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辽宁抚顺农村考察时首次提出“林下经济”这一概念。因此,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是贯彻落实温总理的重要指示,又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重要途径。目前,发展林下经济还是一个新课题,全国各地林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其发展的有效模式。近几年来,灵川县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具备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如何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成果,同时又能真正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动力,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是当下林区经济发展的主题。
关键词:灵川县;林下经济;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6. 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当前,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后,如何依托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解决和释放林业生产力,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实现“千万林农千元增收”的惠农目标,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林下种养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具体措施,对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及城乡和谐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1 灵川县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灵川丰富的林地资源,降雨丰沛,四季分明,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多种模式的林下经济。灵川县现已具备了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发展涉林面积15707hm2,林下经济产值6442万元,惠及林农人数5万多人。
1.1 林菌模式
在林下种植香菇、木耳等。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很充足,光照比较弱,非常适合种植食用菌。林菌间作资金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降低了生产成本。
1.2 林药模式
在林下种植灵芝、铁皮石斛、金银花等。林药模式适合未郁闭的林地,在林间种植一些耐阴的中草药,不仅管理过程简单易行,还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药材市场行情不错,其经济效益值得期待。
1.3 林禽模式
林禽模式是利用林下透光性强、空气流通性好、温湿度较低的自然条件,在林下放养鸡、鹅等,以实现林农增收。家禽养殖见效快,成本比较低,产蛋率高,还绿色环保,市场广阔,产出比自然就高。这些家禽粪水又可以为林木提供肥料,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1.4 林畜模式
选择林分树龄4a以上,林间空间较为宽阔的林地,放养猪、牛、羊等。家畜生产的粪便可以作为林木的肥料,这对林木生长当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是放养,管理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缺少劳动力家庭经营。
1.5 森林生态旅游
灵川县凭借着绿色森林的优势,按照“一个依托、两个中心、三大旅游区”的空间布局,投入巨资,打造了以漓江古东景区、大圩古镇、毛洲岛、海洋银杏林景区、原始森林大野神境景区为主的观光型旅游东线,以七彩桃花溪和饮食文化为主的地方风味美食休闲旅游中线,以青狮潭省级旅游度假区、江头古民居爱莲文化、龙门瀑布为主,集大型水上游乐、竹乡风情游于一体的旅游西线。
2 灵川县林下经济发展在在的问题
灵川县拥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前景广阔;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需要正视发展中须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全县林下经济将很难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大的发展。
2.1 发展规模小
林下养殖缺少饲养大户,一方面致使存栏量不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难以形成产业龙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2.2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发展林下经济本来是共生共赢的好事,可现实情况却远远没有那么乐观。由于一些农民欠缺主观意识,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林下经济发展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挑战,资源利用率比较低,这当然是一种损失。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者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2.3 模式选择不准,经营缺少技术
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农民搞林下经济不仅仅是缺少投入资金,必须的技术支持也相当匮乏。虽然林下经济模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式都适合去经营。只有根据当地实际,要充分考虑模式适应度、种养特色、产品销路、技术储备等情况,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然,就可能是无力经营或者无利润,甚至是赔本。特别是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养殖还是种植,都需要相应的技术做保障,一旦出现违背技术常规的操作,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像养殖鸡鸭,如果防疫技术措施落实不好,就可能是血本无归。
2.4 资金制约因素大
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2.5 基础条件差
灵川县林下种植地大多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从而制约着林下经济规模发展、集约化经营。
3 确保灵川县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灵川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为农民实现增收。特别是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政策上扶持,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遇到的实际困难,为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作贡献。
3.1 做好宣传,消除顾虑 农民由于文化水平比较低,有些人难免有小农思想,不敢投资,怕担风险。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搞好宣传,把林下经济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丰厚的生产效益,以及政府政策的保驾护航等信息都告诉农民,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3.2 技术支持,选好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
农民搞林下经济,技术支持尤为重要。选择适宜灵川县的林下经济模式,尤其是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做文章,把平时森林管护砍下的枝杈、木材加工剩余的木屑等作原料,利用林下空地发展食用菌和饲养家禽,废弃的菌棒和家禽粪便为林木提供有机肥料,走混合循环发展之路,既促进林业发展,又增加农民收入。组织部分乡镇、村干部和部分示范户参观学习,形成一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氛围。
3.3 筹措资金,政府给力
要搞林下经济,农民一缺技术二缺资金,要进行规模经营,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行。农民在林地承包、管理等方面,已经投入相当多的资金,要进行林下经营肯定没有这么多资金可以支配。政府应该调整一些扶持政策,不仅要帮助农民贷款筹资,还要多拉赞助,开源节流,让农民有足够的资金周转,这样才能盘活林下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
3.4 开拓市场,防范风险
发展林下经济,农民最担心还是相关产品的销路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利用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只有把这些林下经济产品变成货币,才算是大功告成。因为林下经济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和销售风险,技术支持能够及时到位,农民就要担心这销售风险了。
4 结语
从林下经济特点和效益进行分析,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4.1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
4.2 有利于农民增收
在现有条件下,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很小,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
4.3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将会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经营管理本领,必将产生更多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赖昌巧.林下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探讨.吉林农业(学术版)[J],2012(12).
[2] 唐初明,张宜香.广西荔浦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评价[J].中国林副特产,2011(4).
作者简介:吕燕林(1965-),广西灵川,灵川县林业局,研究方向:林下经济发展。
关键词:灵川县;林下经济;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6. 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当前,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后,如何依托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解决和释放林业生产力,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实现“千万林农千元增收”的惠农目标,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林下种养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具体措施,对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及城乡和谐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1 灵川县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灵川丰富的林地资源,降雨丰沛,四季分明,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多种模式的林下经济。灵川县现已具备了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发展涉林面积15707hm2,林下经济产值6442万元,惠及林农人数5万多人。
1.1 林菌模式
在林下种植香菇、木耳等。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很充足,光照比较弱,非常适合种植食用菌。林菌间作资金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降低了生产成本。
1.2 林药模式
在林下种植灵芝、铁皮石斛、金银花等。林药模式适合未郁闭的林地,在林间种植一些耐阴的中草药,不仅管理过程简单易行,还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药材市场行情不错,其经济效益值得期待。
1.3 林禽模式
林禽模式是利用林下透光性强、空气流通性好、温湿度较低的自然条件,在林下放养鸡、鹅等,以实现林农增收。家禽养殖见效快,成本比较低,产蛋率高,还绿色环保,市场广阔,产出比自然就高。这些家禽粪水又可以为林木提供肥料,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1.4 林畜模式
选择林分树龄4a以上,林间空间较为宽阔的林地,放养猪、牛、羊等。家畜生产的粪便可以作为林木的肥料,这对林木生长当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是放养,管理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缺少劳动力家庭经营。
1.5 森林生态旅游
灵川县凭借着绿色森林的优势,按照“一个依托、两个中心、三大旅游区”的空间布局,投入巨资,打造了以漓江古东景区、大圩古镇、毛洲岛、海洋银杏林景区、原始森林大野神境景区为主的观光型旅游东线,以七彩桃花溪和饮食文化为主的地方风味美食休闲旅游中线,以青狮潭省级旅游度假区、江头古民居爱莲文化、龙门瀑布为主,集大型水上游乐、竹乡风情游于一体的旅游西线。
2 灵川县林下经济发展在在的问题
灵川县拥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前景广阔;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需要正视发展中须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全县林下经济将很难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大的发展。
2.1 发展规模小
林下养殖缺少饲养大户,一方面致使存栏量不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难以形成产业龙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2.2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发展林下经济本来是共生共赢的好事,可现实情况却远远没有那么乐观。由于一些农民欠缺主观意识,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林下经济发展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挑战,资源利用率比较低,这当然是一种损失。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者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2.3 模式选择不准,经营缺少技术
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农民搞林下经济不仅仅是缺少投入资金,必须的技术支持也相当匮乏。虽然林下经济模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式都适合去经营。只有根据当地实际,要充分考虑模式适应度、种养特色、产品销路、技术储备等情况,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然,就可能是无力经营或者无利润,甚至是赔本。特别是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养殖还是种植,都需要相应的技术做保障,一旦出现违背技术常规的操作,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像养殖鸡鸭,如果防疫技术措施落实不好,就可能是血本无归。
2.4 资金制约因素大
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2.5 基础条件差
灵川县林下种植地大多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从而制约着林下经济规模发展、集约化经营。
3 确保灵川县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灵川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为农民实现增收。特别是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政策上扶持,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遇到的实际困难,为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作贡献。
3.1 做好宣传,消除顾虑 农民由于文化水平比较低,有些人难免有小农思想,不敢投资,怕担风险。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搞好宣传,把林下经济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丰厚的生产效益,以及政府政策的保驾护航等信息都告诉农民,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3.2 技术支持,选好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
农民搞林下经济,技术支持尤为重要。选择适宜灵川县的林下经济模式,尤其是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做文章,把平时森林管护砍下的枝杈、木材加工剩余的木屑等作原料,利用林下空地发展食用菌和饲养家禽,废弃的菌棒和家禽粪便为林木提供有机肥料,走混合循环发展之路,既促进林业发展,又增加农民收入。组织部分乡镇、村干部和部分示范户参观学习,形成一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氛围。
3.3 筹措资金,政府给力
要搞林下经济,农民一缺技术二缺资金,要进行规模经营,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行。农民在林地承包、管理等方面,已经投入相当多的资金,要进行林下经营肯定没有这么多资金可以支配。政府应该调整一些扶持政策,不仅要帮助农民贷款筹资,还要多拉赞助,开源节流,让农民有足够的资金周转,这样才能盘活林下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
3.4 开拓市场,防范风险
发展林下经济,农民最担心还是相关产品的销路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利用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只有把这些林下经济产品变成货币,才算是大功告成。因为林下经济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和销售风险,技术支持能够及时到位,农民就要担心这销售风险了。
4 结语
从林下经济特点和效益进行分析,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4.1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
4.2 有利于农民增收
在现有条件下,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很小,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
4.3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将会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经营管理本领,必将产生更多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赖昌巧.林下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探讨.吉林农业(学术版)[J],2012(12).
[2] 唐初明,张宜香.广西荔浦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评价[J].中国林副特产,2011(4).
作者简介:吕燕林(1965-),广西灵川,灵川县林业局,研究方向:林下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