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基层党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按照“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要求,通化县委不断整合各领域党建资源,优化党建工作载体,注重创新的有效性,全面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
把握功能定位,提高基层党建功能。强化政治功能。把握县域经济发展和党员流动的特点,以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为重点,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楼栋单元、车間班组和经济商圈,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向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延伸,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及管理格局,使之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坚强堡垒。进一步加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力度,发挥优势特长、补齐工作短板,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强化服务功能。积极创新党组织在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和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设置方式,将党建工作阵地与农村和社区网格化机构设置、服务平台建设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集村务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电商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
注重选育管结合,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扩宽“精英书记”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行业、城乡等界限,按照“一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带头人,探索下派“第一书记”“党建专员”、选用大学生干部等办法,加快形成各领域党组织书记队伍梯次结构。同时,动员吸引一批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对成效显著的致富带头人,及时选拔进入村“三委”班子,并优先列为入党、表彰、“四型党员”等推荐人选,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夯实基层党务干部工作力量。在各领域注重选配一些年富力强、热爱党建工作的干部从事党务工作,加大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确保各领域、各环节的党建工作都有人去抓、有人去管。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把各领域党组织书记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养计划,与县管干部同规划、同培养、同管理。采取“域内”“域外”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对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抓党建能力。同时,实施“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先后选派90多名企业后备人才到乡镇和部门挂职锻炼,加强企业接班人培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依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规范组织生活作为硬规矩,在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通过探索创新体验式、互动式的组织生活,开展“点单式”“互联网+”党课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党员的理论水平。
整合优势资源,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各领域党组织服务功能。健全农村社区式服务机制,全面落实代办服务、机关干部下访、村干部坐班、“四议两公开”等工作制度,推动服务基层群众长效化、常态化。建立新型社区服务机制,健全完善社区民事代理代办、错时延时服务、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等服务制度,形成政府、居委会、民间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服务体系。建立党企良性互动机制,实行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和行政管理层党员干部“交叉任职”制度和党企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创建有效载体,有效释放党组织活力。依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进百村、联万家”“四同教育”等活动,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倾听群众呼声愿望,并为群众解疑释惑,传递党的声音。推行社区“十心十议(意)”服务工作法,成立“十大中心理事会”,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驻区单位140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开展结对服务,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作者单位:中共通化县委组织部)■
把握功能定位,提高基层党建功能。强化政治功能。把握县域经济发展和党员流动的特点,以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为重点,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楼栋单元、车間班组和经济商圈,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向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延伸,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及管理格局,使之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坚强堡垒。进一步加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力度,发挥优势特长、补齐工作短板,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强化服务功能。积极创新党组织在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和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设置方式,将党建工作阵地与农村和社区网格化机构设置、服务平台建设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集村务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电商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
注重选育管结合,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扩宽“精英书记”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行业、城乡等界限,按照“一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带头人,探索下派“第一书记”“党建专员”、选用大学生干部等办法,加快形成各领域党组织书记队伍梯次结构。同时,动员吸引一批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对成效显著的致富带头人,及时选拔进入村“三委”班子,并优先列为入党、表彰、“四型党员”等推荐人选,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夯实基层党务干部工作力量。在各领域注重选配一些年富力强、热爱党建工作的干部从事党务工作,加大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确保各领域、各环节的党建工作都有人去抓、有人去管。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把各领域党组织书记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养计划,与县管干部同规划、同培养、同管理。采取“域内”“域外”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对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抓党建能力。同时,实施“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先后选派90多名企业后备人才到乡镇和部门挂职锻炼,加强企业接班人培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依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规范组织生活作为硬规矩,在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通过探索创新体验式、互动式的组织生活,开展“点单式”“互联网+”党课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党员的理论水平。
整合优势资源,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各领域党组织服务功能。健全农村社区式服务机制,全面落实代办服务、机关干部下访、村干部坐班、“四议两公开”等工作制度,推动服务基层群众长效化、常态化。建立新型社区服务机制,健全完善社区民事代理代办、错时延时服务、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等服务制度,形成政府、居委会、民间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服务体系。建立党企良性互动机制,实行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和行政管理层党员干部“交叉任职”制度和党企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创建有效载体,有效释放党组织活力。依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进百村、联万家”“四同教育”等活动,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倾听群众呼声愿望,并为群众解疑释惑,传递党的声音。推行社区“十心十议(意)”服务工作法,成立“十大中心理事会”,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驻区单位140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开展结对服务,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作者单位:中共通化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