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随之日益增长。大学生毕业面对的就业环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毕业求职择业,既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对大学生求职心理的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分析结果给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够帮助到大学生客观分析自我,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最终使得大学生能够合理择业,顺利就业。本文主要阐述对大学生求职心理的分析结果以及解决大学生求职不良心理问题的对策。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步入社会。
【关键词】毕业大学生;求职就业心理
1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表现
1.1 眼高手低,预期过高的心理
毕业大学生刚刚从校园走出,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且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过于挑剔,眼高手低。既不愿意去相对平凡的岗位工作,又没有能力去应聘到待遇好、实力强的工作单位,往往会因此而错失许多就业的机会。还有部分同学以薪资的高低去衡量一个职业好与不好,一味的追求薪资,只注重眼前利益,不关注岗位提供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这样就失去了锤炼自己的机会。
1.2 急于求成,盲目就业的心理
大学生由于刚刚毕业不懂得赚钱的辛苦,急于落實工作,很快就盲目的去签工作,根本没有考慮过所选的工作合不合适,从而导致毁约现象,毁约不仅损害了工作单位的利益,占据了其他人的就业机会,同时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是自己的就业信心受到打击。
1.3 虚荣攀比心理
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认识,以其他同学的工作单位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单位,即使有合适自己发展的单位,因为与同学的攀比而就此放弃机会。
1.4 消极依赖心理
由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独立意识差,在面对择业时,寄希望于家庭,依靠家人四处奔波为自己寻找工作。自己却不主动参与到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上述此类消极的依赖心理往往会使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1.5 患得患失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这山望着那山高,患得患失,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误区的心理障碍。
1.6 盲目自信心理
有的同学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之后认为自己的学校好,自己的专业好,自己的成绩优异。所以择业的要求很高,到头来往往因为自己的估计过高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会因此在择业中心理受到挫折。
2 就业过程中,应对不良心理表现的方法
2.1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通过自己以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自己人格以及能力上的优缺点。也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在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总结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2 面对现实,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竞争市场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学历、专业、能力以及社会经验水平都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因此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到竞争中,努力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及时了解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用人单位招聘情况,从而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
2.3 发挥长处,做足就业准备
在求职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把握机遇。在择业的前期准备过程中,首先考虑自己的专业,以做到专业特长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同时考虑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能一味地强调专业对口,还要听取家长,老师的意见,做到有目标性的择业。在面试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对用人单位有详细的了解,做到思维清楚,有的放矢。
2.4 高校应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可针对大学生不同专业,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生活及家庭环境进行有特色,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抓住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源,把握就业状态,以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基本途径。
2.5 正确面对挫折,学会给自己减压
一种不良情绪隐藏的越久,使人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当因挫折给心理带来巨大压力,而又一时难以克服时,就需要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比如,向朋友倾诉,一吐为快。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参加运动。但是在宣泄的同时要注意场合,以及宣泄要适度。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社会的发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学生本人共同努力协作。关注大学生就业,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辅助其成功就业,使大学生成为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丁韵,王华敏.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试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2]张兰芳.浅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试[J].中国大学就业,2005(16):78-79(6-7).
[3]刘颖.大学生择业不良心理浅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04).
[4]李晓东.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极其调试[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
[5]梁光霞.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04(04).
作者简介
杜旭晨(1989-),硕士研究生学历。曾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现为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系专职辅导员。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
【关键词】毕业大学生;求职就业心理
1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表现
1.1 眼高手低,预期过高的心理
毕业大学生刚刚从校园走出,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且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过于挑剔,眼高手低。既不愿意去相对平凡的岗位工作,又没有能力去应聘到待遇好、实力强的工作单位,往往会因此而错失许多就业的机会。还有部分同学以薪资的高低去衡量一个职业好与不好,一味的追求薪资,只注重眼前利益,不关注岗位提供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这样就失去了锤炼自己的机会。
1.2 急于求成,盲目就业的心理
大学生由于刚刚毕业不懂得赚钱的辛苦,急于落實工作,很快就盲目的去签工作,根本没有考慮过所选的工作合不合适,从而导致毁约现象,毁约不仅损害了工作单位的利益,占据了其他人的就业机会,同时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是自己的就业信心受到打击。
1.3 虚荣攀比心理
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认识,以其他同学的工作单位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单位,即使有合适自己发展的单位,因为与同学的攀比而就此放弃机会。
1.4 消极依赖心理
由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独立意识差,在面对择业时,寄希望于家庭,依靠家人四处奔波为自己寻找工作。自己却不主动参与到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上述此类消极的依赖心理往往会使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1.5 患得患失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这山望着那山高,患得患失,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误区的心理障碍。
1.6 盲目自信心理
有的同学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之后认为自己的学校好,自己的专业好,自己的成绩优异。所以择业的要求很高,到头来往往因为自己的估计过高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会因此在择业中心理受到挫折。
2 就业过程中,应对不良心理表现的方法
2.1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通过自己以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自己人格以及能力上的优缺点。也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在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总结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2 面对现实,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竞争市场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学历、专业、能力以及社会经验水平都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因此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到竞争中,努力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及时了解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用人单位招聘情况,从而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
2.3 发挥长处,做足就业准备
在求职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把握机遇。在择业的前期准备过程中,首先考虑自己的专业,以做到专业特长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同时考虑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能一味地强调专业对口,还要听取家长,老师的意见,做到有目标性的择业。在面试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对用人单位有详细的了解,做到思维清楚,有的放矢。
2.4 高校应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可针对大学生不同专业,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生活及家庭环境进行有特色,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抓住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源,把握就业状态,以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基本途径。
2.5 正确面对挫折,学会给自己减压
一种不良情绪隐藏的越久,使人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当因挫折给心理带来巨大压力,而又一时难以克服时,就需要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比如,向朋友倾诉,一吐为快。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参加运动。但是在宣泄的同时要注意场合,以及宣泄要适度。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社会的发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学生本人共同努力协作。关注大学生就业,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辅助其成功就业,使大学生成为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丁韵,王华敏.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试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2]张兰芳.浅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试[J].中国大学就业,2005(16):78-79(6-7).
[3]刘颖.大学生择业不良心理浅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04).
[4]李晓东.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极其调试[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
[5]梁光霞.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04(04).
作者简介
杜旭晨(1989-),硕士研究生学历。曾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现为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系专职辅导员。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