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以其独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吸引着不同的读者,语言特征的与众不同也是文学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出发,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基础上,逐步探讨文学语言的表达路径与方式,希望能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文学语言;艺术特征;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99-01
1引言
文学对艺术的塑造就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首先,语言能够将审美意识量化为具体的认知和感受;其次,语言能够将艺术形象与思维跃然纸上;最后,语言能够物化艺术,从而让人们得以欣赏。
2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分析
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可以不是真实存在的,可以不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律,甚至可以是虚构的情节,但只要能够真实的表达出作者的感悟就可以。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的鲜明特色就显而易见了。
2.1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因此,追求语言的形象性是每一个文学创作者的毕生目标,文学语言能够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将要表达的事物更具吸引性和欣赏性,也能够将本身不存在的事物描绘成具体的一种存在状态供人们鉴赏,给人们一种直观的印象以及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能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含蓄,从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这个现实的世界,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使得语言在写事写人的时候更加具体,更加真实,这也是许多语言修辞的要求。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给语言增添了一份奥秘而又神奇的色彩,为大众欣赏文学艺术以及作家进行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指向标[1]。
2.2间接性。
语言的作用无非就是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便于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意识,它是一种特殊的传递信息的符号。而对于绘画、剪纸、雕塑、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而言,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从而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就可以来评价艺术的特征与形象;文学与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拟物体”,人们不能凭借自己的感官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只有借助于语言的特性,附加自己的感情色彩,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学艺术的形象。所以,这样看来,文学语言有间接性的特点,间接性使得文学语言更加丰富,对同一语言,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看法,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评价,这让语言变得更加多义,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3情感性。
与科技语言、议论语言的准确与严密性不同,文学语言需要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色彩,而科技语言等是以纯正的理论事实来描述客观规律。文学语言对感情色彩的表达力度、方式有许多种,表达的力度可以深可以浅,表达的方式包括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等[2]。如果对文学作品再进行划分又可以分为叙事性作品,抒情类作品,其中,叙事性的作品的语言对感情的表达并不是特别明显,而且也是十分的含蓄,而抒情性作品的语言情感性就需要尽情发挥了。由此看来,一部作品必须有自己的感情基调,这个基调或浅或深,或强或弱,或悲哀或激昂,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基调,情感永远是语言表达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文学语言表达的方式选择
3.1精准和贴切。
语言只有更加精准才能贴近生后,贴切实际,语言精准包括许多方面,比如所选择的材料要真实,所阐述的观点要正确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用词用语绝非华丽的浮躁,而是最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能够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准确的反映生活,不在于语言的多少,也不在于用词的“高大上”。笔者认为,语言的精准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就是用词方面,汉语博大精深,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相近词语表达,所以要在所有同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使用;其次就是语言的润色方面,其实第二点是在第一点基础上进行的,如果选词精准恰当,那么文章的润色也就会更加容易了。
3.2犀利和鲜明。
文学语言的精准性并不能表达出作品创作者的情感,因此,文学语言还要追求语言表达的犀利[3]。笔者认为,要想使作品的语言犀利,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能够正确的认识问题,深刻的分析问题,然后准确的运用语言技巧;其二:一定要追求用词的准确,因为任何一个语句都是有各种不同的词组构成的,一个简单的用词无法表现语言的犀利,因此,语境中的用词要丰富和富有变化;其三:写作手法的使用上要追求人与生活的结合,比如以景写人的手法最为常用,这就是用景色来烘托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以景写人,进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升华作品的主题。
3.3活泼和生动。
语言的生动活泼是文学语言形象性特征的最直观反应,生动活泼的语言能够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精神的升华,增加文章的艺术色彩。笔者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活泼性:首先,要结合运用多种说明方式和修辞手法,从而将要说明和解释的事物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当然修辞的运用要合理,不能刻意追求;其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文学作品本身就可以是一种虚拟的不存在的事物,通过作者的想象力,抓住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属性;与此同时,合理的想象还是夸张的基础,想象与夸张的结合能够显著的增加语言的活泼性。
3.4含蓄和精炼。
语言的含蓄与精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古典文学的含蓄曲折,蕴藉委婉也是现代文学作品的追求,精炼的语言还受到了朗读者的追捧,简短的语言,往往耐人回味。在現代文学作品中,要想做到语言精炼,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古代文献的引用与合理借鉴。这里说的古代文献包括诗歌,诗词,成语等,这些古代文献都十分精炼,而且往往是运用修辞的表达手法;第二,作品语言的口语化以及简短化。尤其是信息时代,大部分是快速阅读,因此,短句子更能吸引人群,而口语化的语言显然比文言文更受欢迎。第三,要想蜿蜒曲折,抑或埋下伏笔,抑或正话反说,反话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加有吸引力,而在文前埋下伏笔,则会引发人们的深思。
4结语
综上,文学语言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以形象性、间接性、感情性的特点使情节与事物变得真实生动。而为了更好的表现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还应选择准确的文学语言表达方式。若把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相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更好的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1] 王培基.文学语言形象性特征综探[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9(2):48-49.
[2] 童庆炳.文学语言论[J].学习与探索,1999,(5):102-109.
[3] 张杰.批评理论的转向:从“形式”走向“认知” [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5):1-3.
关键词: 文学语言;艺术特征;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99-01
1引言
文学对艺术的塑造就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首先,语言能够将审美意识量化为具体的认知和感受;其次,语言能够将艺术形象与思维跃然纸上;最后,语言能够物化艺术,从而让人们得以欣赏。
2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分析
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可以不是真实存在的,可以不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律,甚至可以是虚构的情节,但只要能够真实的表达出作者的感悟就可以。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的鲜明特色就显而易见了。
2.1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因此,追求语言的形象性是每一个文学创作者的毕生目标,文学语言能够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将要表达的事物更具吸引性和欣赏性,也能够将本身不存在的事物描绘成具体的一种存在状态供人们鉴赏,给人们一种直观的印象以及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能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含蓄,从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这个现实的世界,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使得语言在写事写人的时候更加具体,更加真实,这也是许多语言修辞的要求。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给语言增添了一份奥秘而又神奇的色彩,为大众欣赏文学艺术以及作家进行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指向标[1]。
2.2间接性。
语言的作用无非就是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便于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意识,它是一种特殊的传递信息的符号。而对于绘画、剪纸、雕塑、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而言,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从而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就可以来评价艺术的特征与形象;文学与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拟物体”,人们不能凭借自己的感官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只有借助于语言的特性,附加自己的感情色彩,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学艺术的形象。所以,这样看来,文学语言有间接性的特点,间接性使得文学语言更加丰富,对同一语言,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看法,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评价,这让语言变得更加多义,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3情感性。
与科技语言、议论语言的准确与严密性不同,文学语言需要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色彩,而科技语言等是以纯正的理论事实来描述客观规律。文学语言对感情色彩的表达力度、方式有许多种,表达的力度可以深可以浅,表达的方式包括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等[2]。如果对文学作品再进行划分又可以分为叙事性作品,抒情类作品,其中,叙事性的作品的语言对感情的表达并不是特别明显,而且也是十分的含蓄,而抒情性作品的语言情感性就需要尽情发挥了。由此看来,一部作品必须有自己的感情基调,这个基调或浅或深,或强或弱,或悲哀或激昂,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基调,情感永远是语言表达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文学语言表达的方式选择
3.1精准和贴切。
语言只有更加精准才能贴近生后,贴切实际,语言精准包括许多方面,比如所选择的材料要真实,所阐述的观点要正确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用词用语绝非华丽的浮躁,而是最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能够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准确的反映生活,不在于语言的多少,也不在于用词的“高大上”。笔者认为,语言的精准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就是用词方面,汉语博大精深,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相近词语表达,所以要在所有同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使用;其次就是语言的润色方面,其实第二点是在第一点基础上进行的,如果选词精准恰当,那么文章的润色也就会更加容易了。
3.2犀利和鲜明。
文学语言的精准性并不能表达出作品创作者的情感,因此,文学语言还要追求语言表达的犀利[3]。笔者认为,要想使作品的语言犀利,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能够正确的认识问题,深刻的分析问题,然后准确的运用语言技巧;其二:一定要追求用词的准确,因为任何一个语句都是有各种不同的词组构成的,一个简单的用词无法表现语言的犀利,因此,语境中的用词要丰富和富有变化;其三:写作手法的使用上要追求人与生活的结合,比如以景写人的手法最为常用,这就是用景色来烘托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以景写人,进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升华作品的主题。
3.3活泼和生动。
语言的生动活泼是文学语言形象性特征的最直观反应,生动活泼的语言能够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精神的升华,增加文章的艺术色彩。笔者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活泼性:首先,要结合运用多种说明方式和修辞手法,从而将要说明和解释的事物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当然修辞的运用要合理,不能刻意追求;其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文学作品本身就可以是一种虚拟的不存在的事物,通过作者的想象力,抓住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属性;与此同时,合理的想象还是夸张的基础,想象与夸张的结合能够显著的增加语言的活泼性。
3.4含蓄和精炼。
语言的含蓄与精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古典文学的含蓄曲折,蕴藉委婉也是现代文学作品的追求,精炼的语言还受到了朗读者的追捧,简短的语言,往往耐人回味。在現代文学作品中,要想做到语言精炼,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古代文献的引用与合理借鉴。这里说的古代文献包括诗歌,诗词,成语等,这些古代文献都十分精炼,而且往往是运用修辞的表达手法;第二,作品语言的口语化以及简短化。尤其是信息时代,大部分是快速阅读,因此,短句子更能吸引人群,而口语化的语言显然比文言文更受欢迎。第三,要想蜿蜒曲折,抑或埋下伏笔,抑或正话反说,反话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加有吸引力,而在文前埋下伏笔,则会引发人们的深思。
4结语
综上,文学语言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以形象性、间接性、感情性的特点使情节与事物变得真实生动。而为了更好的表现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还应选择准确的文学语言表达方式。若把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相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更好的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1] 王培基.文学语言形象性特征综探[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9(2):48-49.
[2] 童庆炳.文学语言论[J].学习与探索,1999,(5):102-109.
[3] 张杰.批评理论的转向:从“形式”走向“认知” [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