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社会福利的发展一直未受到政府或是民众的重视,存在明显的认识误区。相比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发展,社会福利的发展存在着诸多明显缺陷,人口老龄化加剧所导致的养老社会服务的匮乏、相关社会福利法律或法规的缺失都是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应重新审视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坚持社会福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步性。
关键词:社会福利;认识误区;公共服务缺失;同步发展
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福利制度作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社会制度,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并列,是构成社会保障的三大体系之一。但是就我国目前社保制度的发展状况来看,社会福利的发展并未与社会保险等制度的发展保持一致,切存在诸多问题。
一、存在对社会福利认识的误区
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欧洲福利国家发展所出现的问题,社会福利被一部分人认为是阻碍市场发展的绊脚石,是一种消极的制度安排,不利于个人的自由发展。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福利事业发展滞后不仅未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不足,反而成了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与此同时,双轨制所带来的福利不均等问题,使体制外的职工和居民对社会福利的作用知之甚少。体制内外职工福利待遇的不同、城乡居民相关福利制度的缺失也是福利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福利病”一词的出现更是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片面和错误的认识。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制度建设的短板,这种状况正在日益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城乡居民特别是一部分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等群体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产生了一些不良的连带效应。
事实上,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是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求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制度安排。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福利在其社会发展当中扮演着改善居生活质量、调节社会矛盾、缓解就业压力等一系列正面角色。我国人口众多,社会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福利等一系列再分配政策。不应该把“福利”与“平均主义”划等号,纠正部分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偏见和错误认识。
二、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缺陷
随着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但是在社会福利方面除了义务教育制度外,并没有其他普惠性的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对象大部分是鳏寡孤独以及其他特定的困难群体,我国现行的福利模式仍然是“补缺型”,与欧洲的“普惠型”福利模式还存在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制度的覆盖面上,社会福利制度明显存在覆盖面窄的问题。虽然在欧洲福利型国家中,高福利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明显,但个人认为适度的“普惠型”福利制度仍然是我国福利事业发展的方向。
除此之外,我国福利制度的内容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以退休福利为例,按照退休前劳动者前身份不同,退休后的福利待遇也被分为不同的等级,离休干部福利待遇最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次之,企业退休人员再次之等等。这种不公平的福利制度显然与在分配制度所确立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原理和机制所不符,并且在社会保险领域同样存在此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由于地域优势和政策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不同地区存在福利待遇的不均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福利待遇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没有统一的福利政策和相应的资金统筹机制,我国贫困地区的福利待遇以及其他社会服务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短缺。
三、社会福利公共投入存在不足和缺陷
我国社会保障投入不足,特别是财政投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的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北欧福利型国家更是达到45%以上,目前我国的社保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12%左右,用于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支出更是甚少。
在公共服务方面,虽然政府连年提高养老金水平与社会救助水平,却未认关注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服务需要。对于一些离休老人来说,他们并不缺经济来源,但缺乏应有的养老服务,入住养老院更成为一些老年人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城市和农村的福利机构不足,儿童服务、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均处于供应短缺状态。
在资金方面,公共财政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也存在不合理。民政部门动用的公共福利资源主要是福利彩票发行所形成的彩票公益金与社会捐赠,它来自非税收,属于社会集资性质。在这样的情形下,政府对社会福利发展的调控力度十分有限,社会福利事业也就很难得到健康发展。
四、政府社会责任存在弱化现象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从事到慈善事业当中,承担起一部分社会责任,改善了部分群体的福利水平,比如企业家向许多贫困地区捐赠建设学校等。因此有人认为现在部分地区所存在的政府社会责任的弱化,是由于部分企业的慈善行为导致的,政府过度的依赖当地慈善企业对福利事业的投入,从而直接影响到当地福利事业的发展。
但是个人认为,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中的企业也掌握了一部分的社会资源,因此从资源的分布情况来说,企业应当承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正是由于我国福利事业发展中存在不足,才促使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比如,企业的捐赠对象往往是我国的贫困地区。社会制度的短缺和社会投入不足,使政府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无法满足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需求。民间慈善行为的介入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对社会福利事业是一种补充而非替代。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能由民间慈善事业所替代的。因此并非民间慈善事业导致了政府社会责任的弱化和政府福利事业的停滞。
政府责任弱化和社会职能不足关键是政府的意识问题,最明显的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运行机制并未跟上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进步的步伐。虽然我国在十八大以后强调“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但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依然存在脱节问题。
五、结论
目前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虽然建立了覆盖城乡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制度内容的公平性和实用性一直受到民众的质疑。社会事业的投入不足和政府社会服务意识薄弱是影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更是存在較大的差距。缺少“普惠型”的福利制度来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福利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国由于人口中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儿童教育、居民失业、残疾人就业、职工福利、居民养老等一些列问题都应该被社会福利所涵盖。
随着经济的发展,诸多的社会问题都已暴露出来也逐渐受到了民众的关注,能否走好中国式的社会福利发展道路,最终还是取决于政府的社会意识。(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隗伟,我国社会福利理论建设及其推动福利实践发展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徐道稳,农村社会福利的制度转型和政策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06(4)
[3]张秀兰,徐月宾,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及途径探讨[J].江苏社会科学,2006(2)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应重新审视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坚持社会福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步性。
关键词:社会福利;认识误区;公共服务缺失;同步发展
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福利制度作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社会制度,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并列,是构成社会保障的三大体系之一。但是就我国目前社保制度的发展状况来看,社会福利的发展并未与社会保险等制度的发展保持一致,切存在诸多问题。
一、存在对社会福利认识的误区
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欧洲福利国家发展所出现的问题,社会福利被一部分人认为是阻碍市场发展的绊脚石,是一种消极的制度安排,不利于个人的自由发展。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福利事业发展滞后不仅未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不足,反而成了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与此同时,双轨制所带来的福利不均等问题,使体制外的职工和居民对社会福利的作用知之甚少。体制内外职工福利待遇的不同、城乡居民相关福利制度的缺失也是福利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福利病”一词的出现更是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片面和错误的认识。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制度建设的短板,这种状况正在日益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城乡居民特别是一部分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等群体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产生了一些不良的连带效应。
事实上,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是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求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制度安排。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福利在其社会发展当中扮演着改善居生活质量、调节社会矛盾、缓解就业压力等一系列正面角色。我国人口众多,社会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福利等一系列再分配政策。不应该把“福利”与“平均主义”划等号,纠正部分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偏见和错误认识。
二、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缺陷
随着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但是在社会福利方面除了义务教育制度外,并没有其他普惠性的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对象大部分是鳏寡孤独以及其他特定的困难群体,我国现行的福利模式仍然是“补缺型”,与欧洲的“普惠型”福利模式还存在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制度的覆盖面上,社会福利制度明显存在覆盖面窄的问题。虽然在欧洲福利型国家中,高福利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明显,但个人认为适度的“普惠型”福利制度仍然是我国福利事业发展的方向。
除此之外,我国福利制度的内容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以退休福利为例,按照退休前劳动者前身份不同,退休后的福利待遇也被分为不同的等级,离休干部福利待遇最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次之,企业退休人员再次之等等。这种不公平的福利制度显然与在分配制度所确立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原理和机制所不符,并且在社会保险领域同样存在此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由于地域优势和政策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不同地区存在福利待遇的不均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福利待遇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没有统一的福利政策和相应的资金统筹机制,我国贫困地区的福利待遇以及其他社会服务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短缺。
三、社会福利公共投入存在不足和缺陷
我国社会保障投入不足,特别是财政投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的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北欧福利型国家更是达到45%以上,目前我国的社保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12%左右,用于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支出更是甚少。
在公共服务方面,虽然政府连年提高养老金水平与社会救助水平,却未认关注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服务需要。对于一些离休老人来说,他们并不缺经济来源,但缺乏应有的养老服务,入住养老院更成为一些老年人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城市和农村的福利机构不足,儿童服务、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均处于供应短缺状态。
在资金方面,公共财政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也存在不合理。民政部门动用的公共福利资源主要是福利彩票发行所形成的彩票公益金与社会捐赠,它来自非税收,属于社会集资性质。在这样的情形下,政府对社会福利发展的调控力度十分有限,社会福利事业也就很难得到健康发展。
四、政府社会责任存在弱化现象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从事到慈善事业当中,承担起一部分社会责任,改善了部分群体的福利水平,比如企业家向许多贫困地区捐赠建设学校等。因此有人认为现在部分地区所存在的政府社会责任的弱化,是由于部分企业的慈善行为导致的,政府过度的依赖当地慈善企业对福利事业的投入,从而直接影响到当地福利事业的发展。
但是个人认为,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中的企业也掌握了一部分的社会资源,因此从资源的分布情况来说,企业应当承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正是由于我国福利事业发展中存在不足,才促使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比如,企业的捐赠对象往往是我国的贫困地区。社会制度的短缺和社会投入不足,使政府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无法满足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需求。民间慈善行为的介入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对社会福利事业是一种补充而非替代。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能由民间慈善事业所替代的。因此并非民间慈善事业导致了政府社会责任的弱化和政府福利事业的停滞。
政府责任弱化和社会职能不足关键是政府的意识问题,最明显的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运行机制并未跟上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进步的步伐。虽然我国在十八大以后强调“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但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依然存在脱节问题。
五、结论
目前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虽然建立了覆盖城乡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制度内容的公平性和实用性一直受到民众的质疑。社会事业的投入不足和政府社会服务意识薄弱是影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更是存在較大的差距。缺少“普惠型”的福利制度来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福利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国由于人口中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儿童教育、居民失业、残疾人就业、职工福利、居民养老等一些列问题都应该被社会福利所涵盖。
随着经济的发展,诸多的社会问题都已暴露出来也逐渐受到了民众的关注,能否走好中国式的社会福利发展道路,最终还是取决于政府的社会意识。(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隗伟,我国社会福利理论建设及其推动福利实践发展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徐道稳,农村社会福利的制度转型和政策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06(4)
[3]张秀兰,徐月宾,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及途径探讨[J].江苏社会科学,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