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面部长得比较难看点儿,但后脑勺长得好看,像董建华。” 样子憨厚、笑容亲切的王振滔总是略带自嘲式的向每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推销”自己,使对方忍俊不禁而又倍感亲近。
显然,他这种仅用一句话就能拉近彼此距离的“推销”是成功的,一如他这18年来成功推销自己的奥康事业一样。
“走出去”的范例
今年41岁的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的爱好是看美女,这种说法在业内广为流传,几乎成了尽人皆知的“秘密”。对此,王振滔似乎也并不否认。
“我确实爱看美女,但我看的方式可能与一般人不一样。我一般是从脚开始看,首先关心她们穿什么样的鞋子,因为这跟我的企业息息相关。我希望从她们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
事实上,在创业初期,奥康一直是生产男式皮鞋的。在一次国际产品交易会上,王振滔突然意识到,男鞋的需求量太小,一个男人,如果有10双鞋子,就已经是很多了,而对于女性来说,10双鞋子根本不算多。
“谁赢得了女鞋,谁就能赢得皮鞋业大半个世界。”王振滔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男鞋就像美声唱法,完全靠功底打造;女鞋就像通俗唱法,优秀的流行歌手,除了功底要好之外,还要懂得追逐时尚潮流。奥康皮鞋要真正成为世界名品,就应该以女鞋为突破口,做鞋海里的弄潮儿。”
这种想法,让王振滔为女鞋着迷,为“美女”着迷,他用一种近乎“痴狂”的态度关注着女鞋,关注着女性。王振滔懂得,皮鞋与时装一样,只有掌握行业流行信息,追踪时尚,懂得女性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2003年,王振滔迎来了第一位国际顶级合作伙伴──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公司。随着奥康集团筹建的意大利GEOX公司中国公司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正式对外营业,GEOX和奥康的国际合作全面展开。
品牌研究专家、盛世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夏忠群认为,奥康与GEOX的合作方式,第一次实现了本土品牌与国际企业的对等、低风险、低成本合作,使得本土品牌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目标是世界鞋王
按照前两年中国皮革协会的统计,中国三年不做鞋,照样有鞋穿。然而这样的情况下,奥康却在加大鞋业方面的投资,在重庆建立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此举令人费解。王振滔解释,温州在10年之内制鞋成本会水涨船高。奥康要想保持势头,必须转移到西部,建一个劳动力成本非常低的生产基地。而这样大规模的生产基地,5年以后再建已经来不及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目标,我认为我国的鞋业发展很快,每年以66.7%的速度发展。但放在整个国际市场里它还是很小很小,所以它的扩展范围还是非常广的。我想把这锅水烧开,烧到100度。我的目标就是鞋王,世界鞋王。烧到世界鞋王的时候才达到我的目标。”
“我坚信三到五年后有70%的外国人能穿上中国的皮鞋。”
而王振滔为奥康定的计划是到2007年,奥康在全球的专卖店将达4000家,美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地将会建立起奥康的销售中心。到2009年销量超过100亿,利税超10亿元。
然而,尽管现在很多人称王振滔为“中国鞋王”,但要走出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成“王”,要实现他所计划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振滔凭什么呢?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有一幅字,写着:“言必信,行必果。”
“我是一个商人,没有欣赏书法艺术的天赋,也不是书法爱好者,看中这几个字,一是为警示自己,二是为教育广大员工,任何时候都不要丢掉‘诚信’二字。”言语间透露出王振滔的诚恳。
也许正因为这“诚信”二字,经过18年的艰苦创业,王振滔把一个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中国民营百强企业。惊人的发展速度令人赞叹,连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考察奥康后,也禁不住说:“这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典范。”
显然,这幅字也将是他今后完成计划的后盾。
没有把自己当老板看
凡接触过王振滔的人都认为他为人随和,不摆架子,好接近,很少见他板着脸孔,无论何时看到他都是笑意盈盈的,好像一切烦恼都与他无缘。
“我平时很开心,原因是我有5秒钟定律。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不顺心的事我只让它在脑袋里停留5秒钟就过去。”
“坦率地说,我没有把自己当作老板,而是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驾驶员’。我的感觉是:做企业就像自己开车。首先要有好的心态,开车没有固定模式,该刹车就刹车,该冲就冲,并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样,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开车,开车就成了一种运动和乐趣。”
“我看人特别准,成功率是99%。”王振滔说,这让他有时比别人更能发现商机,“即便我做乞丐,也可能可以讨来比其他人更多的钱。” 王振滔不无幽默。
“不过,”王振滔补充道,“一个天分再好的人,后天不努力、没有创新精神也是不行的。企业要发展好,除了要有诚信外,不断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不是今天勤劳、今年勤劳就行,要长年坚持。”
“温州很多民营企业赚了一点钱,成了千万元户,觉得就够了,殊不知这个钱会越来越少,也许有一天这个钱会不值钱,就像前几年的万元户,现在等于是一块钱。”
“就像这个,”王振滔摆弄着他十分钟爱的诺基亚手机,“再好的手机,一旦电池用完了,也就发挥不出什么功能了。人也是如此。再能干的人,如果不及时充电,补充新的知识,也会像用完了电池的手机。”
事实上,上过中欧国际学院的EMBA的王振滔,现在正在上长江商学院的EMBA。
温州人的秉性是经商
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徐永在接受采访时对奥康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奥康的18年其实就是中国真皮标志发展的18年,在这18年里,一大批企业脱颖而出,并逐步实现国际化的发展,奥康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确实,毫不夸张地说,王振滔所演绎的故事,就是温州皮鞋最浓缩、最精彩的故事──16岁因贫困辍学,做过3年木匠,推销过5年的电器、阀门和鞋。1988年,他以3万元资金起家,创办了奥康集团的前身──永嘉奥林鞋厂。
而他每一次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都是因为嗅到了某种更有利的东西。
走家串户给人做家具,居无定所,食无守时的“游方木匠”生活甚是艰苦。因此跟着堂舅在湖北学木工活的那一段日子对少年王振滔来说真是一种磨难。不过,正是在那里,王振滔见到了不少温州老乡,他们在推销电器、服装、皮鞋,而收入比自己做木工多了几倍,于是王振滔决定改行做皮鞋推销生意。
这是他第一次掌握自己的命运。
然而好景不长。1987年8月8日,随着在杭州武林广场5000多双从各地查获的产自温州的劣质皮鞋被付之一炬后,上海、南京、武汉、沈阳等几十个大城市的商场也相继展开了对温州鞋的全面围剿,一时间,“温州皮鞋”臭名远扬,成了劣质鞋的代名词。
这对于当时正在武汉推销温州皮鞋的王振滔来说,无疑是严重的灾难:虽然自己推销的皮鞋没有质量问题,但还是因为产地是温州而被没收。无奈的王振滔离开了武汉回到家乡。
“温州人如果连鞋子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王振滔从离开武汉的那一刻起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并做出了一个当时被很多人视为“愚蠢之举”的决定:自己办鞋厂做质量好的温州鞋。
也许,人总是在逆境中才能有更快的成长。当年的“愚蠢之举”显然成就了今天的王振滔。
是商人更是慈善家
“奥康从原来的家族企业到现在的跨国公司,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担子是越来越重了。可能对有些人来说,我的财富是越来越多,但我认为财富越多责任越大。”
事实上,奥康及王振滔一向比较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这跟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谈到这个问题,不能不提到一位对王振滔极有影响的老师。
那一年,王振滔将上初三,可是家里由于兄妹众多,而父母又实在穷得没有能力同时供养他们上学。就在这时,从他初一开始就一直教数学的男老师,做了一件让他的学生受益终生的事。
老师走进了他家里,说:“这个小孩,若不让他学习,让谁学习呢?家里的钱如果不够,我把自己的工资给他,我可以培养他。”
结果是,开通的母亲让他自己决定,他就选择了继续读书。
当时全县9个镇,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只有120多人。而第二年,王振滔考上了很多人都想上的重点高中。
回忆起这些事,王振滔的目光总是触及得很远,那一刻他的心,仿佛是被当年的一种感觉填满。
王振滔说,后来,碰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就想,一个老师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如此,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呢?
只是,尽管王振滔考进了重点高中,但由于家里条件实在有限,高一读了不久,他就真正辍学了。那一年,他16岁。
“最应该读书的年龄没有读多少书,这可能是我这辈子都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现在,我要尽我的能力不再让这种遗憾发生。”说起自己为慈善事业所做的一切,王振滔并没有豪言壮语。
2002年6月,王振滔与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签订协议,捐资1000万元建立浙江省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以资助浙江省全日制本专科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2006年1月1日,王振滔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黄冈大学生专项助学基金,同样是资助那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1998年至2006年间,他还向永嘉县希望小学捐资近100万元,为学校建设电脑房,让孩子们接受现代信息化的教学。
据统计,迄今为止,王振滔已向社会进行各种捐款3700多万元,其中用于扶贫、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资金2000多万元。
2005年,王振滔把个人资产的6%用于慈善,排在福布斯2005中国慈善榜的第53位。同年4月,依据2003年以来的慈善捐赠总额,王振滔名列胡润“2005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8位。
如何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王振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现在,他似乎找到了一条更好的途径,他正在积极筹备成立一个2000万元的“王振滔慈善基金会”。据了解,基金会目前已进入国家民政部最后的验资审批阶段。
显然,他这种仅用一句话就能拉近彼此距离的“推销”是成功的,一如他这18年来成功推销自己的奥康事业一样。
“走出去”的范例
今年41岁的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的爱好是看美女,这种说法在业内广为流传,几乎成了尽人皆知的“秘密”。对此,王振滔似乎也并不否认。
“我确实爱看美女,但我看的方式可能与一般人不一样。我一般是从脚开始看,首先关心她们穿什么样的鞋子,因为这跟我的企业息息相关。我希望从她们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
事实上,在创业初期,奥康一直是生产男式皮鞋的。在一次国际产品交易会上,王振滔突然意识到,男鞋的需求量太小,一个男人,如果有10双鞋子,就已经是很多了,而对于女性来说,10双鞋子根本不算多。
“谁赢得了女鞋,谁就能赢得皮鞋业大半个世界。”王振滔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男鞋就像美声唱法,完全靠功底打造;女鞋就像通俗唱法,优秀的流行歌手,除了功底要好之外,还要懂得追逐时尚潮流。奥康皮鞋要真正成为世界名品,就应该以女鞋为突破口,做鞋海里的弄潮儿。”
这种想法,让王振滔为女鞋着迷,为“美女”着迷,他用一种近乎“痴狂”的态度关注着女鞋,关注着女性。王振滔懂得,皮鞋与时装一样,只有掌握行业流行信息,追踪时尚,懂得女性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2003年,王振滔迎来了第一位国际顶级合作伙伴──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公司。随着奥康集团筹建的意大利GEOX公司中国公司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正式对外营业,GEOX和奥康的国际合作全面展开。
品牌研究专家、盛世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夏忠群认为,奥康与GEOX的合作方式,第一次实现了本土品牌与国际企业的对等、低风险、低成本合作,使得本土品牌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目标是世界鞋王
按照前两年中国皮革协会的统计,中国三年不做鞋,照样有鞋穿。然而这样的情况下,奥康却在加大鞋业方面的投资,在重庆建立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此举令人费解。王振滔解释,温州在10年之内制鞋成本会水涨船高。奥康要想保持势头,必须转移到西部,建一个劳动力成本非常低的生产基地。而这样大规模的生产基地,5年以后再建已经来不及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目标,我认为我国的鞋业发展很快,每年以66.7%的速度发展。但放在整个国际市场里它还是很小很小,所以它的扩展范围还是非常广的。我想把这锅水烧开,烧到100度。我的目标就是鞋王,世界鞋王。烧到世界鞋王的时候才达到我的目标。”
“我坚信三到五年后有70%的外国人能穿上中国的皮鞋。”
而王振滔为奥康定的计划是到2007年,奥康在全球的专卖店将达4000家,美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地将会建立起奥康的销售中心。到2009年销量超过100亿,利税超10亿元。
然而,尽管现在很多人称王振滔为“中国鞋王”,但要走出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成“王”,要实现他所计划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振滔凭什么呢?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有一幅字,写着:“言必信,行必果。”
“我是一个商人,没有欣赏书法艺术的天赋,也不是书法爱好者,看中这几个字,一是为警示自己,二是为教育广大员工,任何时候都不要丢掉‘诚信’二字。”言语间透露出王振滔的诚恳。
也许正因为这“诚信”二字,经过18年的艰苦创业,王振滔把一个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中国民营百强企业。惊人的发展速度令人赞叹,连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考察奥康后,也禁不住说:“这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典范。”
显然,这幅字也将是他今后完成计划的后盾。
没有把自己当老板看
凡接触过王振滔的人都认为他为人随和,不摆架子,好接近,很少见他板着脸孔,无论何时看到他都是笑意盈盈的,好像一切烦恼都与他无缘。
“我平时很开心,原因是我有5秒钟定律。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不顺心的事我只让它在脑袋里停留5秒钟就过去。”
“坦率地说,我没有把自己当作老板,而是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驾驶员’。我的感觉是:做企业就像自己开车。首先要有好的心态,开车没有固定模式,该刹车就刹车,该冲就冲,并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样,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开车,开车就成了一种运动和乐趣。”
“我看人特别准,成功率是99%。”王振滔说,这让他有时比别人更能发现商机,“即便我做乞丐,也可能可以讨来比其他人更多的钱。” 王振滔不无幽默。
“不过,”王振滔补充道,“一个天分再好的人,后天不努力、没有创新精神也是不行的。企业要发展好,除了要有诚信外,不断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不是今天勤劳、今年勤劳就行,要长年坚持。”
“温州很多民营企业赚了一点钱,成了千万元户,觉得就够了,殊不知这个钱会越来越少,也许有一天这个钱会不值钱,就像前几年的万元户,现在等于是一块钱。”
“就像这个,”王振滔摆弄着他十分钟爱的诺基亚手机,“再好的手机,一旦电池用完了,也就发挥不出什么功能了。人也是如此。再能干的人,如果不及时充电,补充新的知识,也会像用完了电池的手机。”
事实上,上过中欧国际学院的EMBA的王振滔,现在正在上长江商学院的EMBA。
温州人的秉性是经商
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徐永在接受采访时对奥康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奥康的18年其实就是中国真皮标志发展的18年,在这18年里,一大批企业脱颖而出,并逐步实现国际化的发展,奥康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确实,毫不夸张地说,王振滔所演绎的故事,就是温州皮鞋最浓缩、最精彩的故事──16岁因贫困辍学,做过3年木匠,推销过5年的电器、阀门和鞋。1988年,他以3万元资金起家,创办了奥康集团的前身──永嘉奥林鞋厂。
而他每一次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都是因为嗅到了某种更有利的东西。
走家串户给人做家具,居无定所,食无守时的“游方木匠”生活甚是艰苦。因此跟着堂舅在湖北学木工活的那一段日子对少年王振滔来说真是一种磨难。不过,正是在那里,王振滔见到了不少温州老乡,他们在推销电器、服装、皮鞋,而收入比自己做木工多了几倍,于是王振滔决定改行做皮鞋推销生意。
这是他第一次掌握自己的命运。
然而好景不长。1987年8月8日,随着在杭州武林广场5000多双从各地查获的产自温州的劣质皮鞋被付之一炬后,上海、南京、武汉、沈阳等几十个大城市的商场也相继展开了对温州鞋的全面围剿,一时间,“温州皮鞋”臭名远扬,成了劣质鞋的代名词。
这对于当时正在武汉推销温州皮鞋的王振滔来说,无疑是严重的灾难:虽然自己推销的皮鞋没有质量问题,但还是因为产地是温州而被没收。无奈的王振滔离开了武汉回到家乡。
“温州人如果连鞋子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王振滔从离开武汉的那一刻起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并做出了一个当时被很多人视为“愚蠢之举”的决定:自己办鞋厂做质量好的温州鞋。
也许,人总是在逆境中才能有更快的成长。当年的“愚蠢之举”显然成就了今天的王振滔。
是商人更是慈善家
“奥康从原来的家族企业到现在的跨国公司,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担子是越来越重了。可能对有些人来说,我的财富是越来越多,但我认为财富越多责任越大。”
事实上,奥康及王振滔一向比较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这跟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谈到这个问题,不能不提到一位对王振滔极有影响的老师。
那一年,王振滔将上初三,可是家里由于兄妹众多,而父母又实在穷得没有能力同时供养他们上学。就在这时,从他初一开始就一直教数学的男老师,做了一件让他的学生受益终生的事。
老师走进了他家里,说:“这个小孩,若不让他学习,让谁学习呢?家里的钱如果不够,我把自己的工资给他,我可以培养他。”
结果是,开通的母亲让他自己决定,他就选择了继续读书。
当时全县9个镇,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只有120多人。而第二年,王振滔考上了很多人都想上的重点高中。
回忆起这些事,王振滔的目光总是触及得很远,那一刻他的心,仿佛是被当年的一种感觉填满。
王振滔说,后来,碰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就想,一个老师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如此,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呢?
只是,尽管王振滔考进了重点高中,但由于家里条件实在有限,高一读了不久,他就真正辍学了。那一年,他16岁。
“最应该读书的年龄没有读多少书,这可能是我这辈子都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现在,我要尽我的能力不再让这种遗憾发生。”说起自己为慈善事业所做的一切,王振滔并没有豪言壮语。
2002年6月,王振滔与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签订协议,捐资1000万元建立浙江省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以资助浙江省全日制本专科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2006年1月1日,王振滔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黄冈大学生专项助学基金,同样是资助那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1998年至2006年间,他还向永嘉县希望小学捐资近100万元,为学校建设电脑房,让孩子们接受现代信息化的教学。
据统计,迄今为止,王振滔已向社会进行各种捐款3700多万元,其中用于扶贫、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资金2000多万元。
2005年,王振滔把个人资产的6%用于慈善,排在福布斯2005中国慈善榜的第53位。同年4月,依据2003年以来的慈善捐赠总额,王振滔名列胡润“2005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8位。
如何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王振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现在,他似乎找到了一条更好的途径,他正在积极筹备成立一个2000万元的“王振滔慈善基金会”。据了解,基金会目前已进入国家民政部最后的验资审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