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设定明确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设计教学,积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86-02
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出台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改革,奏响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新的号角。落实职业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应构建职业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促使其获得更加良好的未来发展。
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意义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指围绕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体系,技能操作性和就业针对性较强。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从就业指向、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能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岗位技能。
二、职业能力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职业能力观念落后
“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是舞蹈课程教学的通病。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不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面向幼儿教师岗位,培养学生“会跳”“会教”“会创编”“会演”“会评”的能力。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模仿套用艺术院校舞蹈專业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本位”,较少考虑“学前教育”的职业需求,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人才满意度无法达到社会预期。
(二)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职业核心能力较弱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形体训练、身韵训练、民族舞蹈、幼儿舞蹈以及幼儿舞蹈创编。由于我国学前专业舞蹈教育起步较晚,未能自成体系,形成个性特色,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要么照搬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要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偏重于对学生肢体的训练和身体素质的训练,没有紧密围绕学前专业的特色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演、教、编、评、管”五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较差、没有自身专业的特色,缺乏学前职业应具备的教学能力,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
舞蹈教学的特殊性是教师普遍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授课,通过动作示范、讲解,让学生直接观察、模仿,掌握各个舞蹈动作、技能。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职业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三、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有其就业的独特性,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为幼儿教师。因此,舞蹈教学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幼儿教师所需要的舞蹈技能为目标,重点学习与幼儿舞蹈、幼儿舞蹈教学法、幼儿舞蹈编排赏析等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掌握未来当教师需要的各项知识服务。在追求专业性的同时,把最终的落脚点回归到“幼儿教育”上,将“学前教育”的特殊要求体现在培养模式中。
(二)课程设置突出一专多能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改革,国家对教师岗位从业人员不但要考核专业技术技能,也要考核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要以“专业知识、教师技能、艺术素质”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注重专业技能与学科知识、通识技能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加强学生表演能力、编创能力、整合能力、欣赏评价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演、教、编、评、管“五位一体”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三)创新舞蹈教学模式
1.分层次教学。学前教育舞蹈课通常采用“大班制”教学,学生数量多,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情况,影响教学效率。在舞蹈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发展分出快慢班,开展分层次教学。教学内容在基础性、专业性、拓展性三个维度基础上,针对快慢班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区分度的教学组合,做到精确的“因材施教”。
2.舞蹈考级教材进课堂。在舞蹈教学中,将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引入课堂,一方面这套教材内容完整、系统,涵盖多种舞蹈,娱乐性与科学性较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让学生快速地掌握适合各个年龄层次舞蹈组合的规格及要领,也更加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学生掌握舞蹈教材的内容后,可以去舞蹈培训机构兼职舞蹈老师,提早进入教师岗位实习,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拓宽学生就业途径。
3.基础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相融合。在日常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法推动教学的深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组合,通过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将教学组合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新的舞蹈作品,以演出的形式在学期末表演,将注入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多维互动式教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预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 4.利用蓝墨云班课开展新课堂。蓝墨云班课是通过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群和班课空间,将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推送、教学互动和反馈评价,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课堂质量。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师提前把每节课要教授课堂组合的相关视频、图片或文字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直观感受,掌握本节课程将学习的内容;利用图片或文字的解析,概括训练目标、动作要素以及训练重点,梳理巩固本节课程学习的知识点,有效地辅助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解决传统舞蹈教学枯燥、单一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根据“经验值”的量化形式表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
(四)浸润式职业能力培养
1.运用人文精神导入式进行教学、排练。对要教学的组合、排练剧目等的风格特点、舞蹈意境、情感表达等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養。
2.“舞蹈剧目式”嵌入舞蹈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将等课堂组合加上音乐、队形的变化、舞蹈构图,以舞蹈剧目的形式嵌入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相互渗透、相互融洽,让学生了解舞蹈编导技法和提高舞台综合表现能力。
3.运用“扒碟”能力(即排练舞蹈作品)训练职业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舞蹈作品作为训练剧目。利用课余时间,对着视频听音乐、数节拍,一拍一拍、一小段一小段地模仿动作,直到完成整个节目的编排。通过“扒碟”训练学生模仿技能、增加学生的肢体语言,为学习舞蹈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剧目排练中,学生学会处理音乐的特点、节奏、灯光、服装、舞美、道具、合作协调等问题,由学习能力向职业迁移和岗位提升。
以上是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探索和体会。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宗旨,把能力培养贯穿于舞蹈教学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守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宇赤.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化教育,2019,6(47):238-240.
[3]徐瑶.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核心素养标准[J].当代音乐,2019(1):111-112.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86-02
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出台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改革,奏响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新的号角。落实职业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应构建职业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促使其获得更加良好的未来发展。
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意义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指围绕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体系,技能操作性和就业针对性较强。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从就业指向、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能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岗位技能。
二、职业能力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职业能力观念落后
“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是舞蹈课程教学的通病。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不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面向幼儿教师岗位,培养学生“会跳”“会教”“会创编”“会演”“会评”的能力。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模仿套用艺术院校舞蹈專业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本位”,较少考虑“学前教育”的职业需求,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人才满意度无法达到社会预期。
(二)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职业核心能力较弱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形体训练、身韵训练、民族舞蹈、幼儿舞蹈以及幼儿舞蹈创编。由于我国学前专业舞蹈教育起步较晚,未能自成体系,形成个性特色,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要么照搬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要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偏重于对学生肢体的训练和身体素质的训练,没有紧密围绕学前专业的特色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演、教、编、评、管”五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较差、没有自身专业的特色,缺乏学前职业应具备的教学能力,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
舞蹈教学的特殊性是教师普遍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授课,通过动作示范、讲解,让学生直接观察、模仿,掌握各个舞蹈动作、技能。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职业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三、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有其就业的独特性,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为幼儿教师。因此,舞蹈教学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幼儿教师所需要的舞蹈技能为目标,重点学习与幼儿舞蹈、幼儿舞蹈教学法、幼儿舞蹈编排赏析等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掌握未来当教师需要的各项知识服务。在追求专业性的同时,把最终的落脚点回归到“幼儿教育”上,将“学前教育”的特殊要求体现在培养模式中。
(二)课程设置突出一专多能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改革,国家对教师岗位从业人员不但要考核专业技术技能,也要考核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要以“专业知识、教师技能、艺术素质”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注重专业技能与学科知识、通识技能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加强学生表演能力、编创能力、整合能力、欣赏评价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演、教、编、评、管“五位一体”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三)创新舞蹈教学模式
1.分层次教学。学前教育舞蹈课通常采用“大班制”教学,学生数量多,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情况,影响教学效率。在舞蹈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发展分出快慢班,开展分层次教学。教学内容在基础性、专业性、拓展性三个维度基础上,针对快慢班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区分度的教学组合,做到精确的“因材施教”。
2.舞蹈考级教材进课堂。在舞蹈教学中,将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引入课堂,一方面这套教材内容完整、系统,涵盖多种舞蹈,娱乐性与科学性较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让学生快速地掌握适合各个年龄层次舞蹈组合的规格及要领,也更加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学生掌握舞蹈教材的内容后,可以去舞蹈培训机构兼职舞蹈老师,提早进入教师岗位实习,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拓宽学生就业途径。
3.基础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相融合。在日常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法推动教学的深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组合,通过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将教学组合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新的舞蹈作品,以演出的形式在学期末表演,将注入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多维互动式教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预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 4.利用蓝墨云班课开展新课堂。蓝墨云班课是通过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群和班课空间,将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推送、教学互动和反馈评价,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课堂质量。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师提前把每节课要教授课堂组合的相关视频、图片或文字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直观感受,掌握本节课程将学习的内容;利用图片或文字的解析,概括训练目标、动作要素以及训练重点,梳理巩固本节课程学习的知识点,有效地辅助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解决传统舞蹈教学枯燥、单一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根据“经验值”的量化形式表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
(四)浸润式职业能力培养
1.运用人文精神导入式进行教学、排练。对要教学的组合、排练剧目等的风格特点、舞蹈意境、情感表达等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養。
2.“舞蹈剧目式”嵌入舞蹈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将等课堂组合加上音乐、队形的变化、舞蹈构图,以舞蹈剧目的形式嵌入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相互渗透、相互融洽,让学生了解舞蹈编导技法和提高舞台综合表现能力。
3.运用“扒碟”能力(即排练舞蹈作品)训练职业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舞蹈作品作为训练剧目。利用课余时间,对着视频听音乐、数节拍,一拍一拍、一小段一小段地模仿动作,直到完成整个节目的编排。通过“扒碟”训练学生模仿技能、增加学生的肢体语言,为学习舞蹈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剧目排练中,学生学会处理音乐的特点、节奏、灯光、服装、舞美、道具、合作协调等问题,由学习能力向职业迁移和岗位提升。
以上是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探索和体会。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宗旨,把能力培养贯穿于舞蹈教学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守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宇赤.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化教育,2019,6(47):238-240.
[3]徐瑶.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核心素养标准[J].当代音乐,2019(1):111-11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