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真词中存在和声"哩啰",表现为句中无意义的衬字、有意义的隐语以及句末的和声。根据其声律表现可看出全真教众在使用时注意到美听效果。其来源并非是唐五代词和声,而是梵文四个流音字母的佛道助声与莲花落"啰哩嗹"和声。"啰哩嗹"起源于南方的戏神咒,远源是梵文的四个流音,集中传唱于南方,在传播到北方时声腔规律发生变化。传统文献中对"哩啰"的记载性质可能不同,需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