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我身边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iz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漫步于姿态万千的大自然中,渴望看到天空湛蓝、山岭葱郁,渴望听到泉水淙淙、百鸟和鸣;我们徜徉于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希望弘扬传统的美德,听到文明的谈吐,看到优雅的仪表,享受生活的温馨与美好。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追求。因为“美”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你缺少发现罢了。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美。
  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王老师:生活中那些平凡的小事,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蔡妮娜同学就是从身边事入手,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老传达”秉性耿直,坚持原则,可能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是个“倔老头”,而且相貌粗陋;但小作者却通过几件小事发现了他的“美”——身上的可敬之处。
  耿浩森:习作主要通过两件小事表现了“老传达”的心灵美。第一件事虽然让人觉得其冷冰冰、不通情达理,但也表现了“老传达”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的内在本质呀。这不也是一种“美”的表现吗?
  张 华:是啊,习作开头写的“老传达”的相貌,可以说是有点丑,但这与在“老传达”身上发生的事所表现出的“美”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乔一娜:习作对人物的描写是通过“老传达”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的。
  王老师:同学们对习作的分析,都很到位。本文那个不起眼的“老传达”,那简短的一句“不行”,那扶起一辆辆自行车的从容,让人仿佛看见了一个责任心很强的“倔老头”。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其言行透露出来的。生活中那些内在的美、可贵的美正等着大家用慧眼去发现。
  著名教育家谢觉哉曾说过:“写文章要用画家的眼睛看,用音乐家的耳朵听,用烹调师的舌头去品味,以发现和采集生活中的‘花粉’,才能提炼美、发现美。”蔡妮娜同学的这篇习作正是小作者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后,才发现了“老传达”内在的、可贵的美。具体写作时,有以下妙招可供同学们借鉴:
  ◆妙招一: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开头:简单地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中间:可以回忆曾经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事件来写,通过这件事表现出“他”(她)的特点;结尾:让读者感受到这个人鲜明的特点和品质。
  ◆妙招二:运用多种手法,精雕细琢。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运用侧面烘托、对比等手法凸顯人物个性。
  ◆妙招三:不仅求形似,更要求神似。描写人物外貌,不要面面俱到,但应根据人物表达的需要,抓住最具特色的方面来写,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而服务。
  写人记事类作文,如何让一个普通人在茫茫人海中“鹤立鸡群”呢?
  1.用典型事例述说,显人物性格。写人作文的目的,在于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但只有把人物放到具体事例当中,让他活动起来,让他与别人交流、产生矛盾,这样,人物的性格才能凸显出来。若人物“无所事事”,就表现不出人物个性了。写人作文中,所选的事例要有代表性,叙事要具体,要能围绕人物性格进行剪裁、组合。
  2.用传神描写润色,现人物风骨。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表达方式。要想写活人物,前提是细致的观察和传神的描写。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情、言谈、举止等外在表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绘“形”以传“神”。
  3.用艺术手法雕琢,扬人物个性。描写人物的技法不少: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渲染;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对比烘托……只要大家敢于创新,就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法,尽显人物个性。以侧面烘托手法为例,可以把镜头移开对准其他人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从不同的侧面烘托某个人物,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一篇好的文章,让读者读来应如同述说身边的事一样。
  可见,写人的作文,要写出人物个性。在运用描写手法时,对话描写要善于选择和提炼,写得简短、明快、得体,避免冗长、拖沓且与人物身份不符;外貌描写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而要抓住主要特征进行简笔勾勒,不求面面俱到;神态描写要同行动、语言描写紧密结合,通过细微变化,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其他文献
大千世界,无时不存在着美,无处不闪耀着美。天上的白云,山间的小溪,盛开的鲜花,辽阔的草原……而我却从一个并不美的人身上发现了心灵之美。  他,有着一头灰白的头发,灰白的胡茬,那苍老的脸庞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深深的皱纹显示出他饱经风霜的经历,他就是我们学校大门的门长。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习惯叫他“老传达”。在我们眼里,他就是一个郁郁寡欢的怪老头儿。大家很少与他搭腔,我倒是曾和他说过几句,雖然结
期刊
【作家名片】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85年起,历任香
期刊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画糖人儿”。每当想起金黄的糖人儿,童年的记忆里便弥漫出一股甜蜜的味道。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街上还不像现在这样高楼林立,经济也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当时走街串巷的都是卖糖人、爆米花的小贩们,他们悠长而有韵律的吆喝,是孩子们每天的期盼。那时,只要挑着担子或推着独轮车的吹糖人师傅穿梭在街头巷尾时,孩子们就会赶来看热闹。在众目睽睽下,熬制好的糖稀凭借着吹糖人师傅的绝技,分分钟变
期刊
【模拟文题】  如果说一年的日子是本诗集,那么,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旧时,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会燃起鞭炮,放起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你家又是如何庆祝春节的呢?  请以“春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散文。要求:(1)角度自选,题目自拟;(2)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期刊
<<<强记忆·夯实基础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喧( )闹 胳膊( )  板凳( ) 督( )学  气氛( ) 诧( )异  郝叟( ) 懊( )悔  钥匙( ) 祈祷(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喧闹:   (2)诧异:   (3)操練:   (4)懊悔:   3.下面的语句运用了何种描写,请将该描写的序号填入句后的括号内。  A.语言描写 B
期刊
如果大海能够唤回曾经的爱/就让我用一生等待/如果深情往事/你已不再留恋/就让它随风飘远……  ——张雨生《大海》  什么是“海”?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海”指的是“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但在古人的眼里,大湖也叫“海”,如“里海”“青海”“洱海”等。阅读历史古籍,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广阔无垠、波涛汹涌的大海既向往,又畏惧,还幻想出各种海神加以膜拜。如《庄子·秋水》中的“北海之神”叫“海若”。秦漢以后
期刊
有人说,《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交响曲,主旋律是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配合主旋律的是对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其他学生等进行的描写;构成主旋律音符的是对这些人物的语言、神态、行动、心理、服饰以及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进行的细节刻画。因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着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小弗郎士逃学、上学的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
期刊
实写某次翻山的经历,但需要从中感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注意字词上的通顺。  站在王屋山脚下的我,显得是那么渺小。  海拔1700多米的王屋山就在眼前。走在厚实的木板路上,脚面与木板在接触间发出粗糙的声音,单听可谓非常烦闷,可一旦配上风与树叶联合拉的胡琴声,便十分悦耳了。  听着那美妙的琴声,高耸入云的山在我心中变得渺小了,似乎还加了个小数点,可到了半山腰,情况就截然不同。  虽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期刊
心理描写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所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毫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自己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透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都德的《最后一課》,文章之所以具有特别感人的艺术魅力,与作者娴熟地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是分不开的。  【课文导入
期刊
当苏菲开始思考有关活着这件事时,她也开始意识到她不会永远活着。  她想:“我现在是活在这世上,但终有一天我会死去。”人死之后还会有生命吗?这个问题猫咪也不会去想。这倒是它的福气。  苏菲的祖母不久前才去世。有六个多月的时间,苏菲天天都在想念她。生命为何要结束呢?这是多么不公平呀!苏菲站在石子路上想着。她努力思考活着的意义,好让自己忘掉她不会永远活着这件事。然而,这实在不太可能。现在,只要她一专心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