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我想当班长。”“爸爸,买点小礼物吧,我要拉选票。”这样的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很多家长也是见怪不怪。
郑州市某中学初中一个班级,全班共有50名学生,设有班长1名,卫生委员1名,文艺委员1名,值日班长5名,语、数、外、政,史、地、生课代表7名,为方便检查背书,4人一小组,又有12个小组长。虽然有学生身兼两职,算下来,班里的“小头头”也超过了半数。
班主任李老师颇为无奈:“孩子们希望能有表现的机会,渴望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渴望当班干,老师不能打击这种积极性。虽然班干队伍显得‘臃肿’,但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哪怕给他们的只是个芝麻大的‘小官’。”
人小“官”瘾大,芝麻官泛滥
小学生李源说:“我很想当班干部,当班干部能有更多机会接近老师,有管人的权力、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更威风。”
“有些班委很有权力,比如自习课老师不在,哪个同学有小动作,班长、学习委员可以记他的名字,让老师惩罚。”四年级学生小吴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班干部”的头衔听上去很美。在老师眼中,班干部的内涵是奉献,义务和责任,但孩子更看重的可能却是“小班头”手中的权力。
不少孩子表示,他们更看重当班干后的任务分配权(班级劳动时,给不同的同学安排相应任务)、人员选择权(文艺表演时,指派某某同学参加)、自行惩罚权(同学违反纪律且不听劝告时,班干部在班主任允许条件内可自行采取一定的惩罚)。
“每次班委选举,老师都会给当选的同学说,要为同学服务,但真正能单纯做到这一点的班委并不多。”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李菲说。
落选后,离家出走
一位名叫朵朵(化名)的小学五年级女生,想当班干部几乎到了痴迷程度,在竞选中落选后,失落的她,竟从学校不辞而别,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在火车站被巡逻的民警找到。而提起小学生痴迷当“官”,学校老师直喊头痛:如今的小学生“官瘾”太大了。
谈及孩子为何如此喜欢当“官”的原因,朵朵的班主任抱怨是学生家长在背后当推手——每到10月前后各中小学改选学生干部时,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往往会接到来自各种渠道的“说情电话”,希望能给某某一个“展示的机会”。
不过,这位班主任仅仅把孩子想当官的原因归咎于家长,显然有失公允。实际上,孩子从小就喜欢当官更多是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是因为当官有太多的好处,才驱使学生家长想方设法去为孩子“谋”个一官半职。而家长的这种“热情”又进一步助长了小学生的“官欲”膨胀,致使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小学生“官瘾”太大已成为一种风气,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教育部门、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被“罢官”后孩子闹情绪
严女士的儿子上二年级,上个学期做了一个小组长,负责收作业本、记录小组成员作业缺交的情况等。谁知,这学期刚开学不久,他一回家就把书包往沙发一抛,什么作业都不想做 还时不时闹情绪,就连平时很要好的同学来家里玩,他也爱理不理。经爸爸旁敲侧击才知道,原来这学期他没有当上班干部,感到很委屈。他还哭着要爸爸买点东西去老师那把“官衔”要回来。
“为什么我这学期就不能当小组长呢?上学期我的语文还考了99分呢。”对于“丢官”,他一脸不解。他告诉笔者,做小组长就会有很多同学听自己的话,有很多同学跟自己玩,现在自己什么都不是了,“他们似乎都不喜欢跟我玩了”。
花费千元网上买“市长”
在学校班级里当不上官,一些不谙世事的小孩子竟在网络里花钱过官瘾。
王勇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喜欢上网。孩子母亲说,最近孩子每天向她要钱,半个月已拿走了6百多元。问他做什么,孩子却支支吾吾,死活不说。
后来才知道,王勇正在玩一种网络游戏,游戏规定只要寄20个QQ号(聊天工具)给游戏公司,便能在游戏中当上官。王勇将父母给的零花钱都拿去买了QQ号。
王勇说,游戏中的官级分为室长,行长,县长等、最大的是市长。他说,有个同学为了当市长,花去了一千多块钱。“但这官不能一直当下去,必须不停寄QQ号过去,否则一个月后,官衔将自动被罢免。”
当官真的这么吸引人吗?王勇说,在家父母管,学校老师管,要想当个官除了品学兼优,还要公开竞选,最后还要由老师筛选,太难了!“在网上买个官,我不过想尝尝管人的滋味!”
“这是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家严正讲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前不久,几个小学生来他家玩,孩子们递上的名片上,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什么官衔都有。他认为,孩子应该是单纯,天真的,学校家长要加强引导,老是想着当官,不利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认为:“班干部就是管人的”,因此当班干部“威风”,“过瘾”。在这些希望当班干部的小学生当中,高达七成的人想做班长。原因有:班干部能更加接近老师,有管人的权力,可以获得加分,还有“比同学看起来更威风”等等。成人世界的权力追逐,已在小学校园里蔚然成风。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看看孩子们高度一致的“当官”选择,和童言无忌的“当官”理由,却让人怎么也笑不出来。
全家总动员,“官”声浩大
“我的孩子是班里的‘三道杠’,我希望孩子能当学生干部,多与同学们交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并逐渐克服身上存在的缺点,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家长王女士说,为避免孩子因虚荣心产生“官瘾”,在对小干部严格要求的同时,学校和老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都有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你不管人,就得被人管,当然是管人好!”家长吴先生直白地说,“承认不承认这都是现实。所谓‘读书入仕’,孩子从小当班干锻炼有好处,省得以后走入社会不懂人情事故被欺负,到时候考公务员连当小领导都不会。”显然,吴先生希望孩子从小就树立不被人欺负的“官念”。
为了让自己孩子在“粥少僧多”的班干部职务分配中胜出,一些家长亲自上阵,到学校为孩子“跑官要官”,部分班级竟出现“全民皆官”的荒诞现象。
沪上西北部某寄宿制小学要进行全校的大队委员会选举,在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的同时,不少做家长的也被卷入其中,家长吴女士就是被卷入者之一。
吴女士的孩子上三年级,由于成绩一直不错,深得老师喜爱。新学期开学后全校进行班干部选举活动,班主任特意提名了吴女士的孩子,让她去参加竞选。
“对于这次竞选,班主任和孩子都很重视。对家长来说,如果孩子能进入学校的大队委员会,那对孩子今后的升学或许 也能带来一些帮助。”
不过吴女士告诉记者,这次竞选,并不是谁的成绩好就能被选上。竞选中,学校提出了诸多要求,比如,要求每位参加竞选的学生,必须准备一份两分钟的演讲稿和一份能够详细表现个人综合实力的PPT(幻灯片)等。
在吴女士看来,让一个年龄这么小的孩子独立完成这些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上为了增加竞选成功率,班主任也有让家长从旁协助的想法,为此,吴女士全家都动员了起来。
准备材料 全家动员
“因为我平时上班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做一些细节的准备工作,所以我请孩子的表姐来完成前期制作。”
小李是孩子的表姐,正在读大学,做PPT、写演讲稿可谓驾轻就熟。她专门跑到吴女士家来帮忙。不过小李说,这个两分钟演讲稿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老师要求演讲稿要涉及到自我介绍(结合学校)、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和对于大队委员会的建议等很多方面,因为涉及面很多,不能随便拼凑,必须和孩子有所交流后才能写,光写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至于PPT的制作也颇费工夫。PPT的制作,需要孩子提供历年来的学习成绩、特长、兴趣爱好和一张照片等,虽然不算复杂,但搜集资料需要不少时间,完成起来也比较麻烦。
在这些工作都完成以后,不放心的吴女士还很仔细地审核了一遍,特别是孩子的竞选演讲稿,改了又改。“因为我觉得演讲稿的字句写得有些过于成人化了,不像出自孩子的口吻,所以我特别又修改了一下,最后把把关。”
家长动手 孩子动嘴
不过,吴女士和小李都坦言,小学干部选举搞那么多“花头”完全没有必要,而且小学生才会写字,诸如制作PPT这样的事情小孩子也根本不会做。“其实小干部选举即兴演讲最好,学校布置那么多高要求的东西,根本看不出孩子的真实水平。”
但是对家长来说,孩子能当上学生干部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于是学校布置的任务,最终就由家长代劳,竞选准备也变相成为了家长之间水平的比拼。每一次都是靠家长为孩子准备资料,不管是制作、编辑,还是排版,学生很少亲自参与。
为此,教育人士认为,要想减少家长代劳的现象,还是要从学校做起,老师应该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降低难度,让孩子做力所能及、适合自己的事情,才能提高孩子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达到让家长放手的目的。
家长给孩子“跑官”,“买官”
现在不少学校“推陈出新”,班干部选举要设置演讲、才艺展示甚至拉票等关卡,使得原本简单的班干部选举和任命,演变成一场席卷多数家长和孩子的“全家总动员”,实在让人很无奈。
无孔不入的腐败早已经侵入到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去了,“买官”已经是当今校园的普遍现象。每年新学期入学之初,都有学生家长到班主任老师甚至学校领导那里给孩子“跑官”甚至“买官”,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更加明显。一些家长为孩子买官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日后能顺利踏进官场,让孩子早点有做官的阅历、练就过硬本领,以备将来赴任时从容应付。
在小学任教的崔老师介绍,教师子女,社会上大大小小官员的孩子很少有不当班干部的。这些年来,老板、大款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地跻身班干部行列。一些班主任在众多家长要求“给孩子官当”的压力下违心地对班干部进行“扩编”,造成班干部泛滥。
一些教师建议,为了净化小学生成长的环境,应该取消班干部加分。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当前中小学班干部产生过程进行管理和改革,制订出一种公正,合理的班级组织形式,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的环境。
“孩子有‘官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的‘熏陶’。”李老师是一所重点小学的一年级班主任,这学期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就已有好几位家长明确向老师表达了想让自己孩子当班干部的愿望。
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小学生的家长对孩子能否当上班干部更加在意,一方面是小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一些家长想通过当班干部激发孩子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当上班干部就会引起老师的重视,更有机会被评为区级、市级三好学生,给以后的升学带来好处。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里,一班学生半数皆“官”的现象普遍存在,班长变成“官”,孩子有“官瘾”,归根结底,是成人世界的权力追逐在校园里的影射。而在学校里,学生干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服务和责任,而现在侧重于帮助学生培养“领导意识”、“领导能力”,这就本末倒置了,在客观上为小学生“当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育除了具有让孩子成长成才,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职能外,更应担当起引领社会风气、培育高尚文化的责任。培养孩子“领导力”时,学校和家长应淡化“权力”观,强调责任与服务意识,以及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保持孩子世界的纯净,切勿让“官本位”思想侵蚀了孩子!
郑州市某中学初中一个班级,全班共有50名学生,设有班长1名,卫生委员1名,文艺委员1名,值日班长5名,语、数、外、政,史、地、生课代表7名,为方便检查背书,4人一小组,又有12个小组长。虽然有学生身兼两职,算下来,班里的“小头头”也超过了半数。
班主任李老师颇为无奈:“孩子们希望能有表现的机会,渴望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渴望当班干,老师不能打击这种积极性。虽然班干队伍显得‘臃肿’,但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哪怕给他们的只是个芝麻大的‘小官’。”
人小“官”瘾大,芝麻官泛滥
小学生李源说:“我很想当班干部,当班干部能有更多机会接近老师,有管人的权力、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更威风。”
“有些班委很有权力,比如自习课老师不在,哪个同学有小动作,班长、学习委员可以记他的名字,让老师惩罚。”四年级学生小吴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班干部”的头衔听上去很美。在老师眼中,班干部的内涵是奉献,义务和责任,但孩子更看重的可能却是“小班头”手中的权力。
不少孩子表示,他们更看重当班干后的任务分配权(班级劳动时,给不同的同学安排相应任务)、人员选择权(文艺表演时,指派某某同学参加)、自行惩罚权(同学违反纪律且不听劝告时,班干部在班主任允许条件内可自行采取一定的惩罚)。
“每次班委选举,老师都会给当选的同学说,要为同学服务,但真正能单纯做到这一点的班委并不多。”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李菲说。
落选后,离家出走
一位名叫朵朵(化名)的小学五年级女生,想当班干部几乎到了痴迷程度,在竞选中落选后,失落的她,竟从学校不辞而别,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在火车站被巡逻的民警找到。而提起小学生痴迷当“官”,学校老师直喊头痛:如今的小学生“官瘾”太大了。
谈及孩子为何如此喜欢当“官”的原因,朵朵的班主任抱怨是学生家长在背后当推手——每到10月前后各中小学改选学生干部时,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往往会接到来自各种渠道的“说情电话”,希望能给某某一个“展示的机会”。
不过,这位班主任仅仅把孩子想当官的原因归咎于家长,显然有失公允。实际上,孩子从小就喜欢当官更多是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是因为当官有太多的好处,才驱使学生家长想方设法去为孩子“谋”个一官半职。而家长的这种“热情”又进一步助长了小学生的“官欲”膨胀,致使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小学生“官瘾”太大已成为一种风气,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教育部门、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被“罢官”后孩子闹情绪
严女士的儿子上二年级,上个学期做了一个小组长,负责收作业本、记录小组成员作业缺交的情况等。谁知,这学期刚开学不久,他一回家就把书包往沙发一抛,什么作业都不想做 还时不时闹情绪,就连平时很要好的同学来家里玩,他也爱理不理。经爸爸旁敲侧击才知道,原来这学期他没有当上班干部,感到很委屈。他还哭着要爸爸买点东西去老师那把“官衔”要回来。
“为什么我这学期就不能当小组长呢?上学期我的语文还考了99分呢。”对于“丢官”,他一脸不解。他告诉笔者,做小组长就会有很多同学听自己的话,有很多同学跟自己玩,现在自己什么都不是了,“他们似乎都不喜欢跟我玩了”。
花费千元网上买“市长”
在学校班级里当不上官,一些不谙世事的小孩子竟在网络里花钱过官瘾。
王勇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喜欢上网。孩子母亲说,最近孩子每天向她要钱,半个月已拿走了6百多元。问他做什么,孩子却支支吾吾,死活不说。
后来才知道,王勇正在玩一种网络游戏,游戏规定只要寄20个QQ号(聊天工具)给游戏公司,便能在游戏中当上官。王勇将父母给的零花钱都拿去买了QQ号。
王勇说,游戏中的官级分为室长,行长,县长等、最大的是市长。他说,有个同学为了当市长,花去了一千多块钱。“但这官不能一直当下去,必须不停寄QQ号过去,否则一个月后,官衔将自动被罢免。”
当官真的这么吸引人吗?王勇说,在家父母管,学校老师管,要想当个官除了品学兼优,还要公开竞选,最后还要由老师筛选,太难了!“在网上买个官,我不过想尝尝管人的滋味!”
“这是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家严正讲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前不久,几个小学生来他家玩,孩子们递上的名片上,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什么官衔都有。他认为,孩子应该是单纯,天真的,学校家长要加强引导,老是想着当官,不利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认为:“班干部就是管人的”,因此当班干部“威风”,“过瘾”。在这些希望当班干部的小学生当中,高达七成的人想做班长。原因有:班干部能更加接近老师,有管人的权力,可以获得加分,还有“比同学看起来更威风”等等。成人世界的权力追逐,已在小学校园里蔚然成风。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看看孩子们高度一致的“当官”选择,和童言无忌的“当官”理由,却让人怎么也笑不出来。
全家总动员,“官”声浩大
“我的孩子是班里的‘三道杠’,我希望孩子能当学生干部,多与同学们交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并逐渐克服身上存在的缺点,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家长王女士说,为避免孩子因虚荣心产生“官瘾”,在对小干部严格要求的同时,学校和老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都有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你不管人,就得被人管,当然是管人好!”家长吴先生直白地说,“承认不承认这都是现实。所谓‘读书入仕’,孩子从小当班干锻炼有好处,省得以后走入社会不懂人情事故被欺负,到时候考公务员连当小领导都不会。”显然,吴先生希望孩子从小就树立不被人欺负的“官念”。
为了让自己孩子在“粥少僧多”的班干部职务分配中胜出,一些家长亲自上阵,到学校为孩子“跑官要官”,部分班级竟出现“全民皆官”的荒诞现象。
沪上西北部某寄宿制小学要进行全校的大队委员会选举,在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的同时,不少做家长的也被卷入其中,家长吴女士就是被卷入者之一。
吴女士的孩子上三年级,由于成绩一直不错,深得老师喜爱。新学期开学后全校进行班干部选举活动,班主任特意提名了吴女士的孩子,让她去参加竞选。
“对于这次竞选,班主任和孩子都很重视。对家长来说,如果孩子能进入学校的大队委员会,那对孩子今后的升学或许 也能带来一些帮助。”
不过吴女士告诉记者,这次竞选,并不是谁的成绩好就能被选上。竞选中,学校提出了诸多要求,比如,要求每位参加竞选的学生,必须准备一份两分钟的演讲稿和一份能够详细表现个人综合实力的PPT(幻灯片)等。
在吴女士看来,让一个年龄这么小的孩子独立完成这些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上为了增加竞选成功率,班主任也有让家长从旁协助的想法,为此,吴女士全家都动员了起来。
准备材料 全家动员
“因为我平时上班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做一些细节的准备工作,所以我请孩子的表姐来完成前期制作。”
小李是孩子的表姐,正在读大学,做PPT、写演讲稿可谓驾轻就熟。她专门跑到吴女士家来帮忙。不过小李说,这个两分钟演讲稿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老师要求演讲稿要涉及到自我介绍(结合学校)、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和对于大队委员会的建议等很多方面,因为涉及面很多,不能随便拼凑,必须和孩子有所交流后才能写,光写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至于PPT的制作也颇费工夫。PPT的制作,需要孩子提供历年来的学习成绩、特长、兴趣爱好和一张照片等,虽然不算复杂,但搜集资料需要不少时间,完成起来也比较麻烦。
在这些工作都完成以后,不放心的吴女士还很仔细地审核了一遍,特别是孩子的竞选演讲稿,改了又改。“因为我觉得演讲稿的字句写得有些过于成人化了,不像出自孩子的口吻,所以我特别又修改了一下,最后把把关。”
家长动手 孩子动嘴
不过,吴女士和小李都坦言,小学干部选举搞那么多“花头”完全没有必要,而且小学生才会写字,诸如制作PPT这样的事情小孩子也根本不会做。“其实小干部选举即兴演讲最好,学校布置那么多高要求的东西,根本看不出孩子的真实水平。”
但是对家长来说,孩子能当上学生干部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于是学校布置的任务,最终就由家长代劳,竞选准备也变相成为了家长之间水平的比拼。每一次都是靠家长为孩子准备资料,不管是制作、编辑,还是排版,学生很少亲自参与。
为此,教育人士认为,要想减少家长代劳的现象,还是要从学校做起,老师应该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降低难度,让孩子做力所能及、适合自己的事情,才能提高孩子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达到让家长放手的目的。
家长给孩子“跑官”,“买官”
现在不少学校“推陈出新”,班干部选举要设置演讲、才艺展示甚至拉票等关卡,使得原本简单的班干部选举和任命,演变成一场席卷多数家长和孩子的“全家总动员”,实在让人很无奈。
无孔不入的腐败早已经侵入到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去了,“买官”已经是当今校园的普遍现象。每年新学期入学之初,都有学生家长到班主任老师甚至学校领导那里给孩子“跑官”甚至“买官”,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更加明显。一些家长为孩子买官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日后能顺利踏进官场,让孩子早点有做官的阅历、练就过硬本领,以备将来赴任时从容应付。
在小学任教的崔老师介绍,教师子女,社会上大大小小官员的孩子很少有不当班干部的。这些年来,老板、大款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地跻身班干部行列。一些班主任在众多家长要求“给孩子官当”的压力下违心地对班干部进行“扩编”,造成班干部泛滥。
一些教师建议,为了净化小学生成长的环境,应该取消班干部加分。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当前中小学班干部产生过程进行管理和改革,制订出一种公正,合理的班级组织形式,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的环境。
“孩子有‘官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的‘熏陶’。”李老师是一所重点小学的一年级班主任,这学期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就已有好几位家长明确向老师表达了想让自己孩子当班干部的愿望。
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小学生的家长对孩子能否当上班干部更加在意,一方面是小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一些家长想通过当班干部激发孩子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当上班干部就会引起老师的重视,更有机会被评为区级、市级三好学生,给以后的升学带来好处。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里,一班学生半数皆“官”的现象普遍存在,班长变成“官”,孩子有“官瘾”,归根结底,是成人世界的权力追逐在校园里的影射。而在学校里,学生干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服务和责任,而现在侧重于帮助学生培养“领导意识”、“领导能力”,这就本末倒置了,在客观上为小学生“当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育除了具有让孩子成长成才,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职能外,更应担当起引领社会风气、培育高尚文化的责任。培养孩子“领导力”时,学校和家长应淡化“权力”观,强调责任与服务意识,以及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保持孩子世界的纯净,切勿让“官本位”思想侵蚀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