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应该得到尊敬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我去英国温泽做一次交流活动。当地的一位新朋友说要带我去参观一下温泽市的风光,我慨然应允。
   温泽风景很优美,整座城市简洁、干净,身处其中让人感觉心情很舒畅。朋友把我带到一座很宽大的建筑前,说这是温泽市的政府大厅,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温泽一个很有名的景点。
   从外面看,这座大厅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为什么会成为有名的景点呢?朋友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就拉着我说:“到里面你就知道了。”朋友把我拉到一根大柱子面前,又指着另外几根柱子,跟我说:“你看见那四根柱子了吗?其实它们的顶部跟天花板之间是空的,只有我们这根柱子支撑着天花板……”
   一听朋友的介绍,我恍然大悟,前几年在国内的媒体上经常可以见到这个经典的故事。
   故事大致内容是说,三百多年前,有个叫莱伊恩的建筑师被邀请设计温泽市的政府大厅。他尽展平生所学,只用一根柱子就支撑起了整个大厅的天花板。后来工程验收的时候,经过几家权威建筑部门的审核,都认为只用一根柱子来支撑整个天花板在力学上说不通,因此政府官员便要求他重新设计。莱伊恩认为自己的设计非常完美,拒绝改变自己的想法。
   双方互不妥协,差点闹上法庭。最后,莱伊恩迫于压力,还是做出了让步,在大厅里另外加上了四根柱子。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前几年,温泽市政府对大厅进行修缮时,意外地发现,除了原来那一根柱子,其余四根柱子跟天花板之间并没有接触。也就是说,这四根柱子只是做个样子给政府官员看。实际上,被权威部门认定不合理的那根柱子,足足支撑了大厅三百多年。
   当初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很兴奋,可能作者也被莱伊恩的做法打动了,极力称赞他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精神,并称那座大厅为“嘲笑无知的建筑”。
   朋友碰了我一下,问我在想什么。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他,并对他说:“你们应该在这里树一座莱伊恩的铜像,纪念他坚持真理的精神。”
   朋友有点惊讶地看着我,说:“如果让你住在这么一座房子里,所有人都说这房子不合理,很危险,你还会把建筑师说得这么好吗?”
   我一愣,朋友接着说:“而且你刚才在嘲笑政府官员无知、自大,你真的觉得是这样吗?一个政府官员,应该对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就算有一点很小的危险,也要重新设计,而不能听建筑师一个人的话,就算后来证明是错的,也要以确保当时公民的安全为重。怎么你会认为这是无知、自大呢?”我默然。
   或许,在我们的教育中,掺杂了太多的这种强调“精神”的东西,“坚持真理、反抗强权、嘲笑无知”,这似乎成了我们评判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一个被火烧死的布鲁诺更是被我们讴歌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当然,这几个人推进了人類认识宇宙的进程,但过分地讴歌也不可避免地让我们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凡事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古人。
   比如,莱伊恩和温泽市政府的官员,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温泽市公民,在这两者之间我毫无疑问会支持后者,因为他给了我一个明确的保障。不管你莱伊恩设计了怎样完美、怎样超前、怎样匪夷所思的建筑,在它的安全性得不到证明的时候,绝不能让市民们来冒这个险。这就是政府的责任。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会阻碍人类的进步,如果当时莱伊恩真的屈服了,就不会给后人留下这么经典的建筑了。但我想说的是,当时的人没有义务为后来的人做出牺牲,保护好当下的人的生命,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而且,人类进步与否也没有一个标准,你敢说现在的人比一百年前幸福吗?比一千年前呢?
   可以想象,莱伊恩的故事还会被我们传扬很多年,他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精神也仍将会被我们念叨很多年,但至少,我们不应该再嘲笑当时的政府官员,他们没有错,相反,他们更值得我们尊敬。
   【原载《辽宁青年》】
其他文献
长乐镇的李老板在镇北办了一家镜子厂,因为物美价廉,童叟无欺,一直生意很好,订单源源不断,可是最近,李老板的镜子厂订单突然急剧下降,这让他很是不解。   他叫下属出去打听了一下,原来最近镇南新开了一家镜子厂,也不知怎的,大家都跑到新开的镜子厂买镜子,而且他的一些外地的老客户也纷纷改在镇南镜子厂进货。   李老板想:“不过就是镜子,还能做出什么花样来。论款式,论质量,自己厂子里的镜子那是没得挑剔的
期刊
老鼠猖獗,鼠患泛滥。上级下达紧急指示,要求猫民总动员,开展灭鼠运动。猫族长紧跟上级指示,立即召开猫民灭鼠誓师大会。会上,猫族长传达了上级文件,作重要报告,足足讲了五个小时,精彩震撼,博得全场百余次热烈掌声。     会议结束后,随从护送猫族长回府,刚巧一只老鼠从面前经过,随从喊道:“族长,快捉老鼠!”   猫族长很是反感,不悦地问:“你是新来的实习生吧?”   “昨天才报到。”   “官场
期刊
乘電梯争先恐后蜂拥而入,  驾车时争道抢行动辄发飙。  生娃娃争分夺秒要赶吉时,  为子女争进名校欲赢起跑。  单位里争名逐利惯于取巧,  朋友圈争出风头酷爱炫耀。  邻里间争占楼道乱堆杂物,  货摊前争论价钱锱铢必较。
期刊
期刊
人們用智慧创造了我们,却在不断地抚摸我们的“脸”时丧失了智慧。  人们创造我们是让我们当“仆人”,可现在却主仆颠倒了。  人们口口声声称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可为了成为“网红”尽做傻事。  人们到名山大川旅游,不去“阅读”山的雄姿,水的波澜,而是“直播”到此一游。  我本来是人们的“传声筒”,现在却……唉!
期刊
處世,竟然让身边绝大多数人敬而远之;   看事,竟然能在骨头里挑出微小的细刺;   说话,竟然让人恨不能迅即捂起耳朵躲;   为人,竟然任性飘摇似永不落地的羽毛;   走路,竟然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摇头晃脑;   投稿,竟然从地球上找到两片相同树叶。
期刊
李鸿章是晚清最受争议的大人物。有的赞他为“中兴之臣”,有的称他为“东方俾斯麦”,有的骂他是卖国贼,有的说他是替罪羊,有的讥他是裱糊匠。李鸿章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对其下属,往往傲慢无礼,令人反感。梁启超曾评价他:“接人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俯视一切,揶揄弄之。”可谓准确到位。   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时,有一天正在批阅文件,秘书递上一张名片:某县长求见。李鸿章从窗口往外望去,果见一位身着官服的人进得大院,
期刊
有项民生工程,叫“菜篮子工程”,大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菜篮子呢,今天有几个人手上还拎着菜篮子?我不知道是否要改成“塑料袋工程”。  不过在我小时候,菜篮子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  上海是醒得很早的城市,菜场是最早热闹起来的角落。天刚放出一点曙光,人们揉着惺忪的眼睛,从热烘烘的被子里爬出来,拎起菜篮,直奔小菜场。那个时候,物质匮乏,包括买肉、鱼、蛋、青菜,样样都要排队。但天还早,菜场还没开
期刊
大学里最后一堂考试前的那天下午,我路过教学楼的公示板时看到一则通报批评:我们学院同年级一个同学上午考试作弊。虽然只透露了这个同学的姓,名是由“某某”替代的,但因为那个姓不常见,因此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是谁。  我着实惊讶了一下,因为这个“某某同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考过好几次班级第一,也是学院里的标兵和奖学金的获得者,平时看起来也是很努力的样子,难道学霸也会去作弊吗?  我很诧异,就算是没有复习好,
期刊
名师闪亮登场,全体起立鼓掌。  主持介绍名师,麦克敲的三响。  各種协会组织,担任主席会长。  职务罗列一堆,头衔念到哑嗓。  时间超过十分,课程尚未开讲。  协会大多山寨,头衔皆为虚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