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渡罗:淡泊红尘度晚晴 知足常乐葆青春 彭立昭
想当年,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演绎经典影片《51号兵站》里的“小老大”,家喻户晓。被人们称为“英俊小生”的他,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在全中国的风光,远远超过后来的“四大天王”。此后,梁波罗塑造的一系列形象,如《蓝色档案》中的李华、《小城春秋》中的吴坚、《子夜》中的雷鸣,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梁波罗多元化发展,唱歌、表演、主持等,都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梁波罗演唱的《草原之夜》、《清晨》、《南屏晚钟》、《忆江南》等歌曲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尤记那一首《卖汤圆》,自然亲切,十分生活化,恰似他的为人。”圈内人都知道他还有一个外号叫“小道临”,而他的另一个“百姓明星”的称号也别具魅力。如今,年届古稀的他却依然忙碌着。这样一位才艺出众的艺术家,时刻没有忘记观众,因为他现在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对观众最好的回报!回忆过往,他笑对坎坷人生,他说,一路走来,行囊里全是幸福!
步入退休年龄后,梁波罗老师教课、主持、写书,在付出中体会着快乐的味道。
退休后,梁波罗老师写了一本散文集《梁波罗——艺海拾贝》(程乃珊作《百姓演员梁波罗》代序),书中共收录了24篇散文,事关母爱、师恩、亲情、友情,并从中生发出自己的感悟。当我们翻阅他写的每篇文章,其胸怀的宽广,对艺术的执著之情,令人感动。我们不但在书里读到了孙道临、陈述、于飞、韩非、孙景璐等影坛前辈的温馨故事,读到了梁先生对电影事业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满腔热爱(他上世纪50年代参加过杨畹农先生举办的梅剧进修会,上世纪80年代每周去刘明义先生家学习声乐,风雨无阻),而且也读到了他对自己经历的彷徨以及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的真诚检讨,他也愿意与众多听众分享他的艺术人生。他多次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去做讲座,尤其是上海图书馆就曾多次邀请他去做讲座。一次,上海图书馆举办了《潮声浩荡——纪念辛亥百年朗诵会》,他也被邀请去参加了,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你在堡垒中引爆雷霆》一诗,其音色醇厚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也许是经历过了“十年浩劫”和1992年“九死一生”,梁渡罗老师终于淡泊红尘,知足常乐。如今他依然豁达开朗,艺趣广泛,笑对人生。退休后,他每天都会泡一杯茶。“有枸杞、有菊花、有清茶,还有莲心等等…”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依如往日充满了热情与追求。而平日居家,家庭给予了他更多的温暖与幸福。虽然退休后他答应家人说是不接戏、不拍戏了,因此在刚退休那段日子里,在贤侣刘君蓉与爱女南菁的关爱下,梁波罗老师的生活淡雅,动静谐韵。素与烟酒麻将无缘的他,闲来除读书报,习书法,听音乐,看电视,记日记外,他还喜爱唱歌唱戏、朗诵诗文,他认为“欢歌唱戏与朗诵诗文时,气运丹田,其乐盈盈,实在是一项身心双健的快事。”但是没多久,他还是去拍戏了,因为他觉得那部戏的内容是有关辛亥革命的,让他去扮演的角色是晚清的教育家吴汝纶。这是中央电视台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制作的一部专题片,他又非常热爱历史,也特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知晓这段历史,他不能不动心。
梁波罗老师也经常被邀请去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他为了在市民群众中推广诗歌朗诵艺术和给社区文化指导员进行辅导、上朗诵课等等,付出了不少辛劳。他给业余演讲的老年朋友上课,这对一位资深的名演员来说,非常难得,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这件事当玩票,他认真备课,每次进课堂,他的头发从来一丝不乱,精气神十足。他说自己很喜欢那气氛热烈的现场,所以自己朗诵起来更是感情真挚,声情并茂,热情不减当年。有一次,记者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上海电视台在他演出后采访时问他的感受,他幽默诙谐地说:“只要身体好,就会高高兴兴地答应下来。趁着自己身体还行,做一些自己乐意的事,不仅自己开心,而且对健康也是很有利的……”
其实,退休以后,梁波罗老师也曾经为上影厂等3所艺术学校授课,并应邀担任同济大学的客座教授,从不畏惧辛劳。从1984年起,由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等单位联合出版发行了《梁渡罗独唱》等3盒音带,后又制作了CD光盘,使多才多艺的梁渡罗成为新中国电影演员出版歌唱专辑的第一人。2006年3月,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戏剧大舞台》栏目特地为梁波罗录制了一个专辑,将他演唱的歌曲、京剧、沪剧、越剧、黄梅戏、评弹等记录集辑,获得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去年春天,当我得知他飞往青岛为第十三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即金凤凰奖做评委时,更感觉他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只要是有意义的事,他总是投入一如既往的热情。他说:“年轻的时候,只知道认真地去塑造银幕上的人物形象,到了现在,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社会形象更为重要。”这正是,淡泊红尘度晚晴,知足常乐葆青春。
谷文月:从舞台到讲台的转变
夕阳无限好,快乐享余晖,这是当下很多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的真实写照。但是,也有一类老年人,退休后的他们似乎比以往更珍惜时光,也更加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并怀着一种使命感来发挥余热,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堪称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今,已经年近古稀的谷文月依旧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但这个舞台已经不同于当年的舞台概念,她说:“我如今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弘扬戏曲艺术上,特别是为了普及和宣传评剧艺术,我更多的时间是放在义务教授评剧爱好者上,算是从舞台向讲台转变。此外,我也参加戏剧的评奖活动,例如戏剧梅花奖、山东小戏大奖赛、浙江小戏小品大奖赛等活动,作为评委,我都积极参与,算是为戏剧戏曲的推广做些自己的贡献。”
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被称为“平民艺术家”。她出演的评剧《杨三姐告状》曾创下连演3000场的佳绩,在她50年的评剧生涯中,她的艺术足迹遍及了矿井、油田、车间、山区、田头。不管是太阳当空炎热的打谷场上,还是几百米深的矿井下,都留下了她那朴实、亲切的身影。正是她真诚地走到了群众中去,才换回了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爱。
退休后的谷文月也从未停止对评剧艺术的追求,她这些年来特别注重对小评剧爱好者的培养与扶持浴文月说:“我这些年教过的小票友,有很多如今都已经成为了专业演员,有的小朋友已成为评剧小明星。看到这么多孩子热爱评剧、喜欢评剧,我觉得评剧后继有人。评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虽然退休了,但艺术不能退休。” 住在北京回龙观社区的她还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去社区评剧队教大家唱戏,给业余票友说戏、教唱;给戏校的学生上课、排戏等,谷文月就一个信念,就是宣传评剧,让更多的观众喜爱评剧。谷文月说:“我虽然退休了,离舞台已经远了,但我没放弃努力传播评剧艺术。自己从艺那么多年,唱了一辈子评剧,我只要有时间就参加社会和评剧院的演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着年轻人演出,帮助年轻人排演新戏。我居住的社区里有个评剧演出队,我给他们上上课,我把这视为宣传评剧的机会。”小区每年的中秋、新年、春节联欢会,谷文月都要上场唱几段,就连小区党支部开完会,大伙也非得听谷文月唱上一段才心满意足。“教戏比唱戏累多了。”谷文月说,每次教大家唱戏,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在大杂院跟着老人们唱戏的场景,尽管累,但看着队员们一天比一天专业,“累也值了”。
如今,凡有公益活动或单位的演出任务,谷文月都会积极参加,她说:“我如今年纪大了,体力和精力已经不同于年轻人,但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还能唱,那我就会尽全力。当然,有时也得量力而行,毕竟我是唱花旦和文武旦,在扮相和体力上都有要求,如今在舞台上,我不能给大家带来优美,但也不能给大家带来担忧。现在,大戏我唱不了,但唱个折子戏客串当个配角,我还是很愿意的。”
张悦:让平淡靠近幸福 彭立昭
但凡常看中央电视台《健康之友》和《夕阳红》节目的中老年朋友没有不知道张悦的。她曾多次获得“金话筒”奖,在老年朋友当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她温和秀美的外表,甜润清脆的声音伴着娓娓道来的有关身心健康的知识,曾使万千观众受益匪浅。记者至今还珍藏着《夕阳红》栏目出的书《家有妙招2》,上面就有她给我的亲笔签名。今年61岁的张悦老师退休后又有哪些精彩生活呢?优秀主持人、家政能手,优雅夫人、勤快妈妈、超级姥姥……这些形容词全安在张悦老师身上,一点也不为过。“让平淡靠近幸福”就是她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刚退休那两年,张悦老师爱上了旅游。她说,自己年轻时总是带着工作去“旅游”,哪有心思放在山山水水里,况且做事认真的她常常留在酒店里做节目的准备工作,所以纵是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却没有时间去饱览美好的风光。好了,退休了,最适合的就是去旅游了。敦煌、张家界、西双版纳……很多曾经出差过的地方,真的去旅游,才知原来那么不同。想玩一天就玩一天,想歇一天就歇一天。走走停停,不急不赶,心情更加放松。她说,“刚退下来时,最适合去旅游了,因为此时你比年轻时有财力、有时间、有品位,同时,也比你再过若干年之后去旅游会有兴致和体力……”那次她和老伴一起去了湖南的韶山旅游,感觉那里的风景确实非常美,他们还专门从那里带回了几盆小植物,在家里精心地侍弄着,长势非常旺盛,郁郁葱葱的,还被她摆放在大客厅里。她的同行易阿姨一高兴就说漏了嘴,她抓紧时间去旅游是有目的的,其实她心里早就有打算,就是等小外孙出世后好带宝宝。可不,当张悦老师荣升为外婆之后,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了。
张悦老师不仅亲手带小外孙,还亲手为小外孙做好吃的。比如,她用小剪刀把西红柿弄开—个口,把里面捣碎,然后配上鸡蛋黄,就救成了一道美味的“西红柿炒蛋”;给小外孙做营养山药泥,自己亲自到超市去选食材,还配上胡萝卜、南瓜、芋头等等。除了给小外孙做“考究”的营养餐,她还一门心思地做好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她每天就爱在无数的琐事里乐此不疲。比如给餐具消毒、打扫、洗衣等等,这一切就像她旅游、弹琴一样浪漫,点点滴滴都充满了美好的生活情调。为何如此不怕辛劳,她坦言:现在的年轻人很不容易,他们的工作压力大,我自己过得好,也想让家人都舒服一点。孩子们很懂事,周末他们自己带孩子也很称职。去年是张悦老师本命年,她的先生特意为她购买了一件礼物:一架白色的钢琴。这让她感动良久。热爱生活的她,退休以后的生活更精彩。她对生活的爱,如同午后的阳光一样照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想当年,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演绎经典影片《51号兵站》里的“小老大”,家喻户晓。被人们称为“英俊小生”的他,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在全中国的风光,远远超过后来的“四大天王”。此后,梁波罗塑造的一系列形象,如《蓝色档案》中的李华、《小城春秋》中的吴坚、《子夜》中的雷鸣,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梁波罗多元化发展,唱歌、表演、主持等,都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梁波罗演唱的《草原之夜》、《清晨》、《南屏晚钟》、《忆江南》等歌曲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尤记那一首《卖汤圆》,自然亲切,十分生活化,恰似他的为人。”圈内人都知道他还有一个外号叫“小道临”,而他的另一个“百姓明星”的称号也别具魅力。如今,年届古稀的他却依然忙碌着。这样一位才艺出众的艺术家,时刻没有忘记观众,因为他现在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对观众最好的回报!回忆过往,他笑对坎坷人生,他说,一路走来,行囊里全是幸福!
步入退休年龄后,梁波罗老师教课、主持、写书,在付出中体会着快乐的味道。
退休后,梁波罗老师写了一本散文集《梁波罗——艺海拾贝》(程乃珊作《百姓演员梁波罗》代序),书中共收录了24篇散文,事关母爱、师恩、亲情、友情,并从中生发出自己的感悟。当我们翻阅他写的每篇文章,其胸怀的宽广,对艺术的执著之情,令人感动。我们不但在书里读到了孙道临、陈述、于飞、韩非、孙景璐等影坛前辈的温馨故事,读到了梁先生对电影事业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满腔热爱(他上世纪50年代参加过杨畹农先生举办的梅剧进修会,上世纪80年代每周去刘明义先生家学习声乐,风雨无阻),而且也读到了他对自己经历的彷徨以及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的真诚检讨,他也愿意与众多听众分享他的艺术人生。他多次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去做讲座,尤其是上海图书馆就曾多次邀请他去做讲座。一次,上海图书馆举办了《潮声浩荡——纪念辛亥百年朗诵会》,他也被邀请去参加了,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你在堡垒中引爆雷霆》一诗,其音色醇厚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也许是经历过了“十年浩劫”和1992年“九死一生”,梁渡罗老师终于淡泊红尘,知足常乐。如今他依然豁达开朗,艺趣广泛,笑对人生。退休后,他每天都会泡一杯茶。“有枸杞、有菊花、有清茶,还有莲心等等…”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依如往日充满了热情与追求。而平日居家,家庭给予了他更多的温暖与幸福。虽然退休后他答应家人说是不接戏、不拍戏了,因此在刚退休那段日子里,在贤侣刘君蓉与爱女南菁的关爱下,梁波罗老师的生活淡雅,动静谐韵。素与烟酒麻将无缘的他,闲来除读书报,习书法,听音乐,看电视,记日记外,他还喜爱唱歌唱戏、朗诵诗文,他认为“欢歌唱戏与朗诵诗文时,气运丹田,其乐盈盈,实在是一项身心双健的快事。”但是没多久,他还是去拍戏了,因为他觉得那部戏的内容是有关辛亥革命的,让他去扮演的角色是晚清的教育家吴汝纶。这是中央电视台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制作的一部专题片,他又非常热爱历史,也特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知晓这段历史,他不能不动心。
梁波罗老师也经常被邀请去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他为了在市民群众中推广诗歌朗诵艺术和给社区文化指导员进行辅导、上朗诵课等等,付出了不少辛劳。他给业余演讲的老年朋友上课,这对一位资深的名演员来说,非常难得,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这件事当玩票,他认真备课,每次进课堂,他的头发从来一丝不乱,精气神十足。他说自己很喜欢那气氛热烈的现场,所以自己朗诵起来更是感情真挚,声情并茂,热情不减当年。有一次,记者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上海电视台在他演出后采访时问他的感受,他幽默诙谐地说:“只要身体好,就会高高兴兴地答应下来。趁着自己身体还行,做一些自己乐意的事,不仅自己开心,而且对健康也是很有利的……”
其实,退休以后,梁波罗老师也曾经为上影厂等3所艺术学校授课,并应邀担任同济大学的客座教授,从不畏惧辛劳。从1984年起,由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等单位联合出版发行了《梁渡罗独唱》等3盒音带,后又制作了CD光盘,使多才多艺的梁渡罗成为新中国电影演员出版歌唱专辑的第一人。2006年3月,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戏剧大舞台》栏目特地为梁波罗录制了一个专辑,将他演唱的歌曲、京剧、沪剧、越剧、黄梅戏、评弹等记录集辑,获得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去年春天,当我得知他飞往青岛为第十三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即金凤凰奖做评委时,更感觉他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只要是有意义的事,他总是投入一如既往的热情。他说:“年轻的时候,只知道认真地去塑造银幕上的人物形象,到了现在,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社会形象更为重要。”这正是,淡泊红尘度晚晴,知足常乐葆青春。
谷文月:从舞台到讲台的转变
夕阳无限好,快乐享余晖,这是当下很多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的真实写照。但是,也有一类老年人,退休后的他们似乎比以往更珍惜时光,也更加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并怀着一种使命感来发挥余热,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堪称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今,已经年近古稀的谷文月依旧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但这个舞台已经不同于当年的舞台概念,她说:“我如今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弘扬戏曲艺术上,特别是为了普及和宣传评剧艺术,我更多的时间是放在义务教授评剧爱好者上,算是从舞台向讲台转变。此外,我也参加戏剧的评奖活动,例如戏剧梅花奖、山东小戏大奖赛、浙江小戏小品大奖赛等活动,作为评委,我都积极参与,算是为戏剧戏曲的推广做些自己的贡献。”
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被称为“平民艺术家”。她出演的评剧《杨三姐告状》曾创下连演3000场的佳绩,在她50年的评剧生涯中,她的艺术足迹遍及了矿井、油田、车间、山区、田头。不管是太阳当空炎热的打谷场上,还是几百米深的矿井下,都留下了她那朴实、亲切的身影。正是她真诚地走到了群众中去,才换回了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爱。
退休后的谷文月也从未停止对评剧艺术的追求,她这些年来特别注重对小评剧爱好者的培养与扶持浴文月说:“我这些年教过的小票友,有很多如今都已经成为了专业演员,有的小朋友已成为评剧小明星。看到这么多孩子热爱评剧、喜欢评剧,我觉得评剧后继有人。评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虽然退休了,但艺术不能退休。” 住在北京回龙观社区的她还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去社区评剧队教大家唱戏,给业余票友说戏、教唱;给戏校的学生上课、排戏等,谷文月就一个信念,就是宣传评剧,让更多的观众喜爱评剧。谷文月说:“我虽然退休了,离舞台已经远了,但我没放弃努力传播评剧艺术。自己从艺那么多年,唱了一辈子评剧,我只要有时间就参加社会和评剧院的演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着年轻人演出,帮助年轻人排演新戏。我居住的社区里有个评剧演出队,我给他们上上课,我把这视为宣传评剧的机会。”小区每年的中秋、新年、春节联欢会,谷文月都要上场唱几段,就连小区党支部开完会,大伙也非得听谷文月唱上一段才心满意足。“教戏比唱戏累多了。”谷文月说,每次教大家唱戏,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在大杂院跟着老人们唱戏的场景,尽管累,但看着队员们一天比一天专业,“累也值了”。
如今,凡有公益活动或单位的演出任务,谷文月都会积极参加,她说:“我如今年纪大了,体力和精力已经不同于年轻人,但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还能唱,那我就会尽全力。当然,有时也得量力而行,毕竟我是唱花旦和文武旦,在扮相和体力上都有要求,如今在舞台上,我不能给大家带来优美,但也不能给大家带来担忧。现在,大戏我唱不了,但唱个折子戏客串当个配角,我还是很愿意的。”
张悦:让平淡靠近幸福 彭立昭
但凡常看中央电视台《健康之友》和《夕阳红》节目的中老年朋友没有不知道张悦的。她曾多次获得“金话筒”奖,在老年朋友当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她温和秀美的外表,甜润清脆的声音伴着娓娓道来的有关身心健康的知识,曾使万千观众受益匪浅。记者至今还珍藏着《夕阳红》栏目出的书《家有妙招2》,上面就有她给我的亲笔签名。今年61岁的张悦老师退休后又有哪些精彩生活呢?优秀主持人、家政能手,优雅夫人、勤快妈妈、超级姥姥……这些形容词全安在张悦老师身上,一点也不为过。“让平淡靠近幸福”就是她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刚退休那两年,张悦老师爱上了旅游。她说,自己年轻时总是带着工作去“旅游”,哪有心思放在山山水水里,况且做事认真的她常常留在酒店里做节目的准备工作,所以纵是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却没有时间去饱览美好的风光。好了,退休了,最适合的就是去旅游了。敦煌、张家界、西双版纳……很多曾经出差过的地方,真的去旅游,才知原来那么不同。想玩一天就玩一天,想歇一天就歇一天。走走停停,不急不赶,心情更加放松。她说,“刚退下来时,最适合去旅游了,因为此时你比年轻时有财力、有时间、有品位,同时,也比你再过若干年之后去旅游会有兴致和体力……”那次她和老伴一起去了湖南的韶山旅游,感觉那里的风景确实非常美,他们还专门从那里带回了几盆小植物,在家里精心地侍弄着,长势非常旺盛,郁郁葱葱的,还被她摆放在大客厅里。她的同行易阿姨一高兴就说漏了嘴,她抓紧时间去旅游是有目的的,其实她心里早就有打算,就是等小外孙出世后好带宝宝。可不,当张悦老师荣升为外婆之后,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了。
张悦老师不仅亲手带小外孙,还亲手为小外孙做好吃的。比如,她用小剪刀把西红柿弄开—个口,把里面捣碎,然后配上鸡蛋黄,就救成了一道美味的“西红柿炒蛋”;给小外孙做营养山药泥,自己亲自到超市去选食材,还配上胡萝卜、南瓜、芋头等等。除了给小外孙做“考究”的营养餐,她还一门心思地做好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她每天就爱在无数的琐事里乐此不疲。比如给餐具消毒、打扫、洗衣等等,这一切就像她旅游、弹琴一样浪漫,点点滴滴都充满了美好的生活情调。为何如此不怕辛劳,她坦言:现在的年轻人很不容易,他们的工作压力大,我自己过得好,也想让家人都舒服一点。孩子们很懂事,周末他们自己带孩子也很称职。去年是张悦老师本命年,她的先生特意为她购买了一件礼物:一架白色的钢琴。这让她感动良久。热爱生活的她,退休以后的生活更精彩。她对生活的爱,如同午后的阳光一样照在家里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