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an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成穴位注射综合组、中西药结合组、中药组3组进行治疗。结果:穴位注射综合组治愈3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24%。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采用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有效率高,起效快,不易复发。
  关键词 穴位注射 综合疗法 慢性盆腔炎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16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126例,年龄20~42岁,103例为门诊病例,23例为住院病例;其中子宫内膜炎21例,输卵管炎43例,子宫旁组织炎48例,附件炎症包块14例,绝大多数有妊娠、分娩、流产、上环等病史。个别有不洁性生活史,全部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诊断参照《妇产科学》相关诊断依据。126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穴位注射综合组、中西药结合组、中药组3组,每组42例。
  治疗方法:①穴位注射综合组:穴位注射,取穴维道、脾俞、阳性反应物(局部条索状物或阿是压痛点);配穴,腰痛者加中髎或次髎,腹痛者加气冲;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5~10ml。超短波照射,采用LDT CD31型落地超短波治疗机。一般采用板状电机,腰骶-腹部对置法,温热量,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中藥内服银甲汤,药物组成:红藤、生鳖甲各25g,金银花、连翘、升麻各15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30g,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桔梗各12g。加减:腹痛甚加元胡索10g,乌药15g;腰痛加续断15g,桑寄生12g;白带增多色黄者加白芷15g;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20g,白术9g。每天1剂,水煎2次分服。内服中药约2小时后,行穴位注射,进针后找到适当针感,手法要慢按轻捻,提插均匀,使针感直达两侧附件,然后进行药物注射,针刺深度一般以同身寸法度量0.3~0.5寸为宜,每穴注入1~2ml药液。注射后即用超短波治疗机进行理疗,用超短波透热法,腰骶-腹部对置法,选择适宜热量100mA,时控为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选择月经后第5天开始穴位注射。②中西药结合组:中药治疗组同穴位注射治疗组。西药应用甲硝唑250ml静滴,每天1次;0.9%氯化纳注射液250ml加地塞米松5mg,青霉素钠640万U静滴(过敏者改用乳酸红霉素),每天1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硫酸庆大霉素24万U静脉注射,每天1次。③中药组:中药内服同穴位注射综合组。并配合保留灌肠;银甲汤加水煎成100ml,加利多卡因10ml用于保留灌肠,药温38℃左右,5号导尿管插入肛门内10cm以上,灌肠前排空二便,灌肠后侧卧位15分钟以上,每天1次。上述3组疗法,均以10天为1个疗程,选择月经后第5天开始,连续治疗10天,停药。未愈者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连用3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1]:①治愈:下腹部胀痛及腰骶部疼痛消失,白带、月经均正常,妇检子宫附件正常无压痛,复查B超未见异常,随访3~6个月未复发;②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复查B超明显好转,随访3个月未复发;③无效:症状、体征、复查B超结果均无变化。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86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收治慢性HBV携带者117例,男89例,女28例;年龄18~53岁,平均365岁。所有患者均HBsAg阳性,HBeAg阳性71例,HBeAg阴性46例,病程1~19年,血清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104拷贝/ml),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A
摘要目的:切实抓好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由院感科抽样检查和科室自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结果:介入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及良好的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措施
3.信号装置系统管理(1)红色LED导航在+APC消失的情况下,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的闭锁程序一完成,电子控制盒便通过LED红色指示灯的闪烁来显示这一状态.闪烁频率为1Hz,循环系数为
一、基本法则(一)如何进行故障诊断1.故障诊断最关键的要点(1)准确找出故障的症状.进行故障诊断时,准确找出用户所指出的故障症状是非常重要的.(2)确定推测的故障原因以便找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病情复杂,死亡率高,采取正确护理对疾病转归极为重要。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26例,对相关护理措施与指导进行总结与归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3~70岁,平均61.2岁。均符合1979年全国冠心病会议诊断标准,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