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临床并不常见。其原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00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腹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患者23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齡32~72岁,>60岁12例。原发疾病:胃癌8例,胃穿孔6例,胰腺癌2例,门脉高压症4例,右半结肠癌1例,左半结肠癌1例,急性胰腺炎1例,胃癌根治术9例,胃大部切除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贲门周围血分离断术4例,结肠癌根治术2例,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清除术1例。
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为腹部手术后进流质饮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及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混有食物残渣。查体:腹部饱满,上腹部有压痛,可有振水音,肠鸣音可正常或减弱。15例行泛影葡胺胶液胃造影见胃蠕动波差,排空迟缓,可见线样通过吻合口。9例胃镜检查见胃内有液体残留,吻合口水肿明显,但胃镜可顺利通过。
结 果
本组经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加强静脉高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贫血及低蛋白,以及应用促胃动力药物等治疗,全部于术后14~55天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 论
发病机制: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综合文献报道有以下原因:①精神因素。性格多内向型,对手术有顾虑,且未给予及时正确的疏导;②手术的创伤。术中过度牵拉胃壁,手术时间长,或腹腔内有感染灶存在;③迷走神经主干的损伤,造成残胃处于低张力状态且协调运动差;④全身因素的影响。如贫血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
诊治体会:胃排空障碍临床无特异的诊断方法。因其表现不典型,故极易误诊。需与器质性疾病、炎性或机械性肠梗阻、低钾血症等鉴别。综合临床表现,通过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可确诊。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宜保守治疗,避免手术探查。主要包括禁食水,有效的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及低蛋白,以及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如胃复安、红霉素、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中药及针灸治疗亦有一定疗效。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齡32~72岁,>60岁12例。原发疾病:胃癌8例,胃穿孔6例,胰腺癌2例,门脉高压症4例,右半结肠癌1例,左半结肠癌1例,急性胰腺炎1例,胃癌根治术9例,胃大部切除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贲门周围血分离断术4例,结肠癌根治术2例,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清除术1例。
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为腹部手术后进流质饮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及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混有食物残渣。查体:腹部饱满,上腹部有压痛,可有振水音,肠鸣音可正常或减弱。15例行泛影葡胺胶液胃造影见胃蠕动波差,排空迟缓,可见线样通过吻合口。9例胃镜检查见胃内有液体残留,吻合口水肿明显,但胃镜可顺利通过。
结 果
本组经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加强静脉高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贫血及低蛋白,以及应用促胃动力药物等治疗,全部于术后14~55天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 论
发病机制: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综合文献报道有以下原因:①精神因素。性格多内向型,对手术有顾虑,且未给予及时正确的疏导;②手术的创伤。术中过度牵拉胃壁,手术时间长,或腹腔内有感染灶存在;③迷走神经主干的损伤,造成残胃处于低张力状态且协调运动差;④全身因素的影响。如贫血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
诊治体会:胃排空障碍临床无特异的诊断方法。因其表现不典型,故极易误诊。需与器质性疾病、炎性或机械性肠梗阻、低钾血症等鉴别。综合临床表现,通过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可确诊。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宜保守治疗,避免手术探查。主要包括禁食水,有效的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及低蛋白,以及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如胃复安、红霉素、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中药及针灸治疗亦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