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运用成语的有效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e88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练习中的成语,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及运用成语的四种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理解;运用
  成语是汉语语言文学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成语单独列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项目,每一个单元后的练习中都为学生安排了“读读背背”这一版块,要求学生识记成语。然而,虽然课标对成语学习只强调了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但光识记是不够的,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也需要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和运用。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练习中的成语,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及运用成语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古今异义,举一反三
  成语通过多种渠道产生,大多数成语产生于中国古代,因此,众多文言词汇都以成语为载体保存了下来。在教学上,让学生了解部分简单的文言词汇,明确个别词汇的古今异义,对学生理解成语会有一定的帮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简单地用以今义套古义的方法理解成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不少带有“千”“万”的成语,如“千岩竞秀”“气象万千”“志在千里”等。在刚刚接触带有“千”“万”的成语时,学生会很容易把“千”和“万”解释为“一千”和“一万”,因此,提前使学生明确成语中的“千”和“万”一般都代表数量极多的意思很重要。
  尽管练习中的成语数量是有限的,但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词语,拓宽知识渠道,举一反三,使学生领会更多类似的词语。如帮助学生明确“千”“万”在成语中如何释义后,可再出示个别带有该词汇的成语帮助学生积累。根据笔者的经验,在理解了“千山万水”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能释义出“千姿百态”“千军万马”等成语的意思。
  除去“千”“万”,“走”“以”“之”“非”等词汇的古义,也值得学生去了解。学生明确简单词汇的古今异义,能帮助他们提高自主理解成语的能力。
  二、 串词成文,渗透语法
  串词成文,即利用练习中的成语,将其串连成一段通顺且有意义的片段。根据不同词串,可以串成不同的文本类型,如具有故事性、论述性或抒情类的文本。
  首先,将成语串成一段具有一定意义的片段,比起教师逐个讲述成语,会给学生带去更多的趣味。其次,将成语在文本中体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对成语的用法形成初步的了解。每个成语都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成分,这是由成语本身的语法性质所决定的。有的成语只能作为主语,而有的成语却可以作为定语、谓语等等。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2中,有一个成语是“高堂广厦”。第一次教学这个成语时,笔者直接告知学生这个成语是形容房屋、建筑很高大的意思。但让学生运用这个成语时,学生却说出“高堂广厦的人民大会堂真雄伟!”这样的句子。第二次教学时,笔者吸取教训,尝试将这个成语放入一个语境中去教学,此时再让学生运用时,学生就避免了语法上的错误。当然,根据大多数成语可以充当句子中多种成分的特点,可以在串词成文的过程中,用某个成语编写不同的句子,体现该成语在语法上不同的应用,以让学生明确这个成语更多的用法。再者,联系上下文也是学生理解成语的重要方法。将成语放入一个语境中,可促使学生通過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思考句中成语的意思,从而锻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 创设情境,举例反馈
  教学成语时,倘若仅仅把成语的比喻义告知学生,学生可能难以透彻的领悟。因此,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加上通俗的语言将成语的意思进行表述。如教学“老马识途”时,笔者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其比喻义,然后利用该成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有一个去山中挖矿的人迷路了。幸运的是,他碰到一个探险家,探险家虽然没有地图,但是因为对野外探险十分有经验,所以很快就为迷路的人指了一条出路。为避免学生以为该成语只能形容熟知地形的人,笔者继续创设第二个情境:小明家有一个电灯突然不亮了,爸爸修了很久都修不好。爸爸请了个电工叔叔帮忙,叔叔一查就知道不是电灯的问题,而是电路的原因,于是很快解决了问题。并告诉学生这个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和电工叔叔都可以用“老马识途”来形容。创设情境后,有助于学生对“老马识途”的理解更具体、透彻,也对何时何处运用该成语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为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明确成语的意思,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后,可让学生再次选择一个成语根据其意进行举例,让其余学生思考该生所述的事例可以使用刚刚所学的哪个成语来表示。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2的成语时,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每个成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进行举例。某生向同学们举出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同学买了很多的课外书,但是他的课外知识水平还是没有提高,因为每一本课外书他都只读了几页。听课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事例中同学的做法可以用“浅尝辄止”这个成语来表示。此法应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有利于考查学生对所学成语的掌握程度,并再一次回顾成语,加深印象。
  四、 联系课文,灵活教学
  大多数单元中的课文与练习中的成语都能找到对应关系,根据每个单元内容上的差别,教师可采取灵活教学,决定练习中的成语采取集中教学还是分散教学的方式。如某练习中出现与所处单元内的某篇课文相关的成语,则可在教学该课文的过程中对相关成语进行分散教学。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2时,将“目不暇接”及“美不胜收”两个成语定位到该单元的《西湖》一课中进行教学。笔者带领学生理解成语之后,提出问题:西湖中哪些美景让人目不暇接?西湖美不胜收,美在哪?此法能利用成语服务课文教学,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理解成语的渠道。
  以上四种策略在成语教学上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了解古今异义能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类似成语。串词成文可提高趣味性,渗透语法,锻炼学生根据语境理解成语的能力。情境法有利于加强及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灵活教学则侧重于服务课文,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理解途径。教师应灵活改变与选择成语教学的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入手,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为目的,指导学生理解成语,运用成语。
其他文献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豪华办公大楼,一个个比阔亮奢的高尔夫球场,一场场规模空前的博览盛会……,中国地方政府财大气粗的不凡形象通过各种各样可视的物理资产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而维系地方政府如此大手大脚的重要管道就是土地中源源不断的“肥水”供应。  倚地生财,以地捞财——农耕社会的传统敛财与聚财方式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脚步的演进变得越来越流行与亢奋。地方政府借助于制度的默许和体制的允诺尽情“抢收”着巨大的地租和红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深受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传承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學实践中,我们在积极吸取他人教学经验的同时,自己要积极思考,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赋予我们的枷锁,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关键词:激发兴趣;迁移拓展;反复诵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承载祖国文化的重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