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秋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ang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你寻出一只斑驳的旧烛台,点上一支香烛,听我说说那与秋有关的回忆。等这一支香烛点完了,我的故事也就讲完了。
  古都的秋是浅淡的,浅淡到只在我心底留下一圈小小的涟漪,甚至未激起一朵水花,浅淡得好似蒙在我眼前的一层薄薄的云霭,消散在时光里。坐在机场大厅,身旁的发小故作轻松地和我说:“我这一去四年,故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她的嘴角存着一丝笑意,眼里却早已大雾弥漫。
  送走她后,我一个人坐在出租车里,心中故乡的秋的分量仿佛重了几分。人总是这样,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让司机师傅把车停在路边,想仔细看看那秋天,看看那没有春风十里,没有映日荷花,也没有白雪纷飞的平庸的秋。
  很遗憾,我走过的那条街没有象征着秋天的红枫,也没有被誉为“花中四君子”的菊。灰白的水泥街道旁有許多树,不是整齐划一的行道树,而是小区里特有的各种各样的树,在残雨中默默相望。我蹲了下来,将伞丢在身旁,稀疏的雨点坠落在我的肩头和眉间。我闭上眼,听梧桐疏雨秋风颤。梧桐旁便是银杏树。有人与我讲过,银杏是很古老的树种,它在颠沛中饱经沧桑,看过了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听过了秦淮河上的苏州评弹,尝过了世间千种滋味,方才有了今日的与世无争,清静淡然。那金黄的扇儿从枝头落下,在浅浅的水洼中打转:第一圈,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第二圈,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第三圈,世事轮回,因缘际会,一切皆有定数……小小一片叶似乎看破了人生。我在雨中闲闲地走着,在转角处邂逅了一棵正在开着花儿的树。那树上鹅黄的小花看似与世无争,实则极尽招摇,使出浑身解数,偏要世人都闻到那味道,赞她飘香十里。我本是极不喜欢这种性子的,但想想枕下的香囊和奶奶做的桂花糕,便也原谅了她的多情。
  故乡的秋本就是平庸的,自然没什么好说。我花时间将它写下来,也不过是写给那南飞的北雁和离开古都的游子。
  秋天的末尾,我一个人窝在沙发里,享受半日偷来的清闲。桌上的速溶咖啡冒着热气,淡淡的香味氤氲在整个房间里。人总是会有一些小癖好,比如我,从小就沉迷一些老旧的东西。相比网络电视,我更喜欢那台旧碟机;相比CD,我更喜欢那些录制Demo 的磁带;相比带感的流行音乐,我更喜欢那些不知名的民谣;相比发烫的夏,我更喜欢散发着古旧气息的秋。
  电视里播放着《秋天的童话》。电影已经看了很多遍,百无聊赖的我索性让自己陷入了一场关于秋的狂想中。说起秋,我最先想到的便是《红楼梦》里林黛玉的那首《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全诗看似写秋日之苍凉,实则在写自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写寄人篱下的孤弱无助,预示了那终究逃不过“冷月葬花魂”的悲惨命运。都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在这萧瑟的季节,谁又能写出“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这样的诗句?我也会想到那个写了《故都的秋》的风流才子郁达夫。他不仅写秋,而且自身也沾染了不少秋的气息。郁达夫颓废孟浪,更像是他笔下的零余者,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在纸醉金迷中一再沉沦。我亦会想起那个如秋一般素净淡然、不动声色的女子——周迅。前段时间,我去影院看了岩井俊二导演、周迅主演的电影《你好,之华》。电影镜头下的周迅已不再是《大明宫词》里那个如春般娇憨灵动的小太平,她的眼角生出了细密的纹路,如绵绵秋雨般含着淡淡的哀愁,却没有半分怨艾,带着与生俱来的平静。她似乎不是在表演,那个在暗恋对象面前有些自卑和笨拙的袁之华,那个经过岁月淘洗后释然的袁之华似乎就是周迅本人。正如影片末尾,之华等人在不同场景读出的那段话:“有些人,只能成为过客,有些事,只能当做回忆。”秋天将要结束,那三个月中遇见的人、发生的事也都随秋风飘散,手中能握住的也不过是一片零落的霜叶。
  那年秋天,我剪去了陪伴我很久的长发,短短的头发勉强遮住耳朵,脖子上方还露出一小块青色的头皮;那年秋天,我在桥下遇见了一位留着长发、带着鸡血藤手环的歌手,他给我唱“春天的麦芽酿成秋天的酒啊……”;那年秋天,风斜斜,雨蹁跹,我用相机拍下了一棵合欢树的欢颜。
  如今,秋天要走了,让我们坐上时间的列车,经过寒冬,再历春夏,在四季的轮回中,去追逐下一个秋日。
其他文献
拉拉,这可是世界巡回表演的大马戏团,来到我们城市,真是难得啊……  爸爸,我们买些爆米花去看马戏表演吧?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土”式爆米花啊?
期刊
张华  今年第一期“汉风”《关于自然文学的几个概念》中,有关自然文学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已普遍接受或达成共识。诚如程虹教授在其《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中所述:自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美国自然文学”,就是一种讲述土地故事、为自然代言的文学。然而,这又不是一种单纯的描述自然的写作。可以说,美国自然文学从最初的自然史散文或自然散文到当代的自然文学,有着一种
期刊
三四月的季节,樱花似雨般飘满了整个院子,明黄色的迎春花一簇一簇从山野弥散开来,粉色和白色的玉蘭错落在路的两边,拂风的杨柳,嬉戏的燕子。我绕着湖水,坐在一棵长着新芽的树下,春木的味道,让我想起了我的桐树。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桐树,爷爷总喜欢搬一把摇椅躺在树下。吱吱呀呀的声音和风吹叶子的声音,爷爷的轻鼾声和树上的鸟叫声,阳光透过树缝洒下的细碎的光影,放慢了时光的脚步。  那里本是一块空地,爷爷年轻的
期刊
寒雀图。北宋。崔白  前段时间电视剧《清平乐》热播,剧中宋仁宗在闲暇时研习书画,爱女福康公主亦自幼学画,指导教授公主习画的便是画家崔白。剧中桥段虽与事实有出入,却侧面说明雅好丹青在北宋宫廷是风尚,也体现出崔白在宋朝的艺术地位。宋徽宗《宣和画谱》载“(崔白)善画花竹羽毛,芰荷凫雁,道释鬼神,山林飞走之类,尤长于写生,极工于鹅。所画无不精绝,落笔运思即成,不假于绳尺,曲直方圆,皆中法度。熙宁初被遇,神
期刊
请不要忽略风,轻贱风。就世间的万物而言,十日可以无雨,一日不能无风。  风是大自然的呼吸系統,更是保证生命不被窒息的须臾都不可或缺的供氧通道,一旦停摆,食品会霉烂,大海会腐臭,白云会休克,植物会枯萎,动物会消亡。风是有功之臣,但很多人却在嫉恨风。  风源于气流,又孕育于气流。风与气流,互为母子。  是风,将南方的暖湿气流北运;也是风,将北方的冷空气南输,从而促成气候的热凉转换与雨水的滋润大地。  
期刊
甲午1,魏太子冠于庙2。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3,谓曰:“卿等欲朕远追商、周,为欲不及汉、晋邪4 ?”咸阳王禧5对曰:“群臣愿陛下度越前王耳6。”帝曰:“然则当变风易俗,当因循守故邪?”对曰:“愿圣政日新。”帝曰:“为止于一身,为欲传之子孙邪?”对曰:“愿传之百世。”帝曰:“然则必当改作7,卿等不得违也。”对曰:“上令下从,其谁敢违!”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8’今欲断诸北语,一
期刊
【摘要】色彩是情感和精神语言的展现,是绘画语言的构成形式。主观色彩在艺术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观色彩以创作者的主观性表达呈现出来。分析三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中融入的情感和展现的精神,了解他们绘画色彩与个人思想情感的结合,从而深入理解艺术创作中主观情感的表达和画面色彩语言构成的重要性,以及创作者通过画面呈现的色彩语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油画;主观色彩;精神展现;梵高;马蒂斯;高更  一
期刊
也许,只有在萧索的寒冬,我们才能隐约看清一个村庄的轮廓。那些站在屋外墙边的树,落尽了叶子,只剩下赤裸粗糙的躯干,灰褐色的树皮包住节节骨骼,一条条枯枝向天空伸展,水墨画般走进我们的视线。其他的季节,村庄是藏在树木的环抱里的。房依着树,树连着树,树掩着房,远远望去,只看见一片片浓荫和一缕缕炊烟。  早春二月,乡村人家就忙着在房前屋后种树。人们种下一棵树就是挑选了一个邻居,与自己的烟火日子捆绑在一起。我
期刊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一年将尽,不自觉地,人心里会开始默默盘点一年的得失、悲喜、期待与落空,还有,这一年的思念。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叠字的缱绻缠绵,深深远远的意绪,
期刊
散文写作,常随物所值,赋象班形。高璨的散文写作,极尽铺陈简淡之笔,举意高远而兴象璨然,读来让人惊喜。  作家的笔触伸及自然山川、人类心灵、日常生活、生命价值、爱与尊严等浅浅深深不同地带,融会物象底里、生命形态、情韵意味于一炉,几近通达义理、色相、性情具足的文之秘境。  在对自然色相的抒写中,作家化身万物,身即山川,以万物为我,时得自然之真意。《迷景》写自然色相在季节中的泛起。在作家看来,时间不过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