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太平洋战场环境而生
武器开发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需求,M1坦克手步枪也不例外。二战期间,美军坦克部队装备的自卫武器多是汤姆逊冲锋枪和一些霰弹枪,坦克兵在坦克中中弹后钻出坦克迎敌时,常常发现自己的装备存在射程不足、威力有限等严重缺陷,因此急需一款枪管较短、威力与步枪相当的新武器。当时美军空降部队装备的是M1伽兰德步枪,但由于该枪枪管太长(达610mm),每次执行伞降任务时都需要将其分解为三部分,落地后重新组装后再投入战斗,在夜间投送时尤为不便。若是能将枪管缩短150mm左右,将会方便携整枪跳伞,落地后就能直接投入战斗。
鉴于上述需求,1941年,美国军方要求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研发一种用于空降部队的短步枪,M1E5随之诞生。该枪以M1伽兰德步枪为基础,采用更短的457mm枪管和折叠式枪托。不过该枪与英国的李·恩菲尔德Mk5“丛林步枪”一样,射击时声响巨大、火焰特征极为明显,精度及威力也并无特别之处,因此没有被美国军方采用。
1944年末,太平洋战区各地面作战司令部发现那里的战场是完全不同于欧洲战场的丛林作战,而适用于欧洲环境的M1伽兰德步枪用于丛林作战则颇多不便。为此,美国军方再次提出了在M1伽兰德步枪的基础上改制一款适合丛林与空降作战步枪的要求。一些设计很粗糙的样枪被制造出来,不过这些样枪并非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制造的,有传言说是澳大利亚的兵工厂根据M1伽兰德步枪改制而成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想方设法得到了一支样枪,他们发现该枪除了采用木质枪托外,其他设计与M1E5毫无二致。于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这支样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一款新枪,命名为T26,不过在测试后却发现,该枪的问题与M1E5如出一辙:操作不易、声响惊人、火焰巨大。关于斯普林菲尔德公司T26的产量也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由于投产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所以军方在接收了1000支后就取消了原来的15000支的订单,还有一种说法是T26从未投产,而珍藏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博物馆中的那支短枪管M1伽兰德步枪并非T26,实际上是来自太平洋战区的一支改型枪。
二战后,美国国家军械公司(National Ordnance)收集了大量M1伽兰德步枪的零部件,生产出近20 000支T26步枪。由于该公司的总裁非常喜爱坦克,并认为他们组装的T26将会成为坦克兵的优良装备,所以将这些T26称作“M1坦克手伽兰德”——虽然从未有坦克部队配发过这种枪。
改进设计超越前身
M1坦克手步枪与M1伽兰德步枪一样,采用活塞长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其机构动作可靠,成本低廉。
M1坦克手步枪枪管长457mm,比标准型Ml伽兰德枪管(长610mm)短153mm,全枪长短了约135mm(M1坦克手步枪的全枪长为970mm,M1伽兰德步枪的全枪长为1105mm),比全枪长为910mm的M1卡宾枪略长。M1坦克手步枪的全枪质量也比Ml伽兰德步枪轻0.5kg;其威力约为M1伽兰德步枪的80~90%,介于M1卡宾枪和M1伽兰德步枪之间。
M1坦克手的瞄准系统继承了M1伽兰德步枪的设计。通过调整刻度盘和调整钮,可以轻松地对照门的高低和方向加以调整,其调整的方便性是同时期德国毛瑟98k、日本三八大盖、英国李·恩菲尔德和苏联莫辛一纳甘等步枪难以相比的。
与M1伽兰德步枪配用的7.62×63mm枪弹不同,该枪发射的是7.62×51mm NATO枪弹。
M1坦克手步枪虽然与标准型M1伽兰德步枪基本结构相同,但其在一些设计细节方面做了可贵的改进。
M1坦克手步枪的击针带有回位簧,而M1伽兰德步枪中并无这一设计。这是因为击针随枪机向前复进时,由于惯性会在枪弹底火上留下轻微的打击痕迹,虽然击针质量很轻,意外击发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了确保安全性,M1坦克手步枪还是加装了击针回位簧,避免意外击发。
M1坦克手步枪的枪弹装填方式也独具特色。其采用漏夹装填,但一般采用此种设计的武器都必须在发射完所有枪弹后才能向漏夹中装入新弹,而M1坦克手步枪却不必射完所有枪弹后即可向漏夹中装弹,大大节省了装弹时间,这是对M1伽兰德步枪供弹系统的一个最大改进。
一般来说,对于枪械日常维护的不完全分解可由士兵轻松完成,但再进一步的分解则需要熟练人员使用专业工具进行。而M1坦克手的设计理念却颇有不同,普通士兵使用普通工具、枪弹甚至小刀就可以轻松地进行细部分解。
虽然M1坦克手步枪最终未能装备部队,但其所做的各种改进还是值得肯定的。
编辑/郑双雁
武器开发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需求,M1坦克手步枪也不例外。二战期间,美军坦克部队装备的自卫武器多是汤姆逊冲锋枪和一些霰弹枪,坦克兵在坦克中中弹后钻出坦克迎敌时,常常发现自己的装备存在射程不足、威力有限等严重缺陷,因此急需一款枪管较短、威力与步枪相当的新武器。当时美军空降部队装备的是M1伽兰德步枪,但由于该枪枪管太长(达610mm),每次执行伞降任务时都需要将其分解为三部分,落地后重新组装后再投入战斗,在夜间投送时尤为不便。若是能将枪管缩短150mm左右,将会方便携整枪跳伞,落地后就能直接投入战斗。
鉴于上述需求,1941年,美国军方要求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研发一种用于空降部队的短步枪,M1E5随之诞生。该枪以M1伽兰德步枪为基础,采用更短的457mm枪管和折叠式枪托。不过该枪与英国的李·恩菲尔德Mk5“丛林步枪”一样,射击时声响巨大、火焰特征极为明显,精度及威力也并无特别之处,因此没有被美国军方采用。
1944年末,太平洋战区各地面作战司令部发现那里的战场是完全不同于欧洲战场的丛林作战,而适用于欧洲环境的M1伽兰德步枪用于丛林作战则颇多不便。为此,美国军方再次提出了在M1伽兰德步枪的基础上改制一款适合丛林与空降作战步枪的要求。一些设计很粗糙的样枪被制造出来,不过这些样枪并非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制造的,有传言说是澳大利亚的兵工厂根据M1伽兰德步枪改制而成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想方设法得到了一支样枪,他们发现该枪除了采用木质枪托外,其他设计与M1E5毫无二致。于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这支样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一款新枪,命名为T26,不过在测试后却发现,该枪的问题与M1E5如出一辙:操作不易、声响惊人、火焰巨大。关于斯普林菲尔德公司T26的产量也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由于投产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所以军方在接收了1000支后就取消了原来的15000支的订单,还有一种说法是T26从未投产,而珍藏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博物馆中的那支短枪管M1伽兰德步枪并非T26,实际上是来自太平洋战区的一支改型枪。
二战后,美国国家军械公司(National Ordnance)收集了大量M1伽兰德步枪的零部件,生产出近20 000支T26步枪。由于该公司的总裁非常喜爱坦克,并认为他们组装的T26将会成为坦克兵的优良装备,所以将这些T26称作“M1坦克手伽兰德”——虽然从未有坦克部队配发过这种枪。
改进设计超越前身
M1坦克手步枪与M1伽兰德步枪一样,采用活塞长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其机构动作可靠,成本低廉。
M1坦克手步枪枪管长457mm,比标准型Ml伽兰德枪管(长610mm)短153mm,全枪长短了约135mm(M1坦克手步枪的全枪长为970mm,M1伽兰德步枪的全枪长为1105mm),比全枪长为910mm的M1卡宾枪略长。M1坦克手步枪的全枪质量也比Ml伽兰德步枪轻0.5kg;其威力约为M1伽兰德步枪的80~90%,介于M1卡宾枪和M1伽兰德步枪之间。
M1坦克手的瞄准系统继承了M1伽兰德步枪的设计。通过调整刻度盘和调整钮,可以轻松地对照门的高低和方向加以调整,其调整的方便性是同时期德国毛瑟98k、日本三八大盖、英国李·恩菲尔德和苏联莫辛一纳甘等步枪难以相比的。
与M1伽兰德步枪配用的7.62×63mm枪弹不同,该枪发射的是7.62×51mm NATO枪弹。
M1坦克手步枪虽然与标准型M1伽兰德步枪基本结构相同,但其在一些设计细节方面做了可贵的改进。
M1坦克手步枪的击针带有回位簧,而M1伽兰德步枪中并无这一设计。这是因为击针随枪机向前复进时,由于惯性会在枪弹底火上留下轻微的打击痕迹,虽然击针质量很轻,意外击发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了确保安全性,M1坦克手步枪还是加装了击针回位簧,避免意外击发。
M1坦克手步枪的枪弹装填方式也独具特色。其采用漏夹装填,但一般采用此种设计的武器都必须在发射完所有枪弹后才能向漏夹中装入新弹,而M1坦克手步枪却不必射完所有枪弹后即可向漏夹中装弹,大大节省了装弹时间,这是对M1伽兰德步枪供弹系统的一个最大改进。
一般来说,对于枪械日常维护的不完全分解可由士兵轻松完成,但再进一步的分解则需要熟练人员使用专业工具进行。而M1坦克手的设计理念却颇有不同,普通士兵使用普通工具、枪弹甚至小刀就可以轻松地进行细部分解。
虽然M1坦克手步枪最终未能装备部队,但其所做的各种改进还是值得肯定的。
编辑/郑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