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人王国探秘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时间能够倒退1000年,那时我们如果能够俯瞰南太平洋,就会看到这样一幅奇妙的图景:7只长长的双体独木舟上,坐满褐色皮肤、脸上身上刺满彩色花纹、胸前挂着奇特木雕的青年男女,他们正在齐心合力,将船奋力向一个方向划去。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海洋尽头的天空中,似乎有一片形状独特的云彩在飘荡。
  当他们真正看清时,才发现那不是云彩,而是一片新大陆上的雪山之巅。这片新大陆就是我们今天地球版图上最南端的岛国——新西兰。那些“奇装异服”的褐色人种就是最早发现新西兰的“毛利人”。所以新西兰最早的名字叫“奥蒂罗”,这当然是毛利语,意思就是“白云绵绵的土地”。
  毛利人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一个分支。和夏威夷的土著人属于同一种族。在1000多年前,就乘独木舟找到了新西兰外海的一些岛屿。到公元1350年,他们义发现了北岛,并开始在那里定居。1642年,荷兰航海家塔斯曼才发现新西但没有登陆。1769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才首次踏上新西兰的土地。1840年,英国殖民者霍布森采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在岛屿湾的Waitangi强迫毛利人酋领承认英国为宗主国。
  其后英国人背信弃义,对毛利人大肆掠夺和残酷镇压,迫使毛利人在1843年和1860年两次举行抗英起义:但由于力量悬殊,大批毛利人遭到殖民者屠杀,50年间,毛利人人口由签订《威坦哲条约》时的25万锐减到4.3万人。毛利人现有人口47万,仅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3%。
  毛利族人外貌上兼有东西方人的特色,他们身材高大,强壮悍勇,肤色棕黄,头发乌黑,短鼻子,厚嘴唇,他们纯朴,憨厚,勇敢。新西兰北岛的奥克兰、罗托鲁瓦等地是毛利人的聚居中心,在欧洲人占统治地位的今天,奥克兰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波利尼西亚人聚居的城市。
  尽管毛利人几乎已是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可当我第一次见到保留着当年风俗习惯的毛利人时,他们身上色彩斑斓的文身、造型怪异的木雕仍然深深地吸引着我。
  在身上画些色彩美丽的图案来增添美感,是近年国内的一种美容时尚,雅称“体绘”。追根寻源,谁能想到这种看似“前卫”的时尚,鼻祖竟是远在南太平洋的新西兰土著的“文身”呢?但是1000多年前的毛利人,可没有今天“新新人类”的闲情逸致,他们当年的“文身”可不是为了美容。
  话说当年那7艘独木舟到达今天新西兰的北岛。当时那些文明程度还很落后的毛利人,面对荒蛮、陌生的生活环境,本能地意识到:要想在这里生存下去,就必须有组织地联合起来,所以很快就自然的形成了以7条船的名字命名的7个部落。有部落就必须有首领,等级制度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当年毛利人的衣着只是简陋的亚麻织物,难以分出等级。怎么办呢?“文身”便是毛利人想出的聪明办法。花纹的内容、数量、色彩都是判别一个毛利人身份的重要信息。男性和女性毛利人的文身区别在于:男性的文身部位非常广泛,基本没有限制;女性的文身部位就要小的多。毛利人的文身方法,是将鲨鱼牙齿或者动物的骨刺固定在木棒上,然后蘸上各种颜色的染料,用小锤敲击进浅层皮肤之中。当我一边凝视着一位毛利壮汉胸前黑红相间的精美花纹,一边就在暗想:那得花多少时间才能文好呀。
  我在观看文身的同时还发现,在这位壮汉的胸前还用红线挂着一块黑色的牌牌。那就是毛利人的另一民族特色:手工木雕。可别以为那只是个小小的装饰品,由此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没有文字的毛利人呢。那时他们为了使自己民族的历史得以代代相传,最初是用口头传说,后来就在木头上刻各种象形的记号来记录。由于木雕在毛利文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几乎有毛利人的地方,就随处可见大到四五米高、小到可以挂在胸前的各种木雕制品。在许多毛利人的聚居的地方,都有专门的木雕学院。在这里受过专门培训的学员,分散到各地再去教其他的毛利人。当我们来到罗托鲁瓦毛利人文化村时,门口一座用毛利人木雕制成的红色大门,令人过日难忘。特别是那个高高在上、张开大嘴、吐出舌头的人像,使我的好奇心大增。后来参加了毛利人的迎宾仪式,我才知道,毛利人吐舌头,最早是产生于见到野兽的时候。毛利人觉得做㈩这种鬼脸,可以吓退野兽,保护自己。后来这种形式演化到毛利人见到陌生人也要吐舌头、做鬼脸,这种绝无仅有的会客方式,显然成了毛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你在这种有点吓人的面孔面前不被吓退,毛利人马上就会把你当作他们的朋友,用碰鼻礼和欢乐的歌舞欢迎你。
  碰鼻礼是毛利人与外来客人的见面礼。依照传统,是中部落中最德高望重的长者走向客人,以毛利人致宾客的最高礼节和客人碰鼻子。碰鼻的时间越长,说明客人受到得礼遇越高。见面的问候语为“Ki—O—Ra”。
  毛利人热爱歌舞,他们用歌舞来表达喜怒哀乐。男子跳的为哈卡舞,女子跳的为波依舞。表演时,妇女通常穿黑、白、红三色相间的上衣,胸前是三种颜色编织成菱形或几何图形的装饰,下身穿着亚麻和芦苇编成的草裙,手拿两个拴着线的小球,有节奏地敲打自己的身体,边歌边舞,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感情。男人上身全裸,个个粗壮,下身有时穿草裙,有时围块黑布。毛利人英勇好斗,他们的战舞,跳起舞来以足顿地,蹦蹦作响。通常的乐器是响板,笛子和号角。
  早期毛利人的住房是用蒲草和棕榈树枝搭成,简陋低矮。储藏室有高脚支撑,工具室有些像我国傣族的竹楼,族长的食品室由单脚支撑,离地很高的集会场所是悼念死者、接待贵宾、聚餐以及庆祝婚礼和重新团聚的神圣场所,有现代和传统风格的雕刻和饰物。进入集会场所后要保持安静,进入会议厅前需要脱鞋,禁止在讲话者面前走动,禁止坐在餐厅内的餐桌上。
  时间当然不会倒退,毛利人的世界却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