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把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尤其现代高校普遍处于发展提高阶段,更应该把侧重点放在人文关怀视域下的教育管理,不仅包含对教育管理者的人文关怀,更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与当前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文本不谋而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教育管理
在高校管理中加入人文关怀,能增加高校内部的人文气息,能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有助于推动校园的整体发展。在高校建立人文关怀的机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每一个参与人的共同努力,希望我的以上拙见能给您带来帮助。在当前的社会形势驱动下,高校的管理工作跟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同国际接轨。
1、高校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目前高校管理中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相关的管理制度不能够完善,不能够根据实际变化了的新情况制定适时适宜的对应计划。在管理中比较少考虑专业教师的想法和需求,在制定学校制度时很少征询与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要求,导致管理制度脱离学生实际,学生表达自己意见和诉求的平台较窄小,教师的教研工作也不能得到相应的满足,教师的参与权与选择权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管理过程民主程度低。作为高校,必须具备相应的奖惩制度、保障制度、分配制度等,这些制度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但是作为学校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些制度也逐渐显得跟不上时代发展。制度的不完善必然会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引起一些摩擦,例如: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不合理,考核系统不完善,奖惩制度不公平等,这些不良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人文关怀的落实。
2、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作用和意义
2.1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作用
在马克思哲学中,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文关怀,主要是和人的命运、理想以及生活意义密切相连,具体展现了科学的核心文化以及价值观,最为本质的内涵就是将人作为关心的中心和主体,需要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尽最大努力对人的根本利益有所维护,让人的理性思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化的需求方面可以得到极大满足。需要在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将人文关怀纳入到其中,主要就是应用人文关怀,严格重视学生与教师的个性异同,对主体的地位有所尊重的条件下,让他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发展。人文关怀能够凸显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价值观,会重视学生、教师和相关对象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的目标就是利用对人的重视来体现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在现阶段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大众形式高等教育情况下,高校教育管理中进行的人文关怀,会与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相符,还会对人性发展中的心理需求充分迎合,由于人们在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上逐渐的提升,不会只追求物质,会更加的重视精神需求。拥有的文化素养较高的学生和教师,更是会对精神需求有所重视。
2.2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意义
“人文关怀”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中心思想是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提倡人人平等,追求个性解放,维护人性尊严。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已经将“仁”作为教育理念的核心,这一理念在我国教育史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高等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人文关怀的包围中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立足实际,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体系。然而由于我国高校长久以来采用单一的管理制度,一味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常常使“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从不敢提出质疑”,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显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必须加以改进。
3、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对策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受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治和官方文化集中,教育管理理念存在偏差。改变教学思想和理念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先导,是教学管理制度焕发青春力量的动力。首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工具作用,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属性,忽略了个人的积极性和个性发展的价值。其次,对院系部门放权。具体的教育活动是由各个院系组织实施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需要所在院系有一定的自主权。最后,加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服务功能。教育管理体制本身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要以他们发展的需要为依据,要想他们之所想,真正让需要者受益。
3.2提高高校管理的行政效能
人文关怀,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除了制定实用的人性化制度外,也把它放到实际工作中去,健全的制度也必须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作用。目前,高校管理中存在执行力较弱,制度落不到实处的问题,实施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实际问题。因此,大学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首先使制度本身必须符合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关怀精神。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完善相关行政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合理有效的实施程序和监督机制。教师有表达合理诉求的部门,高校实施的管理体系应该是公开、公平、透明和公开。
3.3加强对教师的人文民主管理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和重点大学,不仅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发展上也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高校必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政策,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知识提升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使之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总之,高校在开展各项管教育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全面提高人才,挖掘人才 的知识潜能和效率,切实为人文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的提高做出有效的努力。
3.4完善高校人文关怀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学生对人文文化认同度的调查力度,完善人文关怀的评估机制。人文关怀环境的塑造及人文关怀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实践过程。高校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软实力”,但更能体现高校的综合竞争力,要把人文关怀贯穿、渗透、体现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宣传、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作保障,但更需要实践者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及具体措施的执行。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日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而人文关怀视域正是高校教育管理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人文关怀的疏忽,深入研究如何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韦敏.基于人本管理视角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
[2]毛美林.基于人性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5.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教育管理
在高校管理中加入人文关怀,能增加高校内部的人文气息,能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有助于推动校园的整体发展。在高校建立人文关怀的机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每一个参与人的共同努力,希望我的以上拙见能给您带来帮助。在当前的社会形势驱动下,高校的管理工作跟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同国际接轨。
1、高校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目前高校管理中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相关的管理制度不能够完善,不能够根据实际变化了的新情况制定适时适宜的对应计划。在管理中比较少考虑专业教师的想法和需求,在制定学校制度时很少征询与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要求,导致管理制度脱离学生实际,学生表达自己意见和诉求的平台较窄小,教师的教研工作也不能得到相应的满足,教师的参与权与选择权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管理过程民主程度低。作为高校,必须具备相应的奖惩制度、保障制度、分配制度等,这些制度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但是作为学校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些制度也逐渐显得跟不上时代发展。制度的不完善必然会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引起一些摩擦,例如: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不合理,考核系统不完善,奖惩制度不公平等,这些不良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人文关怀的落实。
2、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作用和意义
2.1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作用
在马克思哲学中,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文关怀,主要是和人的命运、理想以及生活意义密切相连,具体展现了科学的核心文化以及价值观,最为本质的内涵就是将人作为关心的中心和主体,需要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尽最大努力对人的根本利益有所维护,让人的理性思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化的需求方面可以得到极大满足。需要在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将人文关怀纳入到其中,主要就是应用人文关怀,严格重视学生与教师的个性异同,对主体的地位有所尊重的条件下,让他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发展。人文关怀能够凸显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价值观,会重视学生、教师和相关对象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的目标就是利用对人的重视来体现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在现阶段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大众形式高等教育情况下,高校教育管理中进行的人文关怀,会与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相符,还会对人性发展中的心理需求充分迎合,由于人们在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上逐渐的提升,不会只追求物质,会更加的重视精神需求。拥有的文化素养较高的学生和教师,更是会对精神需求有所重视。
2.2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意义
“人文关怀”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中心思想是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提倡人人平等,追求个性解放,维护人性尊严。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已经将“仁”作为教育理念的核心,这一理念在我国教育史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高等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人文关怀的包围中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立足实际,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体系。然而由于我国高校长久以来采用单一的管理制度,一味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常常使“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从不敢提出质疑”,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显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必须加以改进。
3、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对策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受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治和官方文化集中,教育管理理念存在偏差。改变教学思想和理念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先导,是教学管理制度焕发青春力量的动力。首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工具作用,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属性,忽略了个人的积极性和个性发展的价值。其次,对院系部门放权。具体的教育活动是由各个院系组织实施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需要所在院系有一定的自主权。最后,加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服务功能。教育管理体制本身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要以他们发展的需要为依据,要想他们之所想,真正让需要者受益。
3.2提高高校管理的行政效能
人文关怀,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除了制定实用的人性化制度外,也把它放到实际工作中去,健全的制度也必须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作用。目前,高校管理中存在执行力较弱,制度落不到实处的问题,实施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实际问题。因此,大学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首先使制度本身必须符合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关怀精神。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完善相关行政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合理有效的实施程序和监督机制。教师有表达合理诉求的部门,高校实施的管理体系应该是公开、公平、透明和公开。
3.3加强对教师的人文民主管理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和重点大学,不仅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发展上也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高校必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政策,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知识提升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使之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总之,高校在开展各项管教育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全面提高人才,挖掘人才 的知识潜能和效率,切实为人文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的提高做出有效的努力。
3.4完善高校人文关怀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学生对人文文化认同度的调查力度,完善人文关怀的评估机制。人文关怀环境的塑造及人文关怀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实践过程。高校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软实力”,但更能体现高校的综合竞争力,要把人文关怀贯穿、渗透、体现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宣传、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作保障,但更需要实践者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及具体措施的执行。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日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而人文关怀视域正是高校教育管理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人文关怀的疏忽,深入研究如何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韦敏.基于人本管理视角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
[2]毛美林.基于人性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