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存在主义是在二十世纪西方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思潮之一。与传统哲学思想最大的不同是存在主义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与自由。本文将从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出发,从人在世间的感受、“人性异化”、“自由选择”三个哲学观点切入,探究小说《软埋》中的存在主义主题,挖掘作者方方的创作倾向,体会作者对人情人性的高扬。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的存在;异化;自由选择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2
存在主义作为二十世纪在西方社会流传、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思潮之一,对中国文学思想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存在主义将个人置于哲学的中心,将人的存在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探究人的存在的意义。本文将以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对方方小说《软埋》的存在主义主题进行挖掘,进而通过对历史真实的不同态度的解析来探求人的存在的重要意义。
方方的《软埋》以过去和现在为两条时间线索讲述了经历过土地革命的主人公丁子桃坎坷的命运。两条线索交叉进行,通过母亲的长长的梦境相连。两条线索最终指向一个历史真实,但是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面对如何选择的问题,存在主义或许会给出一些启示。
一、在世感受——荒诞世界中个体的孤独恐惧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萨特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客观世界的无序、没有理性,人感觉处处受到限制与阻碍,感到孤独与焦虑。方方小说《软埋》中的主人公丁子桃就是这样一个生命个体。五十年前的土地改革这一政治事件对她的家庭造成了伤害致使她流亡,因此获救后的她抗拒回想往事,选择失忆,在孤獨和恐惧中度过了后半生。
孤独是人在世的基本感受,也是此在在世的普遍情绪,不仅指向这个世界、他人、也指向自身。丁子桃失忆后,在吴家名医生的介绍下一直在刘晋源家里做保姆,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后来与丧妻的吴家名再次遇见,经刘晋源撮合两人结了婚,过了一段幸福日子。丈夫吴家名车祸去世后,她再次出门给人当保姆,儿子吴青林也一天天长大,大学毕业后为了挣更多的钱去了南方,家里只留她一个人。她时常一天都说不了一句话,日子每天过的冷冷清清,吃饭时“自己咀嚼的声音响得如同汽车轰轰开过”,起风时,她听得到“窗户啪啪的响”,半夜睡觉时,“隔壁的呼噜和呓语穿墙而来”,连空气都是寂寞的。而且丁子桃不喜与人交往,她从不参加跳舞,也拒绝邻居大妈的亲近,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仿佛世界上只有她一个人,“她内心空旷的也只有时间。” 除无人陪伴的寂寥外,她还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丁子桃内心有无数隐秘的故事使得她逃避回忆过去,也无法开口言说。在她被吴家名救起后,因害怕遭人陷害而隐瞒了她会读书识字的事实,没法也不敢坦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容易生疑,身处这样空寂而猜忌的世界,孤独就成为一种常态。
除了孤独,丁子桃还有着抹不掉的恐惧。她与吴家名结婚后,她的内心始终是忐忑的,过去的某些记忆让她经常做凶恶的噩梦,并且很容易被吓醒,她的恐惧让她看任何事物时都觉得背后有东西,甚至四周寂然无声更会让她心惊,她时常感到自己的意识里有个魔鬼,觉得自己背后藏了一根细细的灌满毒汁的刺。这种恐惧的感受与萨特所说的“恶心”有着某种联系。萨特的“恶心”就是被显露出来的存在,是自我意识到自在存在的表现。萨特从对“恶心”的分析中发现了自身的虚无性与外部世界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产生了对于内在虚无的恐惧和对于外在世界的痛恨,于是幻想超越“可恨的”外在世界。虽然丁子桃抗拒这些恐惧,但正是这些恐惧的感受让丁子桃感觉到自己还存在,如果没有恐惧的感受,她的生存将失去意义,她这个生命个体的价值也将变成虚无。而魔鬼就是她幻想中的“可恨的”外在世界,是过去记忆复苏可能性的具化形象,在生产时她把自己的丈夫吴家名当做了魔鬼,为了顺利生产,她冲着丈夫歇斯底里的尖叫,让他滚开,正体现了她对外在世界的痛恨。
正是诸如孤独、恐惧等情绪,才使得人区别于动物的存在而存在。丁子桃作为这个荒谬、冲突与残酷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体,人生充满了苦闷、失望、痛苦。
二、人性异化——自我和他者的缺失
海德格尔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此在”,是无法独立存在的,“此在”受“他人”的控制与摆布。“他人”也可以称作“人们”。“此在”总是迷失在“人们”中,在“人们”的统治之下,失去独立的个性与自由,成为非本真的此在,转化成“人们”。此在向“人们”的转化就是“沉沦”。在沉沦之中,“此在”按照“人们”所固有的可能的在的方式来选择自身,放弃了此在的本真性,从而使得此在与自己疏远,“此在”异化了自己。
在《软埋》这篇小说中,人性的异化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当丁子桃还是胡黛云的时候,正是土地改革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胡黛云出生地主家庭胡家,婆家陆家更是远近有名的大地主。两家都为革命做出过贡献,因此县里的领导决定不斗争陆家。可是读者能够从丁子桃沦入地狱的层层回忆中,看到胡陆两家的惨状。作为干部的胡凌云在返乡救父母的路程中被冷枪打死;本来不在枪毙名单上的胡黛云的二娘和嫂子就是因为“闹起来,没人管得住”这样荒唐的理由被点了天灯,扔进了河里;工作组本来已决定不批斗的陆家一家更是壮烈惨死,由于金点为报家仇,将多年的养育之恩抛之脑后,致使陆家一家除胡黛云和富童外,齐齐喝下砒霜,一夜软埋。他们都成为了迷失的他者。萨特在他的哲理剧《禁闭》中,向我们阐述了“他人是地狱”这个存在主义哲理。地狱里没有刑具、烈火,唯一折磨和约束他们的是他们互相的关系。他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也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迷失自我,陷入沉沦,不念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关怀,丧失了最基本的底线。他者无视功过,只要是地主,就一定是欺压百姓、杀人嗜血的魔王,必须打倒,这体现了他者判断力的缺失。当然,这样的做法不排除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问题须有特殊的解决方法这一原因,但矫枉必须过正的做法就一定对吗? 丁子桃作为土地改革的亲历者,见证了胡家和陆家的支解,由于当时土地改革的局势难以控制,贫农们仇恨所有富人,才使得她不得不经历这样的家庭悲剧。透过陆子樵口中叙述的坡南坡北大户人家的命运,读者显然能够发现类似的事件不在少数。“丁子桃们”残喘于世,脑海中隐藏了太重的血泪记忆,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不敢将其公之于众,只能选择隐藏甚至是遗忘。隐姓埋名的生活中,些微的风吹草动就能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丁子桃的丈夫吴家名曾多次对她进行安慰和提醒,让她不要想起过去的事情,但丈夫的做法非但并没有让她安心,反而让她感觉到更加恐惧,直到爱她的丈夫车祸而亡后,她才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丁子桃把丈夫的细心关爱当做迫害她的魔鬼,把丈夫的存在当做自己继续生存的威胁,甚至她自己也无法回答丈夫去世后她内心的安详究竟是为什么?丁子桃缺失掉了人对他人的信任感以及对幸福的体验感,既没有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也没有正确对待“他人”对她的判断,因此,她成了一个没有过去、也无法面对未来的虚无的人,一个异化的人!
无论是他者还是自我,同样都受到“他人”的统治,同时他者对于自我来说亦是“他人”。自我和他者的异化,实际上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对立的,当个人获得了社会性的存在时,他就与自身分离,失去作为人的独立人格。丁子桃、吴家名等受害者以及金点、工作组成员、土改热情高涨的其他贫农等都在此列。
三、自由选择——忘记还是铭记
萨特为了让人们摆脱由于生命的偶然性而带来世界的荒诞感和靈魂的孤独感,为了实现人的可能性存在,要求人们采取自由选择的行动。即使由此带来的是一种恶心感(上文提到的恐惧),却也意味着己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软埋》中的不同人物对于过去发生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体现了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是他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充分验证了“存在即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观点。
丁子桃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重创后,下意识的选择忘记过去的事情,而这种下意识的选择也是一种自由选择,身体和精神的本能的抗拒,恰恰说明了丁子桃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她代表的一类历史的亲历者们,例如吴家名,大都不愿意一生背负着沉重的枷锁,活在阴暗冷僻的角落中任记忆折磨,因此,“忘记不见得都是背叛,忘记经常是为了活着”,对于他们来说这大概是最好的选择。
吴青林在历史给他展露出也许是事实的一角时,他退却了。母亲丁子桃的无意识,老政委刘晋源的去世,陆家下人富童的发疯乱语,都让吴青林这个从未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后辈感觉到历史真实的残酷,于是他选择让时间风化掉过去的一切,让时间软埋真实的历史。与此同时,丁子桃所走的一段漫长的地狱之路就永远都将尘封于地下。事实上,忘记也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忘记带来了新生活的重新开启,但是也把一颗旧事的种子悄悄地深埋内心,让生活变得不总是那么轻松。
吴青林的同学龙忠勇在吴青林选择忘记后,又来到川东继续探索陆家三知堂的秘密,他要将南方大庄园里的人和事都做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记录。笔者认为这与作者方方所持的态度一致:不要让时间软埋真相!萨特强调人在自由选择的同时,必须为他人和世界负责。人在自由选择时,是自身在选择,也是为他人与世界作出选择。“对每个人来说,他每发生一事,都好像整个人类在用两眼盯着他,要他用他的行为来指导自身。”[1]因此,方方写作《软埋》,以独特的视角记录土地改革的历史,是被她内心的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使,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催生了她的非写不可的焦虑与不安。她相信历史需要真相,她选择铭记。
笔者认为,无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是个体生命面对纷杂世界所做出的适合自己的自由选择,不分高低,没有对错。一如海德格尔所言,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我选择,以达到他们本真的存在。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家们关注人性以及人的生存价值的核心问题也是同样,即必须把人放到一切问题的核心位置,自己根据主观来成就自己的本质。
《软埋》体现了“人生来自由,注定焦虑”的存在主义哲学,通过丁子桃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向读者展示了荒诞世界中个体孤独、恐惧的在世生命体验;同时把过去和现在两条时间线索上自我和他者的非理性行为表现了出来,强调了人的异化和人的存在的虚无;最后通过不同角色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人的存在与自由、选择是同一的,人在感受孤独、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同时也享受着人的存在与自由。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存在主义哲学[M].商务印书馆,1963:350.
参考文献:
[1]方方.软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陈瑶.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解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胡功胜.鲁迅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吗——与存在主义视野中的鲁迅研究者商榷[J].学术界,2010(5).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的存在;异化;自由选择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2
存在主义作为二十世纪在西方社会流传、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思潮之一,对中国文学思想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存在主义将个人置于哲学的中心,将人的存在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探究人的存在的意义。本文将以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对方方小说《软埋》的存在主义主题进行挖掘,进而通过对历史真实的不同态度的解析来探求人的存在的重要意义。
方方的《软埋》以过去和现在为两条时间线索讲述了经历过土地革命的主人公丁子桃坎坷的命运。两条线索交叉进行,通过母亲的长长的梦境相连。两条线索最终指向一个历史真实,但是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面对如何选择的问题,存在主义或许会给出一些启示。
一、在世感受——荒诞世界中个体的孤独恐惧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萨特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客观世界的无序、没有理性,人感觉处处受到限制与阻碍,感到孤独与焦虑。方方小说《软埋》中的主人公丁子桃就是这样一个生命个体。五十年前的土地改革这一政治事件对她的家庭造成了伤害致使她流亡,因此获救后的她抗拒回想往事,选择失忆,在孤獨和恐惧中度过了后半生。
孤独是人在世的基本感受,也是此在在世的普遍情绪,不仅指向这个世界、他人、也指向自身。丁子桃失忆后,在吴家名医生的介绍下一直在刘晋源家里做保姆,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后来与丧妻的吴家名再次遇见,经刘晋源撮合两人结了婚,过了一段幸福日子。丈夫吴家名车祸去世后,她再次出门给人当保姆,儿子吴青林也一天天长大,大学毕业后为了挣更多的钱去了南方,家里只留她一个人。她时常一天都说不了一句话,日子每天过的冷冷清清,吃饭时“自己咀嚼的声音响得如同汽车轰轰开过”,起风时,她听得到“窗户啪啪的响”,半夜睡觉时,“隔壁的呼噜和呓语穿墙而来”,连空气都是寂寞的。而且丁子桃不喜与人交往,她从不参加跳舞,也拒绝邻居大妈的亲近,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仿佛世界上只有她一个人,“她内心空旷的也只有时间。” 除无人陪伴的寂寥外,她还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丁子桃内心有无数隐秘的故事使得她逃避回忆过去,也无法开口言说。在她被吴家名救起后,因害怕遭人陷害而隐瞒了她会读书识字的事实,没法也不敢坦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容易生疑,身处这样空寂而猜忌的世界,孤独就成为一种常态。
除了孤独,丁子桃还有着抹不掉的恐惧。她与吴家名结婚后,她的内心始终是忐忑的,过去的某些记忆让她经常做凶恶的噩梦,并且很容易被吓醒,她的恐惧让她看任何事物时都觉得背后有东西,甚至四周寂然无声更会让她心惊,她时常感到自己的意识里有个魔鬼,觉得自己背后藏了一根细细的灌满毒汁的刺。这种恐惧的感受与萨特所说的“恶心”有着某种联系。萨特的“恶心”就是被显露出来的存在,是自我意识到自在存在的表现。萨特从对“恶心”的分析中发现了自身的虚无性与外部世界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产生了对于内在虚无的恐惧和对于外在世界的痛恨,于是幻想超越“可恨的”外在世界。虽然丁子桃抗拒这些恐惧,但正是这些恐惧的感受让丁子桃感觉到自己还存在,如果没有恐惧的感受,她的生存将失去意义,她这个生命个体的价值也将变成虚无。而魔鬼就是她幻想中的“可恨的”外在世界,是过去记忆复苏可能性的具化形象,在生产时她把自己的丈夫吴家名当做了魔鬼,为了顺利生产,她冲着丈夫歇斯底里的尖叫,让他滚开,正体现了她对外在世界的痛恨。
正是诸如孤独、恐惧等情绪,才使得人区别于动物的存在而存在。丁子桃作为这个荒谬、冲突与残酷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体,人生充满了苦闷、失望、痛苦。
二、人性异化——自我和他者的缺失
海德格尔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此在”,是无法独立存在的,“此在”受“他人”的控制与摆布。“他人”也可以称作“人们”。“此在”总是迷失在“人们”中,在“人们”的统治之下,失去独立的个性与自由,成为非本真的此在,转化成“人们”。此在向“人们”的转化就是“沉沦”。在沉沦之中,“此在”按照“人们”所固有的可能的在的方式来选择自身,放弃了此在的本真性,从而使得此在与自己疏远,“此在”异化了自己。
在《软埋》这篇小说中,人性的异化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当丁子桃还是胡黛云的时候,正是土地改革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胡黛云出生地主家庭胡家,婆家陆家更是远近有名的大地主。两家都为革命做出过贡献,因此县里的领导决定不斗争陆家。可是读者能够从丁子桃沦入地狱的层层回忆中,看到胡陆两家的惨状。作为干部的胡凌云在返乡救父母的路程中被冷枪打死;本来不在枪毙名单上的胡黛云的二娘和嫂子就是因为“闹起来,没人管得住”这样荒唐的理由被点了天灯,扔进了河里;工作组本来已决定不批斗的陆家一家更是壮烈惨死,由于金点为报家仇,将多年的养育之恩抛之脑后,致使陆家一家除胡黛云和富童外,齐齐喝下砒霜,一夜软埋。他们都成为了迷失的他者。萨特在他的哲理剧《禁闭》中,向我们阐述了“他人是地狱”这个存在主义哲理。地狱里没有刑具、烈火,唯一折磨和约束他们的是他们互相的关系。他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也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迷失自我,陷入沉沦,不念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关怀,丧失了最基本的底线。他者无视功过,只要是地主,就一定是欺压百姓、杀人嗜血的魔王,必须打倒,这体现了他者判断力的缺失。当然,这样的做法不排除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问题须有特殊的解决方法这一原因,但矫枉必须过正的做法就一定对吗? 丁子桃作为土地改革的亲历者,见证了胡家和陆家的支解,由于当时土地改革的局势难以控制,贫农们仇恨所有富人,才使得她不得不经历这样的家庭悲剧。透过陆子樵口中叙述的坡南坡北大户人家的命运,读者显然能够发现类似的事件不在少数。“丁子桃们”残喘于世,脑海中隐藏了太重的血泪记忆,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不敢将其公之于众,只能选择隐藏甚至是遗忘。隐姓埋名的生活中,些微的风吹草动就能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丁子桃的丈夫吴家名曾多次对她进行安慰和提醒,让她不要想起过去的事情,但丈夫的做法非但并没有让她安心,反而让她感觉到更加恐惧,直到爱她的丈夫车祸而亡后,她才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丁子桃把丈夫的细心关爱当做迫害她的魔鬼,把丈夫的存在当做自己继续生存的威胁,甚至她自己也无法回答丈夫去世后她内心的安详究竟是为什么?丁子桃缺失掉了人对他人的信任感以及对幸福的体验感,既没有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也没有正确对待“他人”对她的判断,因此,她成了一个没有过去、也无法面对未来的虚无的人,一个异化的人!
无论是他者还是自我,同样都受到“他人”的统治,同时他者对于自我来说亦是“他人”。自我和他者的异化,实际上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对立的,当个人获得了社会性的存在时,他就与自身分离,失去作为人的独立人格。丁子桃、吴家名等受害者以及金点、工作组成员、土改热情高涨的其他贫农等都在此列。
三、自由选择——忘记还是铭记
萨特为了让人们摆脱由于生命的偶然性而带来世界的荒诞感和靈魂的孤独感,为了实现人的可能性存在,要求人们采取自由选择的行动。即使由此带来的是一种恶心感(上文提到的恐惧),却也意味着己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软埋》中的不同人物对于过去发生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体现了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是他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充分验证了“存在即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观点。
丁子桃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重创后,下意识的选择忘记过去的事情,而这种下意识的选择也是一种自由选择,身体和精神的本能的抗拒,恰恰说明了丁子桃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她代表的一类历史的亲历者们,例如吴家名,大都不愿意一生背负着沉重的枷锁,活在阴暗冷僻的角落中任记忆折磨,因此,“忘记不见得都是背叛,忘记经常是为了活着”,对于他们来说这大概是最好的选择。
吴青林在历史给他展露出也许是事实的一角时,他退却了。母亲丁子桃的无意识,老政委刘晋源的去世,陆家下人富童的发疯乱语,都让吴青林这个从未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后辈感觉到历史真实的残酷,于是他选择让时间风化掉过去的一切,让时间软埋真实的历史。与此同时,丁子桃所走的一段漫长的地狱之路就永远都将尘封于地下。事实上,忘记也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忘记带来了新生活的重新开启,但是也把一颗旧事的种子悄悄地深埋内心,让生活变得不总是那么轻松。
吴青林的同学龙忠勇在吴青林选择忘记后,又来到川东继续探索陆家三知堂的秘密,他要将南方大庄园里的人和事都做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记录。笔者认为这与作者方方所持的态度一致:不要让时间软埋真相!萨特强调人在自由选择的同时,必须为他人和世界负责。人在自由选择时,是自身在选择,也是为他人与世界作出选择。“对每个人来说,他每发生一事,都好像整个人类在用两眼盯着他,要他用他的行为来指导自身。”[1]因此,方方写作《软埋》,以独特的视角记录土地改革的历史,是被她内心的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使,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催生了她的非写不可的焦虑与不安。她相信历史需要真相,她选择铭记。
笔者认为,无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是个体生命面对纷杂世界所做出的适合自己的自由选择,不分高低,没有对错。一如海德格尔所言,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我选择,以达到他们本真的存在。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家们关注人性以及人的生存价值的核心问题也是同样,即必须把人放到一切问题的核心位置,自己根据主观来成就自己的本质。
《软埋》体现了“人生来自由,注定焦虑”的存在主义哲学,通过丁子桃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向读者展示了荒诞世界中个体孤独、恐惧的在世生命体验;同时把过去和现在两条时间线索上自我和他者的非理性行为表现了出来,强调了人的异化和人的存在的虚无;最后通过不同角色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人的存在与自由、选择是同一的,人在感受孤独、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同时也享受着人的存在与自由。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存在主义哲学[M].商务印书馆,1963:350.
参考文献:
[1]方方.软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陈瑶.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解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胡功胜.鲁迅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吗——与存在主义视野中的鲁迅研究者商榷[J].学术界,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