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才能达到教育目的。而小学阶段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重要。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教育过程阶段化
(一)入学教育
多数学生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较弱,缺乏安全意识。入学后,教师可以利用他们对学校的新奇感,适当进行安全教育、勤俭节约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让孩子知道从现在起,自己已经是学生了,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在学习与生活中养成好习惯。
(二)日常教育
学生的日常教育体现在常规教育中,这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只有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坚持长期性,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例如,教师要发挥学科课堂主阵地作用,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重大纪念日和公祭日等,通过班队会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深化学生人格修养教育;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等。
(三)毕业教育
几年的小学生活和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了相对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是,他们的年龄尚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弱,所以毕业阶段前的法制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社会礼仪教育、理想教育势在必行。学校通过举办“毕业典礼”“毕业寄语展”“法制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与老师、同学、学校之间的情感,为他们的后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結合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思想实际,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
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他们的爱好、性格、行为习惯、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分层次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一)对优秀学生的教育要“精心”
小学阶段的优秀学生基本上表现为学习成绩好,各方面表现较优秀,但他们往往优越感强烈,容易出现骄傲情绪,所以教师不可放松教育。教师要注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他们搭建展示空间,提供锻炼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助人为乐精神、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管理班级的能力,使他们在思想、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二)对中等生的教育要有“恒心”
这类学生占班级的大多数,做好这些学生的品德教育,有利于班级整体进步。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师一定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观潜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不可强制、训斥、打击;既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的理论性教育,还要为他们营造参与活动、发挥特长的环境和场景,用实践活动发掘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主动参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有“耐心”
所谓的“后进生”,通常做事缺乏进取精神、学习上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行为习惯不好。其实,许多后进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内心非常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安慰、保护、理解和尊重。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隐蔽意图,从放低要求、提高成绩、调动积极性出发,有意识地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为他们的成功创设条件和机会。例如: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正确作答的问题或练习;对他们的正确作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从中体验通过自身努力赢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地对待他们。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更应该给予肯定,从而使他们改变陋习,健康成长。
三、利用行之有效的途径,做到教育形式多样化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能拘泥于某一方面或某种形式。人的思想与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受社会环境制约。这是人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如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思想中消极的部分未来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枯燥的说教是不能深入学生内心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节日庆典、班(队)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到具有正能量的环境中实践,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作者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南山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教育过程阶段化
(一)入学教育
多数学生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较弱,缺乏安全意识。入学后,教师可以利用他们对学校的新奇感,适当进行安全教育、勤俭节约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让孩子知道从现在起,自己已经是学生了,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在学习与生活中养成好习惯。
(二)日常教育
学生的日常教育体现在常规教育中,这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只有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坚持长期性,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例如,教师要发挥学科课堂主阵地作用,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重大纪念日和公祭日等,通过班队会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深化学生人格修养教育;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等。
(三)毕业教育
几年的小学生活和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了相对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是,他们的年龄尚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弱,所以毕业阶段前的法制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社会礼仪教育、理想教育势在必行。学校通过举办“毕业典礼”“毕业寄语展”“法制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与老师、同学、学校之间的情感,为他们的后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結合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思想实际,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
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他们的爱好、性格、行为习惯、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分层次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一)对优秀学生的教育要“精心”
小学阶段的优秀学生基本上表现为学习成绩好,各方面表现较优秀,但他们往往优越感强烈,容易出现骄傲情绪,所以教师不可放松教育。教师要注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他们搭建展示空间,提供锻炼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助人为乐精神、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管理班级的能力,使他们在思想、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二)对中等生的教育要有“恒心”
这类学生占班级的大多数,做好这些学生的品德教育,有利于班级整体进步。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师一定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观潜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不可强制、训斥、打击;既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的理论性教育,还要为他们营造参与活动、发挥特长的环境和场景,用实践活动发掘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主动参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有“耐心”
所谓的“后进生”,通常做事缺乏进取精神、学习上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行为习惯不好。其实,许多后进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内心非常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安慰、保护、理解和尊重。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隐蔽意图,从放低要求、提高成绩、调动积极性出发,有意识地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为他们的成功创设条件和机会。例如: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正确作答的问题或练习;对他们的正确作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从中体验通过自身努力赢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地对待他们。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更应该给予肯定,从而使他们改变陋习,健康成长。
三、利用行之有效的途径,做到教育形式多样化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能拘泥于某一方面或某种形式。人的思想与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受社会环境制约。这是人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如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思想中消极的部分未来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枯燥的说教是不能深入学生内心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节日庆典、班(队)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到具有正能量的环境中实践,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作者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南山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