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随机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中选出120例,其中60例获得本院急救人员进行的院前急救措施,作为急救组;另外60例为自行来到医院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急救组采取的急救和转运措施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急救组有1例现场死亡(1.67%),3例入院后死亡(5.00%),总死亡率为6.67%,而对照组死亡率为13.33%,明显高于急救组;急救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健康,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预后; 死亡率; 满意度
The Effect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terven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LIANG Xiao-yue,ZHUANG Jun-can,WU Mu-fu,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8):128-13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measures on the pro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 Used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12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60 cases were treated by our pre-hospital first aid,as the first aid group;another 60 cases voluntarily came to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n the first aid group’s rescue and transport measures were analyzed, the mort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first aid group had 1 case died on the scene for 1.67%,3 cases died after admission for 5%, the total mortality was 6.67%,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13.33%;and it’s patients’satisfaction was 98.3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 7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Pre-hospital first aid is very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ensure patients’ health and reduce mortality.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hospital first aid; Prognosis; Mortality;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Jiangmen 52902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8.046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造成的,患者的心肌会出现坏死的情况,一般在临床上表现为剧烈且持久的胸闷胸痛,休息和口服止痛药物也无法完全消除疼痛感。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会呈现进行性变化,同时血清中的心肌酶活性会大幅提高,从而引发患者心律失常,出现休克和心脏功能衰竭的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患者的患病原因复杂,诱发原因也有很多种,是目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在欧美地区比较常见,目前美国平均每年都有超过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而在我国每年也有超过50万人口发生心肌梗死,目前我国已拥有约200万心肌梗死患者[1-2]。本文主要对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随机挑选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36~87岁,平均(66.73±12.31)岁。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从20~75 min不等,其中60例获得本院急救人员进行的院前急救措施,作为急救组;另外60例为自行来到医院治疗,作为对照组。120例患者均按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进行诊治,其均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82例患者具有典型症状,另外38例患者不具备典型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史,其中42例有冠心病史、32例有高血压史、21例糖尿病史、13例脑血管病史、12例无明显病史。两组患者在籍贯、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措施
1.2.1 一般处理 当医护人员抵达患者发病现场时,需要先对患者发病时间、疼痛部位、病情缓解情况以及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并询问患者或家属其既往病史。然后指导患者放松心态,采用深呼吸、卧床休息等方法,告知患者一定不能出现紧张、焦虑、激动等负面情绪,以免造成心脏耗氧量的增加,加大疼痛症状。医护人员还需要采取心理安慰的措施缓解患者情绪,并使患者协助医生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测,测量基本生命体征[8]。
1.2.2 吸氧措施 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供氧量和耗氧量严重失衡而引发,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输送氧气。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式输氧模式,如果患者感觉极度不适,但意识清醒,则需要采用面罩式输氧方法;而如果患者已经开始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则需要采用鼻导管输氧方法,提高对患者的输氧量。对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的输氧量大概在5~6 L/min,浓度约为40%,如果患者病情好转,则需要将输氧量下调至3~4 L/min[9]。
1.2.3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在对患者进行输氧后,还需要为患者建立起及时有效的静脉通路。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需要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为患者注射血管活性、抗心脏衰竭类药物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等,还要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循环,维持人体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在为患者选择静脉预留针时,一定要根据所选血管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固定后要进行确认,以免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出现渗液或脱落的现象。
1.2.4 院前急救用药措施 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期,由于剧烈的胸部疼痛,患者会出现各类激烈情绪变化,这些都会导致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加剧疼痛感和心脏负荷,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在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利用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症状,例如硝酸甘油等。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增加以及休克等情况,就可以视病情程度为患者使用吗啡、杜冷丁等药物[10]。
1.2.5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在发病时都会表现出恐惧、焦虑、易怒、悲观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剧烈的胸部疼痛会加剧患者的紧张心理,这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院前急救处理时一定要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楚,这样才能够从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另外,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还要表现出沉着、冷静、干练的态度,积极鼓励和安慰患者,在患者面前决不能讨论对于抢救不利的任何信息,以免为患者增加心理负担。
1.2.6 院前并发症处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在发作阶段有着多种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心脏功能衰竭以及休克等,因此医护人员对这类并发症要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11-12]。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急救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检测,根据患者实际心率、心律情况对其进行静脉药物抢救。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则需要为患者进行吸氧处理,并对患者使用升压药物。如果患者出现心脏功能衰竭现象,则应该让患者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对其采用30%~50%的气化酒精配合氧气吸入,并遵照医嘱使用利尿剂。
1.2.7 安全转运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之后就要采取安全转运措施,因为越早为患者灌注心肌,越早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就能够越好的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成功性。因此安全转运工作就成为了确保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首先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了解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并知晓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在患者家属签署病危通知书和转运同意书后才能够为患者进行转运,同时患者家属还应该携带相关证件和病情检查资料前往医院。急救车在开动时要尽量减小报警音量,车速要平稳,避免急转弯和快速加速[13]。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PEMS 3.1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20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现,采取院前急救的60例患者中有1例因病情过重在现场死亡(1.67%),入院后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5.00%),总死亡率为6.67%,而对照组则有8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3.33%,明显高于急救组;同时急救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鉴别诊断,由于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症状为胸闷胸痛,因此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以下为各种常见病症与心肌梗死的鉴别方法[3-4]。
(1)与心绞痛鉴别:心绞痛在发病时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梗死十分相似,均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心率不齐等表现。但其与心肌梗死是有一定区别的,心绞痛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较短,最长也不会超过十几分钟。当患者出现类似情况时,如果口服硝酸甘油能够让症状得到缓解,说明患者所得病症为心绞痛,反之则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发作。另外,心绞痛在发病时没有心肌坏死的情况,因此患者并不会伴有发热等症状[5]。
(2)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鉴别: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在发作时也会引发持久性、剧烈性的胸痛症状,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则很容易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互混淆。但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一般情况下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其胸痛和发热症状是同时发生的,并且全身性症状不明显,最重要的是没有休克和心脏功能衰竭的现象。另外,利用心电图检查设备可以看到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患者的心电图没有异常波动[6]。
(3)与急性肺动脉栓塞鉴别:患有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经常出现胸痛、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也会引发休克现象。但肺部分为左右两个肺叶,如果是右侧肺叶栓塞,则其会表现为右侧胸痛,不容易和急性心肌梗死混淆。但如果是左侧肺叶出现栓塞的情况,则会引发左侧胸痛症状,在临床上可能与心肌梗死弄混。但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会表现出咳血的情况,同时除非患者患有心脏功能衰竭,否则患者也不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另外,肺动脉栓塞常常会导致人体右心室出现过度负荷的情况,在心电图检测时,心电图会出现肺性P波,在心前区的心电图还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顺时针转位现象。 (4)与急腹症鉴别:急腹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腹腔疾病,其一般是由炎症引发的内部器官损伤类疾病。急腹症包括胰腺炎、肠道溃疡、胃溃疡、胆囊炎、胆石症等,临床均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严重时能够引发休克现象。在患者发病初期,这种疾病很容易和急性心肌梗死混淆,因炎症反应也会出现身体发热等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对这类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并且需要配合心电图检测来辅助鉴别[7]。
从本次分析中可以看出,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仅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病情早期痛苦,还能够缓解患者并发症的症状,为后续急救措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时,医护人员就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这样就可以为患者入院后节省检查时间。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还会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这样就能够较小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在治疗时的依从性,让患者能够更加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14-15]。最重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病情,为后续抢救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的砝码,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武秀昆.对院前急救患者转送原则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1):1036-1037.
[2]刁玉荣.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QRS波增宽对远期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预测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9):13-16.
[3]吴国艳.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64.
[4]曹卫.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老年患者的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15-17.
[5]杨宏.不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鉴别[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 128-129.
[6]姚虹.浅谈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在心脏右室心肌病变患者中的变化[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12(24):48-49.
[7]黎娜,罗荷,柯元南.腹痛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5):314-315.
[8]李旭东,胡秋桃.AMI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7.
[9]关家凤.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45-146.
[10]许云耀,谢志辉,侯冬子.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1-72.
[11]张爱红,张建刚,景江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力学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11):1490-1493.
[12]刘经耀.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7-138.
[13]杨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现场急救与转运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215-216.
[14]韦笑云.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60-62.
[15]邹蓉蓉.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9-60.
(收稿日期:2014-11-21) (本文编辑:周亚杰)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预后; 死亡率; 满意度
The Effect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terven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LIANG Xiao-yue,ZHUANG Jun-can,WU Mu-fu,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8):128-13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measures on the pro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 Used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12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60 cases were treated by our pre-hospital first aid,as the first aid group;another 60 cases voluntarily came to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n the first aid group’s rescue and transport measures were analyzed, the mort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first aid group had 1 case died on the scene for 1.67%,3 cases died after admission for 5%, the total mortality was 6.67%,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13.33%;and it’s patients’satisfaction was 98.3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 7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Pre-hospital first aid is very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ensure patients’ health and reduce mortality.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hospital first aid; Prognosis; Mortality;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Jiangmen 52902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8.046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造成的,患者的心肌会出现坏死的情况,一般在临床上表现为剧烈且持久的胸闷胸痛,休息和口服止痛药物也无法完全消除疼痛感。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会呈现进行性变化,同时血清中的心肌酶活性会大幅提高,从而引发患者心律失常,出现休克和心脏功能衰竭的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患者的患病原因复杂,诱发原因也有很多种,是目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在欧美地区比较常见,目前美国平均每年都有超过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而在我国每年也有超过50万人口发生心肌梗死,目前我国已拥有约200万心肌梗死患者[1-2]。本文主要对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随机挑选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36~87岁,平均(66.73±12.31)岁。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从20~75 min不等,其中60例获得本院急救人员进行的院前急救措施,作为急救组;另外60例为自行来到医院治疗,作为对照组。120例患者均按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进行诊治,其均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82例患者具有典型症状,另外38例患者不具备典型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史,其中42例有冠心病史、32例有高血压史、21例糖尿病史、13例脑血管病史、12例无明显病史。两组患者在籍贯、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措施
1.2.1 一般处理 当医护人员抵达患者发病现场时,需要先对患者发病时间、疼痛部位、病情缓解情况以及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并询问患者或家属其既往病史。然后指导患者放松心态,采用深呼吸、卧床休息等方法,告知患者一定不能出现紧张、焦虑、激动等负面情绪,以免造成心脏耗氧量的增加,加大疼痛症状。医护人员还需要采取心理安慰的措施缓解患者情绪,并使患者协助医生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测,测量基本生命体征[8]。
1.2.2 吸氧措施 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供氧量和耗氧量严重失衡而引发,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输送氧气。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式输氧模式,如果患者感觉极度不适,但意识清醒,则需要采用面罩式输氧方法;而如果患者已经开始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则需要采用鼻导管输氧方法,提高对患者的输氧量。对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的输氧量大概在5~6 L/min,浓度约为40%,如果患者病情好转,则需要将输氧量下调至3~4 L/min[9]。
1.2.3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在对患者进行输氧后,还需要为患者建立起及时有效的静脉通路。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需要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为患者注射血管活性、抗心脏衰竭类药物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等,还要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循环,维持人体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在为患者选择静脉预留针时,一定要根据所选血管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固定后要进行确认,以免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出现渗液或脱落的现象。
1.2.4 院前急救用药措施 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期,由于剧烈的胸部疼痛,患者会出现各类激烈情绪变化,这些都会导致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加剧疼痛感和心脏负荷,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在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利用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症状,例如硝酸甘油等。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增加以及休克等情况,就可以视病情程度为患者使用吗啡、杜冷丁等药物[10]。
1.2.5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在发病时都会表现出恐惧、焦虑、易怒、悲观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剧烈的胸部疼痛会加剧患者的紧张心理,这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院前急救处理时一定要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楚,这样才能够从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另外,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还要表现出沉着、冷静、干练的态度,积极鼓励和安慰患者,在患者面前决不能讨论对于抢救不利的任何信息,以免为患者增加心理负担。
1.2.6 院前并发症处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在发作阶段有着多种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心脏功能衰竭以及休克等,因此医护人员对这类并发症要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11-12]。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急救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检测,根据患者实际心率、心律情况对其进行静脉药物抢救。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则需要为患者进行吸氧处理,并对患者使用升压药物。如果患者出现心脏功能衰竭现象,则应该让患者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对其采用30%~50%的气化酒精配合氧气吸入,并遵照医嘱使用利尿剂。
1.2.7 安全转运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之后就要采取安全转运措施,因为越早为患者灌注心肌,越早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就能够越好的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成功性。因此安全转运工作就成为了确保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首先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了解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并知晓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在患者家属签署病危通知书和转运同意书后才能够为患者进行转运,同时患者家属还应该携带相关证件和病情检查资料前往医院。急救车在开动时要尽量减小报警音量,车速要平稳,避免急转弯和快速加速[13]。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PEMS 3.1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20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现,采取院前急救的60例患者中有1例因病情过重在现场死亡(1.67%),入院后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5.00%),总死亡率为6.67%,而对照组则有8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3.33%,明显高于急救组;同时急救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鉴别诊断,由于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症状为胸闷胸痛,因此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以下为各种常见病症与心肌梗死的鉴别方法[3-4]。
(1)与心绞痛鉴别:心绞痛在发病时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梗死十分相似,均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心率不齐等表现。但其与心肌梗死是有一定区别的,心绞痛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较短,最长也不会超过十几分钟。当患者出现类似情况时,如果口服硝酸甘油能够让症状得到缓解,说明患者所得病症为心绞痛,反之则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发作。另外,心绞痛在发病时没有心肌坏死的情况,因此患者并不会伴有发热等症状[5]。
(2)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鉴别: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在发作时也会引发持久性、剧烈性的胸痛症状,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则很容易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互混淆。但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一般情况下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其胸痛和发热症状是同时发生的,并且全身性症状不明显,最重要的是没有休克和心脏功能衰竭的现象。另外,利用心电图检查设备可以看到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患者的心电图没有异常波动[6]。
(3)与急性肺动脉栓塞鉴别:患有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经常出现胸痛、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也会引发休克现象。但肺部分为左右两个肺叶,如果是右侧肺叶栓塞,则其会表现为右侧胸痛,不容易和急性心肌梗死混淆。但如果是左侧肺叶出现栓塞的情况,则会引发左侧胸痛症状,在临床上可能与心肌梗死弄混。但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会表现出咳血的情况,同时除非患者患有心脏功能衰竭,否则患者也不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另外,肺动脉栓塞常常会导致人体右心室出现过度负荷的情况,在心电图检测时,心电图会出现肺性P波,在心前区的心电图还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顺时针转位现象。 (4)与急腹症鉴别:急腹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腹腔疾病,其一般是由炎症引发的内部器官损伤类疾病。急腹症包括胰腺炎、肠道溃疡、胃溃疡、胆囊炎、胆石症等,临床均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严重时能够引发休克现象。在患者发病初期,这种疾病很容易和急性心肌梗死混淆,因炎症反应也会出现身体发热等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对这类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并且需要配合心电图检测来辅助鉴别[7]。
从本次分析中可以看出,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仅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病情早期痛苦,还能够缓解患者并发症的症状,为后续急救措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时,医护人员就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这样就可以为患者入院后节省检查时间。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还会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这样就能够较小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在治疗时的依从性,让患者能够更加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14-15]。最重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病情,为后续抢救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的砝码,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武秀昆.对院前急救患者转送原则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1):1036-1037.
[2]刁玉荣.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QRS波增宽对远期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预测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9):13-16.
[3]吴国艳.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64.
[4]曹卫.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老年患者的急诊复苏术抢救效果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15-17.
[5]杨宏.不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鉴别[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 128-129.
[6]姚虹.浅谈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在心脏右室心肌病变患者中的变化[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12(24):48-49.
[7]黎娜,罗荷,柯元南.腹痛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5):314-315.
[8]李旭东,胡秋桃.AMI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7.
[9]关家凤.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45-146.
[10]许云耀,谢志辉,侯冬子.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1-72.
[11]张爱红,张建刚,景江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力学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11):1490-1493.
[12]刘经耀.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7-138.
[13]杨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现场急救与转运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215-216.
[14]韦笑云.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60-62.
[15]邹蓉蓉.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9-60.
(收稿日期:2014-11-21) (本文编辑:周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