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中英雄群像的塑造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除出色的视听效果与酣畅淋漓的战争戏份之外,该部电影最为亮眼、也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是将数个“小人物”构建为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群像.电影在叙事角度上舍弃了单一主人公的表达方式,转向战争全貌、苏州河两岸的空间转换、人性百态,将影片中的一个个人物构筑为鲜活的“八百壮士”,一个庞大的英雄群体,反映出中华儿女对侵略者的同仇敌忾.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院校加强继续教育功能实践,是我国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推进职业教育社会化发展,以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迫切需求的现实需要.当前研究多从不同角度梳理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要的哲学范畴,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并成为当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