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在饱和油岩心中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及扩散规律

来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驱油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埋存,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因此研究CO2在油藏中的扩散规律很有必要。通过自行设计的高温高压扩散夹持器进行CO2在饱和油岩心中的扩散实验,建立计算CO2在饱和油岩心中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拟合实测压力曲线和计算的理论压力曲线,从而得到CO2扩散系数,并分析渗透率对CO2在饱和油岩心中扩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
其他文献
渭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藏属于低-特低渗透油藏,针对该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储层微观孔喉结构与流体可动用性关系不清楚、渗流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实验
为了探究沥青质分子性质和微观聚集特征,进一步揭示沥青质沉积的微观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代表性沥青质平均分子构型,并以此构建沥青质模拟体系初始构型来模拟沥青质在地层岩石中的运移。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作为典型的非晶体,其径向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近程有序、远程无序;退火优化可以充分释放分子结构应力,有利于还原分子结构的能量基态,随着分子间距增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减弱,静电相互作用将占据系统非成键作用中的主导地位。从沥青质模拟体系的运移终态可以看出:沥青质分子的芳核主体及部分脂肪族链倾向于逐
关于仲康日食的记载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可惜没有记载日食的发生日期。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认为,发生在公元前2043年10月3日、公元前2019年12月6日、公元前1970年11月5日和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的日食都可能是仲康日食的备选者。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发布的现代天文行星历表,计算了这些仲康日食备选者的日食带
胜利油区特高温油藏温度为95~120℃,目前已有的驱油用聚合物在该温度下放置30 d后水解度约为100%,黏度仅为1 mPa·s,驱油性能大幅降低,无法满足此类油藏聚合物驱要求。为了改善聚合物在特高温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和驱油性能,通过引入AMPS单体和耐特高温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优选了新型耐特高温抗水解型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在特高温油藏下的增黏性能、流变性能、注入性能及驱油性能,重点研究了聚合物在120℃下的水解度和黏度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常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比,耐特高温抗水解
全天相机云图是监测云量的重要手段,提出了一种新的云量测量量化指标——云分布密度(Cloud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ASI Images,ASICDD),并基于该指标建立全天相机云图自动分类系统。首先对云图进行去噪,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分割云区域;然后对去除背景的云区域图像使用云分布密度计算云量;最后使用4种传统的分类器(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根据计算数值进行自动分类并评估各分类器的性能。结果表明,云分布密度可作为评判全天相机云图云量的数值指标;基于云分
由于层间非均质性、投产初期见水等因素影响,海上老油田多层油藏加密井产能评价难度较大.目前通常引入层间干扰系数描述多层合采对产能的影响,但其定量表征是一大难题.因此,
奥陶系深层碳酸盐岩已成为长庆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与常规白云岩储层相比,奥陶系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储层致密、灰质含量高,酸岩反应速度快,常规酸压改造酸蚀裂缝缝长短,单井产量较低,需开展酸压机理研究和深度酸压工艺优化,提高酸压改造效果。针对储层地质特征和酸压改造需求,通过开展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酸蚀程度评价、酸压数值模拟,明确了不同白云石含量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机理的差异性:随着白云石含量的降低,灰质含量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岩石表面酸蚀程度高,但酸蚀裂缝长度降低,应强化不同白云石含量碳酸盐岩储层改造
随着巡天观测计划的进行,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无法满足海量天文数据的存储以及检索性能的需求。针对海量天文数据存储以及锥形检索的高并发、高性能问题,采用数据库中间件技术,当海量数据到达传统数据库存储阈值时,能够通过中间件技术以分库分表的形式存储到数据库集群,充分整合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技术的优点。利用MySQL数据库集成动态索引工具(Dynamic Index Facility,DIF)插件,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建立伪球面索引,能够满足海量天文数据锥形索引的需求。
经过多年开发实践,针对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但油藏工程理论研究尚不完善,目前尚无针对低渗透油藏CO2驱采收率评价的理论模型。基于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利用广义油藏工程方法,筛选用于CO2驱采收率评价理论研究的基本相似准则及关键参数,建立能够表征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特点和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的主控因素表征函数,构建低渗透油藏CO2
以塔里木盆地Q单元为例,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从储量、能量、流度3大方面分析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解释不同断裂级次弹性驱产能差异。结果表明: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包括缝洞储集体规模、地层弹性能量和流体流动能力,这3个因素整体均呈主干断裂大于分支断裂、分支断裂大于次级断裂的特征;弹性驱单井累积产油量、日产油量、阶段累积产油量均与单井控制储量呈强线性关系;单井累积产油量和单井控制储量与初始地层压力乘积在对数坐标上是一条斜率近似为1的直线;综合弹性压缩系数、缝洞储集体规模对累积产油量影响大于初