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史是逝去的故事,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历史知识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想象的角度,谈到教学情景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等,谈到历史教学中想象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历史;想象
历史是发生过的事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过去时”,对当代人而言显得遥远而陌生,所有的人和事早已被掩蔽在时间的尘埃中,只留下了一些零星的记载和残缺的遗迹。关于过去的记载大多是零星而琐碎的,后人只能从这些记载中去推知历史,从蛛丝马迹中找到解开历史奥秘的线索。而对初中生来说,要把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以及中外联系等纵横复杂的事情联系起来分析,没有想象力是不行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试着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心扉,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例如:在讲到川教版《秦的灭亡》一课刘邦斩蛇起义时,我先让学生自学文本,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当时的场景。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乌云和的闪电,起义军在暴雨中大声怒吼着,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刘邦,手持利剑,神情激昂地振臂高呼的场面;由此可见,教师创设出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再现历史场面,用学生头脑中有声有色的画面,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通过想象感知史料的能力,这个感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
二、利用插图,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历史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他打破了写实的限制,按自己的理解选择画面构图,艺术地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新中国诞生不仅鼓舞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震撼着世界人民的心坎,为新中国从此屹立于东方而欢心同庆。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能力的实现形式,无疑将会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三、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变换了教学方法,设计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如在讲两宋农业的发展时,课本讲到当时农民在湖泊江河边筑坝修闸,开辟圩田,在丘陵山地修造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学生看过这个知识点后激不起任何火花。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想象,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组织学生开个小辩论会,讨论梯田开垦的利与弊。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各组推主辩1人,正方观点:开垦梯田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开垦梯田弊大于利。经过大家的辩论,学生形成了如下正确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开垦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过度的开发会带菜水土的流失,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会引发泥石流,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提出他们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历史的时空界限,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图片展示、影视剧视频节选、和动漫演示等媒质给出历史情景,在动静结合的画面中启发学生,把单调的记叙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就富有感染力,集中學生的学习注意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情感状态保持在一个最佳位置,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就是历史人物中的一员,在情景中去感悟、去体会、去理解,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五、通过感悟、想象、思考,提高中考历史复习的实效
初三学生在中考复习时,不可避免地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触目皆是一大堆需要记忆的知识,熟记并理解这些知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重点内容是考查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我深深地感到:历史教学靠一味灌输,死记结论要点是没有前途的,应充分依据材料,由师生共同营造尽可能完整的历史图像,对历史进行想象、分析和处理,让学生逐步体会通过图文材料认识历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学应围绕中考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热点问题,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素材,在自主阅读、思考交流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想象力,从而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历史知识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考历史复习的实效。学生只有通过教材感悟、想象、思考的历史内容,才会变成自己真正熟悉,得心应手运用的内容。
总之,教师只有着眼于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和谐、高效、创新”贯穿于课堂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放飞充满激情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激情和智慧引领课堂,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提升修养,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培养出21世纪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 历史;想象
历史是发生过的事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过去时”,对当代人而言显得遥远而陌生,所有的人和事早已被掩蔽在时间的尘埃中,只留下了一些零星的记载和残缺的遗迹。关于过去的记载大多是零星而琐碎的,后人只能从这些记载中去推知历史,从蛛丝马迹中找到解开历史奥秘的线索。而对初中生来说,要把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以及中外联系等纵横复杂的事情联系起来分析,没有想象力是不行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试着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心扉,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例如:在讲到川教版《秦的灭亡》一课刘邦斩蛇起义时,我先让学生自学文本,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当时的场景。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乌云和的闪电,起义军在暴雨中大声怒吼着,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刘邦,手持利剑,神情激昂地振臂高呼的场面;由此可见,教师创设出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再现历史场面,用学生头脑中有声有色的画面,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通过想象感知史料的能力,这个感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
二、利用插图,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历史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他打破了写实的限制,按自己的理解选择画面构图,艺术地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新中国诞生不仅鼓舞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震撼着世界人民的心坎,为新中国从此屹立于东方而欢心同庆。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能力的实现形式,无疑将会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三、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变换了教学方法,设计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如在讲两宋农业的发展时,课本讲到当时农民在湖泊江河边筑坝修闸,开辟圩田,在丘陵山地修造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学生看过这个知识点后激不起任何火花。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想象,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组织学生开个小辩论会,讨论梯田开垦的利与弊。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各组推主辩1人,正方观点:开垦梯田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开垦梯田弊大于利。经过大家的辩论,学生形成了如下正确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开垦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过度的开发会带菜水土的流失,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会引发泥石流,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提出他们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历史的时空界限,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图片展示、影视剧视频节选、和动漫演示等媒质给出历史情景,在动静结合的画面中启发学生,把单调的记叙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就富有感染力,集中學生的学习注意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情感状态保持在一个最佳位置,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就是历史人物中的一员,在情景中去感悟、去体会、去理解,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五、通过感悟、想象、思考,提高中考历史复习的实效
初三学生在中考复习时,不可避免地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触目皆是一大堆需要记忆的知识,熟记并理解这些知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重点内容是考查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我深深地感到:历史教学靠一味灌输,死记结论要点是没有前途的,应充分依据材料,由师生共同营造尽可能完整的历史图像,对历史进行想象、分析和处理,让学生逐步体会通过图文材料认识历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学应围绕中考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热点问题,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素材,在自主阅读、思考交流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想象力,从而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历史知识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考历史复习的实效。学生只有通过教材感悟、想象、思考的历史内容,才会变成自己真正熟悉,得心应手运用的内容。
总之,教师只有着眼于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和谐、高效、创新”贯穿于课堂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放飞充满激情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激情和智慧引领课堂,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提升修养,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培养出21世纪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