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目前糖尿病在全球迅猛增长,而我国更是重灾区,糖尿病患病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已成为中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人群中老年人占大多数,是糖尿病患者的主力军。由于老年人是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作用,提高护理质量,优质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现就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8例,男75例,女93例;年龄60-87岁,平均69岁。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2.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2.1恐惧、焦虑、抑郁心理问卷调查显示:有3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占23.2%。这类患者对糖尿病较为恐惧,因为知道了这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害怕一辈子吃药、打针,更害怕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损害和痛苦,担心不能生活自理,需家人照顾,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此外,经济花费也是他们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花费常常较多,而且需要长期的经济支持,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病人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他们担心拖累子女,同时他们又害怕死亡,故而变得焦虑不安,性格内向者不善表达,整天表现出心事重重,抑郁心理明显。
2.2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和疾病的因素,随着机体的衰老,理解力和记忆力均有所下降,听力和视力也有所衰退,加上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并发症,造成认知和感知功能障碍。还有部分老年人由于对知识的缺乏,容易被小广告、祖传秘方、偏方及保健品所迷惑,因而这些患者对真正的科学知识,真正的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得很少。本调查显示,有7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占44.6%。
2.3悲观、失望心理有31例患者存在悲观、失望心理,占18.4%,这多见于那些病程长、并发症多且经济拮据的患者。这类患者经济收入少,病情重,长期治疗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家庭中又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子女也需要为生活奔波劳碌,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他们,因而他们对疾病、对未来失去信心,产生了悲观、失望心理。
2.4无所谓心理有26例糖尿病患者有这种心理,占15.4%,早期糖尿病者居多,而且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常常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他们自认为能吃、能喝、能睡,没什么不适,就血糖高一点没什么关系,甚至他们不承认有病,不愿意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不愿意用药,不愿意作任何治疗。少数患者还可能与医生、护士对立,不信任、不配合。
3.护理
3.1对患者进行认真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了解其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入院的目的,详细地进行护理体检,查阅病历,发放评估表并解读填表方法。评估之后,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
3.2心理护理对策
3.2.1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觉得自己老而无用,比其他患者更渴望理解和尊重,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时,要花更多的精力与患者沟通,了解每一例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信仰和习惯,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配合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但由于年龄和疾病的关系,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知识慢、遗忘快、记忆困难、难以掌握用药方法和胰岛素注射操作技能等等。我们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效果,除了每周进行一次集中宣教外,对每个不同的个体,进行随机教育,利用接触患者的任何机会给予指导,同一内容,反复教育,强调重点,便于患者记忆。
3.2.2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具体的心理护理(1)对于有恐惧、焦虑、抑郁心理的患者,我们耐心、细致地对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和使用药物的多少,而更多地依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患者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强,血糖控制得就好,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就慢,身体上的损害和痛苦也就愈小,预后就好,生活质量就高,寿命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并发症少,经济上花费就少,拖累家人的可能性就小。(2)对有悲观、失望心理的患者,我们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他们建立良好地互动联系,比如:把专科医生、护士的电话留给他们,让他们随时随地与专业人士联系,为他们提供全程、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此外,我们还鼓励患者的子女或亲友加入到健康教育中,共同学习相关知识,和患者一起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让患者感觉处在温暖的大家庭中,不再孤单,没有被社会和家庭抛弃,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3)对于无所谓心理的患者,我们着重对其讲解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和发展趋势,若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并发症所带来的身体上的损害和痛苦,比如,我们会给他们看糖尿病足的幻灯片,让患有严重并发症的人现身说法等等,使患者更深入地认识糖尿病及其危害,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无所谓心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
4.讨论
糖尿病是公认的身心疾病,不良的心理因素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从而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地心理干预,能大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获得更好的代谢控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优质的心理护理,使得医、护、患沟通加强,交流增多,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治疗的依从性增加,血糖达标率增加。
参考文献
[1]胡瑞红.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74-75.
[2]唐尧,孙峰,徐艳,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9):83-85.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目前糖尿病在全球迅猛增长,而我国更是重灾区,糖尿病患病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已成为中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人群中老年人占大多数,是糖尿病患者的主力军。由于老年人是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作用,提高护理质量,优质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现就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8例,男75例,女93例;年龄60-87岁,平均69岁。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2.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2.1恐惧、焦虑、抑郁心理问卷调查显示:有3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占23.2%。这类患者对糖尿病较为恐惧,因为知道了这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害怕一辈子吃药、打针,更害怕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损害和痛苦,担心不能生活自理,需家人照顾,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此外,经济花费也是他们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花费常常较多,而且需要长期的经济支持,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病人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他们担心拖累子女,同时他们又害怕死亡,故而变得焦虑不安,性格内向者不善表达,整天表现出心事重重,抑郁心理明显。
2.2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和疾病的因素,随着机体的衰老,理解力和记忆力均有所下降,听力和视力也有所衰退,加上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并发症,造成认知和感知功能障碍。还有部分老年人由于对知识的缺乏,容易被小广告、祖传秘方、偏方及保健品所迷惑,因而这些患者对真正的科学知识,真正的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得很少。本调查显示,有7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占44.6%。
2.3悲观、失望心理有31例患者存在悲观、失望心理,占18.4%,这多见于那些病程长、并发症多且经济拮据的患者。这类患者经济收入少,病情重,长期治疗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家庭中又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子女也需要为生活奔波劳碌,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他们,因而他们对疾病、对未来失去信心,产生了悲观、失望心理。
2.4无所谓心理有26例糖尿病患者有这种心理,占15.4%,早期糖尿病者居多,而且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常常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他们自认为能吃、能喝、能睡,没什么不适,就血糖高一点没什么关系,甚至他们不承认有病,不愿意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不愿意用药,不愿意作任何治疗。少数患者还可能与医生、护士对立,不信任、不配合。
3.护理
3.1对患者进行认真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了解其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入院的目的,详细地进行护理体检,查阅病历,发放评估表并解读填表方法。评估之后,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
3.2心理护理对策
3.2.1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觉得自己老而无用,比其他患者更渴望理解和尊重,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时,要花更多的精力与患者沟通,了解每一例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信仰和习惯,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配合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但由于年龄和疾病的关系,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知识慢、遗忘快、记忆困难、难以掌握用药方法和胰岛素注射操作技能等等。我们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效果,除了每周进行一次集中宣教外,对每个不同的个体,进行随机教育,利用接触患者的任何机会给予指导,同一内容,反复教育,强调重点,便于患者记忆。
3.2.2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具体的心理护理(1)对于有恐惧、焦虑、抑郁心理的患者,我们耐心、细致地对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和使用药物的多少,而更多地依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患者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强,血糖控制得就好,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就慢,身体上的损害和痛苦也就愈小,预后就好,生活质量就高,寿命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并发症少,经济上花费就少,拖累家人的可能性就小。(2)对有悲观、失望心理的患者,我们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他们建立良好地互动联系,比如:把专科医生、护士的电话留给他们,让他们随时随地与专业人士联系,为他们提供全程、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此外,我们还鼓励患者的子女或亲友加入到健康教育中,共同学习相关知识,和患者一起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让患者感觉处在温暖的大家庭中,不再孤单,没有被社会和家庭抛弃,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3)对于无所谓心理的患者,我们着重对其讲解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和发展趋势,若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并发症所带来的身体上的损害和痛苦,比如,我们会给他们看糖尿病足的幻灯片,让患有严重并发症的人现身说法等等,使患者更深入地认识糖尿病及其危害,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无所谓心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
4.讨论
糖尿病是公认的身心疾病,不良的心理因素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从而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地心理干预,能大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获得更好的代谢控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优质的心理护理,使得医、护、患沟通加强,交流增多,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治疗的依从性增加,血糖达标率增加。
参考文献
[1]胡瑞红.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74-75.
[2]唐尧,孙峰,徐艳,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