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动合作学习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具有建构主义的理论依托,且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中职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可以通过互动合作流程模式的建立,创设问题情境,实施任务驱动等,促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过程的互动与合作,实现学生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的掌握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信息管理;互动合作
现代意义的互动合作式教学,是在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引发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智力起源于外部动作,是外部动作在头脑中的内化。因此,学生如果没有在现实活动对世界的把握,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的知识只是外在的,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计算机技术教学,如何有效地提高计算机技术教学质量?我们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借助互动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有效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和效率深度等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建立和完善互动合作的流程模式
互动合作学习本质上是“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学习,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依此,必须通过教学流程的改造,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协作、互勉、互爱与互助,才能达到互动合作教学的目的。我们在计算机技术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基本的互动合作模式,其大体结构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互动合作教学流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经历目标呈现、自主学习、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目标检测和教学总结等教学环节,完善整个流程。其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位置,学生互动时教师可以参与,学生上机实践时教师巡视指导。目标检测可以是教师网上检测,也可以是学生互动检测,最后教师总结并布置下一阶段学习任务,学生做好心理、复习巩固和其它相关准备。整个流程,互动合作贯穿其中,这样既符合计算机技术教学规律,又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二、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合作与互动
创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近似人们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开拓思路和视野,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需要。学生这样才能集中精力,专注于课堂教学。如讲到Word的对齐方式和段落设置的内容时,让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后,自己上机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写一封信,称呼使用左对齐,落款使用右对齐,正文使用首行缩进。有时也可用往年全国“一级考试”的相关题目直接让学生操作实践。当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系统后,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份自荐书,使他们将所学的Word知识学习贯穿使用,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力。根据个人的风格设计出封面精美、布局合理、吸引力强的个人介绍材料等,当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设计成果时,就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成功感,并经过同学间的互相比较,取长补短,就会更加激励他们更深一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此外还可以运用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转化视听模式,再现案例现实,实现静态向动态、单态向多态发展,这也是一种情境创设。我们通过营造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和场景,如教室布置温馨和谐、学生互动安静有序,这样可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互动合作中实施任务驱动,提高教学效益
任务驱动就是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安排实施和检查落实,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不同类型难度的题目,让所有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觉得有认识有提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互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配合因材施教,最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教学中,根据教材要求,适时对学生提出任务,学生在操作中寻求答案、获得技能。在既有任务又毫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从操作中启动PowerPoint 2000、建立新演示文稿、编辑幻灯片;打开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键盘的按键为什么这样排列?” “电脑桌面的颜色能改变吗?”对诸多类似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可能是这样!” “原来是这样。”学生想知道机箱里都有什么,教师也尽情满足。就是用一切方法去打破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的狭隘空间,学生转而积极质疑发问,不迷信于书本,独立思考,同桌商讨,实践中寻找答案。这就使教学过程充满了积极进取的氛围,教学目标能顺利达到。如安排学生编辑班级网页,建立个人博客,每天常编常新,教师不定时检查,在任务驱动之下,学生就都能主动完成任务。而且教师在每次课后,都通过小组讨论及点评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并要给学生布置下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课下的思考和分析,逐步培养自我探索能力。这就使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总之,中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需要变革教学方式,以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其中,合作互动是其最佳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关促进互动合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
(作者单位:汕头市潮阳区棉光中学)
参考文献:
[1]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陈锡宗,段接会,孟祥增.基于思维导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关键词:中职;信息管理;互动合作
现代意义的互动合作式教学,是在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引发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智力起源于外部动作,是外部动作在头脑中的内化。因此,学生如果没有在现实活动对世界的把握,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的知识只是外在的,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计算机技术教学,如何有效地提高计算机技术教学质量?我们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借助互动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有效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和效率深度等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建立和完善互动合作的流程模式
互动合作学习本质上是“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学习,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依此,必须通过教学流程的改造,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协作、互勉、互爱与互助,才能达到互动合作教学的目的。我们在计算机技术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基本的互动合作模式,其大体结构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互动合作教学流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经历目标呈现、自主学习、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目标检测和教学总结等教学环节,完善整个流程。其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位置,学生互动时教师可以参与,学生上机实践时教师巡视指导。目标检测可以是教师网上检测,也可以是学生互动检测,最后教师总结并布置下一阶段学习任务,学生做好心理、复习巩固和其它相关准备。整个流程,互动合作贯穿其中,这样既符合计算机技术教学规律,又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二、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合作与互动
创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近似人们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开拓思路和视野,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需要。学生这样才能集中精力,专注于课堂教学。如讲到Word的对齐方式和段落设置的内容时,让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后,自己上机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写一封信,称呼使用左对齐,落款使用右对齐,正文使用首行缩进。有时也可用往年全国“一级考试”的相关题目直接让学生操作实践。当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系统后,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份自荐书,使他们将所学的Word知识学习贯穿使用,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力。根据个人的风格设计出封面精美、布局合理、吸引力强的个人介绍材料等,当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设计成果时,就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成功感,并经过同学间的互相比较,取长补短,就会更加激励他们更深一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此外还可以运用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转化视听模式,再现案例现实,实现静态向动态、单态向多态发展,这也是一种情境创设。我们通过营造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和场景,如教室布置温馨和谐、学生互动安静有序,这样可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互动合作中实施任务驱动,提高教学效益
任务驱动就是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安排实施和检查落实,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不同类型难度的题目,让所有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觉得有认识有提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互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配合因材施教,最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教学中,根据教材要求,适时对学生提出任务,学生在操作中寻求答案、获得技能。在既有任务又毫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从操作中启动PowerPoint 2000、建立新演示文稿、编辑幻灯片;打开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键盘的按键为什么这样排列?” “电脑桌面的颜色能改变吗?”对诸多类似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可能是这样!” “原来是这样。”学生想知道机箱里都有什么,教师也尽情满足。就是用一切方法去打破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的狭隘空间,学生转而积极质疑发问,不迷信于书本,独立思考,同桌商讨,实践中寻找答案。这就使教学过程充满了积极进取的氛围,教学目标能顺利达到。如安排学生编辑班级网页,建立个人博客,每天常编常新,教师不定时检查,在任务驱动之下,学生就都能主动完成任务。而且教师在每次课后,都通过小组讨论及点评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并要给学生布置下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课下的思考和分析,逐步培养自我探索能力。这就使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总之,中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需要变革教学方式,以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其中,合作互动是其最佳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关促进互动合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
(作者单位:汕头市潮阳区棉光中学)
参考文献:
[1]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陈锡宗,段接会,孟祥增.基于思维导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