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情境创设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通过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得到特别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提问 学习竞赛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情境创设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通过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得到特别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的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地、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采用严谨的课堂教学形式,围绕读写训练,死记硬背不算,还搞题海大战。学生疲于应付,被动接受,容易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丧失。从学校层面上看,它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课堂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从社会的角度上,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创造力,难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凸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精神,这样国家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第一,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探究学习中,教师或者学生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探究的关键。探究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就要求教师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师要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即教师在备课时,对每堂课的提问都要精心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讲究科学性;二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他们在主动自觉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往往遇到文章中耐读的地方和文中微瑕处。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彩处认真品味,思考探究。可以自读自疑自析:为什么用这个词?能否用其它词调换?这段文字好在哪里?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能不能比较一下和它相同、相似甚至相反的内容?在文章亮点处探究思索,重锤敲打,能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智慧的生成有了源头活水。“尽信书不如无书”。知从疑来,疑出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语文有关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问一问为什么这样写?问一问这种说法合理吗?这个道理有不当之处吗?问一问能不能改动?有没有更好的陈述?对课文的质疑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能力和“不唯书”的精神,有利于获得真知灼见。
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设疑和提问,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人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如果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我们即着手培养这种方式,就会使学生有善疑、善問、多思、深思的习惯,因此我们说科学的设疑和提问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在探究性语文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践行“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语文探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探究性学习和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道标语、广告以及人际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演绎生活语文,可以到群众中体味语文用途。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可供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笔者在教学《死海不死》时注意到课文的科学性、趣味性的特点,别出心裁的设计了“我是一个导游”活动,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死海。学生查旅游手册资料,穿导游标志服装,记课本死海知识信息,解死海不死奥秘。以此为蓝本的“我是一个导游”演出节目在市文艺会演中还得了大奖。实践证明,这样的应用探究,这样的活动设计,能诱导学生把多学科知识渗透到语文学习之中,巩固了课文内容,不断发展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初中生由于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所以开展小组学习竞赛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通常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将课文内容分解或可以竞赛的项目,如朗读、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并设计了主体发言、抢答、辩论、考考你等多种形式,每小组设置计分牌一块,由学生自己翻分。当学习过程转换成一种竞赛活动时,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强烈的表现了出来。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或观众,而是一个积极的“得分手”。要想在竞赛中取胜,课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岳阳楼记》的教学为例,我注意观察,各小组成员都自找了各种文言辞典、教学资料,数量品种之多,超出了我的估计,他们互相交流参阅,凭借手中的工具书,基本解决了这篇课文的字、词、句。为了准备谈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理解,同学们更是广泛搜集了许多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的事迹,做了大量的卡片。正是强烈的好胜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学习竞赛的课堂效应向我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只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法,学生的主体意识便会在学习活动中觉醒。在主动探究中学习,学习过程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快、一种乐趣。
第三,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它注重学习目标的整体化,它所追求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达成。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说话不是照字念经,就是语无伦次,为了让学生真正把话讲好,就必须提供让他们主动说话的情境。比如召开模拟记者招待会,开会前,先向全班同学宣布招待会的中心议题,有时是“社会热点”,有时是“家庭代沟”,有时是“同学交友”等。开会时组织学生先布置一下会场,创造一个气氛,黑板上可写上“××班模拟记者招待会”字样。让“发言人”在前排面对全体同学就坐,其它同学自制一枚“××报社”记者证别在胸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亲临其境的自豪感,说起话来效果截然不同。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同学们全员参与,使他们不同层次的学习潜能获得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独具慧眼,巧妙拓展,有效引导,要在潜移默化的探究性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样才能在新课改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山东昌邑市塔耳堡初级中学)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提问 学习竞赛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情境创设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通过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得到特别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的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地、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采用严谨的课堂教学形式,围绕读写训练,死记硬背不算,还搞题海大战。学生疲于应付,被动接受,容易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丧失。从学校层面上看,它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课堂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从社会的角度上,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创造力,难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凸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精神,这样国家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第一,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探究学习中,教师或者学生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探究的关键。探究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就要求教师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师要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即教师在备课时,对每堂课的提问都要精心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讲究科学性;二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他们在主动自觉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往往遇到文章中耐读的地方和文中微瑕处。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彩处认真品味,思考探究。可以自读自疑自析:为什么用这个词?能否用其它词调换?这段文字好在哪里?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能不能比较一下和它相同、相似甚至相反的内容?在文章亮点处探究思索,重锤敲打,能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智慧的生成有了源头活水。“尽信书不如无书”。知从疑来,疑出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语文有关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问一问为什么这样写?问一问这种说法合理吗?这个道理有不当之处吗?问一问能不能改动?有没有更好的陈述?对课文的质疑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能力和“不唯书”的精神,有利于获得真知灼见。
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设疑和提问,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人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如果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我们即着手培养这种方式,就会使学生有善疑、善問、多思、深思的习惯,因此我们说科学的设疑和提问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在探究性语文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践行“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语文探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探究性学习和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道标语、广告以及人际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演绎生活语文,可以到群众中体味语文用途。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可供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笔者在教学《死海不死》时注意到课文的科学性、趣味性的特点,别出心裁的设计了“我是一个导游”活动,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死海。学生查旅游手册资料,穿导游标志服装,记课本死海知识信息,解死海不死奥秘。以此为蓝本的“我是一个导游”演出节目在市文艺会演中还得了大奖。实践证明,这样的应用探究,这样的活动设计,能诱导学生把多学科知识渗透到语文学习之中,巩固了课文内容,不断发展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初中生由于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所以开展小组学习竞赛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通常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将课文内容分解或可以竞赛的项目,如朗读、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并设计了主体发言、抢答、辩论、考考你等多种形式,每小组设置计分牌一块,由学生自己翻分。当学习过程转换成一种竞赛活动时,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强烈的表现了出来。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或观众,而是一个积极的“得分手”。要想在竞赛中取胜,课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岳阳楼记》的教学为例,我注意观察,各小组成员都自找了各种文言辞典、教学资料,数量品种之多,超出了我的估计,他们互相交流参阅,凭借手中的工具书,基本解决了这篇课文的字、词、句。为了准备谈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理解,同学们更是广泛搜集了许多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的事迹,做了大量的卡片。正是强烈的好胜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学习竞赛的课堂效应向我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只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法,学生的主体意识便会在学习活动中觉醒。在主动探究中学习,学习过程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快、一种乐趣。
第三,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它注重学习目标的整体化,它所追求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达成。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说话不是照字念经,就是语无伦次,为了让学生真正把话讲好,就必须提供让他们主动说话的情境。比如召开模拟记者招待会,开会前,先向全班同学宣布招待会的中心议题,有时是“社会热点”,有时是“家庭代沟”,有时是“同学交友”等。开会时组织学生先布置一下会场,创造一个气氛,黑板上可写上“××班模拟记者招待会”字样。让“发言人”在前排面对全体同学就坐,其它同学自制一枚“××报社”记者证别在胸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亲临其境的自豪感,说起话来效果截然不同。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同学们全员参与,使他们不同层次的学习潜能获得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独具慧眼,巧妙拓展,有效引导,要在潜移默化的探究性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样才能在新课改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山东昌邑市塔耳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