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8岁的尿床男孩来到了预备学校克罗斯盖茨,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这个男孩就是奥威尔。尿床使他经受了各种屈辱和痛苦,但《所谓快乐,不过如此这般……》的主旨却并不限于他个人的痛苦与快乐,奥威尔以自身的经历揭露了那种势利的教育形式。“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是什么。”这里存在穷人的孩子和富家子弟的区别。校长、富人构成了“不可变更的法则的军队”。在富有和有权势的人制定的规则下,孩子们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被歪曲了。穷人的孩子被灌输自己的缺点众多,注定不能成功的观念,只能放弃自己的追求,尽力遵照那些规则生存下去。这种灌输就连表现出众的奥威尔也不能幸免,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自己不可能成功的信念的影响,更可悲的是,在那种情况之下,人们很难意识到那些规则实际上是可以变更的。本文笔者通过对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主要从叙述视角和标点符号角度,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欣赏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写作风格和作品思想。
关键词:文体分析 叙述视角 标点符号
一、叙述视角分析
叙述指的是“资讯发送者(发话人)将资讯传达给接收者(受话人)这样的一个交流行为”(谭君强:1997),即一种表达方式,其主要功能是对人物经历、事物状况和发展变化过程所作的交代和表述。在叙述者对叙述文本的情境、事件、人物进行描述时,总有一个看待所有这一切的角度,或者说观察点,通过这一观察点将所看到的一切呈现出来,这就产生了一个叙述的角度或视角的问题。特别是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叙述手段和叙述策略的创造性运用,能展示精彩的生活片断,达到抒情写意的目的,常常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要展开叙述过程,首先要设计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通过叙述人称的确定来体现的。在小说、戏剧等叙事类文学文本中,无论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抑或是第二人称,大都是用的虚构的叙述者。大胆创设新的叙述视角,故意用多种人称,用“你”“我”对称,“他”“我”对称等形式,造成一种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叙述者与叙述接收者互为对象的特殊效果。一般来说,小说中的叙述者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以第一人称叙述时,作者往往以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出现。该短篇小说中,乔治·奥威尔就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进行叙述。文中的“I”指的正是作者本人。文中的叙述者当时只是一个刚刚要进入预备学校的8岁男孩。第一人称,即故事的叙述者是站在局内,以故事的参与者来讲述故事的。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会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以“我”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以“我”的思想去考虑和反思周围发生的事情,更能直接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感情的抒发。正如前面提到的,第一人称的使用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引起共鸣,让读者感受到“我”的痛苦和欢乐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当时这种势力教育笼罩下的所有穷人孩子的遭遇。
二、小说中对话的标点符号分析
合理使用标点符号是用来标明写作的组织结构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中作者在对话中大量使用了感叹号(exclamation point)。当听到院长夫人说“我”是一个经常尿床的孩子,如果以后还继续做这种“违法”的事,她就会“get the Sixth Form to beat me” 时, “The strange lady put on an air of being inexpressibly shocked,and exclaimed ‘I-should-think-so!’”;当冷酷的高个子保姆检查“我”的床发现“我”再一次尿床后,愤怒地说“REPORT YOURSELF to the headmaster after breakfast!”;当“我”第一次被校长惩罚后,“我”侥幸地向同学炫耀,校长没有打疼“我”,反而打完后让“我”感到身体比原来更舒服了,就在这时“我”的话被Bingo听到了,此时她的一段话大量使用了感叹号:“Come here! Come here this instant! What was that you said?”“How dare you say a thing like that? Do you think that is a proper thing to say? Go in and REPORT YOURSELF AGAIN!”Bingo时常会对孩子们以一种不屑傲慢的语气说“buck up, old chap!”,只有在陌生人面前她才会表现出虚伪的热忱。在校长、校长夫人以及保姆这些高高在上的成年人与“我”的对话中,他们选择了使用问号或者感叹号来表达语气,在富有和有权势的人制定的制度下,一旦像“我”这样的穷人的孩子违反规则就会招来辱骂、鞭打等残酷的惩罚。读者通过这些感叹号和问号仿佛可以看到他们夸张的表情和惹人厌恶的嘴脸,深深体会到穷苦孩子在学校的无助和束缚。这些描写深刻揭露了势力教育形式的不公平以及对像“我”这样的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光在肉体上,还在心灵上。
文体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研究仍在探索发展之中。本文仅从文体学的几个方面,如叙述视角、标点的运用等,对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短篇小说《所谓快乐,不过如此这般……》进行了文体学特征的分析,揭示文体风格对表达效果和阐明主题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语言文体的剖析也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理解欣赏这篇短篇小说,以便于更好的体会乔治·奥威尔的写作风格和作品思想。
参考文献:
[1]冯鲁洁.《第三块大陆,最后的家园》文体特征分析.文史,2010(12).
[2]郭志军.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剖析《热爱孩子的男人》.西华大学,2009.
[3]刘洋,高芳.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文体学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
[4]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5]韩国崇.基于语料库的欧内斯特·海明威作品文体学分析.大连海事大学,2008.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文体分析 叙述视角 标点符号
一、叙述视角分析
叙述指的是“资讯发送者(发话人)将资讯传达给接收者(受话人)这样的一个交流行为”(谭君强:1997),即一种表达方式,其主要功能是对人物经历、事物状况和发展变化过程所作的交代和表述。在叙述者对叙述文本的情境、事件、人物进行描述时,总有一个看待所有这一切的角度,或者说观察点,通过这一观察点将所看到的一切呈现出来,这就产生了一个叙述的角度或视角的问题。特别是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叙述手段和叙述策略的创造性运用,能展示精彩的生活片断,达到抒情写意的目的,常常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要展开叙述过程,首先要设计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通过叙述人称的确定来体现的。在小说、戏剧等叙事类文学文本中,无论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抑或是第二人称,大都是用的虚构的叙述者。大胆创设新的叙述视角,故意用多种人称,用“你”“我”对称,“他”“我”对称等形式,造成一种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叙述者与叙述接收者互为对象的特殊效果。一般来说,小说中的叙述者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以第一人称叙述时,作者往往以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出现。该短篇小说中,乔治·奥威尔就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进行叙述。文中的“I”指的正是作者本人。文中的叙述者当时只是一个刚刚要进入预备学校的8岁男孩。第一人称,即故事的叙述者是站在局内,以故事的参与者来讲述故事的。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会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以“我”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以“我”的思想去考虑和反思周围发生的事情,更能直接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感情的抒发。正如前面提到的,第一人称的使用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引起共鸣,让读者感受到“我”的痛苦和欢乐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当时这种势力教育笼罩下的所有穷人孩子的遭遇。
二、小说中对话的标点符号分析
合理使用标点符号是用来标明写作的组织结构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中作者在对话中大量使用了感叹号(exclamation point)。当听到院长夫人说“我”是一个经常尿床的孩子,如果以后还继续做这种“违法”的事,她就会“get the Sixth Form to beat me” 时, “The strange lady put on an air of being inexpressibly shocked,and exclaimed ‘I-should-think-so!’”;当冷酷的高个子保姆检查“我”的床发现“我”再一次尿床后,愤怒地说“REPORT YOURSELF to the headmaster after breakfast!”;当“我”第一次被校长惩罚后,“我”侥幸地向同学炫耀,校长没有打疼“我”,反而打完后让“我”感到身体比原来更舒服了,就在这时“我”的话被Bingo听到了,此时她的一段话大量使用了感叹号:“Come here! Come here this instant! What was that you said?”“How dare you say a thing like that? Do you think that is a proper thing to say? Go in and REPORT YOURSELF AGAIN!”Bingo时常会对孩子们以一种不屑傲慢的语气说“buck up, old chap!”,只有在陌生人面前她才会表现出虚伪的热忱。在校长、校长夫人以及保姆这些高高在上的成年人与“我”的对话中,他们选择了使用问号或者感叹号来表达语气,在富有和有权势的人制定的制度下,一旦像“我”这样的穷人的孩子违反规则就会招来辱骂、鞭打等残酷的惩罚。读者通过这些感叹号和问号仿佛可以看到他们夸张的表情和惹人厌恶的嘴脸,深深体会到穷苦孩子在学校的无助和束缚。这些描写深刻揭露了势力教育形式的不公平以及对像“我”这样的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光在肉体上,还在心灵上。
文体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研究仍在探索发展之中。本文仅从文体学的几个方面,如叙述视角、标点的运用等,对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短篇小说《所谓快乐,不过如此这般……》进行了文体学特征的分析,揭示文体风格对表达效果和阐明主题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语言文体的剖析也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理解欣赏这篇短篇小说,以便于更好的体会乔治·奥威尔的写作风格和作品思想。
参考文献:
[1]冯鲁洁.《第三块大陆,最后的家园》文体特征分析.文史,2010(12).
[2]郭志军.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剖析《热爱孩子的男人》.西华大学,2009.
[3]刘洋,高芳.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文体学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
[4]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5]韩国崇.基于语料库的欧内斯特·海明威作品文体学分析.大连海事大学,2008.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