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是要付出代价的,唉,这代价非同小可。历史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完美的外表,各时代的人全都不惜摧残自己,有时候,这种摧残足以致命。
古埃及:芳香假发
数百年来,埃及人一直崇尚蓬松的假发,最贵的假发用人的头发制作,便宜的掺入羊毛,再便宜的,则全部用羊毛或植物纤维。戴假发的人,无论男女,都剃短头发,防止寄生虫的滋生。埃及人用红黏土做成胭脂涂在脸上,尤其喜欢香料。留存至今的大量图画显示,赴宴时,人们会把芳香的锥形饰物固定在假发上。皇家队列在大街经过时,旁观市民常把芬芳的油脂抹在头发上,以致敬意。精英人物爱用浓重的碧绿色化眼妆,后来则用从铅矿石中提取出来的黑色代替绿色。铅是有毒物质,然而埃及人却认为,化眼妆可以保护他们免遭疾病的侵害。几年前,化学家菲利普·沃尔特和克里斯蒂安·阿莫多尔等人研究了古埃及人眼影中的残留物质,发现里面含有铅盐,接触皮肤时,铅盐会分解出氧化氮,影响免疫调节系统。
古罗马人:鳄鱼粪
公元纪年前后,身材苗条、皮肤白皙的金发女子是罗马人眼中的理想美人儿,因此罗马女人总是想方设法淡化头发的颜色,比如用山毛榉灰烬和羊脂做成高卢肥皂、把葡萄酒醋渣滓掺上乳香木树脂或鸽子粪制成混合物。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爱的艺术》中写道,本国女性喜欢把眉毛画长,让它们在鼻梁处相交。为了防止晒黑,罗马时髦女郎撑着遮阳伞上街,太太们把蜂蜜用醋稀释后涂在脸上,也用鳄鱼粪软膏。古希腊流行一种白铅粉,罗马人也喜欢用,这种有毒金属对皮肤和牙齿有害,还会蓄积在身体器官内,引起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朱砂胭脂(硫化汞)也对健康不利。为了掩盖皮肤瑕疵,突出美白效果,可能是罗马人最早想到点美人痣的,那是一种用布做成的人工痦子。
中世纪的日本:蝴蝶眉
平安时代(8-12世纪)的日本女人流行留长至脚踝的直发。公元10世纪,女作家清少纳言把卷发称作“装腔作势的下流发型”,很多天生头发稀疏的女人用假发髻和假发。皮肤黝黑算不上美女,贵妇应拔掉眉毛,在脸上、脖子上和耳朵上涂上厚厚的白铅粉,要是不小心袖子碰在脸上,“墙皮”就会一块块掉落。女人用炭黑在额头上画上两点,依形状不同,分别叫作“云眉”或“蝴蝶眉”,还喜欢涂鲜红的唇膏,精致小嘴最为迷人,男人也用化妆品。平安时代末期,流行把牙齿涂黑以示性成熟的做法,年轻男女都这么做,用以涂黑的东西有很多——啤酒、醋、茶、金属碎屑、树皮、捻碎的五倍子等。黑色是特别受人敬重的颜色,中世纪的日本人还认为,它能让涂了白粉的脸显得更漂亮。
蒙古草原:削鼻子的游牧女人
13世纪,成吉思汗创建自己的帝国之际,蒙古族妇女钟爱鲜艳的妆容,至少在外国人看来是这样。蒙古女人用浅黄色香粉抹脸(当时的中国外交官还以为是狼粪),佛拉芒行脚僧威廉·鲁布鲁克证实,蒙古人用黑色重重地描画眉毛,“所有女人都很胖,”这位佛拉芒人说,“谁的鼻子小,谁就是美人。”鲁布鲁克说他见过一位蒙古指挥官的夫人,为了迎合审美趣味,削去了鼻尖。蒙古男女的发型很复杂:男人把额头至头顶的头发剃光,只在头顶留一缕刘海儿垂到眉毛上,两侧的长发结成辫子,固定在耳朵周围。已婚女子也把额头至头顶的头发剃光,其余头发则用树枝或树皮搭成支架编成高帽。为了保护皮肤免遭大草原干旱气候的伤害,蒙古的俊男美女往身上涂抹气味浓重的羊脂。
中国明朝:三寸金莲
14-17世纪,中国美女的象征是拥有一双迷你小脚,长度小于10厘米的脚叫“金莲”,小于13厘米的叫“银莲”。女孩从4-7岁开始缠足,除大脚趾外,把其余脚趾向内弯曲,挤压和骨折常常导致脚趾坏死和截肢。走路时,女孩会感到钻心的疼痛,并且此后一生步履维艰。有一双正常大脚的姑娘面临找不到婆家的风险,未婚夫要是知道女人的脚长超过“美标”,则有权拒绝结婚,这一习俗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明朝还流行另一种表示生活悠闲自在、高高在上的特征,那就是蓄甲,人们在长达20-25厘米的指甲上涂指甲油,再把黄金做成的护甲戴在手指上。
玛雅文明:迷人的斜视
中美洲文明的代表玛雅人以斜视为美。16世纪西班牙传教士迭戈·德·兰达证实,为了人为地达到斜视效果,土著居民把松香球系在一根线上,固定在孩子的头发上,让它垂在鼻梁附近。母亲们还把木板紧紧地缠在孩子的头上,使头骨变长——其实,各大洲都有人为改变脑型的习俗。尖牙很盛行,而且要在牙齿上镶上较为名贵的钻石。中美洲爱美人士喜欢刺穿耳朵、鼻孔和下唇,再挂上沉重的饰物。身体上有大量纹身和人为造成的伤疤,足以为荣。兰达说,玛雅人认为把红颜料涂在脸上和身体上,是非常讲究的。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说,这种颜料能使人们避免受到冷、热和白蛉的侵害。
莫斯科公国:美人“如画”
莫斯科罗斯的女人喜欢画艳丽随意的浓妆。16世纪英国外交官查尔斯·弗莱彻指出:“那些试图掩盖不良肤色的女人,拼命在脸上涂脂抹粉,让人一眼就看得出来。”17世纪德国旅行家、百科全书式学者亚当·欧莱利乌斯写道:“城里几乎人人擦胭脂,而且手法粗糙,一塌糊涂,看着他们,你心里会想,这些人把太多面粉撒在脸上,之后又用刷子抹了一遍。”有的男人也傅粉施朱,尤其是索菲娅女皇的宠臣瓦西里·戈里津,他还喜欢把胡子弄卷。昂贵的化妆品往往对健康有害,如含铅增白粉、朱砂胭脂和有毒染眉剂。沙皇亚历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御医塞缪尔·柯林斯说,俄罗斯女人喜欢把牙齿抹黑,柯林斯推测,那些用水银漂白牙齿从而导致牙釉质损坏的人,用这种方法加以遮掩。然而,也可能正相反,太太们故意露出笑容,以展示自己用名贵食品(比如象征生活富裕的糖)损坏的牙齿。在彼得一世以前的罗斯时代,身材粗壮的姑娘容易嫁掉。“女人太瘦不健康,”塞缪尔·柯林斯解释道,“因此那些天生瘦削的女人,想方设法纵情吃喝,好让自己变胖。” 欧洲启蒙时期:奇形美人痣
到了18世纪,含铅化妆品的危害已经人尽皆知,然而贵妇和男优还是广泛使用,因为这种古怪的化妆品是上流社会的象征。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流行的高额头,正是铅白脂粉使头发掉落导致的。为了突出贵族式苍白的肌肤,人们在脖子和胸脯上用蓝色颜料标出血管的位置,拔掉眉毛,再画上去;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还提到,有人把老鼠皮粘在眉毛上。当时的人一般不画眼影,美人痣开始盛行,这种用塔夫绸和天鹅绒做成的人工美人痣不仅有圆形的,还有半月形、心形、星形的,有的像丘比特,有的像小鸟甚至马车。形象各异的美人痣,传达的“讯息”也不同。比如,可以用来通知追求者约会时间,在英国则用来声明党派归属。半边脸上的马车形美人痣,表示准备与情人私奔。1770-1780年代,高耸发式使上层社会贵妇的梳妆变得麻烦起来。例如,玛丽·特蕾西亚女王就曾在信中指责女儿、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那高达91厘米的发式。这种发型得用动物油脂固定,敷以米粉,花费几个星期才能搞定。
19世纪-20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紧身胸衣
16世纪,紧身胸衣率先在欧洲流行起来,引发了其对女性健康威胁的大辩论。19世纪下半叶,对紧身胸衣的抨击越加强烈,当时欧美所有社会阶层的女性都穿这种衣服,渴望有个好身材的男人也穿。英国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每年都刊登大量抨击紧身胸衣危害的文章。1895年,隨着伦琴射线的发现,开始有照片表明,这种用金属和鲸须制作的胸衣使人体骨骼和内脏器官受损。20世纪初,沙漏形紧身衣泛滥,据说它的结构更符合女性解剖学,不会有损健康。然而晚些时候,人们才知道,这种迅速走俏的新型胸衣害处更大:它不仅压迫腰身,还挤压胃部,使后背弯曲疼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紧身胸衣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销声匿迹,女性开始追求更为积极的生活方式,穿戴更舒适的衣服。
21世纪:整形美容雄霸世界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掌握了包括美容在内的外科整形技巧。公元前1千年,印度医生苏胥如塔写过一篇论文,描述耳鼻唇的矫正方法。现如今“整形美容术”日臻成熟,人们对整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ISAPS)的数据统计,2015年,有记载的整容治疗比2014年增加了100万例,其中85.6%的患者为女性。整形手术中,有三分之一是隆胸术、吸脂术和脸成形术(开眼角、塑眼皮)。2015年非手术整形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是注射肉毒杆菌(有记载的治疗案例为460多万),这是一种在叫作“肠毒”的肉毒杆菌毒素基础上生产的制剂, 20世纪末人们开始研究其美容效果,2002年起用于美容抗皱。
[译自俄罗斯《环球》]
古埃及:芳香假发
数百年来,埃及人一直崇尚蓬松的假发,最贵的假发用人的头发制作,便宜的掺入羊毛,再便宜的,则全部用羊毛或植物纤维。戴假发的人,无论男女,都剃短头发,防止寄生虫的滋生。埃及人用红黏土做成胭脂涂在脸上,尤其喜欢香料。留存至今的大量图画显示,赴宴时,人们会把芳香的锥形饰物固定在假发上。皇家队列在大街经过时,旁观市民常把芬芳的油脂抹在头发上,以致敬意。精英人物爱用浓重的碧绿色化眼妆,后来则用从铅矿石中提取出来的黑色代替绿色。铅是有毒物质,然而埃及人却认为,化眼妆可以保护他们免遭疾病的侵害。几年前,化学家菲利普·沃尔特和克里斯蒂安·阿莫多尔等人研究了古埃及人眼影中的残留物质,发现里面含有铅盐,接触皮肤时,铅盐会分解出氧化氮,影响免疫调节系统。
古罗马人:鳄鱼粪
公元纪年前后,身材苗条、皮肤白皙的金发女子是罗马人眼中的理想美人儿,因此罗马女人总是想方设法淡化头发的颜色,比如用山毛榉灰烬和羊脂做成高卢肥皂、把葡萄酒醋渣滓掺上乳香木树脂或鸽子粪制成混合物。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爱的艺术》中写道,本国女性喜欢把眉毛画长,让它们在鼻梁处相交。为了防止晒黑,罗马时髦女郎撑着遮阳伞上街,太太们把蜂蜜用醋稀释后涂在脸上,也用鳄鱼粪软膏。古希腊流行一种白铅粉,罗马人也喜欢用,这种有毒金属对皮肤和牙齿有害,还会蓄积在身体器官内,引起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朱砂胭脂(硫化汞)也对健康不利。为了掩盖皮肤瑕疵,突出美白效果,可能是罗马人最早想到点美人痣的,那是一种用布做成的人工痦子。
中世纪的日本:蝴蝶眉
平安时代(8-12世纪)的日本女人流行留长至脚踝的直发。公元10世纪,女作家清少纳言把卷发称作“装腔作势的下流发型”,很多天生头发稀疏的女人用假发髻和假发。皮肤黝黑算不上美女,贵妇应拔掉眉毛,在脸上、脖子上和耳朵上涂上厚厚的白铅粉,要是不小心袖子碰在脸上,“墙皮”就会一块块掉落。女人用炭黑在额头上画上两点,依形状不同,分别叫作“云眉”或“蝴蝶眉”,还喜欢涂鲜红的唇膏,精致小嘴最为迷人,男人也用化妆品。平安时代末期,流行把牙齿涂黑以示性成熟的做法,年轻男女都这么做,用以涂黑的东西有很多——啤酒、醋、茶、金属碎屑、树皮、捻碎的五倍子等。黑色是特别受人敬重的颜色,中世纪的日本人还认为,它能让涂了白粉的脸显得更漂亮。
蒙古草原:削鼻子的游牧女人
13世纪,成吉思汗创建自己的帝国之际,蒙古族妇女钟爱鲜艳的妆容,至少在外国人看来是这样。蒙古女人用浅黄色香粉抹脸(当时的中国外交官还以为是狼粪),佛拉芒行脚僧威廉·鲁布鲁克证实,蒙古人用黑色重重地描画眉毛,“所有女人都很胖,”这位佛拉芒人说,“谁的鼻子小,谁就是美人。”鲁布鲁克说他见过一位蒙古指挥官的夫人,为了迎合审美趣味,削去了鼻尖。蒙古男女的发型很复杂:男人把额头至头顶的头发剃光,只在头顶留一缕刘海儿垂到眉毛上,两侧的长发结成辫子,固定在耳朵周围。已婚女子也把额头至头顶的头发剃光,其余头发则用树枝或树皮搭成支架编成高帽。为了保护皮肤免遭大草原干旱气候的伤害,蒙古的俊男美女往身上涂抹气味浓重的羊脂。
中国明朝:三寸金莲
14-17世纪,中国美女的象征是拥有一双迷你小脚,长度小于10厘米的脚叫“金莲”,小于13厘米的叫“银莲”。女孩从4-7岁开始缠足,除大脚趾外,把其余脚趾向内弯曲,挤压和骨折常常导致脚趾坏死和截肢。走路时,女孩会感到钻心的疼痛,并且此后一生步履维艰。有一双正常大脚的姑娘面临找不到婆家的风险,未婚夫要是知道女人的脚长超过“美标”,则有权拒绝结婚,这一习俗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明朝还流行另一种表示生活悠闲自在、高高在上的特征,那就是蓄甲,人们在长达20-25厘米的指甲上涂指甲油,再把黄金做成的护甲戴在手指上。
玛雅文明:迷人的斜视
中美洲文明的代表玛雅人以斜视为美。16世纪西班牙传教士迭戈·德·兰达证实,为了人为地达到斜视效果,土著居民把松香球系在一根线上,固定在孩子的头发上,让它垂在鼻梁附近。母亲们还把木板紧紧地缠在孩子的头上,使头骨变长——其实,各大洲都有人为改变脑型的习俗。尖牙很盛行,而且要在牙齿上镶上较为名贵的钻石。中美洲爱美人士喜欢刺穿耳朵、鼻孔和下唇,再挂上沉重的饰物。身体上有大量纹身和人为造成的伤疤,足以为荣。兰达说,玛雅人认为把红颜料涂在脸上和身体上,是非常讲究的。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说,这种颜料能使人们避免受到冷、热和白蛉的侵害。
莫斯科公国:美人“如画”
莫斯科罗斯的女人喜欢画艳丽随意的浓妆。16世纪英国外交官查尔斯·弗莱彻指出:“那些试图掩盖不良肤色的女人,拼命在脸上涂脂抹粉,让人一眼就看得出来。”17世纪德国旅行家、百科全书式学者亚当·欧莱利乌斯写道:“城里几乎人人擦胭脂,而且手法粗糙,一塌糊涂,看着他们,你心里会想,这些人把太多面粉撒在脸上,之后又用刷子抹了一遍。”有的男人也傅粉施朱,尤其是索菲娅女皇的宠臣瓦西里·戈里津,他还喜欢把胡子弄卷。昂贵的化妆品往往对健康有害,如含铅增白粉、朱砂胭脂和有毒染眉剂。沙皇亚历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御医塞缪尔·柯林斯说,俄罗斯女人喜欢把牙齿抹黑,柯林斯推测,那些用水银漂白牙齿从而导致牙釉质损坏的人,用这种方法加以遮掩。然而,也可能正相反,太太们故意露出笑容,以展示自己用名贵食品(比如象征生活富裕的糖)损坏的牙齿。在彼得一世以前的罗斯时代,身材粗壮的姑娘容易嫁掉。“女人太瘦不健康,”塞缪尔·柯林斯解释道,“因此那些天生瘦削的女人,想方设法纵情吃喝,好让自己变胖。” 欧洲启蒙时期:奇形美人痣
到了18世纪,含铅化妆品的危害已经人尽皆知,然而贵妇和男优还是广泛使用,因为这种古怪的化妆品是上流社会的象征。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流行的高额头,正是铅白脂粉使头发掉落导致的。为了突出贵族式苍白的肌肤,人们在脖子和胸脯上用蓝色颜料标出血管的位置,拔掉眉毛,再画上去;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还提到,有人把老鼠皮粘在眉毛上。当时的人一般不画眼影,美人痣开始盛行,这种用塔夫绸和天鹅绒做成的人工美人痣不仅有圆形的,还有半月形、心形、星形的,有的像丘比特,有的像小鸟甚至马车。形象各异的美人痣,传达的“讯息”也不同。比如,可以用来通知追求者约会时间,在英国则用来声明党派归属。半边脸上的马车形美人痣,表示准备与情人私奔。1770-1780年代,高耸发式使上层社会贵妇的梳妆变得麻烦起来。例如,玛丽·特蕾西亚女王就曾在信中指责女儿、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那高达91厘米的发式。这种发型得用动物油脂固定,敷以米粉,花费几个星期才能搞定。
19世纪-20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紧身胸衣
16世纪,紧身胸衣率先在欧洲流行起来,引发了其对女性健康威胁的大辩论。19世纪下半叶,对紧身胸衣的抨击越加强烈,当时欧美所有社会阶层的女性都穿这种衣服,渴望有个好身材的男人也穿。英国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每年都刊登大量抨击紧身胸衣危害的文章。1895年,隨着伦琴射线的发现,开始有照片表明,这种用金属和鲸须制作的胸衣使人体骨骼和内脏器官受损。20世纪初,沙漏形紧身衣泛滥,据说它的结构更符合女性解剖学,不会有损健康。然而晚些时候,人们才知道,这种迅速走俏的新型胸衣害处更大:它不仅压迫腰身,还挤压胃部,使后背弯曲疼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紧身胸衣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销声匿迹,女性开始追求更为积极的生活方式,穿戴更舒适的衣服。
21世纪:整形美容雄霸世界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掌握了包括美容在内的外科整形技巧。公元前1千年,印度医生苏胥如塔写过一篇论文,描述耳鼻唇的矫正方法。现如今“整形美容术”日臻成熟,人们对整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ISAPS)的数据统计,2015年,有记载的整容治疗比2014年增加了100万例,其中85.6%的患者为女性。整形手术中,有三分之一是隆胸术、吸脂术和脸成形术(开眼角、塑眼皮)。2015年非手术整形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是注射肉毒杆菌(有记载的治疗案例为460多万),这是一种在叫作“肠毒”的肉毒杆菌毒素基础上生产的制剂, 20世纪末人们开始研究其美容效果,2002年起用于美容抗皱。
[译自俄罗斯《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