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准备,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而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不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十分繁忙,平时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电教工作、网络管理等多重工作,这些客观原因可能会造成教师上课前草草备课甚至不备课,上课时随心所欲,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学习目的性差、学习效果差。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真正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就必须要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该如何有效备课呢?
一、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师在备教材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教材,清楚每册书、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具体说出某一知识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具体到某一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作到彻底理解;其次是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再次是掌握教材,作到灵活运用。总之,凡是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自己必先掌握,而且要远远超过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
二、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方便学生的学生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四、备好感情、语言和教态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走进教室之前,如果自己是兴奋、愉快而且是信心百倍的,那么教师就会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全神贯注,讲课的效果就高;反之,或者由于教师对教材体会不深而缺乏信心,或是课前心情不畅,那么,课堂效果就不会理想,教室气氛也不会活跃,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感情充沛,心情愉快,上课前,总要收收心(可能杂事分心,收起来),养养神(回忆回忆讲授内容),这样讲起课来,就能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娓娓动听。
课堂讲授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虽然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炼、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
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无精打采。因此,教师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讲课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五、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这里的教学组织是指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如何组织学生上机。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写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很可能打破原来你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师可在课后通过反思札记、课后教案等多种形式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并进行综合、理性的分析,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作为下次备课的借鉴。有老师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总之,课前备好课,对任何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上好任何一堂课都极为重要。本人也极为重视这项工作,尽管我教学多年,但每教一堂课都有新的体会,通过深入细致备课,使我在教学中能做到胸中有数,临场不乱,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不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十分繁忙,平时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电教工作、网络管理等多重工作,这些客观原因可能会造成教师上课前草草备课甚至不备课,上课时随心所欲,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学习目的性差、学习效果差。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真正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就必须要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该如何有效备课呢?
一、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师在备教材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教材,清楚每册书、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具体说出某一知识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具体到某一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作到彻底理解;其次是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再次是掌握教材,作到灵活运用。总之,凡是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自己必先掌握,而且要远远超过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
二、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方便学生的学生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四、备好感情、语言和教态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走进教室之前,如果自己是兴奋、愉快而且是信心百倍的,那么教师就会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全神贯注,讲课的效果就高;反之,或者由于教师对教材体会不深而缺乏信心,或是课前心情不畅,那么,课堂效果就不会理想,教室气氛也不会活跃,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感情充沛,心情愉快,上课前,总要收收心(可能杂事分心,收起来),养养神(回忆回忆讲授内容),这样讲起课来,就能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娓娓动听。
课堂讲授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虽然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炼、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
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无精打采。因此,教师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讲课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五、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这里的教学组织是指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如何组织学生上机。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写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很可能打破原来你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师可在课后通过反思札记、课后教案等多种形式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并进行综合、理性的分析,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作为下次备课的借鉴。有老师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总之,课前备好课,对任何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上好任何一堂课都极为重要。本人也极为重视这项工作,尽管我教学多年,但每教一堂课都有新的体会,通过深入细致备课,使我在教学中能做到胸中有数,临场不乱,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