 毅 苏志红 朱 云 刘蔓华 张鲜英 肖 斌  (1.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甘肃 兰州730050  2.甘肃省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730050)  [摘 要] 目的:总结特殊部位巨痣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了自1980年以来,分别采用全厚皮片分区移植术和扩张皮瓣转移术治疗的特殊部位巨痣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移植皮片和转移皮瓣均达到100%成活,术后外形满意,功能良好;29
期刊
欧阳春 于国中 胡树立 龙晓梅  (中山医科大学家庭医生医学整形美容中心 广东 广州510080)  [摘 要] 目的:探讨带有外鞘的超声探头吸脂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1997年~1998年对110例局部脂肪堆积的患者进行带有外鞘的超声探头吸脂,术中通过进行持续同步冷生理盐水灌注,降低了超声探头和组织的温度,外鞘可以避免超声探头直接与周围组织接触。结果:减少了超声吸脂的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临
期刊
李越钢 叶海琴 梁显南 罗德洪  (1.泸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四川 泸州646000  2.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 海南 三亚573000)  烧伤后蹼状瘢痕挛缩的治疗,常用方法为Z成形及其演变术式。但对于较长的蹼状瘢痕,该术式治疗松解挛缩欠充分,尚有组织移位范围大,"猫耳",皮瓣尖端易坏死等弊端。笔者应用连续Y-V成形[1]治疗烧伤后蹼状瘢痕挛缩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
期刊
张一鸣 易传勋 冯晓玲 王玉荣 彭 冲 杨 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整形外科 武汉430022)  张一鸣,男,1946年生,1970年武汉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本刊编委。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著1部,获省科技三等奖2项。  [摘 要] 目的:探求红唇修复的简易实用方法。 方法:于下唇设计并切取蒂在口角的带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