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高中地理教学方法逐步更新完善,教师想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必须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开展更优秀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动态主体;合作学习;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在不断获得创新,但是在走出传统教学局限,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存在的误区,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做到真正为学生负责。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相关的教学疑问谈几点自己反思总结。
一、发现主体的动态特性,在不同教学阶段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
发现主体的动态特性是基于新课改后关于谁是教学活动中主体的探讨而延伸出来的教学策略,也是經过教学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动态发展趋势。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的过程以及最后的评价,教师都是教学的中心和主要角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这种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静态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成为知识的工具,虽然这样学生的成绩上升快,教学成绩高,但是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形成,对其长久的发展没有好处。
在新课改之后,我们受到知识建构主义学说的影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把整个教学焦点聚集到学生的身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策略的设计都以学生为准,导致教师忽略自己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中的主要角色和主体作用,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學习我国气候的时候,如果教师把任务全部交给学生,找出我国气候的划分依据和形成原因,问题太大,但学生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进行解答的时候就会困难重重,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经过反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教学中师生之间关系的处理方法,审视师生的主体关系。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重组方面,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却不能忽略学生的既定知识结构与基础,这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而在知识的探究和建构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的角色不能缺失,而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由此可见,师生互为主体,只是处于不同的教学阶段,这是一个动态的主体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一个教学阶段的完善,增强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讲地球公转,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球自转,学生必然会受到影响。鉴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设计公转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区别公转与自转的区别,公转使我们有了四季的变化,而自转产生昼夜变化,这样公转设计再逐步深入,更好开展。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公转的轨迹,这个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找4位同学到黑板上给大家画出太阳光线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就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启发,思考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角变化图正确的是哪一张,这实际上是对刚才在黑板上画图的一个深入考查,教师可以让他们把春夏秋冬四张地球与太阳光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动态想象,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实现主体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其地理学习产生好的影响。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师生动态主体发展关系的反思可以完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二、反思合作学习过程,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是提高学生交流沟通和任务分配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高中地理课堂中很常见的教学形式。但是,在合作学习贯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由于对于合作学习认知不够全面,开展为一体化学习,一起学习并非是合作学习。没有目标和合作的一起学习,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讨论与合作成为地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主要任务,而很多本身地理兴趣不高的学生此时反而有了时间做和地理课堂无关的事情,导致合作效率下降,教学成效不高。由此我对地理合作学习进行反思,认为想要真正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对小组成员划分十分慎重,不能简单依据座位或者学生的成绩进行划分,而是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和态度以及兴趣综合因素考量之后划分小组,使小组内部成员地理学习态度和能力互相激发,优化合作过程。
(2)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很多教师以为自己备好课,上课只需要把任务布置下去,自己等待讨论结果就可以,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高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差,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小组内部的不足,解决学生的疑惑,回答学生小组内部出现的分歧,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启发。
例如,在让学生依据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别来理解南北方农业的不同时,小组内部会出现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北方也种植水稻,而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南方种植水稻,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东北三省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来讲解种植水稻的条件,并且启发学生通过温差等因素的比较,理解南北方水稻口感上的区别。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入发展,开阔学生思维,启发他们经过辩论和思考找到正确的解释,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对合作学习的反思使我们发现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深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训练提升,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形式和成绩提升。
三、注重实践活动对高中地理课堂的带动和升华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高中地理教学想要进一步完善还需要教师开展对应的地理实践教学和实地考察活动。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提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科学精神作为必要的教学目标提上日程,而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我们需要更加活跃和丰富的地理教学方式。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模仿实验能力,例如了解山前河流形成的冲积扇时,教师可以准备好简单的教学实验材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模仿试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2)带领学生就近选择地形或者水文、天文站进行实地学习,在对大自然和人们生活的观察中了解本地社会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
总之,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旨在不断完善地理教学,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更多的努力。
关键词:动态主体;合作学习;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在不断获得创新,但是在走出传统教学局限,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存在的误区,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做到真正为学生负责。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相关的教学疑问谈几点自己反思总结。
一、发现主体的动态特性,在不同教学阶段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
发现主体的动态特性是基于新课改后关于谁是教学活动中主体的探讨而延伸出来的教学策略,也是經过教学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动态发展趋势。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的过程以及最后的评价,教师都是教学的中心和主要角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这种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静态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成为知识的工具,虽然这样学生的成绩上升快,教学成绩高,但是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形成,对其长久的发展没有好处。
在新课改之后,我们受到知识建构主义学说的影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把整个教学焦点聚集到学生的身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策略的设计都以学生为准,导致教师忽略自己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中的主要角色和主体作用,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學习我国气候的时候,如果教师把任务全部交给学生,找出我国气候的划分依据和形成原因,问题太大,但学生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进行解答的时候就会困难重重,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经过反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教学中师生之间关系的处理方法,审视师生的主体关系。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重组方面,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却不能忽略学生的既定知识结构与基础,这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而在知识的探究和建构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的角色不能缺失,而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由此可见,师生互为主体,只是处于不同的教学阶段,这是一个动态的主体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一个教学阶段的完善,增强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讲地球公转,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球自转,学生必然会受到影响。鉴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设计公转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区别公转与自转的区别,公转使我们有了四季的变化,而自转产生昼夜变化,这样公转设计再逐步深入,更好开展。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公转的轨迹,这个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找4位同学到黑板上给大家画出太阳光线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就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启发,思考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角变化图正确的是哪一张,这实际上是对刚才在黑板上画图的一个深入考查,教师可以让他们把春夏秋冬四张地球与太阳光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动态想象,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实现主体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其地理学习产生好的影响。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师生动态主体发展关系的反思可以完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二、反思合作学习过程,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是提高学生交流沟通和任务分配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高中地理课堂中很常见的教学形式。但是,在合作学习贯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由于对于合作学习认知不够全面,开展为一体化学习,一起学习并非是合作学习。没有目标和合作的一起学习,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讨论与合作成为地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主要任务,而很多本身地理兴趣不高的学生此时反而有了时间做和地理课堂无关的事情,导致合作效率下降,教学成效不高。由此我对地理合作学习进行反思,认为想要真正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对小组成员划分十分慎重,不能简单依据座位或者学生的成绩进行划分,而是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和态度以及兴趣综合因素考量之后划分小组,使小组内部成员地理学习态度和能力互相激发,优化合作过程。
(2)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很多教师以为自己备好课,上课只需要把任务布置下去,自己等待讨论结果就可以,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高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差,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小组内部的不足,解决学生的疑惑,回答学生小组内部出现的分歧,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启发。
例如,在让学生依据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别来理解南北方农业的不同时,小组内部会出现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北方也种植水稻,而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南方种植水稻,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东北三省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来讲解种植水稻的条件,并且启发学生通过温差等因素的比较,理解南北方水稻口感上的区别。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入发展,开阔学生思维,启发他们经过辩论和思考找到正确的解释,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对合作学习的反思使我们发现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深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训练提升,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形式和成绩提升。
三、注重实践活动对高中地理课堂的带动和升华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高中地理教学想要进一步完善还需要教师开展对应的地理实践教学和实地考察活动。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提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科学精神作为必要的教学目标提上日程,而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我们需要更加活跃和丰富的地理教学方式。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模仿实验能力,例如了解山前河流形成的冲积扇时,教师可以准备好简单的教学实验材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模仿试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2)带领学生就近选择地形或者水文、天文站进行实地学习,在对大自然和人们生活的观察中了解本地社会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
总之,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旨在不断完善地理教学,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